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音推斷法 根據(jù)讀音,可以發(fā)現(xiàn)通假關(guān)系,然后根據(jù)本義推斷通假字的意思。 找到通假關(guān)系,用本義去解釋借義。 1、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 2、或至涂而反。 3、以身徇國,繼之以死 4、昌期少年,不閑吏事。 5、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6、昌宗從旁趣說 7、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匈 8、民,吾民也。發(fā)吾粟振之,胡不可? 9、民罷于征發(fā),非所以事天也 10、因思余于書,誠不異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11、君不鄉(xiāng)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二、依形推斷法 漢字中形聲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義相關(guān)的特點為我們推斷文言詞語含義提供了條件。漢字本是表意性文字,從字形可推知字義。 1、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 2、儻窀穸(zhūnxī)不為盜所發(fā)。 3、刑天舞干戚 4、夜入其家,探其篋,不使之覺 5、居一歲,入覲,卒于京 6、啟聽淮北取糴 7、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 8、門前植槐一株,時作糜哺餓者于其下。 三、語法推斷法 1、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2、道芷陽間行 3、拔劍撞而破之 4、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5、 煙濤微茫信難求 6、庭除甚蕪 7、自放驢,取樵炊爨 8、沛公軍霸上 9、范增數(shù)目項王 9、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 10、庭除甚蕪,堂屋甚殘 四、語境推斷法 語境分析法是根據(jù)上下文意思推斷詞義的一種技巧。 例1、然堯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謗,湯武有放弒之事,五伯有暴亂之謀,是故君子不責備于一人。 句中 “責備”是重點,也是得分點。前文大意是說圣人也有缺點,抓住這一點,就可以推斷出“責備”就是“要求完備” 。當然,亦可用聯(lián)想比照法由成語“求全責備”來推斷其含義。 例2、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陽” 句中“迫”字的含義。審視該句語境“今河內(nèi)帶河為國,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可以看出,“南迫洛陽”一句是交代“河內(nèi)”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釋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據(jù)此可以推斷,該題A項的解釋是不合語境的,因為“逼迫”的對象應為“人”,而該句中“迫”的對象是“物”(洛陽)。 五、聯(lián)想推斷法 在學習特別是考試時,我們總會碰到一些難以理解的文言詞,這時如果能夠聯(lián)想到它在所學課文有關(guān)語句或者相關(guān)成語中的意義用法,也許就好辦了:你可以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由此推斷出含義來。 例1、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儀貌,無不同者。白晝儼然,乘其同類之間而陵(欺侮、侵犯)之。 C 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養(yǎng) 聯(lián)想: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 《齊桓晉文之事》 例2、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 A 不徒高談虛論 徒:只是 聯(lián)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例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聯(lián)想:越國以鄙遠 鄙:把……當作邊境 《燭之武退秦師》 例4、遠本倜儻,尚輕俠 聯(lián)想:課文《促織》中,“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尚:崇尚。 例5、遠與恢素善 聯(lián)想:課文《鴻門宴》中,“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章良”。善:友好。 六、前后加字法 文言詞語多由單音節(jié)形式出現(xiàn),翻譯時先將其組成多個多個雙音節(jié)詞(也就是組詞),再根據(jù)語境從中選取恰當者替換,這是最常用的做法之一. 2008年高考試題選肢摘錄 B.剛遣長子遲喻賊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A.除著作郎,不就 C.尚書左仆射裴頒亦深器之 B.若不敢來,公轉(zhuǎn)營迫之 B. 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B、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 C.霍光擢延壽為諫大夫 七、對稱推斷法 結(jié)構(gòu)分析法就是根據(jù)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 ⑴ 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 ⑵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⑶ 梅以欹為美,正則無景 ⑷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⑸ 去鄭而之許 ⑹ 北通上黨,南迫洛陽。 ⑺ 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⑻ 變姓名,詭蹤跡。 ⑼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 ⑽ 請息交以絕游 ⑾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⑿ 通五經(jīng),貫六藝 ⒀ 求全責備 山明水秀 言簡意賅 例1、“齊人追亡逐北”(2001年全國高考試題) “追亡”“逐北”對應整齊,“亡”是“逃跑者”的意思,可以推斷“北”也是此意。 例2、 “去鄭而之許” (2002年高考北京卷) D項要求判斷中“去”與現(xiàn)代漢語的異同,“鄭”和“許”同為地名,都作賓語,“之”為動詞“到”,“去”與“之”相對,可見應為“離開”,剛好與現(xiàn)代漢語相反。 例3、“選置師傅,銓簡秀士” (2002年試題)兩句結(jié)構(gòu)整齊對稱,“選置”是“選拔”的意思,可推斷“銓簡”也是“選拔”的意思。 