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講理財?shù)奈恼?,會這樣言之鑿鑿地告訴你:
就算你月薪只有6000,如果每月堅持存3000,一年就是36000,三年就是108000。同時,如果你的另一半也這樣做,你們兩個人三年就是216000。三十年呢?你們就能存下210多萬!這還是在不算復利的情況下。如果加上復利,這個數(shù)字會更可怕!
然后呢?
三十年存夠200萬,那時你也五十多歲了,拿著200萬干嘛,頤養(yǎng)天年么?
這個時代最大的一種雞湯,可能就是片面地夸大了理財?shù)淖饔谩?/strong>
理財有沒有用?當然有。但是,理財充其量只是讓你的資產(chǎn)發(fā)揮最大化效益的一種方式。把它捧得太高,甚至認為理財可以帶來財富增長,乃至于實現(xiàn)財務自由,那就是完全不切實際了。
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造成你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這上面,甚至為了理財犧牲了許多有益的消費,到頭來發(fā)現(xiàn),收益根本與付出不成比例。
我看過很多理財文章,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為了讓你對理財產(chǎn)生興趣,它們通常會用一些聳人聽聞的數(shù)字來給你畫餅:你看,假如你有100萬,年化收益為10%,一年下來就是10萬塊,平均到每個月就是9000多,足夠你在大城市生活了。從此你就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不用上班也可以過得很滋潤哦。
——這不是廢話嗎?有了100萬,還需要看這種文章嗎?你倒是告訴我怎么掙到100萬啊。
這個時候它們又會出來解釋:你現(xiàn)在雖然收入不高,沒有存款,但是沒關系,只要你節(jié)衣儉食,每個月固定存下一筆錢,然后精挑細選,根據(jù)一套復雜的系統(tǒng)去挑選理財產(chǎn)品,購買債券、基金、保險……長期堅持下去,你就可以讓你的財富實現(xiàn)5倍、10倍的增長,掙到100萬,邁入成功人士行列啦。
你真的相信嗎?
就算按年化收益10%好了(實際上要達到長期穩(wěn)定零風險的10%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假設你每個月存3000,一年存下36000,就算40000吧,然后就算這40000塊全部投進去產(chǎn)生利息,那么,一年之后,你將多出4000塊的收益。無論你怎么折騰,這基本就是上限了。而為了這4000塊,你要付出什么呢?你要每個月省下50%的錢,不應酬,不消費,不旅行,不購買數(shù)碼產(chǎn)品,要費心研究各種不同的理財組合……
你覺得這筆賬劃算嗎?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我可以投入回報率更高的產(chǎn)品啊。但是不要忘了,高回報永遠伴隨著高風險,或者說更高的成本。如果你把這40000塊投入股市,短線操作,確實有可能獲得遠高于10%的收益,但是伴隨而來的成本是什么呢?你需要時時刻刻關注漲跌,無論你是在上班、吃飯,還是在地鐵和公車上,以及看各種分析文章,研究數(shù)據(jù)和圖表……更別說偶爾的波動對心臟帶來的沖擊。相信我,很多人都承受不了的。
事實上,投資(注意,這里已經(jīng)不是理財了)是一門極其深奧的學問,復雜程度隨著收益的提高而飛速上升。貨幣基金定投基本不用動腦,到了組合型基金就要花一番考慮了,到了期貨、股票這種層面,就完全是專業(yè)人士的角力,其云詭波譎非普通人所能想象。不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和行業(yè)了解,貿(mào)然進入連個全尸都留不下。
實際上,錢是掙出來的,而不是省出來的。
當你月收入只有幾千的時候,與其想方設法,從牙齒縫里省下錢,只為了一年下來那可憐的幾千塊收益,不如多吃點飯,多看點書,多參加些活動,上些課程,努力提高自己的含金量和掙錢的能力。
我所知道的,但凡有一點成就的人,無不都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間隙里,努力拓展自己的事業(yè)和人際網(wǎng)絡,反復試錯和嘗試新事物,把一天當成兩天用,活生生殺出一條血路來。他們從來不會吝于花錢,而是會想辦法把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投資自己,提高效率,撬動資源。
相比之下,試圖靠理財省出一百萬,實在是一個過分消極的過程。它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呢?在于,當你聚焦于「省錢」的時候,你就會有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從而會對一切需要投入的選擇抱以懷疑和退守的態(tài)度,白白錯失許多機會。
這也就是這些理財作者最大的問題:他們都是出色的會計師,但他們不是經(jīng)濟學家。
經(jīng)濟學里面,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金錢只有在流通中才有價值,放著不動的錢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也就是說,你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如果把50%存入理財產(chǎn)品,對你來說,它們就等同于廢紙——相當于你的可支配收入直接減少了一半,只不過會在到期的時候,還給你一點收益而已。
一個高效的企業(yè),最佳的狀態(tài)永遠不是「有大量存款」,而是「存款為零,并且允許有一定的赤字」。也就是說,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資源,將能夠籌集到的所有資金,投入能產(chǎn)生效益的項目中,不要讓任何一分錢閑置,這才是最高效的利用狀態(tài)。
第二點與此密切相關:會計關注實際成本,而經(jīng)濟學家關注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什么呢?簡單來說,你把收入的一部分存進理財產(chǎn)品,到期了它會產(chǎn)生收益,乍一看,這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實際上,經(jīng)濟學家會考慮:如果我把這筆錢用起來,投入在其他項目,它會產(chǎn)生多少效益?這部分效益與理財所得的效益相比,孰優(yōu)孰劣?
