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口氣看懂王陽明的生平與思想(上)

近些年來,王陽明心學越來越火,以至于連我們尊敬的X都禁不住贊美兩句:“王陽明心學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strong>

中國人歷來講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倘若三者俱全,則稱之為完人。王陽明即有幸被公認為兩個半完人之一,前一個是大成至圣先師孔老夫子,后半個則是晚清名臣曾國藩。

王陽明所開創(chuàng)的心學,以及其個人魅力,影響了后世很多響當當?shù)拇笕宋?,諸如:張居正、曾國藩、Sun、Jiang、Mao等等。尤其對日本人幾乎有“再造之恩”,日本明治維新之崛起,便以王學為其先導。

1905年,在日俄戰(zhàn)爭中,以少勝多擊退俄軍的日本著名戰(zhàn)將東鄉(xiāng)平八郎,其隨身攜帶的一張腰牌上便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七個大字。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更是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無論以上這些說法有無夸張成分,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王陽明心學,你值得了解。

而要想對王陽明心學有個比較公正客觀的認識,我個人認為不僅要了解王陽明思想,最好對佛道兩家,以及宋明理學,尤其是朱熹的學問也應有所涉獵。因為以上所指,正是王陽明時常拿來作“比較”的對象。倘若只讀王陽明的著作,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弊端:

1.盲目地跟著王陽明去排擠佛老或程朱理學,甚至大加渲染,妄造口業(yè)。實際上,王陽明也反對黨同伐異,自是非他。如在《答周道通書》中,王陽明如是說:

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論自己是非,莫論朱、陸是非也。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其實,無論是儒家,道家,佛家,即便是宋明理學,心學等等,他們所追求的“道”不可能跑出兩個,除非另一個是邪道,那就是修偏了,須另當別論。既然都是“正道”,無非感悟有深淺,角度有不同,相用有差別。與其在名相上爭來爭去,倒不如老老實實把自己修好給對方看。人們往往不會聽你怎么說,而是看你怎么做。

切勿好為人師,以理壓人,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人不可能被你“罵醒”,只可能被你“感化”,何況有些人自己都沒“醒”,卻想把別人“罵醒”,那就更值得反思了。正如《大學》所言: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2.如果是一個佛教徒,看到王陽明“批判”佛老,可能會以“先入為主”的思想給予厭惡或反擊。嚴格來講,從王陽明所列舉的那些佛老的“弊端”來看,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王陽明批判的不是真正的佛老,而是“修偏”的佛老。

蓋宋明以來,佛道沒落,真修行者少之甚少。身居山林寺觀,拋棄倫常,不事生產(chǎn),卻又于道一無所得,故為人所不齒。以至于時人議起佛老,竟成譏諷之談,無怪乎王陽明之心學要竭力與佛老區(qū)別開來。

但王陽明也說佛老之妙處,與圣賢之道相差無幾,只是他畢竟以儒家自居,更注重入世,故反對佛老的“遁世”思維。這樣我們就曉得,王陽明反對的佛老不過是“自了漢”(嚴格來講,是沒有道行的“自了漢”)式的佛老。

而事實上,佛道兩家畢竟居士居多,大多數(shù)居士,甚至出家人都在試圖用“出世的智慧干入世的事情”,并沒有那么消極避世。至于做沒做到,那是另一碼事,畢竟王陽明的粉絲也不都是“王陽明”。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為了使大家能夠輕松了解王陽明心學,我將用兩篇文章對王陽明的生平事跡和思想學說進行較為全面的概括。盡可能用通俗易懂,平白直述的方式描寫,力求條理清晰,深入淺出。而鄙人畢竟慧根淺陋,難免有見解不道之處,還請各位有識之士多多包涵,不吝慷慨斧正。

為了梳理好這兩篇文章,也為了對讀者負責,我曾參考的書目有:《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全鑒》、蔡仁厚先生的《王陽明哲學》、度陰山的《知行合一王陽明》、岡田武彥的《王陽明大傳》、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宋明理學》、《朱熹傳》等。

好了,言歸正傳。孟子曾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因此,在了解王陽明心學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王陽明的生平。為了展示一個較為“靠譜”的王陽明,以下內(nèi)容基本尊重《王陽明年譜》,但也會加入相關野史傳說。要知道,就連《王陽明年譜》里也有不少神乎其神的事跡,畢竟“不是一般人,不走尋常路”,真假大家自己斟酌。

王陽明的先祖可追溯到“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主人公王祥——的同父異母弟弟,也就是“二十四悌”中跟王祥爭喝毒鴆而感化惡母的王覽。倆人皆生性至孝,后來都做了西晉的大臣。

到了東晉,又出了個更加聲名顯赫的大人物,即是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可見王陽明的血統(tǒng)還是很過硬的,也算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吧。