八、復詞推斷法 鄰字幫助法是指根據(jù)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的方法 。依靠的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 1、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赤壁之戰(zhàn)》 “敝”,根據(jù)它與“疲”相鄰的特點,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勞”。 2、今主上幼沖,賊臣虎據(jù),雄才奮用之秋也 《三國志 》其中“沖”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居“幼”字來幫助的話,可以推斷是“年幼”的意思。 3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石》 4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鴻》 5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6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九、常識邏輯法 例1、1989年廣東:惠王即位(燕惠王) 譯為:燕惠王做了皇帝 (錯) 應譯為:燕惠王做了國王 例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久不售 《促織》 譯為:(成名)從事孩子的行業(yè)(錯) 應譯為(成名)正在求學參加科舉考試。 例3、2004年遼寧卷11題中的“投”為例來看:“軌遂投城遁走。” 從后文看,“遁走”為“逃跑”之意,按邏輯,“逃跑”當在“投奔”之前,倘若“投”真是“投奔”之意,那么,語序就該是“遁走投城”,顯然不合原句。其實,“投”應該是“放棄”的意思。 例4、福建卷第11題D項“晁錯為內(nèi)史,貴幸用事”,題目解為“憑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識之故,古文中“用事”專指“掌權(quán)”, 這需要我們的知識積淀: 如有關(guān)官職升貶的:遷、除、謫、擢、轉(zhuǎn)、調(diào)、升等; 有關(guān)拜見的:覲、拜、晉、詣、造、訪、謁等。 常見的文化常識短語,如棄市、坐罪、坐法、黥劓、用事(掌權(quán))、乞骸骨(告老還鄉(xiāng))、下車(官員剛到任)、春秋(年齡)、結(jié)發(fā)(男子成年)等等。 自己注意分類歸納,必得捷徑! 十、代入驗證法 代入檢驗法就是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推斷詞義的一種方法。 將其多個義項一一代入句中,聯(lián)系上下文逐步排除來確定.這方法雖然有點笨,卻也必不可少。 例1、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 句中“引車避道”的“引”字,有“拉開弓”“引導,率領(lǐng)”“避開、退卻”“取過來,引用”等多個義項,但在句中,應該取“避開、退卻”之義,即讓車退后的意思。 例2、下列句中加線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專以射為戲,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 將兵:將軍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 結(jié)發(fā):指剛成年的時候。 A項“竟然”表轉(zhuǎn)折,顯然不合文意; B項“將兵”為動賓短語,方與后文李廣對部下的關(guān)愛一致; C項是說事情的復雜經(jīng)過; D項正確,《孔雀東南飛》中有“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句子,“結(jié)發(fā)”指到了成年。 十一、漢語比照法 1、委命下吏 《過》 (委托) 2、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記錄:記) 3、足以極視聽之娛。 《蘭》 (娛樂) 4、晤言一室之內(nèi) (會晤:會面 見面) 5、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過》 (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 6、追亡逐北 《過》(美國隊敗北) (潰?。?/div> 7、沛公今事有急 《鴻》(有請 有勞 有幸) 8、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 《過》(務(wù)農(nóng))(從事) 十二、成語推斷法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金城湯池—護城河) 2、每薄暮下管鍵 (日薄西山—迫近) 3、至丹以荊卿為計,如速禍焉(不速之客—招致) 4、勢拔五岳掩赤城(出類拔萃—超出) 5、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運斤成風—斧頭) 6、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殫精竭慮—竭盡) 7、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踐,踏) 8、足以當項王乎(螳臂當車—阻擋 ) 9、披帷西向立 (披荊斬棘 —打開) 10、而聞?wù)哒?nbsp; (欲蓋彌彰—清楚) 11、不能喻之于懷 (家喻戶曉—明白) 例1、“善才繩之”(全國高考試題) “繩”字的意思可以根據(jù)成語“繩之以法”中“繩”的意思“制裁”,推斷為“按法律處置”的意思。 例2、 04年江蘇卷“今更五閏矣,未能成書” 句中的“更”便可參照“少不更事”來作判斷。 例3、 “在官清恪,未嘗問私。” 如果能馬上想到成語“恪守不渝”,即可判斷此項“恪”解釋為“謹慎而恭敬”是正確的。 十三、望文反推法 “望文生義”的選項通常是錯的。 從考查目的講,高考主要是看你能不能理解它在文言句中的意思,所以用現(xiàn)代漢語去解釋文言實詞的選項通常是不正確的。 例1、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賄:賄賂。 (08江西) “賄”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賄賂”的意思,我們就會懷疑此項不正確,結(jié)合上下文,正確地意思應該是“錢財”。 例2、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諫。公堅不回。鞠愈急,二子服。”回:返回。 (08湖南) “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是“回來、返回”,此項是以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去解釋的,我們有必要懷疑它,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判斷應為“反悔”。 例3、人不敢干以私云。 干:為,做。 此項也是以現(xiàn)代漢語去解釋的,很可能不正確,結(jié)合上下文,正確解釋應該是“求、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