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嬌云
網(wǎng)上一個視頻,引發(fā)媽媽們紛紛轉發(fā)。
視頻中,三個孩子專心地寫著作業(yè),爸爸則坐在沙發(fā)上看著書,而墻壁上貼滿了金色的獎狀。
爸爸工作很忙,卻堅持每天陪孩子學習,并表示:“時間是擠出來的”。
媽媽全職帶娃,獨自工作養(yǎng)家的爸爸,卻愿意抽時間跟孩子相處,網(wǎng)友們大呼羨慕。
然而,不少媽媽也在視頻下方留下抱怨,對比自家老公,在家里要不上廁所,要不看手機,根本顧不上帶娃。
同樣身為爸爸,有的再忙也會擠時間陪孩子,但有的在位卻缺席,而后者還十分常見。
不同的做法,決定著不同的結果。
用心陪伴,將收獲一個健全上進的孩子,而爸爸長期缺席,則會損及孩子的成長,以及家庭的幸福。
在觀察類節(jié)目《你會怎么做》中,針對倍受關注的喪偶式育兒,進行了情景再現(xiàn)。
餐廳中,三個演員扮成一家三口。
從進入餐廳,媽媽一直照料著不消停的孩子,爸爸則旁若無人地玩著游戲,連眼皮也不朝妻兒抬。
媽媽讓爸爸幫忙拿紙尿布,卻遭到爸爸的拒絕。
順手拿個尿布都不肯,忙得無法分身的媽媽,氣不打一處來,抱怨帶孩子這么辛苦,他卻不管不顧。
爸爸也不淡定了,反怪女人矯情,不上班帶個孩子就叫苦連天,還讓男人在大眾廣庭下帶孩子,成何體統(tǒng)?
此話一出,鄰桌一位的女士顯然被刺激,她立即挪身坐在了夫妻旁邊,還沒開口,卻先哽咽起來。
女士說,小時候,自已爸爸就像這位男子,把帶娃的責任全推給了媽媽,從不幫手,媽媽很委屈,也過得很辛苦,而女士也從沒嘗過父愛的滋味。
有人說“喪偶育兒”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前者情況不可逆,媽媽為了給孩子完整的愛,會更專注于養(yǎng)育;
而后者,是爸爸在身邊,卻形同虛設,對孩子不管不顧,勢必讓媽媽感到孤單,心生抱怨,身體勞累的媽媽,內(nèi)心還承受著負面情緒,又怎能教好孩子呢?
知乎上一位網(wǎng)友,分享了成長經(jīng)歷。
網(wǎng)友很小時,爸爸就調(diào)到縣城工作,很少回家,更別提陪伴。
媽媽負責帶她,還要一邊教書,長期的身心透支,讓媽媽脾氣暴躁,對孩子也很苛刻。
成績考差了,或生活上出差錯,必然遭到媽媽痛罵,更讓網(wǎng)友痛苦的是,每到這時,媽媽總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
“我一個人這么辛苦地把你帶大,你就這么不爭氣,不聽話……”
而網(wǎng)友也一直活在愧疚中,并養(yǎng)成情愿委屈自己,也不跟媽媽提要求的習慣,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媽媽的好。
也正是內(nèi)心的自卑,讓她錯失了很多工作機會,如今她年近30也沒有談戀愛的勇氣。
李玫瑾教授曾說,男人把帶孩子責任全推給女人,絲毫不體貼對方的辛苦,只會讓女人的育兒能力大打折扣。
媽媽獨自扛下育兒擔子,情感和精力被無窮盡的瑣事消耗殆盡,沒有爸爸的分擔和支持,體力和情感就不能及時補給,媽媽必然活在抱怨和憤怒中。
如果媽媽情緒不好,就一定會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態(tài)度上,她冷熱無常的情緒,讓孩子不是緊張,就是恐懼,而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性格發(fā)展也受到負面影響。
比起身體的累,得不到支持,才是打倒媽媽的關鍵,也是教育不好孩子的原因。
巴塞爾大學的腦科學家,針對新晉爸媽的大腦活動研究發(fā)現(xiàn),當新生嬰兒啼哭時,爸爸媽媽大腦中負責情緒的腦區(qū)都會強烈激活,
比起媽媽,爸爸的大腦中默認模式神經(jīng)網(wǎng)絡有關腦區(qū)還減少了,也就是說爸爸對孩子會更加專注。
身體的反應,說明了爸爸一開始就對孩子產(chǎn)生關注以及愛意,但為什么很多爸爸,到后來卻不愿帶孩子呢?
