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專門對北京市中小學生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同時也對教師閱讀進行了隨機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課外閱讀量很少,教師閱讀的情況也很不樂觀。老師們大都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不僅如此,他們讀的書基本上就是備課的書,這種“職業(yè)性閱讀”損害的不僅是教師的閱讀興趣,更損害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如何讓教師喜歡讀書,讓學生喜歡讀書,重新?lián)碛凶x書興趣,日前記者訪問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 中國教師報:現(xiàn)在教師閱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很多教師認為教學工作太過繁重,沒有時間讀書。您對此怎么看? 溫儒敏:老師們壓力大,時間緊,都是事實,但不等于無法改變。如果靜下來想想,從長計議,為整個人生的發(fā)展考慮,還是要擠出一些時間“充電”,也能夠擠出時間來讀書的。 外部壓力越大,越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讀書就是建構精神空間的辦法之一,甚至也是一種良性的生活方式。反過來講,讀書可以增添情趣,提升素質,讓生活更充實,更有幸福感,也是對抗壓力、減少職業(yè)倦怠感的一個途徑。 中國教師報:還有一種看法,似乎語文教師應該多看看書,數理化老師就不必了。 溫儒敏:教師有相對的學科分工,但無論文科理科,都應當具有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審美感悟能力。 語文是基礎的基礎,也就是說,在所有基礎學科中,語文更是“打底子”的。學數理化、學英語、學其他學科,都要有語文做“底子”。我有一位老同學是搞鋼鐵技術的著名專家,至今他招收博士生,面試總還要考一點語文。為什么?他說自己有體會,他能有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新,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中小學語文學習打下的基礎,跟平時多讀書也大有關系;技術創(chuàng)新不能就技術談技術,還要依靠有點“柔性”的腦子。我理解他說的是智商、情商等綜合的素質,其中就包含語文素養(yǎng)。人們一說語文立即會想到閱讀寫作,但支持讀寫能力的主要又是思維的能力??梢娬Z文素養(yǎng)對于一個教師整體素質的養(yǎng)成,其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 我們在教學中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教師自己來說,這也是重要的。教師是化育人的職業(yè),先要化育自己,讓自己具備博雅的氣質。這個“博”可以理解為眼光與氣度的開通博大,“雅”就是品位的高雅。教師不一定要求知識非常廣博高深,但氣質風范必定是面向博雅的,這會讓自己感到人生的充實,在孩子們眼中又是值得崇尚的人。在當今趨向物質化、功利化、粗鄙化的氛圍中,提倡“博雅”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中國教師報:在您看來,教師應該讀些什么書? 溫儒敏:教師應該多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當然,理論和文學史的閱讀是一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閱讀經典作品。 經典是經過歷史篩選沉淀下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年輕時多讀一些經典,可以為精神成長打底子?;蛟S,現(xiàn)在的青年人接觸經典會有隔膜,包括語言形式上的隔膜,這是很自然的。閱讀經典需要沉得下心來,需要“磨性子”,這是一個涵養(yǎng)過程。 現(xiàn)在那種顛覆經典的東西太多,“文化快餐”的東西太多。一些中小學老師忙于應對考試,讀書其實很少,對經典作品接觸相當有限,即使有所接觸,也不見得是經典原作,可能也就是上網讀一些好玩的輕松的東西,包括“惡搞”的文字,這很容易受到價值消解、相對主義甚至游戲人生的思想影響,而且把閱讀品位也敗壞了,這真有“終生受損”的危險。 最近我受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委托,為小學教育專業(yè)的考生編寫了一本《中外文學作品導讀》教材。 這本教材要在40萬字左右篇幅里,囊括古今中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并非易事,也挺費斟酌。其實這也就是該找些什么書來看的問題。選什么不選什么,可以因人而異,有不同標準。我們確定的作品編選原則有四:一是經典性,所選篇目都是文學史上的名篇;二要深淺適度,適合一般年輕的小學老師學習;三要文字精美,是適合“悅讀”、又能啟迪心智的“美文”。四是選文盡可能不和中學語文教材(特別是流行的版本)的選目重復。這“選目四原則”不止是教材的標準,對于那些不參加自考的小學老師,也是適合的。讀書總不能抓到什么是什么,也不宜只跟隨潮流、或者完全由著性子來讀,如果要“充電”,就必須有一定的計劃性,還要注重經典性,多選適合“悅讀”、又啟迪心智的作品。 中國教師報:的確如此,但也有另一個問題,很多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可能有這種職業(yè)習慣,讀一篇作品,習慣性地去分析作品,恰恰沒有了您所說的“文學感覺”。 溫儒敏:要提醒大家的是,閱讀時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整體感受很重要,要相信和珍惜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印象,不要急于去分析或尋找什么意義。比如一些經典作品會有一些“定論”,但這不能代替教師自己的閱讀感受,教師可以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這些進行比較,看是否吻合,并從中引發(fā)某些思考。 