其先祖本是山東瑯琊人,后來遷到了浙江余姚(現(xiàn)歸寧波管)。一路傳下來,也算個標準的書香門第,而且文臣武將輩出。一直到公元1472年9月30日(此指陰歷,明朝中期),王陽明終于在“天上”賴不住寂寞,準備“下凡”了。

當時王陽明的母親鄭氏已懷孕十四個月,祖母岑氏那天突然做了個夢,夢到天空中祥云環(huán)繞,有神人自天而降,將一子送于岑氏。岑氏醒后,突然聽到嬰兒的啼哭聲。

岑氏趕緊將此吉兆告知丈夫(也就是王陽明的祖父王天敘),王天敘驚訝之余,為小孫子起名叫“王云”。一時間,此消息不脛而走,鄉(xiāng)人聞之,皆普大喜奔,故將王陽明出生的屋子稱作“瑞云樓”。

可不知為何,王陽明直到五歲都不會說話。一天,一位有道高僧經(jīng)過王陽明身邊,拍拍其小腦袋說到:“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王天敘得知,恍然大悟,定是“王云”這個名字道破了天機。遂更名為“王守仁”,取自《論語》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后來加個字叫“伯安”,因王陽明曾居家鄉(xiāng)附近的“陽明洞”修煉,故自號“王陽明”。

王陽明雖五歲才開口講話,但由于平常一直聽到爺爺朗朗的讀書聲,竟皆默記于心,其聰明程度可見一般。爺爺對小孫子疼愛有加,私下里寓教于樂,基本上包攬了對王陽明的童蒙教育。

七八歲那年,王陽明突然瘋狂迷上下象棋,那一天到晚忙得真是不亦樂乎,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下棋,其鉆研精神貌似要當“棋圣”。這種“不務正業(yè)”的事情,恨鐵不成鋼的老爸當然不同意了,一氣之下,全都給他扔進河里。

王陽明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便作詩一首詠懷: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車行千里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十歲那年,父親王華考上了狀元。因在京師(北京)任職,為方便照顧父親和兒子,將他倆也帶到了京師。王天敘和小孫子走到江蘇鎮(zhèn)江金山寺的時候,與朋友把酒言歡。小王陽明當著眾賓客的面又作了兩首詩,大大給爺爺長了把臉。

第一首是: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大概意思是說:遠看金山不過拳頭大小,打破了揚子江面;醉醺醺地倚靠著妙高臺上的月亮,一曲簫聲讓那洞府中的真龍都陶醉無比。

第二首是: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這首詩就不用翻譯了,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從這兩首詩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王明陽從小見識不凡,志存高遠,頗具洞察力,絕非常人耳。

這不,一日,又有一位異士主動給王陽明相面了:“小朋友,你要記住我今天所說的話,當你的胡須長到脖子時,就進入圣境了;胡須長到胸口時,就要結(jié)圣胎了;胡須長到下丹田時,你就圣果圓滿了?!?/p>

王陽明聞之,心中暗喜,默默發(fā)誓要做圣人。十二歲那年,他突然問老師:“何為天下第一等事?”

老師瞅瞅他那小樣兒,不屑一顧地回答:“惟讀書登第耳!”

王陽明竟鄭重地說到:“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strong>

王陽明自從十二歲立志成圣,就一直不斷地尋求各種成圣成賢的方法,也真正做到了像張杰在“周六夜現(xiàn)場”所言:對于夢想,就要逮到一個,處理一個,絕不手軟!王陽明為了夢想,確實從不“手軟”,典型的敢想敢做敢為。

王陽明性格好動,古靈精怪,搞噱頭,開玩笑,十分在行,常常使大人們頗為頭疼。應當怎么描述王陽明年少時的狀態(tài)呢?大家應該都看過張衛(wèi)健飾演的《機靈小不懂》和《少年張三豐》吧,王陽明大概就像其中的不懂老師。或者說,《少年張三豐》更像是一部《少年王陽明》。

為了實現(xiàn)圣賢的夢想,王陽明是各種折騰。先愛上舞槍弄棒,想要行俠仗義,為民除害。在明朝那宦官當?shù)馈①t良受窘的歲月,王陽明帶著伙伴們常把一幫囂張的爪牙或公差追得四處躲藏。父親王華對此頗感憂慮,但又拿兒子沒辦法。

后來王陽明有感于《孟子》之言:“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strong>又頓悟到:做俠客頂多只能拯救幾個小民,且莽莽撞撞,非大丈夫之事。自己應該學習西楚霸王項羽那“萬人敵”的技藝——兵法!

