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媽媽問我,6歲的女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手機上可怕的東西,具體是什么,她也不清楚。女兒只說是可怕的,天天晚上說睡不著,好怕,非要開燈。
每天晚上都會起來很多次告訴她很害怕,需要保護。她好話都給女兒說盡了,也解釋了那些都是虛假的人扮演的。氣急了也經(jīng)常打一頓,都沒有用,天天喊害怕,你說怎么辦?
面對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我們究竟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這是很多家長疑惑的。
我相信這位媽媽已經(jīng)用了18般武藝,講道理、打罵、安慰,但似乎女兒內(nèi)心的恐懼感并沒有消失。但從媽媽的描述來看,我更多的看到了她的焦慮。
如果孩子天天這么下去,睡不好覺,每天吵著要保護,讓人心煩,她會奔潰。
孩子的身體會拖垮,自己也會精疲力盡,無力應(yīng)對。不就是一些虛假的人扮演的,沒有必要那么害怕,那都是假的,你怎么就不聽?
每天半夜這么折騰人,你要不要睡覺,還要不要我睡覺?
你這么膽小,以后長大了怎么應(yīng)對外面世界的復(fù)雜和混亂?
如此種種,我們在面對孩子恐懼情緒時,不但沒有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反而在他有情緒時責罵他、批評他、打罵他,那么孩子內(nèi)在的世界只能是雪上加霜。他的內(nèi)心又如何能夠安全呢?
接納孩子的恐懼,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心理學家強調(diào)母嬰之間的安全依戀關(guān)系,只有依戀關(guān)系建立好了,一個幼小的孩子才可能擁有對這個世界足夠的信任感,充滿勇氣的去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
記得兒子在5歲的時候,和一群10歲的孩子玩。其中有個男孩很頑皮,偏偏就給其他孩子講各種鬼故事,聽到別人發(fā)出尖叫聲,他特別興奮,以此為樂。
兒子在其中自然聽到了許多“恐怖”的描述。他開始怕鬼。然而他并不知道鬼是什么。
我像上文的媽媽一樣,開始給他講各種道理,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么鬼,都是別人用來嚇唬你或者操縱你的手段等等。
乍一聽,道理都很正確。但兒子依然害怕,晚上不敢一個人睡,不敢一個人去上廁所。
我才意識到,對于一個5歲的孩子講道理,是再愚笨不過的事。
放下講道理的姿態(tài),嘗試去理解一個孩子內(nèi)心的那份恐懼。對于未知的世界,即使一個成年人,都是恐懼的,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恐懼是一個人原始的情緒,本身是有保護作用的。但如果長期處于恐懼中,這種情緒并沒有被看到,那么不安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會長久持續(xù)下去,影響到一個人和這個世界的關(guān)系。
于是,我改變了應(yīng)對方式。
我告訴他:“害怕是很正常的,媽媽小時候也害怕過鬼。”
他的眼睛一亮,問我:“是嗎?”(他很驚訝,原來我也有害怕的時候)
我說:“是的。媽媽小時候,門外都是一片漆黑的,每次去門口打水的時候我都特別害怕?!?/p>
他又問我:“那你怎么辦呢?”
我說:“那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就安慰自己,沒事的,我可以勇敢一點。后來慢慢長大,也就沒那么害怕了?!?/p>
他說:“哦,這樣啊??墒俏疫€是害怕啊。”
我說:“沒關(guān)系的,你害怕的時候,媽媽陪著你。你這一周都可以睡在我的床上,我陪著你睡,好嗎? 他很開心的同意了?!?/p>
晚上早早的把自己的小棉被和小熊放在我的床上。盡管也有一次半夜被噩夢嚇醒的經(jīng)歷,但我都在身邊陪著他,抱著他。這一段怕鬼的經(jīng)歷就順利渡過了。
現(xiàn)在問及他,他會很自然的回答,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鬼。
是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會遇到特別多的“鬼”。怕黑、怕怪獸、怕小偷......
