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1月10日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自幼父母雙亡,隨其叔父諸葛玄去荊州(今湖南湖北一帶)投奔劉表。叔父亡后,他隱居隆中(今湖北襄陽西),專注于治國用兵之道。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屯兵新野的劉備,圖謀發(fā)展 ,經徐庶推薦,他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諸葛亮在接見劉備時,向劉備論述了天下形勢,深得劉備贊賞,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從此開始輔佐劉備。公元208年,劉備采納諸葛亮的計謀,聯(lián)合東吳,在赤壁大敗曹操,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形勢。接著他又幫助劉備取得荊州四郡,并于214年攻入四川,占領成都。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他為丞相。222年,劉備亡,后主劉禪即位,諸葛亮受劉備囑咐輔佐后主,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接著他平定了南中,并從227年開始,北攻祁山與魏國爭戰(zhàn)。234年,病死于五丈原(陜西歧山南)軍中,終年54年,溢號忠武侯。
諸葛亮一生,戎馬倥傯,統(tǒng)軍征戰(zhàn),運籌帷幄,神機妙算,為蜀漢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他非常精通古代兵法,加上自己豐富的戰(zhàn)爭經驗,編著過多種兵書,但大多已經失傳。據《諸葛亮集》(中華書局)。陳壽在268年至273年間編撰了《諸葛亮集》中的《兵法》短文如下:
【兵法-原文】
知有所甚愛,知有所不足愛,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將者,以其所不足愛者,養(yǎng)其所甚愛者。士之不能皆銳,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堅固也,處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權也。孫臏有言曰:「以君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勾吮f也,非馬說也。下下之不足以與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棄之矣。中之不足以與吾上,下之不足以與吾中,吾不既再勝矣乎?得之多於棄也,吾斯從之矣。彼其上之有三權也。三權也者,以一權而致二者也。管子曰:「攻堅則瑕者堅,攻瑕則堅者瑕」。嗚乎!不從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強敵也。
【兵法-譯文】
知道有些東西是應當十分愛惜的,有些東西是不值得愛惜的,這樣的人就可以帶兵打仗了。所以那些善于指揮的將帥,總是犧牲不值得愛惜的東西,來養(yǎng)護十分值得愛惜的東西。士兵不可能都是精銳的,馬匹不可能都是優(yōu)良的,兵刃器械不可能都是堅固鋒利的,這是事物固有的道理,只看使用它的人如何處置了。士兵有上、中、下三等,這樣,用兵也就有三種權變。孫臏(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后代,齊成王時任軍師,輔佐齊國將軍田忌屢打勝仗)曾經說過:“用你的下等馬與對方的上等馬比賽,用你的上等馬與對方的中等馬比賽,再用你的中等馬與對方的下等馬比賽。”這實質上講的是用兵作戰(zhàn),并不只是在講賽馬。下等馬不能夠賽過對方的上等馬,這個我們是早已明白的;我這樣安排,是故意放棄這次取勝的機會。對方的中等馬不能賽過我們的上等馬,對方的下等馬不能賽過我們的中等馬,這樣不就可以取得兩次勝利嗎?從總體上看,得勝的次數(shù)比失敗的次數(shù)要多,所以應該選擇這種比賽辦法。對方的上等馬得不到他的中等馬和下等馬的援助,雖然勝了一次,豈不是白搭嗎?對方最后還是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我說:士兵有上、中、下三等,因而用兵之道也就有三種權變。三種權變,就是用放棄一次勝利的手段,來達到三次交鋒總的勝利目標。管仲(春秋時期齊桓公的相國,輔佐桓公成就霸業(yè))說:“攻擊對方堅固的部分,那對方薄弱的部分也就變成堅固的了;攻擊對方薄弱的部分,那對方堅固的部分也就變成薄弱的了?!边@話說得好極了,不選擇敵人薄弱的地方來攻擊,那么天下的敵人都變成強敵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