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
首發(fā)
冬
已
至
雪
欲
飛
作者簡介:
高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5年畢業(yè)于河北無極師范,1989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作家班,現(xiàn)任中華詩詞雜志主編,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主任,中國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委員。著有巜百年中國的感情氣候:20世紀詩詞賞鑒》《世間美好的事情是愛有回應》《玩轉(zhuǎn)律詩》《玩轉(zhuǎn)詞牌》等。
高昌老師作品鏈接:
高昌:從“一枝紅杏出墻來”看起承轉(zhuǎn)合的重要性。
懂了煉字,學會了造句,就像有了磚瓦水泥,剩下來的工作就是怎樣把這些材料蓋成一幢漂亮的房子了。這設計房屋的過程,就是所謂詩的章法,也就是謀篇布局。
律詩講究章法,絕句也講究章法,這章法就像蓋房子先打地基、后砌墻、再蓋房頂?shù)牡览硎且粯拥?,這其中也有四個具體的程序:起、承、轉(zhuǎn)、合。讓審美邏輯層層遞進,移步換景。元代范德現(xiàn)在《詩格》中說:“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轉(zhuǎn)要變化,合要淵水?!彼^“平直”:就是平緩直接。所謂“春容”:就是舒緩從容、自然和諧。所謂“變化”:就是流變點化。語出《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币馑季褪钱a(chǎn)生新的狀況,出現(xiàn)新的元素。所謂“淵水”:深潭的水。意思是不宜淺白,要有底蘊。
就律詩而言就是首聯(lián)(起)、頷聯(lián)(承)、頸聯(lián)(轉(zhuǎn))、尾聯(lián)(合),就絕句而言就是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轉(zhuǎn))、四句(結)。起,開頭;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zhuǎn),轉(zhuǎn)折;合,結束。說白了,起就是引出一個話題,為下文做鋪墊。承就是承接前面的話題,按著順序往下自然延伸。轉(zhuǎn)就是在原有話題繼續(xù)發(fā)展和遞進的基礎上,自然轉(zhuǎn)向另一個不同的方向,以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合就是再把詩歌的脈絡拉回來,重新照應開頭的話題,構成一個完整的結構。
在這起承轉(zhuǎn)合之前,還有個最重要的基礎,就是立意。首先要確定準備蓋個什么樣的房子,做什么用,然后才能開始具體工作。立意就如同蓋房子的設計圖紙。人們常說詩言志,這個“志”,就是詩歌的立意,也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思考、感悟。立意貴在創(chuàng)新,貴在有創(chuàng)意。“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傳之不朽,若體規(guī)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臣仆,古人譏為屋下架屋也?!闭f的正是這個道理。寫一首詩,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思路清晰。不能想到什么寫什么,東一榔頭西一棒錘,像無頭蒼蠅那樣亂飛亂撞。前人說絕句詩有四忌:“日可加可減,可多可少,可彼可此,可上可下??杉訙p者,如五絕加二字為七絕。七絕減二字為五絕是也??啥嗌僬撸灰夥譃樗木?,四句仍歸一意是也。可彼此者,詠桃可移而詠梅,詠山水可移用詠風月是也。可上下者,第一句與第四句同為仄仄平平仄仄平,茍無層次,上下可以互易是也?!边@“四忌”說到底,說的還是詩的立意和章法問題。說到底,說的還是詩的結構技巧問題。
律詩和絕句雖然短小,但同樣要有起承轉(zhuǎn)合的清晰脈絡。每句詩在整體詩歌中發(fā)揮什么作用,每句詩和每句詩之間的關系如何,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一個藝術課題。
