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盛夏之際,不知你的朋友圈是否和我一樣,被各種曬旅游的照片占領了呢?
我的親朋好友中教師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我的朋友圈里滿滿的都是旅行的故事,看得我羨慕不已。要不是肚子里的娃馬上要卸貨了,我肯定也要出門去放飛一下自我。
不過,我身體雖不能上路,心靈卻一直在書籍的海洋里暢游。七月份我主要閱讀了電影編劇界的經(jīng)典《故事》、講學習方法的《學習之道》《刻意學習》、講早期教育的《童年的秘密》《無條件養(yǎng)育》,還有一些當做娛樂隨手翻的書,如《書讀完了》《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等。
為了掌握閱讀的方法,我還參加了六子老師的《五維閱讀課》,他在課程中一針見血地提出了阻礙閱讀的三座大山:盲目焦慮、概念不清和不斷回讀。
阻礙閱讀的三座大山
好巧的是,這三個問題在我閱讀《好好學習》的時候都遇到了。
盲目焦慮:《好好學習》這本書還在預售的時候我就一口氣在當當、京東和亞馬遜三個平臺各買了一本。在這新一輪的知識學習大潮中,我參加了許多社群,大家都在狂熱推薦此書,所以我也盲目跟風了一回。
概念不清:買回來后如饑似渴的通讀了一遍,讀完后合上書,腦子里只記住了“黃金思維圈”這一個概念。最關鍵的概念“臨界知識”并沒有搞清楚,就更別提書中那么多高價值的內(nèi)容了。
不斷回讀:后來寫文章和思考問題時,發(fā)現(xiàn)用“黃金思維圈”這個模型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不斷地翻書查找有關內(nèi)容,書中“黃金思維圈”那幾頁都快被我翻爛了,直到我把它可視化。
黃金思維圈
那么這三座攔路大山要怎么翻越呢?
六子老師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地圖閱讀法。這是一種在保證理解內(nèi)容提前下,有效提升閱讀速度的辦法。它包含了三個因素:
地點:建立目標;
路線:帶著框架;
路標:破除概念。
1.地點——建立目標;
我們出門旅游前要先想清楚去哪里玩,是去東北、西北還是西藏云南?這個選定的地點就是我們此行旅游的目的地了。
同樣,在開始閱讀之旅前,我們也要想清楚我們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把閱讀目的分為三種:增進理解力、獲取知識與休閑娛樂。
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閱讀目的的不同,設定不同的目標,分配不同的資源。
中國古代經(jīng)典
能夠提升我們現(xiàn)有認知水平的書,都是讀起來很難懂的經(jīng)典類書籍,比如我國古代的《易》《詩》《書》《春秋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還有現(xiàn)代西方的《國富論》《快思慢想》等。但這些書是其他絕大部分書的基礎,我們能通過讀懂一本書做到讀通百本書。這類書籍需要我們集中時間進行系統(tǒng)式的閱讀,最好是在無人干擾的早晨或深夜。
知識的獲取主要通過閱讀專業(yè)書籍、行業(yè)論壇、行業(yè)調(diào)查報告,或者收聽《得到》APP專欄。由于已經(jīng)對該領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往其中填充知識時,會相對輕松一些,特別適合碎片化學習,可以在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檢索式閱讀。讀的時候快速判斷對我們是否有用,有用的知識更新到知識體系中,無用的稍微了解下跳過。
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就是一本個人知識管理領域的專業(yè)書籍。并且他不是入門書,而是一本精進指南,這就要求我們先對個人知識管理有所了解。沒有的話,可以先看《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本書,來搭建個人知識管理的框架體系。
陶冶情操的書
既然是用來放松的閱讀,在累的時候順手翻上幾頁,換下腦子。像東野圭吾的小說,《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金克木的《書讀完了》雜文集,《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歷史書,曹雪芹的《紅樓夢》文學小說等等。
2.路線——帶著框架;
選定旅游目的地之后,我們還要考慮去其中的哪幾個地點游玩,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把感興趣的地點玩遍,這就需要我們做路線規(guī)劃。
南京旅游路線圖
比如上圖中,就將自己感興趣的旅游景點在空間上串聯(lián)起來,在一天之內(nèi)不走回頭路。對路線了然于心之后,就可以做到“地圖在手,天下我有”。
我們在閱讀時,也要先構建一張閱讀路線圖。那么要怎么構建閱讀路線圖呢?這跟規(guī)劃旅游路線有異曲同工之處:
就跟旅游前看看有哪些旅游景點可以去一樣。
《好好學習》這本書一共有四個章節(jié):
