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想問你幾個問題。
背過多少首古詩?
自己有寫過詩嗎?
一天最多寫幾首?
......
大概多數(shù)人答著答著就沉默了。
好吧,換個問題。
你一天最多能寫幾篇文章?
最多寫多少字?
......
大概多數(shù)人最高產(chǎn)時期就是大學(xué)期末趕DDL的時候吧,熬夜爆肝敲出兩三篇幾千字論文作業(yè)。也是往事不堪回首。
好了,不會再問你了。
之所以拐彎抹角說這么多,是因為近期有一位16歲的小女孩引發(fā)眾多關(guān)注,因為她——
日均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和15000字小說......兩年內(nèi)還出版了三本書。
同時,她還有著多個“品牌創(chuàng)始人”的頭銜。
而且她14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一家雜志社的“記者”和新聞網(wǎng)站區(qū)域運營中心的負(fù)責(zé)人以及演講師。
按照這個寫詩速度,我們給她算了一下,這位同學(xué)平均每43.2秒就能寫出一首詩。你沒看錯,43.2秒。
這一份履歷實在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熠熠生輝,耀眼得讓人沒辦法相信。畢竟,如果真有這一天才少女,我國文壇早就刮起一陣旋風(fēng)了,還等熱搜新聞來告訴我?
而面對媒體的采訪,女孩的父親堅持女兒的天賦屬實:“她如果靜心寫詩,2000首沒有問題。好好寫一天寫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
......
是奔著挑戰(zhàn)人類極限去的吧?
要知道,酷愛寫詩的乾隆皇帝活到89歲,一生總共也就寫了45000+首詩。假設(shè)乾隆帝也從16歲開始寫詩,那么他一年就要寫六七百首,平均一天寫兩首。如果按照小女孩的簡歷,20多天她就能追趕上乾隆帝一輩子寫詩的數(shù)量。
有點概念了吧?還有組對比。乾隆帝一生寫的詩作又是什么概念呢?
《全唐詩》一共2000多位詩人,加起來一共就四萬多首詩。唐朝,618-907年,共289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乾隆皇帝一個人輕松搞定。小女孩不到一個月就能搞定。
我們搜索到了幾首女孩的詩作——
這......
比起乾隆還是有差距的哈。
若要論起唐詩就更差得遠(yuǎn)了。畢竟,格律什么的一無所有。
所以,天才神童的人設(shè)基本是假的,而仔細(xì)深究,這又是一個父親揠苗助長、熱衷于成功學(xué)的故事。
其實說白了,苦心孤詣包裝成這樣,無非是打著文化幌子的生意經(jīng),生意暫時是做不成了,斯文也跟著掃地。
既然談到詩歌,小北覺得這位“天才少女”,不妨看看那些唐朝前輩們,他們?nèi)绾伟言姼枳鳛樯罘绞?,如何在群星璀璨的時代光芒四射,又如何取之有道地以此恰飯。
01
詩歌是生命,一字也推敲
在唐代那樣人人讀詩的氛圍中,出現(xiàn)一批愛詩愛得死去活來的人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崔立之,文學(xué)史上很少提到的詩人,卻愛詩如命。在做藍田丞的日子里,每天嘴里吟的都是詩。有人找他問事,他就說,我正在辦公事,你姑且離開。把作詩當(dāng)成了辦公事,可見對詩的癡迷程度。
像崔立之這樣愛詩如命的人,在唐代非常多,以至于在中唐時期,還形成一個被后人稱為“苦吟詩派”的詩人群體,賈島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賈島“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相傳他曾在長安街頭因“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之“推”“敲”二字反復(fù)琢磨,拿捏不定,因過于投入,竟然撞了京兆尹的車駕。
而在其《送無可上人》之“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二句下,他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短短兩句詩,竟花費三年時間冥思苦想,可見他對詩歌沉迷到了何種程度。
還有一批詩人,他們直接以《苦吟》為題,表述他們的為詩態(tài)度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是“生應(yīng)無輟日,死是不吟時”,是“朝吟復(fù)暮吟,只此望知音”,直是將詩歌創(chuàng)作視作了自己生命之所系,是他們?nèi)松械谝坏鹊拇笫隆?/p>
02
盜賊也愛詩,智商稅難收
唐人對詩的鐘情到什么程度呢?