然后,王陽明便時常用零食“收買”同學,把他們編入自己“軍隊”,自己做指揮官,還整得一套一套,有模有樣的。

只見王陽明正氣凜然地對“士兵”訓話:“前者,我們的訓練已初見成效,今番聞仇虜以大軍犯我邊境,此正是英雄用武之際!正所謂‘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大敵當前,全軍將士當戒驕戒躁,辛勤操練,務必一鼓作氣,打敗敵人!”

“胡鬧!還不快上課去!要不是看在你父親是當今狀元的面子上,早就把你開除了!”教書先生在旁邊厲聲喝道。

只見王陽明不動聲色地對“士兵”說到:“士兵們,切勿驚慌,兵書有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那幫小屁孩兒無論聽到什么,只是一味地齊聲高呼:“保家衛(wèi)國,報效朝廷!”

王陽明如此頑劣,教書先生后來也懶得管他。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某些老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應付差事一樣。教書先生經(jīng)常閑來無事,喜歡當堂晝寢。有一回,一位先生在晝寢后揚言道:“我乃夢周公也?!?/p>

次日,王陽明也當堂晝寢,結(jié)果被先生叫醒了。先生一臉怒氣地訓斥道:“你竟敢如此無禮!”

陽明從容地回答道:“我也去見周公了?!?/p>

“你也去見周公了?那周公怎么說?”

“我問周公昨日可曾見過先生,周公說,昨日未曾見尊師到訪!”搞得先生是哭笑不得,又恨又愛。

說到王陽明的“機靈勁”,還有一個傳說。在王陽明十三歲的時候,母親突然去世了。父親王華便將一妾升為繼母,可是這個繼母對王陽明很不咋的,跟閔子騫的后媽估計半斤八兩。而閔子騫是用“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字單”感化了繼母,王陽明則采取“主動出擊”的方式降伏了繼母。

一天,王陽明收買了一個巫婆。然后偷偷在繼母被子里放了一只大鳥,繼母揭開被子一看,嚇了一跳。當時人比較迷信,認為“野鳥入室”乃不祥之兆。趕緊找來那個已經(jīng)被王陽明收買的巫婆出出主意,巫婆見狀,立馬裝作鬼附體的樣子說道:“我乃守仁之親母,你對吾兒百般刁難,若不加悔改,小心我把你也帶走!”

自此以后,繼母總算被辦踏實了,對待王陽明不亞于親生母親。

后人說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前曾有過“五溺”,所謂:任俠、騎射、詞章、神仙、佛氏。 實際上,用“溺”這個詞或許有點不太確切??梢哉f,倘若沒有曾經(jīng)的任俠、騎射(統(tǒng)屬于兵法),王陽明后來也不可能單靠“良知”去帶兵打仗;如果沒有曾經(jīng)的泛濫詞章與出入佛老,王陽明的學說如何憑空建立?只能說,相比較而言,“龍場悟道”更加重要。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所謂的“五溺”到底咋回事?

前面說到,王陽明從小喜歡舞槍弄棒,還帶著同學們玩打仗,這就屬于任俠、騎射階段。但這還是小打小鬧,他在二十六歲時,才專門研究過兵法。

十五歲那年,王陽明便胸懷報效國家,經(jīng)略四方的雄心壯志,竟帶著一個仆人,風風火火地出了北京城,前往居庸關三關,去考察胡人部落的情況。

當時的蒙古人雖然被明朝擊退,但還時不時地來侵擾一下明朝邊境。王陽明大膽深入險境,半路上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蒙古少年正騎著馬溜達,他頓時來了精神,駕著馬飛奔過去,準備會一會那位少年,竟嚇得對方倉皇而逃……

王陽明遂信心大增,為了細心考察胡人部落種別,地理形勢,風俗人情,以及研討防御措施,王陽明竟在胡人部落生活了一個多月。

十七歲那年,王陽明去南昌迎親,洞房花燭夜當晚,他竟然孤身跑到一座道觀——鐵柱宮,愣是跟這位道士尬聊了一晚上,第二天才被岳父派人尋回。這個時候的王陽明已經(jīng)對佛老產(chǎn)生興趣了,這就是所謂“溺于佛老”的初級階段。

十八歲那年,王陽明攜夫人回浙江,路過廣信(今江西上饒),特別去拜訪了當世大儒婁諒。婁諒勉勵他:“圣賢必可學而至?!?/strong>此言于王陽明心有戚戚焉,從此王陽明開始收斂性情,專注學以致圣。

此后,王陽明讀書更加刻苦,每日遍覽經(jīng)史子集到深夜。一改昔日嬉笑戲謔之風,整日正襟危坐,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弄得親朋好友很不習慣。朋友跟他開玩笑說:“裝,你接著裝,我啥都沒看到?!?/p>

