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與黃河,以一山一河之力,命名了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而在歷史上,這片被稱為“中原”的土地,就是中國最早的“山河”。
今天,我們重點(diǎn)來講一講“山河”之山-“太行山”。習(xí)慣上,人們把太行山分成三部分:北太行、西太行和南太行,分別對應(yīng)河北、山西和河南境內(nèi)的太行山。
太行之名,“太”,比大更甚;《河圖·括地象》云,“太行,天下之脊”。平均海拔只有1200-1500米的太行山,南北才800里,與中國其他山體相比,山體不高、不大、不長,但自古以來,人們習(xí)慣用“800里巍峨太行”“中國之脊”來形容它,太行當(dāng)?shù)闷疬@些偉稱嗎?太行,憑什么成為“中國之脊”?
太行,位于地理“脊梁”線的中心位置。地理學(xué)家,把中國地貌分了三個階梯,其中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分界線剛好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太行山就位于這條地理“脊梁”線的中心位置,正中“中原”的“脊梁”,自北而南貫穿于中國大地的腹心,上接燕山,下銜秦嶺,它既是中國地理第二、三級階梯的天然一躍,也是中國半濕潤區(qū)和半干旱區(qū)、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地理分界線。
我國地表形態(tài)三個階梯劃分
太行,由名山匯聚而成。和秦嶺一樣,太行也不是“一座山”,太行山系,其實(shí)云集了諸多名山,它是由五臺山、恒山、靈山、白石山、太白魏山、王屋山以及中條山等眾多山脈組成的山體。
巍巍太行,何其廣大,容得下眾多名山大川。五臺山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在中國乃至東亞的佛教界都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恒山,太行支脈,五岳之一,號北岳;云臺山,竹林七賢(魏晉時(shí)期七位名士)的避世之所,為中國人提供了另一種精神世界的可能;王屋山,太行余脈,相傳為黃帝祭天之所,漢魏時(shí)道教的“天下第一洞天”......。
太行,由名山匯聚而成
太行,文明起源的軸心地。太行山,人們也將其稱為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早期的太行山被中國人賦予開天辟地的神話傳說,中國人在這里建構(gòu)中華視角下的宇宙秩序,探索文明起源的奧秘。傳說女媧在這里摶土造人、煉石補(bǔ)天;商王成湯在這里“桑林禱雨”,在后世百姓的傳說演繹中,成湯從一位皇帝變成了雨神;后羿在此射日,精衛(wèi)在此填海,愚公在此移山,神農(nóng)在此嘗遍百草……
太行,華夏身后的靠山。太行山的意義絕不局限于太行山本身,太行山的山和水,為周邊眾多文明的誕生和繁榮創(chuàng)造了一個偉大的舞臺。
眾多河流橫切太行,在出山口附近形成沖積扇,與古黃河的沉積物一道,讓華北平原沃野千里;黃河中游的最大支流汾河,正是在太行山、呂梁山等兩大徑向構(gòu)造體系中發(fā)育、起源,哺育了山西最富饒的汾河谷地,滋養(yǎng)著華夏文明。
太行山的東西兩側(cè)有兩條輝煌的古城市帶,自商以來,無數(shù)王國、諸侯國涌現(xiàn)其中。在太行西麓的汾河谷地,晉陽、平城等,無不書寫著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風(fēng)云變化;在太行東的河南、河北一帶,河南安陽殷墟,商朝頗具規(guī)模的都城,再有邯鄲、鄴城、北京等,幾乎就是一部自夏商至明清的中國城市史。
太行山兩側(cè)的城市帶
再也找不出第二道山脈,被如此多古都、名城拱衛(wèi),有如此眾多的文物積淀,太行山就是華夏文明的靠山、文明軸心。
太行,中原的母親之山。太行山周邊的眾多盆地和華北平原,是人們理想的家園,聚集而居在平原、盆地的人們,對太行最初的最直接的視覺感知,就是“巍峨”、猶如“脊梁”,由此成就了太行的地理樣貌。雖然在現(xiàn)代人看來,太行山遠(yuǎn)不及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昆侖山脈中的高山聳立入云,但對我們的先民來說,太行山,就是他們面對的第一大山。
看一座山是否巍峨,要看兩者之間的相對高差,特別看它與周邊區(qū)域的相對高度。太行山,位于平均海拔只有50米的華北平原之西,所以二者之間的相對落差就非常大,達(dá)到1500-2000米;再加上太行山脈東側(cè)屬于地質(zhì)斷層結(jié)構(gòu),雖然普遍不是很高,但山體陡峭,懸崖峭壁很多,所以整體上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險(xiǎn)要和巍峨雄渾。
去過青藏高原的人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感覺那里的山?jīng)]有記載中五、六千米的高度, 記得當(dāng)時(shí)我站在念青唐古拉山前,幾乎不相信這就是赫赫有名的6000米海拔高度的念青唐古拉山,充其量1000多米足矣,為什么有這樣的錯覺,因?yàn)槲沂钦驹?000的高原上,面對高大的山體,混然覺不得它的絕對高度。