晚唐范攄所著《云溪友議》卷下記載了一個詩與剪徑盜賊的故事,說的是身為太常博士的詩人李涉,前往江西九江看他的弟弟,船行途中,忽然刮起大風(fēng),隨風(fēng)出現(xiàn)一條大船,船上數(shù)十人拿槍執(zhí)棒,向李涉喝問。
李涉的隨從回答說:是李博士的船。群盜的首領(lǐng)聽了這話,就說:如果真是李涉李博士的船,我們就不搶他的金錢財物了。我們早就聽說過李博士的詩名,希望他能給我們留下一首詩。李涉沒有辦法,便口占一詩,題名《贈豪客》:“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p>
盜賊聽后很高興,就給李涉送上酒肉。由此一事,可見社會對詩和詩人的普遍尊崇。
而除去這些盜賊,唐代的地痞竊賊也與詩有緣分。
據(jù)載,王轂在未及第時作了一首題為《玉樹曲》的詩,詩直面現(xiàn)實,點穿了唐末朝廷的腐朽,所以廣為流傳。有一回,這位王轂在街頭見到友人被地痞毆打,就沖上前去,厲聲喝道:不得無禮!你們認(rèn)識我是誰嗎?我就是“君臣猶在醉鄉(xiāng)中,一面已無陳日月”的作者!據(jù)說,地痞聽了之后,臉帶愧色,溜之乎也。
又說許州舞陽有一個王建,排行第八。依據(jù)王建的排行,人們稱他為“王八”。由于王建早年以偷盜為生,人們又把他叫作“賊王八”。就是這個賊王八,在《全唐詩》里還留下了一首詩。
中晚唐時期,白居易詩傳播得極為廣遠(yuǎn),他的粉絲也遍布各地。白詩以通俗上口為基本特色,常常被譜成歌曲傳唱,連歌妓也以多唱得白詩為傲。
據(jù)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自述,長安歌妓即向人自夸“我誦得白學(xué)士《長恨歌》”,并因此而身價大增。有一次,白居易去參加友人的宴會,被主人請來陪酒的歌妓認(rèn)出,這個歌妓就把白居易介紹給另一個歌妓說:“此人就是《秦中吟》和《長恨歌》的作者?!?/p>
由于敬仰白居易的詩名,有人甚至將白詩刺在身上,荊州人葛清就是一個顯例。據(jù)說他從頸部以下遍身刺三十余詩,試想一下,一首篇幅最短的五言絕句,就有20個字,30首就是600個字;何況還有七絕,還有五律和七律,當(dāng)然不可能刺太長的詩,如果刺《長恨歌》的話,那一首恐怕就刺滿了。
葛清在身上刺詩還很有特點,有些詩句還要插圖。如“不是此花偏愛菊”,他就畫一個詩人舉著酒杯,面對著菊花在觀賞。如此一來,就極具觀賞性了。他走到哪里,就展示到哪里,簡直是一個游走的白居易詩的選本,時人稱為“白舍人行詩圖”。
據(jù)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段成式當(dāng)時聽說了此事,便和友人一起去看葛清,見到他的時候,問他哪一首詩,他可以隨手就指出詩的位置。由這一記述,我們可以知道,白居易的詩在當(dāng)時的影響是何等之大了。
以上事跡無論真假都反映了一件事,那就是唐代整個社會,都形成了由詩歌籠罩的濃厚氛圍。
03
名利身外物,有才自可圖
唐代詩人既苦心為詩,又享受著詩歌帶來的生活賜予,有時一首好詩就可以讓一個人名揚天下。
朱慶馀寫給張籍的那首《近試上張水部》,以及張籍回復(fù)他的那首《酬朱慶馀》,一個將對方比作畫眉的張敞,問他“畫眉深淺入時無”,一個將對方比作鏡湖邊西施般的美人,說他“一曲菱歌抵萬金”,由此使得朱慶馀名聲大振,一舉登科。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與這個例子相反,有些詩人喜歡作詩諷人、損人,則使得不少人特別是權(quán)貴之家避而遠(yuǎn)之。如蘇州人歸處納喜好嘲謔,因有詩名,常常一言定是非。
《鑒戒錄》載,一次,他看見街上有人衣著鮮麗,騎馬而行,便口吟一詩:“昂藏騎馬出朱門,服色艷華不可論。盡是殺人方始得,一絲絲上有冤魂?!比思掖┘靡路?,他說是殺人以后得到的,衣上帶有冤魂,結(jié)果害得不少官宦人家穿個好衣服出門都覺得這衣服來路不正,心里七上八下的。
詩在唐代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之大,用它可以換取官職,也可以得到不少物質(zhì)上的好處。
《詩話總龜》記載:零陵人史青非常聰明,開元初年就上表自薦說:“臣聞曹子建七步成章,臣愚以為七步太多。若賜召試,五步之內(nèi),可塞明詔。”
當(dāng)年曹植七步成詩,史青只需五步;曹植是被逼作詩,史青則是主動請試。本身是詩人的唐明皇一看,說還真有這樣的稀奇動物?于是就下令召史青到皇宮,親自給他出了幾個試題,比如《除夜》《上元觀燈》《竹火籠》等題目。