王陽明正色道:“吾昔放逸,今知過矣。”朋友聽后,為之動容,從此也開始收斂自身了。這也就是王陽明所謂“溺于辭章”的初步階段。

二十一歲那年,王陽明考中舉人。也就在這一年,“守仁格竹”的故事誕生了。話說,王陽明一日思及朱熹所謂“眾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遂找到一位同仁一起去“格竹子”。那位朋友盯著竹子看了三天,便帶病而去。王陽明意志力強點,撐了七天后也病倒了。

后人常以此公案來批判朱熹的“格物”,實際上,這種盲目的格物方法跟朱熹所提倡的格物精神毫無關系。這是把朱熹當傻子看,難道研究事物就得“盯著它看”嗎?再者,王陽明這個時候還屬于年少輕狂,摸爬滾打的階段,此時發(fā)生的事情不能完全作為借鑒。這類話題,我在下一章會特別解釋,此處只講故事。

王陽明二十二歲會試落第,二十五歲又落第,同舍有以不第為恥者,王陽明卻說了一句大有圣賢氣象的言論:“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strong>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這里我簡單普及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婆e考試自隋唐興起,后期不斷補充發(fā)展,直到明清兩朝趨于完美。科考基本分為四個等級: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

院試考上就是秀才,秀才雖還不容易做官,但總算有個體面的身份,當個教書先生,搞些禮儀方面的兼職賺點外快也是不錯的。有些人考了很多年都考不上,曾國藩的老爸曾麟書整到四十多歲才考了個秀才,據(jù)說還是憑其“頑強的精神”感動了考官。洪秀全當初要是考上秀才估計就不會造反了,折騰了十七年,屢考不中,遂一病不起,醒來就聲稱“上帝”給他托夢了。

鄉(xiāng)試考上就是舉人,這時候就有做官的資格了。一般能考上舉人都要飛上天了,《儒林外史》里的范進折騰到老,聽到自己中舉后都能發(fā)瘋。王陽明此時就已經(jīng)是一個舉人,正準備考進士了。

會試考上就是貢士,其實已經(jīng)算是進士了,只不過“貢”給皇帝親自排排名次。這個排名次的過程就叫殿試,一般由皇帝親自主考(后來多由大臣代理)。進士分為三甲,第一甲三名,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后兩甲就是剩余的進士,反正全都有名額。

考上進士就能做更大的官,當然也得看情況而定,總之比秀才舉人身份要高。古人云“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也就是三十歲能通曉經(jīng)典已經(jīng)太老了,而五十歲考上進士還算年輕的。多少人皓首窮經(jīng),等考上進士也該入土為安了。

一旦考上狀元,便披紅掛彩,騎馬游街,前呼后擁,好不威風,親戚朋友皆來攀附。故有人寫對聯(lián)感嘆到:

舊時饑荒,柴米無依,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nèi)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一雪中送炭;

今科僥幸,吃穿有望,奪得五經(jīng)魁首,姓亦揚,名亦揚,無論張三李四,踵門慶賀,都來錦上添花。

好了,言歸正傳。二十六歲時,王陽明感朝廷缺乏將才,遂有心報國,開始正式鉆研兵法。凡兵家秘書,莫不窮究。每遇賓客,常用果核“排兵布陣”為戲,真可謂是“知行合一”。

二十七歲時,王陽明又讀到朱熹的一段話“居敬持志,為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為讀書之法”,似有所悟。又開始“窮理格物”,還是一無所得??傆X得成圣賢跟外在事物沒多大關系,但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后來偶遇一位道士與他談養(yǎng)生,王陽明覺得還是佛道兩家思想比較契合他意,遂始有出離之志。

二十八歲時,王陽明終于考上了進士,并做了官,前后做過管理建筑,監(jiān)獄方面的官職。當他監(jiān)督工人干活時,也不放過這次“排兵布陣”的機會,把工人當軍隊使喚,效率也確實不錯。

管理監(jiān)獄時,感犯人生活環(huán)境之惡劣,又有不少冤案,而朝廷官員竟熟視無睹,遂盡己之力改善之。這些瑣事把王陽明搞得大有“厭世之意”,三十歲時,因公事之余,遂前往九華山透透氣。

在九華山,王陽明前后遇到兩位高人。第一位是個叫蔡蓬頭的老道,聽名字就知道又是個不修邊幅,蓬頭垢面的家伙,所謂自古高人多邋遢嘛,如此才叫超凡脫俗,與眾不同。王陽明前前后后,畢恭畢敬地以禮待之,欲得其指點。而蔡蓬頭卻告訴他:“你儒家禮儀頗厚,始終不忘官相,尚未到出離之時?!?/strong>

第二位異人有如陳摶老祖,深臥地藏洞,幾乎不食人家煙火,王陽明是歷經(jīng)山高路險才找到這位高人。經(jīng)過一番咨詢,王陽明只得到一句莫名其妙的回復:“周敦頤、程顥是儒家兩個好秀才。”

