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即是人生,歷史乃是人生之記載。故可說,文化即歷史,歷史及文化。文化不同,歷史亦不同。文化變,歷史亦隨而變。文化墮落,歷史亦中斷。近人討論文化,多從哲學(xué)著眼,但哲學(xué)亦待歷史作解釋批評。真要具體認識文化,莫如根據(jù)歷史。忽略了歷史,文化真面目無從認識,而哲學(xué)亦成一番空論。
歷史是一積累,近代則好言開新。當(dāng)秦始皇帝吞滅六國,天下一統(tǒng),開了中國歷史三千年來未有之新局面;他自認是創(chuàng)造此新局面之第一人,已凌駕于古代三皇五帝之上,乃中國歷史上從古未有的偉大統(tǒng)治者。所以自稱始皇帝,此下二世三世,乃至萬世皇帝,皆當(dāng)承接此局面。當(dāng)時始皇帝心下,他已自認站在歷史之頂端,他兩眼向前,只看將來,更不回頭。以為過去的歷史,前人的腳步,現(xiàn)在早巳超越,更無留戀縈慮之必要。
但秦代的統(tǒng)治權(quán),不二十年而崩潰。始皇帝一片美夢,到二世皇帝時已驚醒。下面來了漢高祖,以平民為天子,此亦是中國已往歷史所無,但漢人并不為此沾沾自喜,他們卻肯回頭想:周代為何有天下八百年,秦代為何二十年即亡。這是一歷史問題,正可為當(dāng)前人作教訓(xùn)。漢代初年人心情,不像秦始皇帝般勇往直前。他們肯長慮卻顧,把以前歷史往事掛在心頭。司馬遷《史記》,即在漢代武帝之全盛時期完成。一路到清末,兩千年來,有了二十五史。每一朝代完了,即寫一部歷史好作下一朝代人教訓(xùn)。中國民族可算是最看重歷史的民族。中國文化,亦可說是最看重歷史的文化。換言之,中國民族與文化重視過去,重視積累,更勝過了其重視未來與開新。
長江后浪推前浪,人生新人換舊人。一浪成不了一流。人生也不是百年短暫轉(zhuǎn)瞬即逝。中國古人以三十年為一世,當(dāng)其壯年人世做事時,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同時已有了三世。此與其自己生命緊密相系,不可分割。人生根本是由世代積累而成,抽離了世代積累,便不能有人生。青年初離家庭撫養(yǎng),易生獨立為人之想。此如雛鳥離巢,即獨立為一鳥。然人生究有空間的群體即社會,有時間的群體即歷史,不能專以獨立自由,開創(chuàng)局面為事。
古今中外人類歷史,當(dāng)其開創(chuàng)新局面,抱與秦始皇帝同樣心情者,亦大游人。如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時西班牙、葡萄牙人,尋金心熱,跑遍世界。那時他們心里,自然也是只有將來,不問過去。只想向何處跑,更不念從何處來,他們把全地球劃一界線,一半屬西,一半屬葡,作為他們將來的擴展范圍。曾幾何時,荷蘭英法繼起,西葡海外尋金美夢,亦只曇花一現(xiàn)。
當(dāng)前的美國人,遠從英倫移殖,一面殲滅了大群印第安紅番,一面蓄養(yǎng)了大群黑奴。又不斷吸納了大群歐西意法猶太移民。定下門羅主義,在世界那一邊生息茁長。自經(jīng)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一躍高踞全球群雄之首座,掌握列強會盟之牛耳,舉世瞻其容光,仰其鼻息。較之其前面大英帝國之盛況,尤遠過無不及。誠可謂在世界人類歷史上又展開了一新頁。猶非秦始皇帝統(tǒng)一中國,與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西葡海上競雄之可比。但就其歷史言,移民初來,最遠不到四百年。獨立建國,最近恰足兩百年。再經(jīng)西部開發(fā),而擴大為今天的美國,其事還在后。統(tǒng)觀全部美國史,殊無煊赫輝煌之事功,除卻華盛頓、林肯幾位人物,可資后代追憶外,亦乏驚風(fēng)駭浪之波折。因緣時會,平步青云,真可謂是天之驕子。因此,美國人心理,亦不免忽視歷史,偏重將來。求變求新,似乎可以漫無止境般向前。
若以歷史譬之水流,溝澮之水,易盈易涸;長江大河,蜿蜒千里,永不枯竭。不有上流之浩大,何來下游之深廣。中國以農(nóng)立國,為求灌溉,深識水性。四川灌縣都江堰,建自秦代時之李冰,迄今兩千年規(guī)模不變。相傳淺筑堰深淘灘六字,作為治水要訣。淘灘求其善導(dǎo),筑堰求其善防。宜深宜淺,皆因水性而定。人性亦猶水性,治人亦猶治水,須善防善導(dǎo),使能融凝團結(jié)成一大民族。積累悠久,流衍不斷。此必有一番精密偉大工程,時筑時淘,而后可以納水流于正軌,并使其流量日大,弗涸弗溢。此是人類文化,此是人類歷史?;蛴腥缟胶楸┌l(fā),或有如斷港絕潢,或有如一潭死水,或有如縈紆細流,同是一水,卻與長江大河不同。正該從各式各樣的歷史情態(tài),來看其背后各式各樣的文化本質(zhì)。
