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學習?
學習有兩層含義,廣義上的學習是指生活中的各種學習,比如生活技能,人際技能等實踐技能,當然也包括學校知識的學習,而狹義的學習就是指學校知識的學習。
我們大部分人說的學習都是指后者。但是我們一定要先認識廣義的學習,才能更好的理解狹義的學習。
嬰兒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從模仿家長的表情神態(tài),到體驗自己做了什么能獲得什么,當慢慢長大,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行動了,就開始模仿家長的行動,去探索更多生活領域,獲得生活技能的學習。
所以,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
那么為什么到了學校,孩子就開始不喜歡學習了呢?這種學習遇到了什么問題?
我們說不喜歡一件事,一定是這件事沒有樂趣,或者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沒有價值感,抑或動力不足。
我接過很多厭學的孩子,他們給我的大部分反饋就是做作業(yè)累,沒有意思。其實這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層次的是家庭和自身動力問題。
接下來我們就淺談一下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吧。
第一,上學讀書和作業(yè)沒有樂趣。
這是大多數(shù)孩子的直接感覺,覺得上學枯燥,老師嚴厲,總是要求高的分數(shù),正確的作業(y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會退縮。
我們家娃現(xiàn)在3年級了,至今做作業(yè)還是會有一種厭煩的感覺。如果哪天接放學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心情很不錯,那估計這天作業(yè)就很少。
如果哪天要寫作文,他就仰天長嘆:今天作業(yè)好多啊!我們也就莞爾一笑,孩子們對于作業(yè)總是有著無盡的憂傷?,F(xiàn)實是他依然會接受這樣的事實,重整心情進入作業(yè)堆里。
但是有些孩子就難以從一個狀態(tài)到另外一個狀態(tài),如果讓他/她先玩一會,那可能再轉移到作業(yè)上就相當困難。很多家長在朋友圈吐槽自己家的神獸,不做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做作業(yè)雞飛狗跳。
那為何孩子在作業(yè)這里很難切換呢?
因為沒有樂趣!每次作業(yè)的時候,有錯誤就會被批評,做的慢了說是拖拉,做的快了又說不認真,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又快又好,但是試問有幾個孩子可以完成。我們上班還摸魚呢,孩子作業(yè)卻不能馬虎。
曾經(jīng)也有孩子和我說,我考了99分,媽媽就看到那失去的一分說,這個題這么簡單你都會的,怎么就做錯了?是不是太粗心了?當時內心就崩潰了。粗心這件事,被大部分的父母和老師排斥。我們什么時候變得如此要求完美?犯錯就像是天塌地陷一樣。
當孩子粗心或者犯錯,看著父母和老師的眼色,這種心驚膽戰(zhàn)的感覺誰都不會喜歡吧。
要形成樂趣何其難也!
第二,對讀書學習的信念和價值觀不清晰。
相信很多父母不厭其煩的會和孩子說,讀書是為你自己讀的,又不是為我們讀的。老師們也同樣如此。但是行為上呢?
作業(yè)沒做,家長比孩子還著急!作業(yè)不認真,嚴厲批評要求改正!作業(yè)少了,家長再給“加點餐”!這些表現(xiàn)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為她/他自己學的嗎?這不是扯淡嗎!
父母的焦慮、著急、憤怒,都裹挾著后面的要求,你如果不好好學習,那么我會有很多情緒。雖然父母說我是為了他/她好!
但孩子的感受并不是如此,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因為學習這件事父母的憤怒,孩子只會覺得父母只看重我的學習成績,她/他并不尊重我的感受,不知道我有時候犯錯自己也很難過,考試成績差也會很挫敗,字寫不好也很為難,作業(yè)多的時候也特別的煩……他/她只會在我表現(xiàn)還好的時候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毫不留情的批評。
記得有一個孩子咨詢時候說了一段話:老師,媽媽說她不在意我的學習,那真的只是說說的。記得有一次我考得比較差,把試卷拿回去時媽媽嘴上說沒事,但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都不出來,臉上像掛了霜一樣。我能覺得她不在意我的學習嗎?這不是很假嗎?所以我只能默默的努力學習,因為只有我取得很好的成績能讓她開心起來。我只是在為她學習而已,她那么辛苦的工作,太不容易了。
所以,孩子到底在為誰而學?為什么而學呢?這些都不應該通過父母和老師講道理來傳遞,而是讓孩子自己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記得我們家娃剛上小學的時候,不太喜歡學習,覺得還是幼兒園好玩。有一次我們在聊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知道了不少的事情,他說這是科學課上學的,我發(fā)出蠻驚訝的表情,他就說看來學習還是蠻有用的。
現(xiàn)在如果讓他不要去上學,他會不同意,因為他有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在喜歡的領域里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當他捧著喜愛的漫畫書看懂了那些字時,有種特別得意的感覺。
在學習中獲得認可,發(fā)現(xiàn)樂趣,而不僅僅為了考試,會對孩子豎立對學習的價值觀和信念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到現(xiàn)在我依然不認為升學是唯一目的,如果成績不夠好,但是他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那就很不錯。而現(xiàn)在父母們太被升學壓力影響,把學習成為了一件完成升學任務的手段,自然孩子們就獲得不了在學習中的樂趣了。
第三,讀書學習總是負面經(jīng)驗居多。
我們古代的學習是學徒制的,各行各業(yè)由師傅帶領,直接進入技能的學習。而現(xiàn)在所有的孩子都要進入課堂,進行課本知識的學習。
所以自然就有些孩子不適應這樣的狀態(tài),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是比較單一的,對孩子的要求也比較統(tǒng)一,智力差不多,注意力要保持專一。
但是作為進化而來的人類,之前的那種模式并沒有這些要求,比如注意力保持,很多職業(yè)需要注意力分散,保持對外界的敏感度,如果注意力太集中,就容易發(fā)生危險。
現(xiàn)在為什么會給孩子定義出那么多問題?
這和現(xiàn)在的要求分不開。所以這部分的孩子就會在學習中屢屢受挫,他們缺乏學習所需的技能,比起其他同學更加困難,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和老師不能理解,就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負性體驗。
他們自己的挫敗加上關系的挫敗,讓很多孩子選擇自暴自棄,或者潛意識的抵抗,用拖拉、遺忘、粗心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還有一部分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在學習中被否定的太多。有些孩子即使成績很好了,父母和老師還有更高的要求,他們擔心孩子驕傲,所以不肯定孩子。這些都是孩子非常負面的感受,他們怎么做都達不到成人的要求,這種挫敗感打擊是很強烈的。
特別是部分老師的孩子,可能有更強烈的感受,因為老師的角色讓他們回到家里也習慣的要求自己的孩子,還有因為自己班里有那么多學生作為參照系,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孩子與他們比,也讓老師自己非常的挫敗。那么這種挫敗就會影響作為父母的他們去教育孩子,把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
那還有一些家長,以前自己因為學習權力的被剝奪,或者自我感覺學習不好沒能獲得理想的生活,就會把這部分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不要有自己的遺憾,所以對孩子的學習特別上心,并總是苦口婆心勸說。效果依然是適得其反的。
這些都是剝奪了孩子正向的體驗,那種在學習中探索和獲得的樂趣。被成績和評價所裹挾,自然就有了很多負面的經(jīng)驗。
我們作為父母,希望孩子取得文憑,他日能夠容易地找份工作,未來可以生活得更好,有更多的機會。這些愿望沒有錯!但是我們得明白我們的愿望是我們的愿望,它和孩子的人生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只有這樣邊界清晰,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主自覺自立,而不會成為我們的副產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