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記憶。每個城市的記憶總要附著在某個地方。文殊坊就是成都的古老記憶。
文殊坊是成都的坐標。追尋帝王、圣賢的足跡,就能找到無數的寺院和院落。踩著青瓦白墻的街道,就能品味這條藝術之河的溫情與魅力。低矮的屋檐,褪色的門板,河流的航標,流淌其間,永遠不會迷路。走進文殊院,紅墻碧瓦藍天,滿目古柏泛綠,庭院鐘鼓聲聲,一種超凡脫俗的高雅氣質。而這,就是成都的氣質,所以就在此處停留住下。
文殊坊是塵世的過濾器。習慣了都市的繁華,習慣了人心浮躁。然而,一步踏入青石板鋪,世界突然寧靜。沒有車馬喧鬧,沒有人聲鼎沸,有的只是古蜀氣息,悠閑的步伐,起伏的禪鐘。文殊院木魚聲聲,隔絕出一片淡然恬靜的家園。于斜陽穿透歷史的下午,靜坐古樹下,觸摸昨天的光陰故事。“睿澤深天地,宗風越古今?!贝群V禪師當年寫的對聯,道出了佛法廣澤于天地間,佛教才能千古流傳。
文殊坊是歲月的入口。城市過于生硬,靈魂迷離在冷漠的邊緣。置身文殊坊,一扇窄窄門樓,幾個小小院落,裝滿了質樸、厚重的文化。它們以靜默的姿態(tài),承載著千年歷史往來的腳印,孤獨地面對生命的開始與終結。兩棵珍貴的古杉已死,那些曾經在樹下擦身而過,或者偶爾在此小憩的過客,終究只是過客。漫步空林堂,領悟“空林”散發(fā)的禪意與智慧,對人世間的糾結,頓時釋然。
青羊宮
青羊宮,道教福地。成都人如此說。
青羊宮,始建于大唐,毀于戰(zhàn)火,重修于清代。
唐代名玄中觀。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到成都,曾駐觀內。后來即下詔改觀名為青羊宮。后來,唐時另兩位皇帝,曾駕臨此宮。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為關今尹喜講道德經,講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三年后,老子如約而來,在這里繼續(xù)對尹喜講經說法。宮內,留存有老子降生臺和說法臺。
靈祖殿、乾坤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唐王殿,我一一走過,驚訝發(fā)現燒香敬道者不多。想到寺院繁華香火,不由得感嘆:本土的道文化抵不過外來的佛文化。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作為成都的原點,青羊造就了錦官城的千年之美,如今,青羊翻開歷史的新篇章,成都人正在創(chuàng)造著、享受著一種悠閑、幸福的生活。浣花溪畔,寬窄巷子中,人民公園的茶館里,文殊坊的暖陽下,無不有他們漫步的身影,遛鳥、舞劍、散步、品茶、打太極,知足的笑容,證明他們是幸福的青羊人。
杜甫草堂
草堂座落城西,風景優(yōu)美的浣花溪,碧水環(huán)繞。黃昏挾著夜,一步一步逼近。喧鬧的人群,早已無影無蹤。
我于這富庶的天府之國,這遼闊的平原,不過一粒細沙。終于,飄落到心儀已久的草堂。我慚愧姍姍來遲,愧對一顆崇敬的詩心。從小,就聽到一位老者,在秋風怒號中歌吟。
人生如夢,即使才華絕世如詩圣,也逃不過凄凄慘慘戚戚。杜甫在成都茅屋放歌近四年,而后跋山涉水,穿越蜀道,來到湘江,進入耒水,最終長眠于我的家鄉(xiāng)耒陽。令人振惋的是,杜甫雖對仕途心灰意冷,但依舊心念民間疾苦,情系國家安危。草堂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無不閃爍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我俯身,撫摸杜公雕像,隱約感覺余溫尚存,他軀體的血液仍在流淌,脈搏仍在跳動,他似乎有多少的積郁與憤懣要宣泄,要以一己羸弱的身軀擔當起救國救民的大任!而今,詩人遠去,草堂苦悶。它憂慮的,不是風,而是詩風不純的憂慮,世風日下的嘆息。
他們都是歷史見證者,是古今中外文化的傳承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