即使是同樣一個好句子、好創(chuàng)意,因為每首詩的結構不同,其所起的藝術作用、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也是很不相同的。下面我們來比較一個常見意象在幾首不同的律詩和絕句中的不同藝術效果: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頭句“應憐屐齒印蒼苔”,起的平直,猜測說主人愛借園內(nèi)的青苔,怕游人的屐齒踐踏。第二句“小扣柴扉久不開”,承的春容,引出“柴扉”久扣不開的現(xiàn)實狀況。第三句“春色滿園關不住”,轉(zhuǎn)出了新的變化。由柴扉不開,聯(lián)想到“關不住”。第四句”一枝紅杏出墻來”,合如淵水,深不可測,余韻無窮。這句亮麗鮮明,神奇清新,輕狂野逸,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鮮明地演繹了絕句起承轉(zhuǎn)合的完美過程?!瓣P”和“出”這第三、四句一抑一揚,感情節(jié)奏鮮明,第三句響,第四句放,像煙花一樣熠熠生輝。正如元楊載所言:“婉曲回環(huán),刪蕪就簡,句絕意不絕。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fā)之…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關,反與正相依,順與逆相應。”
明代文壇“盟主”王世貞說到詩篇結構時說:“第一要起得妙,起處得力,則下處全不費力矣。第二要結得好,結處生動,則上面亦自然靈動矣?!比~紹翁這首詩,就是一個謀篇效果上的成功例證。
不過,“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意象雖然看上去很美,但這一個意象并不是葉紹翁的首創(chuàng)。
請看陸游的《馬上作》: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陸游此作雖然早于葉紹翁,但全詩偏于客觀描繪,意象平鋪,散點透射,局促拘泥,四句之間缺少呼應和承轉(zhuǎn),形象和視角缺少由表及里的明顯遞進。正所謂走馬觀花,太倉促太潦草,縱深不足,所以最后一句的光彩淹沒在前三句的蒼白之中而歸于黯淡了。再請看王安石的一首《獨臥》:
茅檐午影轉(zhuǎn)悠悠,門閉青苔水亂流。
百囀黃鸝看不見,海棠無數(shù)出墻頭。
王安石這首詩雖然也早于葉紹翁,但是同樣僅僅止于客觀描述,有境無意,不成意境。整體結構上是單層的、單相的思維方式,缺少立體架構和層次轉(zhuǎn)合,沒有境象之間的內(nèi)在變幻。最后一句“海棠無數(shù)出墻頭”是從院里的視角而言的。結句蕪雜,語氣平淡,感情色彩不強烈。再請看唐吳融的一首《途中見杏花》: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吳融的作品當然也早于葉紹翁,但是一方面律詩傳播確實不如絕句便捷,另一方面吳融把“一枝紅杏出墻頭”這個好句子放在開頭,先聲奪人,后邊卻沒有能夠接續(xù)上來。結果顯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就像唱歌一樣,如果一開頭把調(diào)門起得太高,后面就唱不上來了。所以也不如葉紹翁作品轉(zhuǎn)得渾然,合得機巧,更能夠打動人心。
再請看唐王魯復(一作王夢周)的《故白巖禪師院》:
能師還世名還在,空閉禪堂滿院苔。
花樹不隨人寂寞,數(shù)枝猶自出墻來。
這首詩也早于葉紹翁。詩人描寫的是院門打開,從門外向門里張望所見到的場景。前兩句鋪墊寂寞的環(huán)境,后兩句寫蓬勃的花樹。最后的數(shù)枝也切合詩中描寫的情景,但終究不如葉紹翁的“一枝”峰回路轉(zhuǎn),上下勾連,結得出人意料,而又更加鮮明艷麗。
葉紹翁詩結構就像一杯上好的鐵觀音,釅而不膩,清而有韻,從容不迫,恰到好處。
陸游詩就像一杯普通的茉莉花茶,香風撲面,暖心醒目,色味稍淺,不耐咀嚼。
王安石詩就像一杯尋常普洱,湯厚味燥,稍欠沉積蘊藉。吳融詩就像飲料,甜過之后,沒有回味。
最后的王魯復詩就像一杯石斛,別有境界,可惜清潤有余,色香稍薄,槎椏瘦硬,沒有走進尋常人家。
(完)
詩集推薦:
點擊上面的名片,就可以閱讀流云詩詞所有精彩。
如果您喜歡流云詩詞
請您點擊“點贊”、“在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