教師要重視和相信自己的閱讀感受,注意積累不同的閱讀體驗,善于對不同的藝術風格作比較;對經典作品思想內涵的領會,要有一定的歷史感,善于體驗那種古今中外可能相通的情思與價值;不要“直奔主題”,也不要什么都用某個固定的概念與思維模式去簡單“套解”,必須在閱讀作品有了自己的藝術感受的基礎上去思考分析,把握每篇作品的藝術個性,把思路放開。 感受、體驗與思考,在不斷閱讀中不斷積累,也不斷提升文學素養(yǎng),這比什么都重要。 中國教師報:事實上,因為很多教師不知道怎么讀書,怎么指導孩子去閱讀,導致孩子們也覺得讀書索然無味。 溫儒敏:這些年我到一些中小學聽課,發(fā)現(xiàn)學生不愛語文,不喜讀書,跟語文老師講課太死板、太累人有關。 一些老師,每一課都直奔主題,都是多么有“意義”,“教化”的意味太強,又都是一種模式,學生怎么會有興趣?把所有的課都翻來覆去講那么細,鮮活的作品被冷冰冰地肢解了,一個“情景交融”或者“栩栩如生”,從小學講到高中,就那一套,怎么能讓人有興趣?我們當老師的也講得索然無味! 所以,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完整的書”,我認為是很有針對性的,不止是學生,老師也一樣。 對我們老師來說,最需要的是個性化的閱讀和浸潤式的學習,要發(fā)揮自己學習的自主性。在應試教育覆蓋下的那種一切指向“標準答案”的學習,在我們的閱讀生活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中國教師報: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喜歡寫作,這也是很多老師頭痛的事情,請您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的興趣? 溫儒敏:興趣,非常重要。引發(f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的興趣,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逐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將使學生終身受用無窮。 現(xiàn)在的語文課遭受很多批評,有些過分,但確實存在很大問題,就是學生學語文缺少興趣。同樣是語言學習,英語教學并沒有遭受那么多的批評,學生也不見得都那么沒有興趣。為什么?有人可能認為英語實用,學英語很功利,所以學生不敢怠慢。這有點道理,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理由。語文也很有用,而且也可以“功利考慮”,但為什么會讓學生感到膩味?小學可能好一點,高中的問題就非常突出??磥碇荒芏鄰恼Z文教學本身找原因。 這方面已經有太多的文章在評說,我們可以分析羅列語文教學各種毛病,但根子在哪里?牛鼻子在哪里?從哪里著手去清理問題解決問題?我看就在“興趣”。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聽故事就有語文教育,可是如果每講一篇故事就要上升為某種教育,成為一種套路,那孩子們聽著聽著就會失去興趣?,F(xiàn)在提倡語文即生活,小學初中語文應當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課外語文生活,但如果這種延展學習全都成為作業(yè),限定性很強,慢慢地,學生也會反感、膩味、抵制,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 中國教師報:您的意思是,閱讀和寫作可以適當分開? 溫儒敏:古話說,“不動筆墨不看書”,好像是一條經驗,把讀寫結合,可是成年人都很難做到,何況孩子?你非得要求小學初中生不動筆墨不看書,他們感到是負擔,便會失去興趣,那就干脆“不看書”了;你跟學生說,讀書要認真,別一知半解,不求甚解,這也是成年人都難以做到的,“好讀書不求甚解”,也是讀書的方法之一,不能在語文課上講那么精細,要求學生課后讀書全都按照課堂傳授的精讀法,否則,甚至不讓讀閑書,那肯定扼殺閱讀興趣。 現(xiàn)在小學生不太喜歡逛公園,因為只要逛公園,家長老師就會布置寫作任務,帶著繁重的任務逛公園必然大煞風景,哪里還有興趣?你的課講得再精細,下的工夫再多,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煥發(fā)出來,甚至被壓抑了,那么這樣的語文課是不成功的。我從雜志上??吹接懈鞣N閱讀教學的教案,都非常有條理,也有其經驗長處,但我常設身處地,把自己設想成一個小學生,看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否能喚起和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并讓興趣保持發(fā)展下去。現(xiàn)在大家都很注重提升課堂效果,效果在哪里?在興趣。這也是衡量我們教學水平質量的重要維度,而且是容易被忽略的維度。 中國教師報:如何改變這一情況? 溫儒敏:在閱讀教學方面,課標強調不同學段要都是有梯度的。 比如,小學一二年級,閱讀教學主要還是激發(fā)興趣,讓孩子開始接觸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多少能夠做到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一開始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天性,培養(yǎng)興趣。 到了三四年級,開始學習默讀和略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而到了第三學段,五六年級,閱讀才有速度要求,要讓學生學會瀏覽,能初步閱讀敘事性作品。 現(xiàn)在語文教學幾乎完全指向高考,這是很枯燥、很累人的,很多學生中學畢業(yè)了,卻沒有形成閱讀的愛好與習慣,除了課本與教輔,沒有讀過幾本書,閱讀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優(yōu)雅有趣的事情。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 我們當老師,是“化育”人的職業(yè),要求學生讀經典,有好的閱讀習慣,我們自己必須先要有這種習慣,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我們的習慣行為,將是引導學生的最好的教材。讀書是一件值得終身“修煉”的事情。多讀一些中外文學經典作品,接觸人類智慧的結晶,讓自己“博雅”一點,這是多美的一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