作為父母,無法幫助孩子掃清所有的“鬼”,但我們可以接納孩子的恐懼,讓孩子內(nèi)心的害怕可以在我們?yōu)樗麪I造的安全空間里釋放。
林紫老師在《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寫到,有安全感的孩子,并非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恐懼,而是很確信地知道自己的恐懼可以被接納,自己有力量面對它。
“當我可以在你面前自然呈現(xiàn)內(nèi)心的恐懼時,我就是安全的。”
一個成人的體會可能更深刻,你越能在一個人面前自然的表達你的脆弱,你和這個人的關(guān)系就越安全。
那么,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最需要的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段充滿接納性的親子關(guān)系。
他的害怕,在你那里是允許的、可以看見的、可以接納的,這是孩子感覺溫暖和安全的開始。
接納自己的恐懼和焦慮,做有內(nèi)在安全感的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
你得承認,無論我們多么努力的去成長,都仍然會有不安的時刻。我們擔心環(huán)境的不安全、食物的不安全、孩子玩鬧過程中的不安全,太多操心不過來的事情,都會讓我們寢食難安。
一位媽媽說,她和孩子晚上兩個人在家,特別害怕,有一次暴風雨的晚上,門窗玻璃弄得乒乓乒乓的響,嚇得她半夜和外地的老公連視頻電話,兒子也被嚇得哇哇直鬧。
而其實,并沒有發(fā)生什么。媽媽的恐懼不安進一步導致孩子的不安,以致孩子到了分床的年齡都不敢一個人入睡。
是什么讓媽媽如此不安,是兒時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還是內(nèi)心的恐懼一直沒被看見過?
如果媽媽內(nèi)心的不安長久存在,那么,這份不安就常常會滲透到和孩子的關(guān)系中,孩子的情緒感知能力往往比成人敏銳,他會在第一時間接收到情緒信號,從而影響他內(nèi)在安全感的建立。
我看到過很多孩子和食物之間的不安全關(guān)系。
媽媽會告訴我,這個孩子很貪吃,好像永遠都吃不飽。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和食物的關(guān)系是不安的。
每次孩子要吃東西的時候,媽媽總會先說,這太多了,你吃不完,給我吃點。
不等孩子同意,媽媽就分了一部分出去。孩子沒辦法反駁,只得狼吞虎咽的吃起來,生怕媽媽一會又來奪他的食物。
孩子吃的時候,沒有建立和食物之間的真實關(guān)系,心里裝的是滿滿的焦慮和擔心,他似乎從來都沒有擁有過屬于自己的食物,即使看起來吃是一件享受的事,但在他這里卻不是,他的心里裝滿了不安。
我很好奇,為什么媽媽不多買一份,這樣兩個人都有食物了,況且他們也不缺多買一份食物的錢。
媽媽說,她在吃東西的時候,就有一種感覺,越吃越不夠。也許她的內(nèi)心有一個特別大的空洞需要用食物來填,但好像怎樣也填不滿。
看到孩子吃的時候,引發(fā)了她內(nèi)在的某種焦慮情緒,她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但卻造成了孩子的不安。所以,這樣的孩子,對食物有一種貪婪。每次看到美食,就忍不住多多益善,看著碗里,想著鍋里。時刻處于一種慌張和焦慮中。
孩子的不安,來自于養(yǎng)育者內(nèi)在的不安。屬于父母的情緒沒有被處理,會讓孩子一生都被父母的情緒裹挾,無法建立安全的人際互動模式。
很多父母都曾疑惑,我給了孩子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也做了父母的陪伴工作,為什么我的孩子仍然沒有安全感?
是的,在解答疑惑之間,也許需要先問問自己,我內(nèi)心的安全感夠嗎?
我有處理好自己的恐懼、焦慮、擔心和痛苦嗎?
如果我沒有做好,那孩子的安全感又是怎樣來的呢?
終極安全感的建立,是提高自己內(nèi)在的安全感。
我能一個人獨處嗎?獨處時能不能放松?是否愿意和心理咨詢師談?wù)勗缙诘膭?chuàng)傷?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情緒來的時候,會安撫自己嗎?會允許自己自然表達嗎?是否允許自己不完美,做得不好?是否讓自己活在當下,和不安呆呆,做一會兒朋友?
自省練習對每個養(yǎng)育者都很重要。只有我們的內(nèi)心安穩(wěn)了,才有能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在溫暖的關(guān)系中得到支持和滋養(yǎng),成為既相信自己又能夠相信他人的個體。
巴學園的創(chuàng)始人李躍兒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安全感貫穿于我們的一生。
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意味著去接納孩子的恐懼,也接納自己的恐懼,猶如我們站著走路的兩條腿,我允許自己可以有不安的時刻,也允許孩子有不安的片段,我允許,在我和孩子的關(guān)系里,他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做他自己,我做他溫暖安全的后盾。
如此,讓我們的孩子帶著關(guān)系中安全的因子前行,會走得更穩(wěn)當,更有力量。他們終究會擁有面對自己人生的安全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