總之,只向前,不顧后,一味求變求新,求速求快,本源易竭,則下流易湮,此有各民族歷史前例,尋證不難。只有中國,成為一源遠流長積厚流光的大民族。因其尊重歷史,勝過其企懸將來,本末先后,作一體看,有此過去,才有此將來。所謂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又說前人種樹,后人乘蔭。乃近百年來,如在眼前忽為外面一道強力異光閃耀,視線驟黑,看物不真。在外的盡可欣羨,自己的全該輕視。過去一段五千年的長歷史,比為肩背上一個重包袱,急切丟不掉,轉(zhuǎn)生厭恨。推翻打倒,成為時代新名辭。但歷史只如一影子,并無實形可擊。于是轉(zhuǎn)回頭打擊現(xiàn)實。共產(chǎn)黨興起,即從此一種心理來。但總不免有一歷史影子附隨在身,一切打擊全成撲空,遂造成了前時代之悲劇。西方人似乎較不重歷史,希臘亡了,羅馬興起,種族地域皆不同,羅馬人自不會太過重視希臘史。羅馬亡了,北方蠻族興起,種族地域又不同,歐洲中古時期之北方人,自不會太過重視羅馬史。現(xiàn)代國家興起,綿歷了一段稍長時期,才各自注重到他們各自的歷史。然而,又是種族地域各不同,在歷史上相互間固不能無牽涉,但終如秦越人相視,飲飽肥瘠不相關(guān)。美國人從歐洲遷去,他們讀歐洲史,更覺如秦越人相視。因此,西方人讀歷史,多出于一種好奇心,求知心,與其研究自然科學(xué)之興趣無大異。但中國人讀中國史,則附隨著一番對于其自己民族生命之甚深情感。歷史積累愈深,民族情感愈厚。此本每一民族無不皆然。只其他民族,歷史范圍既狹小,綿歷時間又短暫,則此番民族之親切感,亦不免比例遞減。只有中國歷史,廣大悠久,舉世無匹。三千年前之《西周書》,創(chuàng)制于周公。兩千五百年前之《春秋》,著作于孔子。周公孔子,乃中國古代兩位大圣人,為此下中國人共同崇敬,而《西周書》與《春秋》,乃為此下中國史書之典型。中國人重歷史,在其文化傳統(tǒng)中有極深極厚之文化淵源。故在中國人心中,無不抱有一番深厚的歷史情感。常喜回顧以前,或可說是一種守舊心理。但亦可說是要把新舊融成一體,把前后古今匯成一貫。非不求變求新,乃是要從舊中變出新,非是要破棄了舊來另創(chuàng)新。如唐虞三代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時代變了,民族依然是舊。不如西方希臘、羅馬以至近代英、法、德、意,一番新的換去了一番舊的。雙方歷史不同,心理觀念自會不同,而在其背后,則有更深意義之文化不同。
看秋時代魯國叔孫豹,在孔子以前,已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此是一種人生觀,亦是一種歷史觀。不啻如說舊可永存于新之內(nèi),亦可說積舊乃成新。若非前人立德、立功、立言,何來有后起之新人生、新歷史。而后起的新人生,新歷史,亦不會遠離了前人所立的德功言。若使后起的全可推翻打倒先前的,則更何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不朽。而當(dāng)前人生,則惟從物質(zhì)自然科學(xué)中來爭取。人生無不朽,乃把不朽寄放在人死以后之靈魂信仰上。
中國此一種歷史人生之不朽觀,亦可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項基本觀念,與西方宗教科學(xué)觀念均不同。宗教觀念把人生歸宿到靈魂與天堂,乃是一種非人生或是超人生的出世觀。物質(zhì)自然科學(xué)把人生與自然萬物混同一視,注重現(xiàn)實物質(zhì)人生,只在空間求開拓,但忽視乃至漫失了心靈人生,不向時間求綿延。眼前人生勝過了其歷史人生。亦可說,只重時代現(xiàn)實,不重歷來積累,叔孫豹之三不朽說,乃把個人人生綿延為歷史人生。肉體毀滅,依然有生命存在。而其存在又是只在人間,不在人間以外之天堂。人生即是歷史。由個人生命開展出歷史生命。在歷史生命中,涵存有個人生命。短暫的個人物質(zhì)肉體人生,可以轉(zhuǎn)成為長時期綿延積累的歷史精神人生。每一人總喜歡回顧以前,要知我之所由來。每一人亦總喜歡想望將來,要知我之所當(dāng)去。在中國人觀念中,人生不僅生在當(dāng)時此一社會之內(nèi),同時亦是生在上下古今那一歷史綿延之內(nèi)。中國人父子祖孫世世相傳的家族觀,亦即是一種歷史觀。中國人此項歷史觀,即是中國人之人生觀,亦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精神命脈之所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