史青一一照作,果然都是五步成詩。其中數(shù)《除夜》寫得最好:“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摧。風(fēng)光人不覺,已入后園梅?!泵骰蕦@首詩稱賞不已,馬上就授給他一個官職——左監(jiān)門將軍。(唐代監(jiān)門衛(wèi)設(shè)有左右上將軍各一人,從二品,左右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左右將軍各二人,從三品。)
得到物質(zhì)利益的人也不少,如詩名滿天下的白居易,便體驗到了詩歌給他帶來的實際好處?!对葡呻s記》記載:長安的夏天非常炎熱,沒有空調(diào)的長安人有時就用冰雪來作人工降溫。由于沒有制冷設(shè)備,冰塊非常昂貴??墒前拙右卓梢园啄?,而且不用付錢,因為他的詩名太大了。
白居易
同書還記載,開成年間,物價不是很高,村落的魚肉一般是胡絹半尺換一斤魚,可是士大夫用自己抄寫的白居易的一首詩,就能換兩斤。這樣一來,詩就成了有價證券了。
04
詩人亦俗人,愛財也有道
文豪們也是要有錢吃飯才行的。唐代的文人們也不掩飾對于金錢的熱情。
《太平廣記》里有一條關(guān)于王縉的記載,說他喜好給人作碑志。王縉是誰呢?王縉就是大詩人王維的弟弟。他給人寫碑志,別人就給他潤筆費,而且每次給的錢都不少。有一次他寫完了,別人把潤筆錢送過來,結(jié)果走錯了門,誤叩了右丞王維的門。王維很詼諧地用手一指說:“大作家在那邊?!?/p>
你以為就王縉一個嗎?在唐代這是一項成熟的產(chǎn)業(yè),眾多文人都曾靠寫墓志賺過外快。這其中賺錢最多最有名的當(dāng)屬韓愈了。在《韓昌黎文集》里,現(xiàn)存碑志75篇,其中有不少墓主與韓愈并沒有深交,這種情況多是受人請托,用自己的大名為死者揚名,最后來賺取死者家屬送來的報酬,所以韓愈的一些墓志就常常被人稱為“諛墓之文”。
另一個與韓愈過從很密切的人是皇甫湜?;矢浶愿褚卜浅>髲姡诮疱X上卻毫不含糊。
高彥休在《闕史》里非常詳細(xì)地記載了皇甫湜為裴度寫文章并拉下臉來索要金錢的事,故事很生動,頗具傳奇色彩。先說皇甫湜古板倔強,少所通融,人緣不好,跟他一起共事的同列對他都不滿意,所以他就要求調(diào)到洛陽去。到了洛陽,因為裴度的關(guān)照,他的生活改善了不少。
皇甫湜(777年—835年),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省淳安縣)人。唐朝時期大臣,宰相王涯外甥。
按理來說,他應(yīng)該感激裴度才是,但是他的行為常常有悖事體。一次裴度為佛寺進行裝修,竣工時,想請同為佛門弟子的友人白居易寫篇文章記載其事。皇甫湜聽說就不干了,他嫌裴度瞧不起他,竟舍近求遠(yuǎn),要找白居易來寫。
在他看來,白居易寫的那算什么東西呀!與自己的文章相比,一個是瑤琴寶瑟,一個是桑間濮上,那差得遠(yuǎn)了!裴度也真是好器量,聽了他的話之后,對他大度包容,當(dāng)下改口表示歉意,說不知道你大作家在這里,那就由你來寫吧!
皇甫湜倒也不是浪得虛名,喝了半斗酒,乘醉揮毫,一揮而就。裴度一看,怎么讀不懂啊!文化素養(yǎng)并不低的裴老先生竟然分不出他文章的句讀,不明白他在說什么。既然看不明白,姑且承認(rèn)自己的水平低,人家的文章好吧!裴度立馬派人送去感謝的酬金,名車寶馬、衣服器玩,大概有千余緡。
把謝禮送上后,這位古拙的皇甫湜偏不買賬,說:我的文章不是一般的文章,除了給大名鼎鼎的顧況的詩文集寫過序之外,我還沒有輕易地許過別人。今天我之所以愿意寫,不過是受你關(guān)照,借此感恩報德罷了。接著,他話頭一轉(zhuǎn),開始談錢的問題:我的文章約有三千多字,每一個字值三匹絹,你們按此來計算,一分都不能少!表面上看,這位老夫子古拙得可以,像是言義不言利的儒家信徒,沒想到對錢財竟然如此地錙銖計較,討價還價。
顧況,字逋翁,號華陽真逸(隱),蘇州海鹽縣(今浙江省海鹽縣)。唐朝大臣、詩人、畫家、鑒賞家。
而且在裴度滿足了他的條件,讓大車小車把財物拉到他家,引得洛陽城中的人紛紛聚觀之時,這位皇甫湜先生居然心安理得,沒有一點愧怍之意。裴度知道這個情況之后,就說了一句:“真命世不羈之才也!”
編輯:山鬼 黃泓
觀點資料來源:
《詩映大唐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