第一章 知識管理與認知優(yōu)勢
第二章 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第三章 發(fā)現(xiàn)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
第四章 案例:核心臨界知識及其應用
旅游時,我們一般是以空間上的聯(lián)系把景點串起來,但是在閱讀中,我們需要調(diào)動思維模型來找出各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
《好好學習》各章節(jié)之間的關系,符合本書提到的“黃金思維圈”模型和“道術器用”:
第一章 知識管理與認知優(yōu)勢——引子
第二章 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why(道)
第三章 發(fā)現(xiàn)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how(術器)
第四章 案例:核心臨界知識及其應用——what(用)
畫完路線圖,你會發(fā)現(xiàn):想去的地方很多,但是時間不夠!即使暴走一整天全部逛完,你也只能得到走馬觀花的印象和疲憊不堪的身子。
為了獲得更好的旅行體驗,我們必須對旅游景點進行篩選和取舍。如果你喜歡人文旅游,注重吃喝玩樂和參觀文化古跡,那么就可以放棄掉自然旅游的景點,比如爬山看海等等。
同樣,在有了全書的路線圖之后,我們應該按圖索驥,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或對自己最有價值的部分仔細讀,其他不重要的部分跳讀或者是快速翻看。
對《好好學習》進行第二次閱讀,我準備先看最重要的“why——理念,目的”這部分,即第二章。
3.路標——明確概念
出門玩之前,如果不先看清楚路標,不知道具體要怎么走,最終我們會迷失在陌生的城市里。
閱讀也是一樣的,一本書反復出現(xiàn)的核心概念就是我們的路標,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書中的核心概念,才能愉快地進行閱讀之旅。
在快速翻閱《好好學習》第二章之后,我發(fā)現(xiàn)反復出現(xiàn)的核心概念有:臨界知識、綠燈思維、以慢為快、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心理表征(元認知)。
我在書中找到了這些概念的明確定義——
臨界知識:在生活中各個領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規(guī)律,即思維模型。
綠燈思維: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意見時,第一反應是這個東西對我的認知和能力提升有何幫助嗎?而不是采取習慣性的防衛(wèi),將新觀念一律攔在門外。
以慢為快: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啟發(fā)的觀點和自己沒有想明白的問題上,即“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反思:是學習的本質(zhì),是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我們所有的決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設下做出的。反復思考自己的前提假設是否正確?如何改進?可以使我們在未來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與行為。
以教為學:把教別人的過程當做幫助自己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自身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可以強化記憶,面對疑惑進行解答可以增強認知。
刻意練習: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平可以靠逐漸練習獲得,但是關鍵在于受訓者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地勇猛精進。
心理表征: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問題時對應的心理結構,即元認知,是對我們思考過程的思考。元認知的水平?jīng)Q定了我們的行為結果,而刻意練習就是提升元認知能力的過程。
有了路標之后,我們再找出這些關鍵概念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就能得到《好好學習》第二章的閱讀地圖了。
《好好學習》第二章 閱讀地圖
接著,我們拿著這份地圖,深入閱讀其中對我們有用的部分,并且將其與我們的舊知識進行融合與實踐,就能把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搞透搞懂了。
我有一篇文章就運用了這一章的幾個重要概念,具體可點擊鏈接跳轉查看《關于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