后來王陽明干脆告病辭官,回歸故里,潛心參悟。他來到家鄉(xiāng)(這時候已經(jīng)遷到紹興)的一個山洞里(后名陽明洞),整日打坐修煉,行導引術(shù)。久而久之,竟然有了先知先覺的功夫。

一天,王陽明在洞中感到有四位朋友將到,便讓仆人前往迎接,后果然在中途相遇,眾人大驚,還以為王陽明得道了。王陽明卻說:“此簸弄精神,非道也?!?/strong>

后王陽明漸悟仙、佛之非,覺人不可連孝親之念也沒有,這是在斷滅種性,遂卷被子離去。第二年,聽聞有一位僧人閉關三年,不語不視(此處不視應該是不出門見人),王陽明遂前往面見。他走進禪堂,繞著僧人轉(zhuǎn)了幾圈,突然厲聲喝道:“你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些什么!眼睜睜看些什么!”

僧人遂睜開眼睛,與王陽明交談。王陽明問到:“你母親還在否?”

“在。”

“你想母親否?”

“不得不想?!?/p>

王陽明遂開示到:“孝親之心乃本性使然,既然想,為何不回家盡孝,行此枯木禪又有何用?”

僧人聞之,感激涕零,第二天便回家去了。

關于這個故事,自有其特別的意義所在。但我輩絕不可拿此批判出家人,畢竟在真正的出家人眼里“出家也算大孝”,所謂“一人得道,九祖升天”。而且自古高僧大德輩出,假如王陽明當時遇到的是虛云大師這樣的僧人,結(jié)果會如何呢?

王陽明三十三歲始,又開始入世做官,并與好友湛若水在京師開班講學,因?qū)W者多沉溺于虛浮辭章之學,故其重在強調(diào)修身養(yǎng)性之道。

三十五歲時,明武宗即位,宦官劉瑾亂政,陷害忠良。王陽明因上書彈劾劉瑾,被拉到午門廷杖四十。別人最起碼還穿條褲子,王陽明被特別“關照”,脫光了打,差點沒給打死。

后又被關進錦衣衛(wèi)大牢,一般情況下,被錦衣衛(wèi)“伺候”的犯人沒幾個能活著出去的。還好,當時錦衣衛(wèi)一些人也看不慣劉瑾,對王陽明卻是比較欽佩的,王陽明遂又躲過一劫。

接著,王陽明又被貶官到貴州龍場(今貴州修文縣)。中途被劉瑾派的錦衣衛(wèi)追殺,王陽明將其引致錢塘江,然后寫下遺書,脫掉衣服,“投江自盡”了。

實際上,老王并沒有淹死,畢竟沿海城市生人,比較熟悉水性。他在水里拼命地游啊游,突然看到一艘商船,趕緊爬上去,總算又躲過一劫。

親朋好友都以為王陽明真的去世了,把后事都給辦了。王華還故作鎮(zhèn)定地說:“我兒英勇,死得其所!”

哪曉得這艘本來要去舟山群島的商船,忽遇暴風雨,船身失去了控制,在海上隨風飄蕩。就這樣飄啊飄,搖啊搖,愣是飄到了福建。

王陽明從福建落地,跑到武夷山,觀塵世之荒謬,還是隱居起來為好。他找到一座寺院借宿,卻被一惡僧打發(fā)走了。于是,隨便找了一個破廟歇息。

第二天早上,那位惡僧估摸著王陽明肯定被老虎吃掉了,遂前來收拾其行囊。見到王陽明竟然平安無事,遂驚訝地叫到:“哇撒!君絕非常人也,此地乃虎穴,竟能無恙,豈非神人乎?”

遂邀王陽明入寺,這個時候,王陽明又遇到了二十年前結(jié)婚那晚,在鐵柱宮尬聊的那位道士。有人說,二十年前,道士就已經(jīng)與王陽明約定好了,今天果然兌現(xiàn)了。

王陽明向道士表明自己遁世之意,道士開示說:“你還有親人尚在,劉瑾抓不到你,萬一怒及你的父親,誣陷你個北走胡,南走粵,給你隨便整個罪名,豈不害了家人?!比缓?,又給王陽明算上一卦,得卦象為“明夷”,告其危險已然過去,還是去龍場赴任為好。

王陽明遂去南京見過父親王華(亦被貶官至此),然后攜上三個仆從趕往貴州龍場。龍場驛丞這個官職就相當于龍場這個地方的招待所所長,要僅是個不起眼的小官也就罷了。而龍場這個地方當時還是蠻荒之地,這里住的基本有兩種人:野蠻人和逃犯。而且此處環(huán)境惡劣,窮山僻壤,野獸出沒,瘴氣逼人,人稱“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能被貶到這來的官員,基本僅次于死刑了。

