【時代】西周早期。
【出土】1986年河南信陽縣獅河港出土。
【收藏】河南博物院、信陽博物館各一。
【規(guī)格】通高29厘米,口長20.3厘米、口寬9.8厘米。
【形制】整體分為蓋、身兩部分。蓋呈屋脊狀,子口內(nèi)有內(nèi)折邊,蓋頂部正中有一半環(huán)形紐;器身侈口、口中部呈下凹的弧形,良翼上揚,頸部向下收縮,腹部較直,圜底,下有三個三棱錐狀足,一側(cè)足上部有一半環(huán)形獸首鋬(鋬下的一足出土時殘失,現(xiàn)有的為后配)。
【紋飾】器體紋飾可分為蓋部、頸部、腹部和足部等4個部分。蓋上有有扉棱四條,將紋飾分為兩組4個部分,每個部分紋飾基本相同——半個獸面與半個三角紋。 與蓋鈕垂直的兩條扉棱的兩側(cè)各為一組完整的獸面紋與三角紋。獸面紋由粗線條勾勒出獸面的眼、眉、角、鼻和口的輪廓,粗線條上再用細陰線刻劃出骨脊,粗線條外為云雷地紋;頸部有扉棱兩條,均在口部兩翼處呈勾形撇出。每條扉棱的兩側(cè)紋飾組成為一個大三角紋,鋬獸首兩側(cè)裝飾兩個小三角紋,鋬對應(yīng)面為一凸起的獸首,其兩側(cè)也有兩個小三角紋;腹部三條扉棱和鋬將紋飾分為兩組四部分,鋬兩側(cè)的兩部分紋飾組成一組完整的獸面紋,鋬對面扉棱兩側(cè)的兩部分紋飾組成另一組獸面紋,兩組紋飾的獸面紋相同,但是鋬對面扉棱部的獸面紋兩側(cè)卻各加飾了一條龍紋;三個三棱錐狀足的外側(cè)一面各裝飾一個三角紋;器身紋飾均施有云雷地紋。(來源于河南博物館)
【銘文】器蓋和蓋身上有對銘十二字。
1、角,飲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時期。據(jù)宋人著作的《博古圖錄》,角類器物與爵相似,而角與爵可同讀,為示區(qū)別,將口沿無柱,雙尾或雙翼的近似于爵的這類器物稱為角?,F(xiàn)今的角是延續(xù)宋人的叫法,與文獻記載的角或許不是一類器物。
2、1986年8月,河南省信陽浉河港鄉(xiāng)的農(nóng)民在浉河灘主航道上修筑水壩時,在河道黑色淤泥中發(fā)現(xiàn)一批青銅器。文物與公安部門聞訊后前去調(diào)查,共收集青銅器14件。《河南信陽縣獅河港出土西周早期銅器群》一文中依據(jù)銅器銘文和質(zhì)地將14件青銅器分為“父乙”和“父丁”兩群,并認為該批銅器可能是由于洪水沖垮墓葬而將其帶入河道后沉積的。
3、“父乙”銅器群共10件,包括銅簋1件、銅卣1件、銅觚1件、銅尊2件、銅角2件、彝蓋1件、觥蓋1件和銅勺1件,其中8件帶有銘文。“父丁”銅器群共4件,包括銅簋2件、銅卣1件和銅觶1件,其中三件帶有銘文。
4、父乙角共出土兩件,形制、紋飾、尺寸與銘文基本相同。父乙角通體烏黑發(fā)亮,不見銹痕,專家稱為“黑漆古”。關(guān)于“黑漆古”,《中國文物大辭典》解釋為:“銅器表面呈黑色,猶如烤黑漆般光亮。黑漆古銅器含錫、鉛較高,硬度強,不發(fā)薄銹?!倍吨袊鴼v史大辭典》則解釋為:“表面漆黑發(fā)亮的一種古代青銅器。始見于宋,沿用至今。有關(guān)實物在商周至明代文物中均可看到,尤以部分含糖銅鏡為精。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的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南部、山東西南等地。特點是表面油黑發(fā)亮,耐蝕力較強,有的器物雖埋藏地下數(shù)千年,至今不見銹痕。掃描電鏡表面分析顯示的表面含錫量較高(50﹪~70﹪),含銅量較低,另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鉛、鐵、硅等元素。是青銅器鍍錫表層自然腐蝕形成的。另有少量硫化處理青銅器外觀與之相近,唯成色條件和機理不一?!?/span>
5、父乙角上紋飾的手法為“三層花”。“三層花”是以紋飾的層數(shù)對某種雕刻裝飾工藝的簡單命名?!叭龑印敝傅丶y、主紋和裝飾紋,“花”指花紋,即紋飾。這種工藝多運用于青銅器、玉器和木雕等類工藝品之上?!叭龑踊ā惫に囋谏掏砥谥廖髦苤衅诘那嚆~容器上較為常見。
6、青銅角的流行時間短(商朝至西周早期),且出土和傳世極少,而父乙角無論從尺寸(目前已知角類器中尺寸最大)、紋飾,還是銘文字數(shù),都是青銅角的翹楚,實乃西周第一角。
7、父乙角銘文為“晨肇貯用乍父乙寶尊彝即冊”。其中,“晨”為國名或地名;“肇貯”為人名,即作器者;“父乙”為作器者的父親或祖父;“即冊”即史官,是作器者的官職。同出的父丁銅簋中有銘文“若”,可能是父乙角主人的封國。傳世文獻中記載有鄀國,不知是否為若國。
8、鄀國,允姓,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之后。《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杜預(yù)注:“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國,其后遷于南郡鄀縣?!贝呵飼r有鄀國,都于商密(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一帶),后遷于宜城(今湖北鐘祥一帶)。而據(jù)出土銅器(如士山盤),西周時期即有鄀國,而鄀有上鄀、下鄀之分,兩者并存于世。鄀之亡不可考,可能在春秋中期之時為楚所滅或為楚之附庸。
6
有以小者為貴者。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禮記·禮器》
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考工記·梓人》引《韓詩》
實二爵四觶一角一散。
——《儀禮·特牲饋食禮》
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率。
——《左傳·哀公十七年》
秋,秦、晉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秦人過析,隈入而系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書,偽與子儀、子邊盟者。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師。秦師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楚令尹子玉追秦師,弗及,遂圍陳,納頓子于頓。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史記·五帝本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