心理咨詢師胡慎之認為,爸爸之所以缺席,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爸爸還沒長大,內(nèi)心還是個孩子,不知如何教育孩子。
其次,媽媽為了占據(jù)“奉獻者”這個道德高點,把親子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里,有意無意將父親排除在外。
綜藝《川川家長會》里,作為嘉賓的一位寶媽,分享了和丈夫育兒的那些事。
女兒3歲之前,寶媽是主要照料者,而寶爸抱女兒的次數(shù)一共沒超過三次,她認為,是寶爸自認為無法勝任照料孩子,才選擇主動退在其后。
比如有一次,寶爸抱著兩個月大的孩子,忽然發(fā)出一聲尖叫,寶媽趕緊跑來,發(fā)現(xiàn)原來是孩子拉了粑粑,只見寶爸雙手提著孩子,見到妻子就說:“我可弄不好這個……?!?/p>
正因如此,寶媽也認為,寶爸沒有照顧孩子的能力,干脆啥事也不讓碰,而寶爸也就樂得做個甩手掌柜。
初次為人父母,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面對照顧孩子都是陌生的,只有親力親為,通過實際練習,才能更加熟悉老練。
如果因為爸爸比媽媽“笨拙”,媽媽就推開他,爸爸就沒了實踐的機會,而爸爸一旦受到否定,自然也不愿再嘗試,甚至主動拒絕。
如此,媽媽就無可避免地要獨擔育兒重任,于是,就造成“做得越多,抱怨也越多”的情況。
還有些媽媽,把照料孩子及家庭跟自我價值捆綁在一起,只要爸爸參與進來,媽媽就會感到被威脅,于是找出各種理由推開爸爸,最終導致喪偶式育兒。
教育,是父母自身的一場修行,只有愿意真實地面對內(nèi)心,也理解另一半,在反思中做出改變,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1、左邊放手、右邊鼓勵,爸爸更愿參與。
都羨慕我閨蜜找了個好老公,既能做家務,又會帶娃,其實,這與她的放手和信任密不可分。
自從孩子出生,初為人父的老公就學著抱孩子、拍嗝、喂奶、哄睡,閨蜜也從不擔心他做不好,孩子一歲半時,閨蜜到外地出差,更是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公全權負責。
雖然,老公也有粗心的地方,比如忘記孩子穿拉拉褲會過敏,結果誤穿導致孩子難受了好久。但閨蜜從沒因為一點錯誤,就否定老公的付出。
她特別善于鼓勵,才讓老公在育兒路上,越走越得勁。
老公為她準備早餐,誤把芥末油當花椒油,毀了蘸醬的味道。雖然味道古怪,但她不但沒有嫌棄,反倒認為別有一番滋味。
而吃到老公做的意大利面,她更是贊不絕口,表示自己既幸福又快樂,想吃什么都能吃到。
在妻子稱贊之下,老公自豪而又滿足。
信任和鼓勵,是給另一半插上了兩只翅膀,讓他在育兒上動力十足,同時,這也是爸爸力量的源泉,激勵著他主動承擔育兒責任。
2、分工合作,智慧地督促爸爸。
不少媽媽抱怨,爸爸帶娃,叫一下才動一下,從不主動做事,總是提醒讓人心累。其實,要改變這情況,媽媽可以嘗試“分工”這個辦法。
在伊能靜看來,丈夫必須參與到育兒中來,而在實際中,她更是與秦昊有明確的分工。
兩人商量決定,爸爸負責早上送孩子上學,晚上給孩子講晚安故事,而如遇女兒成長中重要時刻,雙方都需要在場。
就算有工作在異地,也要通過視頻等方式參與進來。
有一次,伊能靜女兒米粒要面試新學校,正巧秦昊在外地工作,而且,他頭天晚上工作到凌晨三點,但在早上9點,秦昊準時守在電話旁,跟老師連線進行面談。
面談結束后,伊能靜仍不放過秦昊,讓他對女兒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和稱贊,直到處理好所有的事,秦昊才休息。
既明確分工,又相互合作,在實際操作中,靈活使用不同的辦法,以此督促爸爸的參與,如此,既能避免爸爸懶散,而媽媽也不必再費力嘮叨。
外交家西奧多·羅斯福曾說:“生命有很多種成功值得我們爭取,成為優(yōu)秀的商人、農(nóng)場主、醫(yī)生、作家……但養(yǎng)育一群孩子所帶來的樂趣和喜悅,令一切成就都黯然失色?!?/p>
追求事業(yè)成功固然重要,但親自養(yǎng)育孩子,則能收獲更多的幸福。
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接受到更完整的愛,這愛也是一個稚嫩生命,深深的渴求,它若能被滿足,孩子的個性就會更健全,既柔軟,又有果敢與剛強,更獲得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的能力。
而爸爸愿與媽媽共同分擔,媽媽就不再孤單,不但不會透支精力,還有余力做自已;而爸爸對媽媽的關愛,讓她情感始終充足,媽媽才能更好地疼愛、教育孩子。
爸爸是大樹,支撐著媽媽,呵護著孩子的成長,付出愛也必然收獲家人回饋的愛,讓爸爸始終不缺乏往前走的力量。
終有一天,小樹也將長成能遮風擋雨的大樹,而這,就是養(yǎng)育者的幸福與滿足。
—— End ——
作者:嬌云,以文字療己悅人。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