當此危急存亡之秋,王陽明除了生死一念懸心,實在別無所想。便讓仆從給自己做了個棺材,時常躺進去感悟生死。由于這里的確不是人待的地方,三個仆人遂相繼病倒了,王陽明還得照顧他們。

剛開始,王陽明在龍場連個像樣的住處都沒有,自己搭了個不擋風雨的小草棚??赡苁峭蹶柮鞯牡滦懈谢?,也有說是神仙給當?shù)赝林送袎?,這里的土著人幫王陽明搭建了一座房屋。

王陽明每日沉思:“圣人處此,更有何道?”一天晚上,大半夜的,王陽明突然從“棺材”里跳出來,高興地手舞足蹈,大叫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從者皆驚。此時此刻,王陽明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這就是有名的“龍場悟道”,從表面上看,王陽明所悟到的與釋迦牟尼所言不甚相似,所謂:“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分別而不可證得?!?/strong>又如六祖慧能大師所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而當代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卻說:“王陽明并沒有大徹大悟,他只是參禪破了第六意識,分別心不起了,第七識影子都沒摸到,第八識更談不上。換句話說,參禪他破了初關了,什么是重關也不懂,更談不上破末后牢關。”

這就是很細微的差別了,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但王陽明也說自己對?!爸铝贾痹羞^懷疑,后來經(jīng)過不斷地實踐,才堅定了自己的見的。由此大概可以看出,王陽明的“悟道”可能不同于佛家的“開悟”,因為佛家一旦開悟就不會再“疑”了,如果還會懷疑自己的見的,那就是還處在修持階段,談不上“開悟”。

甚至有不少學者認為,王陽明以及宋明理學這幫人其實都是把佛老的東西摻和一下變成自己的東西,然后又死不認賬。在我看來,無論王陽明所悟的道究竟處在哪個層次,不可否定的是,他確實做到了“知行合一”,這是非常難得的。僅憑這點,我們就應該向他學習。

另外,細心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王陽明之所以能夠“龍場悟道”,有一個密不可分的原因,那就是“只關注生死大事”。龍場環(huán)境惡劣,搞不好隨時都會面臨生命危險。王陽明此時別無所求,只有“生死”二字尚未看破,故給自己做了口棺材,一天到晚就只顧參悟生死。佛家有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又言“但念諸行無常,切勿放逸”,此又何嘗不是修行之要緊處呢?

自“龍場悟道”以后,王陽明聲名遠播,來拜師求學者絡繹不絕。王陽明遂將龍場的居所改為“龍崗書院”開班授徒,后有官員慕名為其在貴陽修建了“貴陽書院”。

三十九歲時,三年貶謫期滿,王陽明赴任江西廬陵知縣。在此期間王陽明主要做了三件事:

1.豁免了百姓的不合理賦稅,減輕百姓負擔。為此王陽明冒著可能又要遭貶的風險,寫了份公文向上級政府呈報,最后說道:“若有冒犯之罪,我一人擔當,即便罷歸田里,我也心甘情愿?!苯?jīng)王陽明的堅持,廬陵縣當年不合理賦稅終被全免,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

2.王陽明未上任前,廬陵縣民眾,訴訟成風,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刻意告狀,各類案件堆積如山,衙門疲于應付,正常公務反受其累。經(jīng)過王陽明的有效治理,廬陵縣逐漸大興禮讓之風。

3.當年夏天,廬陵大旱,瘟疫流行、火災頻發(fā)、賊盜驟起,王陽明全心投入于抗旱救災工作,并針對瘟疫、火災、賊盜分別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一一加以解決。

總得來說,王陽明擔任廬陵知縣以來,關注民生疾苦,解決實際問題,扭轉(zhuǎn)不良風氣,為政不事威刑,注重人心教化,使廬陵縣內(nèi)民風煥然一新。

據(jù)說有一次,王陽明抓住一個盜賊。便給他大談良知,盜賊有點不耐煩了:“王夫子喲,你到底在說些什么,搞不懂!”

這時,天氣比較炎熱,盜賊把上衣脫掉了。王陽明遂笑著說:“你為什么不把內(nèi)衣也脫了呢?”

