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滿德
在伊朗中央山脈干旱荒涼地帶中的一個小山谷里,有一個獨特的穴居村莊——梅滿德(Meymand),村莊形成至少在3000年以上,這里一直有人類活動從未中斷。在這里,依著山谷開鑿有400多個洞穴,共有2500多個房間(這個統(tǒng)計應該是基本準確的),其中大多數(shù)已無人居住。有人說梅滿德有點像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亞,但我覺得這個比喻有點勉強。
住在梅滿德村民們是農/牧民,土地很少,他們以放牧為主。在這片干旱的沙漠環(huán)境下,他們要根據牧草的情況遷徙放牧,常年的經驗積累,他們大約一年中要更換四個地點放牧。在各個放牧點,他們都建有(臨時或固定的)定居點,其中三個定居點的房屋是臨時性的,梅滿德的穴居村莊房屋是永久性的,他們要在里這度過寒冷的冬季。
上圖:直接在巖石上鑿出的洞穴;
下圖:突出的巖和碎石混合結構
梅滿德的房屋有兩種,一種穴居房屋是直接在柔軟的巖石上直接開鑿出來,另一種就是在巖壁突出的位置下,用碎石搭建部分墻壁,用木材和泥巴做成拱形的屋頂,已承受雪的壓力。每棟房子都有7個左右的房間,主要的房間住人,還有廚房、儲藏室和牲口住的地方。
梅滿德村莊的長久歷史、獨特的穴居景觀和農民的生活形態(tài),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2015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把《梅曼德的文化景觀》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梅曼德的文化景觀》評價如下:
梅滿德是伊朗中部山脈南端終點谷底盡頭孤立的半沙漠地區(qū)。居民是從事農牧業(yè)的半游牧民族。他們在山區(qū)牧場放牧,春秋兩季住在山區(qū)臨時定居點里,冬季則住在山谷底部在軟巖(卡瑪爾凝灰?guī)r)上鑿出的窯洞里,這種窯洞在干旱的沙漠地區(qū)非常罕見。這一文化景觀呈現(xiàn)了一套過去曾經非常普遍的游牧系統(tǒng),主要是為了適應人的遷移,而不是動物的遷徙。
從梅滿德到設拉子、亞茲德和克爾曼的距離都差不多,都有250公里左右的路程,來這里的游客極少,故很少有公共交通,只能自駕獲租車前往。
路口的指示牌、世界遺產標志和我的車
我是從巴姆開車來這里的。到梅滿德的沿途路上都十分荒涼,在梅滿德的村口處的一塊大石上刻有梅滿德的名字和世界遺產的標志。
車可以開到村口,那里也有一塊帶有世界遺產標志的大石,進入村莊只能步行。
上:村中最年輕的建筑——清真寺;
下:梅滿德博物館
村口不遠處的一個洞穴里,是一個小小的博物館,這是一個最典型的巖石開鑿洞穴,里面展示梅滿德當?shù)氐募彝リ愒O、服飾、農具等,能從側面了解當?shù)厝说纳钋闆r。
梅滿德博物館里的展品。
最有下角臺上的方木形展品是老鼠夾。
村口處基本上能看到梅滿德的全景,村莊的布局在一個半環(huán)形的山谷里,洞穴房屋幾乎布滿了整個山坡,主要的房屋都在路口的左側,那里房屋密集。
村莊里只能看到幾個居民,都是老人和婦女,估計這里的年輕人都搬到附近的城市去居住和生活了。
村里之剩下幾個老人
多數(shù)的房屋都空著或上著鎖,可以走進沒有上鎖的洞穴房間里去參觀,里面基本上都是空蕩蕩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