太行,華北平原的“三江源。跟許多大山脈都是大河流域的分水嶺不同,太行山的許多河流水系橫穿山脈而過,太行山孕育了眾多河流,是華北平原的“三江源”。借助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巨大的地勢落差,水中太行來,河水在尋找進(jìn)入華北平原的道路,沁河、漳河、滹沱河、沙河、唐河、拒馬河、永定河等河流,橫切了太行山主脈,流入華北平原,滋養(yǎng)萬物,讓這里沃野千里,為北京、安陽、靈壽、邯鄲、鄴城等古城的誕生,提供了生命之源。
太行,(“太行八陘”)連通中原(山西和河南、河北)的黃金大道。太行山不算太高,雖然對古人來說依舊是一道橫亙山西和華北平原間的屏障,但她沒有成為一道明顯的隔斷。太行山多座山脈彼此之間存在很多東西走向的山谷埡口,太行河流進(jìn)一步切割出了山脈中的許多水口,這些水口與山脈上天然的隘口(山谷埡口)一道,成為重要的通道,太行山最著名的水口、隘口共有八處,并稱為“太行八陘”。什么是“陘”?造成山脈中斷的地方就稱為“陘”,這是太行山周圍地區(qū)極具特色的地形方言。
太行八陘、太行大峽谷,是水路,是通道,更是戰(zhàn)略家眼中的黃金大道。兩千余年來,太行山一帶經(jīng)常成為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勢力沖突、融合的區(qū)域,此時(shí)的“太行八陘”就是物資、人員的通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古代,“太行八陘”就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也發(fā)生過很多有名的事件,據(jù)統(tǒng)計(jì),歷史上有50余起戰(zhàn)爭在太行陘發(fā)生,有11位帝王在來過太行陘,有上百位文人留下近200余首關(guān)于太行陘的詩文佳作。韓信正是在井陘口“背水一戰(zhàn)”;曹操從滏口陘進(jìn)入山西,發(fā)動壺關(guān)之戰(zhàn);明英宗出居庸關(guān)北伐,走的是軍都陘。“太行八陘”中的井陘,作為縣的名字沿用至今,曾經(jīng)是陜西、山西入京的交通要道,而如今石太公路和石太鐵路也依舊伴著井陘而走。
因?yàn)橥ǖ赖闹匾?,太行這座大山,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山西和河南、河北的神經(jīng)。
太行,逆天改命的精神山脈。對每一個中國人而言,只要知道“愚公移山”,就知道太行山、王屋山?!坝薰粕健笔且环N象征,一種堅(jiān)韌不拔、克服困難的精神象征。如今,太行兒女似乎都有著開山破壁的天性,總涌動著一股“愚公移山”的內(nèi)力,“愚公移山”的現(xiàn)代版還在繼續(xù)。
今天我們旅行在太行山上,可以欣賞現(xiàn)代版的愚公移山“人造工程”,特別是“石洞公路”和“人工天河”,讓旅行者在欣賞太行自然風(fēng)光的同時(shí),還能同時(shí)感受太行深處的“人工絕景”。
“石洞公路”:有基建狂魔之稱的當(dāng)代筑路人,在太行人面前只能屈居第二,這里已建有郭亮路、錫崖溝、回龍、昆山、陳家園等7條最逆天的掛壁公路,一條條懸掛在太行半山腰的上,這些“石路”竟然是靠著人的手,用鐵釬、鐵錘等最原始的工具,在壁立千仞的巖石上一錘一錘鑿出來的,使天塹變通途,“石洞公路”是通往外界的石道,也是一條幸福致富道。
河南郭亮掛壁公路
河南郭亮掛壁公路
“人工天河”:上世紀(jì)60年代,十萬林縣開山者,歷時(shí)近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山腰的懸崖峭壁上挖出一條紅旗渠,這是一條“人工天河”,將漳河水引入林州。懸掛于太行山腰的“紅旗渠”,更讓林縣人民這股“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壯志豪情傳遍大江南北。
太行山獨(dú)特的地理和地質(zhì)特點(diǎn),決定了這座山脈給人們帶來的機(jī)遇和挑戰(zhàn)。
林州紅旗渠
太行,真實(shí)得太行,眼前的太行,身臨其境時(shí)的太行,的確賦予極大極高的一整“行”。太行山嶂石林立,并以其橫向展開的氣勢,形成太行山特立獨(dú)行的恢宏長崖、斷面直挺的太行山崖壁景觀。
在劇烈的地質(zhì)變遷中,地球給太行山留下了震撼世人的三大奇景:塔峰、峽谷和長崖,而最富標(biāo)志性的地質(zhì)景觀:是紅色石英砂巖構(gòu)成的水平方向發(fā)育的的“多級斷崖石墻”。因以河北贊皇嶂石巖一帶最為著名,也被稱為“嶂石巖地貌”,與丹霞、張家界齊名的中國三大砂巖地貌之一,與丹霞的水韻、張家界的奇秀不同,嶂石巖的崖壁更是一個鐵骨錚錚的北方硬漢,洋溢著剛勁之美。
來到太行,一路都是這樣連天蔽日、千仞壁立連綿不續(xù)的長墻、長崖,這種橫向展開的綿延不絕的崖壁景觀,成為太行山區(qū)最引人關(guān)注的美景。太行山不似青藏高原那些雪山以高聳取勝,而以巖壁橫向展開的氣勢撼人心魄,好似一面面紅色的萬里長城。
難怪太行山被人們比喻成像一堵拔地而起的墻,屹立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的西邊。太行山,從低處看,是一面巨墻,壁立萬仞,隔絕一切信息;從高處俯視,又如一階階石梯,拾級而上似乎就能抵達(dá)新的世界。
太行大峽谷之八泉峽玉皇頂
太行典型地貌:長崖、長墻、直壁
太行典型地貌:長崖、長墻、直壁
就這樣,我們行走在魏魏太行上,飽覽祖國的壯麗山河同時(shí),也一次次接受心靈的洗滌,讓簡單的靈魂受到一次次的拷問,為之震撼、為之震驚、為之感嘆!
太行,一條地理山脈,一條文化山脈, 更是一條精神山脈!太行,當(dāng)之無愧的“中國之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