盜賊不屑一顧地說:“脫就脫,有什么了不起?!?/p>

王陽明又說:“天氣這么熱,你把褲子也脫了吧。”

盜賊遂又把褲子脫了,因為里面還有條內(nèi)褲,故無所謂。

王陽明這時又說:“你干脆把內(nèi)褲也脫了吧?!?/p>

盜賊有點驚慌地說:“這恐怕有點過分了吧?!?/p>

王陽明于是說到:“對,這就是你的良知。”

當年秋天,劉瑾被誅。王陽明被皇帝召見入京,開始官運亨通,步步高升。但王陽明的官職一般都是閑職,所以大部分時間以講學為主。學生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達官顯貴。

王陽明四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干了兩件“立功”的大事,一者南贛剿匪,二者平定寧王之亂。

王陽明四十五歲時,擔任江西巡撫,主要掌管南贛、汀、漳這些地區(qū),也就是現(xiàn)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四省。這些地方山高林密,匪患嚴重,王陽明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前面好幾任都擺不平的事交給王陽明這樣一個文官來治理。

但王陽明畢竟對兵法有所研究,更何況還有其“心學”的威力。沒錯,王陽明打仗,重在“攻心”。他堅信人人都有良知,首先寫上一些入情入理的檄文,把它們發(fā)到賊窩里。意思是王巡撫很理解大家,沒人想做盜賊,都是被逼的,倘若改邪歸正,定當好生對待。本來人心都是肉長的,看到這篇檄文,一部分盜賊便主動獻降了。

接著,王陽明又抓住盜賊的內(nèi)奸,并且對他們非常好,讓其感受到政府濃濃的愛。然后把他們作為情報人員管理,實施反間計。

為了防止盜賊和良民混在一起,他還發(fā)明了著名的“十家牌法”,就是每家每戶一個木牌,把各家具體人事,全部都記錄下來,十家為一個集體。隨時準備推門進去檢查,只要發(fā)現(xiàn)有與這家牌上不一樣的人,就必須舉報,誰要敢隱瞞,十家一起連坐。十家牌法一實施,良民與盜賊便徹底分開了,有利于集中攻勢。

王陽明打仗下手也非常狠,按他自己的說法,殺少數(shù)人是為了救更多人,所以該殺的人絕不能留情。為了讓士兵打仗能玩命往前沖,后面已經(jīng)準備好了刀斧手,誰要敢往后退死得更快。俗話說,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這樣不要命的軍隊打起仗來豈不雷厲風行。

對于投降的盜匪,只要還能教化的,王陽明都好生安撫,給他們安排工作。但他也不是那種“迂腐”的慈悲,假如經(jīng)過再三勸化還不改正,或者罪大惡極的盜匪,必斬之以絕后患。而王陽明每次不得已而殺人,都會深深自責,痛哭流涕,畢竟他是講究“致良知”的,當然于心不忍。

王陽明在整個剿匪期間,一直都是從容不迫的,士兵們說王陽明更像是來教書的,而不是來打仗的。除了打仗,平常王陽明都是不遺余力地給弟子上課,“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這句至理名言就是在這個時候提出的。偶爾有人送來情報,王陽明只是瞄一眼,然后接著講課。為了大范圍傳播心學、教化百姓,王陽明在贛州一口氣建立了濂溪書院、義泉書院、正蒙書院、富安書院、鎮(zhèn)寧書院、龍池書院等。

通過王陽明的高妙管治,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徹底剿滅了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四省邊界的嚴重匪患,使當?shù)厝嗣竦纳钪貧w安寧。江西各地皆奉其為神明,各立生祠,歲時供奉。

王陽明四十八歲時,福建發(fā)生軍隊嘩變,朝廷令王陽明前往調(diào)查。行至南昌附近,突遇寧王朱宸濠起兵叛亂,形勢危急。王陽明本可以不加過問,繞道而行、溜之大吉。然而,他卻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在一無朝廷授權(quán)、二無兵馬糧草的情況下,就地組織地方政府和民眾力量,以臨時糾集的萬余之眾對抗訓練有素的十萬叛軍,利用智謀,發(fā)起了一場以虛對實、以少勝多的平叛戰(zhàn)爭。

前后僅僅用了三十五天時間,在鄱陽湖的最后一戰(zhàn)里活捉了朱宸濠,徹底平定了叛亂。整場戰(zhàn)役,即遇即起、速戰(zhàn)速決、干凈利落,令人嘆為觀止。

王陽明戰(zhàn)勝朱宸濠的方法,最關鍵的還是“心學”的妙用。和南贛剿匪差不多,先寫入情入理的“招降書”擾亂敵方軍心,畢竟“做賊心虛”。尤其是用“似乎感情頗深”的書信交給朱宸濠的謀士,并對朱宸濠謀士的家人格外關照,挑撥起朱宸濠對謀士的疑心。最后弄得朱宸濠都不知所措了,接著抓住時機,各個擊破,打得敵軍暈頭轉(zhuǎn)向的。

關于使用計謀這點,王陽明自己也說這是迫不得已。計謀是不符合良知的,能不用則盡量不用。王陽明說蘇秦,張儀之流其實也算是對“良知”的一種應用,只不過過度注重計謀,難免流于狡詐奸詭。故修行應以“誠”為本,若非迫不得已,非真心利益大眾,盡量別玩弄計謀。所謂“機關算盡,不如一顆平靜的心”。

