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視頻火爆全網:她身上的這兩種特質,很多成年人都沒有
文 | 趙清 栩然
首發(fā) | 栩先生(ID: superMr_xu)
1
記得去年11月份的一天,我在閑暇時間里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小女孩打乒乓球的視頻,本來只是消遣一下,沒想到看到的這個視頻竟把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視頻中,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在訓練乒乓球時,被教練嚴厲訓斥到哭泣,可教練讓她“哭夠了再回來”,于是就由其他孩子代替她在球臺上訓練,而她背對著球臺繼續(xù)哭泣。
然后最令人鼻酸的一幕出現了:小女孩哭完后擦完眼淚,又轉過身來,站在正在練習的孩子身后,繼續(xù)揮著拍子,一次次的做著回球動作......
視頻的后半段更讓人目瞪口呆,在小女孩的日常練習中,她的技術已經非常嫻熟,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專業(yè)水準,可見她此前經歷過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
看完這段視頻后,我開始繼續(xù)尋找哪里有這個小女孩的更多信息。
這個小女孩名叫李依依,大家都習慣的叫她“小依依”,山東泰安人,拍攝那個視頻時只有5歲,現在也才6歲半,竟已獲得了少兒乒乓球比賽女子單打冠軍。
據小依依的媽媽介紹:
在小依依4歲的時候,有一次她的爸爸帶她路過了一家乒乓球館,一開始只是抱著給孩子培養(yǎng)興趣的想法,試著給小依依報了個訓練班。
沒想到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小依依不但天賦異稟,而且對乒乓球非常感興趣,每日都花了大量時間刻苦訓練。
現在,小依依早已成了網紅,她有幾百萬的粉絲,僅抖音號上的一個短視頻最多就會有上百萬的網友點贊,上十萬的網友評論。
事實上,小依依的短視頻號竟然是國內關于乒乓球類短視頻號中,粉絲量最多的。
很多網友都在評論區(qū)留言,說非常喜歡看小依依訓練的視頻,而且感動得流淚,發(fā)自內心的被小依依的勵志精神折服;
有的網友一開始懷疑小依依那段感人的視頻是不是在“作秀”,但看了抖音號里的諸多短視頻后,發(fā)現這絕不是“作秀”,而是常規(guī)操作:
很多次,小依依都被教練訓哭,可每一次都沒有放棄,也沒有摔拍子走人,更沒有找家長告狀,她調整情緒的速度非???,在哭完后又重新投入到訓練。
有的網友說教練是不是太嚴苛了?
畢竟才五六歲的小女孩,怎么能用這樣的語氣訓斥呢?實在是不忍心?。?div style="height:15px;">
當然,也有網友回復說教練非常負責任,哪怕是小女孩也不給放水,這才是培養(yǎng)世界冠軍的方式。
在小依依的一個短視頻里,有人也問過她為什么哭,她一點都沒有責怪教練的意思,而是把責任放在了自己身上:
“因為我打球的動作不標準,所以我哭了?!?div style="height:15px;">
在這里插一個小話題,中國乒乓球國家隊對待隊員其實一直都非常嚴苛。
在一次內部常規(guī)訓練中,男單主力運動員許昕狀態(tài)不佳,總教練劉國梁直接訓斥:
“你行不行?不行你就滾蛋,換人!你除了世界第一,啥也不是!”
你聽聽,就是這么狠!
不管是劉國梁訓斥許昕的視頻,還是小依依練習乒乓球的視頻,不少網友評論說:“這叫鞭打快馬,你越是優(yōu)秀,就越給你鞭策,讓你進步,讓你成功!”
還有網友留言說“應該讓中國男足多看看這些視頻”,也不知道對比了中國乒乓和中國男足之后,你作何感想?
小依依的視頻感動了無數網友,也引起了很多乒乓球界大咖的關注。乒乓球女子單打奧運冠軍鄧亞萍就通過視頻通話,直接指導小依依打球。
乒乓球男子單打奧運冠軍張繼科也成了小依依的粉絲,還把自己的簽名球衣、簽名照片贈送給了小依依。
作為全民偶像,年僅6歲的小依依就成了大家勵志、刻苦、執(zhí)著、頑強拼搏的榜樣。
2
在網友評論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小女孩不管以后成不成為專業(yè)的乒乓球運動員,在這么小的年齡就有這樣的經歷都是難能可貴的,只要有這樣的精神,以后做什么事都能成功的。
是的,這也是我想說的。
小依依今年只有6歲,她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擁有無限的可能性,未來是否走乒乓球專業(yè)運動員這條路要看她自己的選擇,其他人也不好強行要求。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她身上具備著一些素質,是很多小孩子、甚至很多成人都不具備的,值得我們深思。
當我們像小依依這個年齡的時候,大家都開始背著書包上學堂,學習中國漢字的一筆一劃怎么寫,學習數學的加減乘除怎么運算,學習英語單詞怎么拼寫......
