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長沙晚報
2019-07-20 21:2
面條是尋常之物,過日子卻又離不開吃面,特別是早餐。
吃面,從早餐吃起,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外面。
若是閑,就在家吃。面條口味呢?數(shù)高筋銀絲掛面最佳,就它了。切好青椒或者紅椒外加生姜或者大蒜或者青蔥,上鍋、倒油、點火,煎雞蛋或煮雞蛋,炒辣椒,一起放入碗里,再加鹽;然后燒開水,倒入碗里適量,泡一泡姜或蒜或蔥;然后,下面,泡面,出面,吃面,OK。如此,色、香、味俱全,味道地道。吃這樣的面,能吃出好心情。天天這樣吃,天天好心情。
若是忙,去外面吃。外面的早餐,麻辣的多,清淡的少,總難吃個稱心。
面條有圓有扁,泡面可熟可生,吃面加木耳雞蛋精肉牛肉還是白面,悉聽尊便。泡面別太熟,加牛肉,才有嚼頭。吃蘭州拉面或刀削面也挺好的。當然,最好,拉面也好,刀削面也罷,也別太熟。大碗拉面,加牛肉、香菜、榨菜,吃起來香噴噴,帶勁!
進城快二十年了,為稻粱謀,四處奔波,快餐日子是生活常態(tài)。蝸居小城,常去小吃一條街填飽肚子,滿意的屈指可數(shù)。
藍溪橋面館是小城小吃招牌,盛名經久不衰,吃一次卻不容易:自帶新鮮豬肉,排隊等候,老板娘的態(tài)度也如晴雨表,飄忽不定。但這里出名早,又是臨河而建,位置極佳,藍溪面口感又好,來往吃客如小河淌水,牽線不斷,生意紅火。
湖南人吃什么都講究辣,吃面自然也不例外。辣椒、辣醬、辣湯,姓辣的通通上;還不過癮,上翻天椒,小個子、倒過身子朝天長的那種。大熱天里,一碗辣椒面,滿頭大汗,舒筋活絡,通身痛快!
后來,重慶酸辣面來了,風行一時。湖南人講究吃,不怕辣,無辣不歡。四川人辣不怕,麻辣更是特色獨具,辣得,吃完了,兩片嘴唇還在觸電似的抖。又酸又辣,重慶人的拿手好戲,湖南人的首選口味,“一拍即合”。
云南過橋米線緊隨其后,也風行一時。一反重慶酸辣粉的酸辣,過橋米線走清淡路線,秀才的,探花的,榜眼的,狀元的,名稱不同,材質有別,但鵪鶉蛋、豆芽、米粉都有,一律清淡。喜歡辣,自己動手,麻油、辣椒粉隨便加。
蘭州拉面也來湊熱鬧,來勢卻是不溫不火。最大特色,現(xiàn)拉現(xiàn)做現(xiàn)賣現(xiàn)吃,大碗的,小碗的,想辣就辣,想清淡就清淡。比如牛肉拉面,可加辣椒,也可不加辣椒,牛肉湯里略帶辣味就行。
面食——尤其早餐面食,趕場一般,競相登場:向東街米粉來了,福建沙縣小吃來了,津市牛肉粉來了,桂林魚粉、鹵粉來了……
本土的,外來的,麻辣味,酸辣味,這味那味,總不如自己在家做的合口味。
家里的也罷,外面的也罷,怎么說,也沒有了小時候吃面的味道。
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吃個面也帶幾分奢侈。逢年過節(jié),人情往來,筒面甚至散裝面,也是與煙酒肉食糖果并列的人情“包封”。別說進城,從鄉(xiāng)下去小鎮(zhèn)做買賣,早晨、中午、晚上,都是吃面,多是白面,佐料簡單之極,連精肉面也舍不得吃——下決心吃上了,滿嘴流油,歡喜不盡,甚至還不忘“炫”一回——哪個地方的精肉面蠻好吃……
歲月流轉,今非昔比,面條尋常,早餐常吃,多在家里,少去外面。面條,加牛奶、水果,吃出營養(yǎng),吃出好心情,吃出好身體。
養(yǎng)生從吃開始,吃得好才會睡得好;吃從早餐開始,早餐從面條吃起。借用一句廣告詞:好好吃面,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