很多人會用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你:我一直堅持理財,過了多少多少年,現(xiàn)在終于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但他們不會考慮,如果把這些資金運用起來,投入在其他項目上面,會產(chǎn)生什么收益?會不會更快達到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他們關注的是:我用了多少年,終于存夠了錢;而不會關注:如果我把這些錢用起來,可以做多少事情。
很多時候,效益是不能單單用金錢衡量的:換一臺更快的手機,可以讓每天過得更高效;買一個平板,可以更便捷地處理日常事務;參加一次聚會,可以認識到一大群優(yōu)秀而志同道合的朋友;添置一些家居用品,可以大大提升生活質(zhì)量。這些,都是一種效益。
更不用說情感和精神上的效益——為另一半買一件禮物,送父母一份心意,來一場心心念念的旅行,在自己的心愿單上實現(xiàn)一個項目……25歲和35歲,站在巴黎盧浮宮里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穿行在京都巷陌里的心境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東西,錯過了就是永遠錯過了。比如遭遇了毀滅性火災的香格里拉,比如被過度開發(fā)的江南古鎮(zhèn),比如年輕時候的闖勁和無拘無束。不會再有了。
說了這么多,我們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應該是怎樣的呢?
很多文章會告訴你克制物欲——這話是說給三四十歲的人聽的。如果你還年輕,一無所有,干嘛要克制?有欲望絕對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有欲望才會有動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提高自己的生存和掙錢能力,才是這個年紀最應該考慮的事情。
具體來說:
適當使用信用卡:
很多理財文章會告訴你,少碰信用卡,永遠不要透支,因為只要當月沒有還清的錢,都會產(chǎn)生利息。但是,如果你可以提前半年用上一直想要的手機,而代價只是到了年底需要多還幾百塊的利息,有什么關系呢?沒有必要克制「提升生活質(zhì)量」的追求,只需要「適當」即可。什么樣的程度是「適當」?大致是使欠款保持在2個月收入以內(nèi)的水平。比如,你月入穩(wěn)定1萬,那么信用卡欠款2萬,是可以接受的,這樣不會對生活產(chǎn)生太大壓力。當然,量力而為。
多跟朋友溝通感情:
不要舍不得請客。功利來說,人情這種東西,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參加一些公開課/講座/聚會/線下活動:
掙錢的根本途徑不是節(jié)流,而是開源。如何開源?保持堅持不懈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多參加一些有價值的交流和課程。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自己的圈子,接觸到更多優(yōu)秀的人。這些人所能給予你的幫助和提高,將會遠遠超過你所付出的金錢。
買書/Kindle:
同上,保持大量的閱讀,不要不舍得買書。如果你跟我一樣習慣看影印版PDF,就買平板。
選擇最高效的辦公設備:
好的辦公設備可以令工作效率有質(zhì)的飛躍。在能夠承受的范圍內(nèi),買最好的生產(chǎn)力工具。這能為你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相比起金錢,時間重要得多得多。
辦健身卡:
一個好的身體有多么重要相信不用多說。健身房的條件加上教練的指導,比起自己在家折騰,效率要高很多。
買優(yōu)質(zhì)的家居用品:
一個良好的居家環(huán)境,對整個人的狀態(tài)都會有極其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床褥、衛(wèi)生用品、日常用品,在能夠負擔的范圍內(nèi),買最好的。當然,還要勤清潔。
嘗試各種不同的機會:
過于重視理財最大的弊端,就是因為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很可能會錯失許多機會。其實年輕正是束縛最少的時候,也是最能夠承擔失敗的時候,應該多去嘗試各種機會,一遍遍地去試錯。因為無論你走了多少彎路,都有從頭再來的機會。而隨著慢慢成長和成熟,這種機會越來越少了。
完成心愿:
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把它們一件件實現(xiàn)。如果說這世上有最蠢的事情,那就是把年輕的心愿留到不再年輕時才去完成。
這篇文章并不是告訴你不要理財,相反,理財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你不應該對理財抱有過高的期望:它就是一種保險和穩(wěn)健的手段,僅此而已。把時間、精力和金錢用在其它方面,無論是提高生活質(zhì)量,還是提高自己,效益都會高得多。
比較合適的理財是怎樣的呢?
有兩種方式,我認為是有價值的。
應急基金。
攢下至少相當于3個月收入的應急基金,存放在最低風險的理財產(chǎn)品上,并且保證不去動用,這是十分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使你面對意外時多一份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你無論作出什么選擇(比如跳槽或者創(chuàng)業(yè)),都能有一份底氣:就算你失敗了,也還有至少3個月的時間可以重振旗鼓。你會更加沒有后顧之憂。
大額消費。
購買生產(chǎn)力工具,或者去旅游,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攢錢,這同樣是沒有問題的。
希望與你共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