我們的父母、老師,最關心的都是我們聽不聽話、乖不乖、學習怎么樣、考試分數高不高......
當然,這本身沒有什么錯,關鍵是不管是學校的教育,還是孩子周圍成人的關注點,都在學習本身,我們稱之為知識。
當我們長大了、成年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時,就很容易把自己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方式復制到孩子身上。
我曾看過一個家庭訪談的節(jié)目,主持人先問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對爸爸媽媽有什么期望,小男孩說:“我希望爸爸變成奧特曼保衛(wèi)地球,成為我心中的英雄;我希望媽媽變成雅典娜女神,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神!”
接下來,主持人又問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兒子有什么期望,爸爸媽媽說:“我希望你要好好學習,認真學習,聽爸爸媽媽的話,聽老師的話,不要辜負我們的期望......”
主持人反復暗示、反復提醒有沒有其他要說的,爸爸媽媽說沒了,就是要“好好學習”。
我忽然感覺很諷刺。
當然,并不是說學習不重要、分數不重要。
只是說當孩子對這個奇妙的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當孩子天馬行空的構造他心中的完美世界的時候,父母卻只是機械的強調著學習、學習、學習,根本不是同一個頻道,孩子還怎么跟父母交流?
而且,父母也沒問孩子的意愿,就要讓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承擔“不要辜負期望”的重任,這也太殘忍了吧?
不知道多少父母一方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方面又不斷的用社會上、大眾評判是非的標準來強加給孩子,忽略孩子的天性。
結果,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未來往往活出了各種各樣的精彩人生,那些“聽話”的孩子反倒成了工廠里流水線里生產出來的標準化產品,放眼望去都是千篇一律,這樣的孩子真的可以成龍、成鳳嗎?
試問,有誰喜歡被別人老和尚念經式的說教嗎?可為什么又重復用在孩子身上呢?
在短視頻里,我發(fā)現小依依的父母做得與很多家長不一樣。
小依依的父母會經常在女兒訓練時,默默在她身后看著女兒練習,他們付出愛的方式,就是陪伴。
當小依依因為把球打出界而難過時,會轉身用沮喪的眼神看著父母,這是爸爸會給她一個堅定的眼神,然后小依依又會轉回來繼續(xù)打球;
當小依依被教練訓哭時會經常跑到父母身邊,這時爸爸會把她抱起來不斷的撫摸她,平復她的情緒;媽媽會蹲在前面不斷揉搓她的大腿、小腿,讓她放松;
當訓練結束時,父母會陪著小依依一起收拾場地,將散落一地的乒乓球撿起來放進盆里;
......
在一個短視頻中,當女兒被教練訓斥時轉過身看著爸爸,這時爸爸除了給她一個堅定的眼神之外沒有做任何動作,當女兒轉回去打球時爸爸才把頭仰起來走到一邊去,怕讓自己的眼淚流出來讓女兒看到,這時背景音樂《父親》響起,讓人熱淚盈眶......
我想,如果在其他情況下有人敢這么對待女兒,父親一定會忍不住沖上去吧。
但乒乓球訓練是女兒自己主動選擇的,沒有任何人強迫,教練的方式只是為了讓女兒更快進步,女兒必須為了自己的選擇經歷這些挫折,這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
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無條件的陪伴,無條件的支持。
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就會塑造什么樣性格的孩子,任何人現在的處境都與他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有關,大家有這樣的感觸嗎?
3
不僅僅是小依依,很多成年人,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
有的人做過很多行業(yè)的工作,卻在每個工作上都淺嘗輒止,不但深入不下去,而且在思維和技能的水平上都有局限,對于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什么,非常迷茫;
有的人在外界看來非常出色,但自己內心卻非??仗?,因為他的生活只是工作、家庭兩點一線,每天都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機械重復相同的生活,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
有的人害怕出錯,害怕失敗,害怕不同的意見,他們總在心里告訴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他們不敢在人群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只敢嘗試常規(guī)性的、確定性強的工作,他們的人生受到了局限;
......
前文說到,我們現在的處境都與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有關。
當然,我們都已經成年了,不可能再回到童年了,但我們可以反思這些困惑的根源在哪里,只有找到根源了才能徹底解除這些困惑。
至少,在小依依的身上,我們可以察覺自己的童年經歷缺少了什么,至少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點,是興趣的培養(yǎng)。
看著小依依那流暢的揮拍動作,那對乒乓球運動熱愛的眼神,你是否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了呢?
