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真正的快樂,有辦法可以找到嗎?這樣一句很樸素卻又引人深思的話語,出自《莊子·至樂》的開篇之語。說它樸素,是因為這句話是那樣普普通通,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精雕細琢。說它引人深思,是因為這樣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關(guān)乎著每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我,快樂嗎?
我,快樂嗎?很簡單的問題,感覺到快樂自然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tài),若是不快樂,那一定是我們生活中的某一段經(jīng)歷出現(xiàn)了問題。但即便是暫時遇見了令自身困擾的事情,也不必?zé)?,理解了《莊子》中這三種格局,想不快樂都難。
老莊
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簡單說來就是感覺自身的精神世界早已超凡脫俗,看到了常人體會不到的思想境界,卻又不因此倨傲,瞧不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事物。
很多時候,我們不快樂,就是因為對比而產(chǎn)生的落差感。當(dāng)我們經(jīng)歷過更加舒適、富足的人生再去看曾經(jīng)的自己,便會生出一種很平常的危機感,憂慮會失去這一切,這算一種。當(dāng)我們在某一領(lǐng)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時,便會對不如自己的人生出一種優(yōu)越感,但發(fā)現(xiàn)有人比自己更強,又會產(chǎn)生嫉妒感,這也算不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提起能力出眾,又能對人平易近人這件事,就不得不佩服孔夫子了。當(dāng)時的時局是貴族掌握著話語權(quán),而平民幾乎沒有機會去學(xué)習(xí)知識。像孔夫子這樣有學(xué)問的人,若是一心為政,哪怕少一點責(zé)任感,也會是一個極為出色的政治家,而世間便少了一位心系天下的“圣人”。
孔子的偉大在于他把被壟斷的文化普及開來,創(chuàng)造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讓每一個愿意向?qū)W的人都有機會去獲得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追蜃颖闶悄欠N精神境界超人一等,卻又能夠平和待人,所以,每次有什么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他并沒有如普通人那般憤怒不已,而是非常樂觀去對待人生。
不譴是非, 以與世俗處
人類是一個大集體,我們的一切活動,都與這個集體息息相關(guān),但由于每個人的個性化,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產(chǎn)生矛盾,那這時該怎么做呢?
《莊子》一書,便很直白的說明了,人際交往的技巧便是“不譴是非”。不譴是非并不是消極的避世,遇到問題便逃避那種,畢竟這樣與世相處換來的也絕不會是交友廣泛、關(guān)系融洽、生活愉快了。正相反,更大的可能是自己會在集體生活中邊緣化。
人世間
莊子的“不譴是非”是有條件的不遣,而不是一味逃避順人。
當(dāng)年,有一人去宋國朝見宋王,被賞賜了十乘車。那人便帶著自己得到的賞賜來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見他這樣,只是搖搖頭,直言道:“子能得車者,心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
按莊子的標(biāo)準(zhǔn),這便是來自世俗之人的“是非”,可莊子不僅沒有為此逃避,反而奉勸到對方:“你這樣下去危險了!”因為在莊子看來,這樣的是非雖然影響了自己,卻只是出于世俗的炫耀心理,自己逃避了便會對這人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會滋生擴大他追求炫耀的心理,從而受到君王的不滿。莊子在此時的“不遣”,便是引導(dǎo)對方調(diào)整心態(tài),化恩怨為“恩情”,既解決了是非,又收獲了一份友誼,這是真正的大智慧。
莊周夢蝶
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人不快樂,還有個重大的原因,那便是我們太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時刻都要維持著一個理想的形象,若是緊繃的弦被觸動,自己就會情緒爆發(fā)。
莊子的故事里講了“虛己”游世的處世哲學(xué),我們一起來看看。
他說當(dāng)你渡黃河的時候,這時候上游飄來了一艘船突然向你撞來。
莊子
船上有人的時候,你會幾次呼叫讓對面停船,然后必然伴隨著大罵;船上沒人的時候,你便會想我今天怎么這么倒霉,也就算了。同樣的事情,區(qū)別就在于前者你覺得自己面子上過不去,對面觸犯了自己的尊嚴(yán),而后者因為沒有目標(biāo),也就無從談被傷害了。
那么,生活中我們能不能學(xué)會“虛己”游世呢?對于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小矛盾,保持“虛船”的態(tài)度去對待,說不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