王陽明捉到朱宸濠之際,明武宗已經(jīng)御駕親征,非要王陽明把朱宸濠重新放回鄱陽湖,自己親自再抓一次,以顯示陛下神威。再加上,朝廷一些官員對王陽明的誣陷,無奈之下,王陽明只好把朱宸濠交給一個比較好的太監(jiān)張永。后來,明武宗果然重新在鄱陽湖又抓了一回朱宸濠,給自己長了把臉。

后來,朝廷不少官員不僅對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大加丑化,還誣陷王陽明的心學為“偽學”。王陽明一概不辯,默默隱忍。后來,明武宗去世,明世宗即位,迫于民眾壓力,故作姿態(tài),封王陽明為“新建伯”。就這王陽明還上疏辭了兩次,都沒辭掉。只好勉強掛個虛名,回家該干啥干啥。

五十歲那年,王陽明自江西返回家鄉(xiāng)紹興。以后直到五十六歲,王陽明幾乎沒有從事任何政治和官場活動,主要是廣招門徒、開班講學,一時間名振天下。全國前來紹興求學之人不計其數(shù),一些外地人來到紹興,一待就是兩三年。紹興的客棧住不下,大家就住寺院;寺院住不下了就輪換著睡,所謂“更相就枕席,歌聲徹昏旦”。紹興一時間成為全國的學術(shù)和文化中心,名士云集,心學風靡。

在王陽明五十歲這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傳說。話說王陽明在鎮(zhèn)江金山寺游玩,看到一間關房屋門緊鎖,破舊不堪,門上還貼有封條。王陽明很好奇,就想打開看看。一看門僧說:“這里面是五十年前圓寂老僧的肉身舍利所在,五十年來從未打開,是不允許進入的?!?/p>

王陽明堅決要求開門,憑他當時的聲望,僧人無奈之下,只好開了門。王陽明進屋一看,圓寂老僧依然端坐在蒲團上,五十年過去了,容顏依舊,栩栩如生,寶相莊嚴。墻壁上還寫有一首偈語:五十年后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去后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關于這個故事,我可以八成斷定是偽造的。首先,《王陽明年譜》中并未記載;再者自四十五歲后,王陽明基本就沒去過江蘇;三者,王陽明十歲左右就跟爺爺去過鎮(zhèn)江金山寺,那時候怎么沒有一點反應?四者,倘若此事為真,王陽明五十歲后的學說可能會有所改動,至少不會再否定佛老,然而并沒有。當然,還有二成可能是真的,畢竟凡事都不好說。但對于這種沒譜的故事,我一般不會隨便當成真事講。

王陽明五十六歲時,受朝廷命令,帶病出征,前往廣西,平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叛亂,相當于去廣西剿匪。王陽明依舊不辱使命,利用高超智謀,在短時間內(nèi),一如既往地平定了廣西叛亂。

王陽明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據(jù)說二十一歲“格竹子”整出了肺病,后來又被廷杖打個半死,再被貶到不是人待的貴州龍場。雖說修養(yǎng)很好,但畢竟折騰的力度太大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王陽明的畫像基本都是一副干瘦的模樣。

到達廣西后,王陽明的身體狀況愈加惡化,咳嗽晝夜不息、遍身腫毒、反復腹瀉,飲食難以下咽,每天只能勉強喝一些稀粥,身體虛弱到了不能坐立。

平定廣西叛亂后,王陽明告病踏上返鄉(xiāng)的歸途。走到廣州的時候,門人見其病已危在旦夕,便為他準備了制作棺材的木料,一路隨船同行。

1528年11月29日早晨(此指陰歷,陽歷則是1529年1月9號),王陽明于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今大余縣)青龍浦碼頭船中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臨終前,王陽明微微睜開眼睛對弟子說:“吾去矣!”弟子問先生有什么遺言,王陽明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的靈柩離開南安府,一路經(jīng)過江西各地,凡所到之處,門人弟子哭聲震天,百姓頂香祭奠,男女老幼,皆身穿縞素,匍匐哀號。后來,王陽明的靈柩安葬于他生前為自己選定的墓地,長眠于家鄉(xiāng)紹興的蘭亭青山之中。

王陽明死后,朝廷一直不承認王陽明的功績,并禁遏王學。直至明穆宗即位,王門弟子上書請求,朝廷正式追封王陽明為新建侯(比前面的新建伯高一個等級),謚文成。王陽明死后五十五年,方從祀于孔廟,其圣學地位終于獲得官方正式欽定。

欲知王陽明思想如何,請見下回分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