還記得小時候打電子游戲機時,玩網絡游戲時的興奮勁兒嗎?
還記得小時候看動畫片時,給洋娃娃穿衣服時的投入勁兒嗎?
你在玩的時候激情投入,不玩的時候一直都在想,哪怕父母、老師反對也會想方設法去過過癮。
為什么你如此念念不忘呢?
為什么你重復做這些事不會覺得累呢?
為什么不需要任何人催促和監(jiān)督,你也會自動自發(fā)去做呢?
就因為你發(fā)自內心的熱愛,這就是你的興趣所在,你已經樂在其中了。
問你小時候喜歡什么,一定會不假思索。
可偏偏小孩子都能答上的問題,很多成年人卻答不上來。
成年之后不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不知道該走什么樣的職業(yè)道路,每日只是機械重復,那只有一個原因:你壓抑了自己的興趣。
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父母、老師是不是總讓你做一些你不感興趣的事呢?是不是周圍的環(huán)境總是用一種普世的價值觀、大眾默認的好壞標準來衡量你做的事呢?
學習是正經事,所以不管你是否感興趣,你都要學習;
考試分數是衡量你學習成果的標準,所以不管你是否感興趣,你都要學好這門課;
那些電子游戲、球類運動、動畫片、青春電影,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會影響學習,哪怕你喜歡,也不準玩、不準看;
久而久之,你就認同了社會默認了的好壞標準,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于是,成年后面臨著選擇什么樣的生活,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道路,你就習慣性的用社會默認的好壞標準來衡量了。
結果呢?你選擇的道路什么都好,你就是沒興趣,味同嚼蠟,于是無聊感、空虛感就冒出來了,一想到還要在這條道路上走很久,你就痛不欲生。
如果你現在正在經歷這樣的困惑,那么還真得向小依依學習,問問自己的內心:
我對什么感興趣?什么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
過去的經歷中,我做哪方面的事會樂在其中,而且做得比別人好呢?
如果我感興趣的事、我擅長做的事、有職業(yè)前景空間的事三者之間有交集,那么是什么樣的事呢?
......
當你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當你將自己感興趣的事作為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發(fā)生改變。
4
第二個關鍵點,就是耐挫力、情緒調整能力。
雖已時隔多日,但每次看到小依依被教練訓斥到哭泣,而后又轉過身來揮拍練習的視頻,很多人依然會被感動得流淚。
為什么呢?
因為小女孩身上有著百折不撓的精神,而且情緒調整得非??欤@是我們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很多人剛畢業(yè)后就來到了一二線城市打拼,一開始躊躇滿志,可后來卻畏首畏尾。
所謂的“打拼”,只不過是找了個不好不壞的工作,干了份不忙不閑的差事,拿著不高不低的薪水,過著不咸不淡的日子,如此而已,這能叫打拼嗎?
為什么很多人越到后來越不敢“打拼”了呢?
基本上都是一個原因:遇到挫折了,現實到理想的路上出現阻力了,怕了。
如果有人害怕出錯,害怕失敗,害怕不同的意見,滿腦子都是“我不行”、“我做不到”,那么很可能是童年沒有接受過“挫折教育”。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接受的教育絕大多數都是“知識類教育”,書本上被劃為考試重點的知識充斥了我們的大腦。
但學校里并沒有開設“挫折教育”這一課。如果我們小時候的日子過得也是一帆風順,那么生活也沒有給過我們“挫折教育”。
當我們步入社會之后,才會發(fā)現書本里的知識可能用不上,但“耐挫力”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事情上,我們越能經受住挫折,越是能快速調整自己的情緒,我們越離成功更近。
有些人在遭遇一點點挫折時就想著“我不行”、“我做不到”,然后羨慕那些已經做到的人。
殊不知其實那些人一開始也遇到了挫折,只不過他們的內心對話是“我行”、“我一定能”,所以當他們的耐挫力強、情緒調整能力快的時候,自然更容易再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至成功。
為了進行區(qū)分,我必須再拿中國男足做例子:
“耐挫力”并不是說在經歷挫折、失敗之后沒所謂,對球迷們的口誅筆伐也麻木了,反正破罐兒破摔,輸球習慣了,又不差多輸一兩場;
“情緒調整能力”也不是說面對球迷的訓斥依然吊兒郎當、我行我素、樂呵樂呵的,反正你罵你的,我輸我的,又不影響我的情緒。
那么,耐挫力、情緒調整能力指的是什么?
在一段采訪小依依的視頻里,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視頻中,有人問小依依“你的夢想是什么???”小依依回答說:“我的夢想是拿乒乓球世界冠軍,還要做一名蛋糕師,就是會做蛋糕的世界冠軍?!?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