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距成都2小時,千年歷史、百年美食!這座城值得一去再去

邛(qióng)崍(lái),是成都周邊的一個小城市,環(huán)抱在南河西河懷中,一直以“奶湯面”的形象存在于我的腦海里。

對邛崍的認知來自于本科時校門外的一碗奶湯面,可能是因為成都本地的面條一貫口感不算特別好,并沒有讓我惦記上,直到前幾天,我提及今年還沒有拍銀杏,便提起了邛崍。

邛崍的朋友說,在邛崍市中心,有兩排銀杏,成了他最近周末加班最大的阻礙——想回家,想看那鋪滿地的金黃,想吃奶湯面。

好巧不巧,我也正有此意。

這是我的城市48小時系列的第6座城市……

為了一條巷,來看一座城

據(jù)說,臨邛古城有40條街,28條巷子,每條巷子都有一個或書卷氣或豪爽的名字,一路走來,稍加留意,就會忍不住好奇這名字背后有何來由……

而其中的文脈巷,更是曾經(jīng)臨邛古城重要的脈絡之一。

在詢問邛崍的朋友哪里值得去的時候,他提到了大北街,提到了興賢巷,然而偏偏順嘴一提的文脈巷,讓我留了個心。

作為邛崍最古老的街巷之一,我以為文脈巷周圍會有各種文人墨客的傳說,或者是教學質量頂尖的學校,然而它卻實實在在是一條小巷。

尋找文脈巷的過程一波三折。

地圖上已然搜不到這個名字,僅僅存在邛崍人的記憶里,我們沿著南街走上天慶街,再繞進花園巷,一路問,一路找,在一個不起眼的路口,和鳴著笛的外賣車擦身而過之后,遇到了青石板的“文脈巷”。

邛崍的各個街巷,稍微有點年歲,都呈現(xiàn)入口窄小的模樣,非入其中不可知曉秘密。青石板路延伸到巷底的那棵老黃葛樹,兩旁的屋檐下,掛著剛做的臘肉和新洗的尿布。

街巷生活比城市高樓多了太多人情世故,在這里能找到面館、肉鋪、裁縫店、典當行,甚至醫(yī)館、藥店,和人的一生所相關的各個行業(yè),都聚齊于一處。他們不規(guī)則地夾雜在巷弄里,通過逼仄的小路才能找到,卻又像一塊塊碎片,把市井生活的模樣拼湊得七七八八。

只不過,我面前的這條巷子,已經(jīng)不再寧靜了,旁邊忙著燙鴨的老板說,文脈巷要“發(fā)達”了——文脈巷片區(qū)街巷被納入了復興計劃中,這條古老的街巷,很快會穿著新衣服出現(xiàn)吧…

我們拍完照出來,那個蹲在巷口抽煙的老人,磕了磕煙袋,也起身走了。

“繞城九里三”的臨邛古城

“繞城九里三,穿城三里三”,說的就是臨邛古城。

如今的臨邛古城在地圖上的所在,只余下一個城門洞,舊時的城墻,為如今的南環(huán)路騰出了位置,以另一種樣貌,繼續(xù)陪著人們。

據(jù)說,上了年紀的邛崍人,都有過穿古城墻的經(jīng)歷,那時候為了方便日常通路,大人們將古城墻扒拉出大大小小的口子,小孩則順著城墻上的藤蔓,竄上城墻,“打仗”、斗蟋蟀。周末的時候,還會帶上為數(shù)不多的瓜子花生,假裝去旅游——其實就是城墻上走一圈~

那個時候的城門洞,是往來的要道,趴在城門洞上,能俯瞰到熱鬧的大街,牽牛趕豬的行商者和扯皮聊筋的婦人都是孩子們眼里這出生活喜劇的演員,演得不好了,就往下扔瓜子殼,再惹來一頓臭罵……

回到現(xiàn)在,臨邛古城腳下的大北街,已經(jīng)是一片繁華。

作為曾經(jīng)南絲綢之路古道必經(jīng)之路,大北街自古就熱鬧異常,從馬蹄聲到自行車聲再到如今的汽車聲,這里一直沒有閑暇過。

鱗次梓比的商鋪劃破了幾十年的時差,老派手工縫紉店里扎堆的老頭,和隔壁網(wǎng)紅奶茶鋪子前自拍的小姐妹互不打擾。老戲臺前成了臨時的小綿羊??奎c,外賣小哥等待接單的時候,靠著木頭柱子,瞇瞇眼。

細看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大北街上,還是有諸多歷史遺留痕跡——民俗館(最近搬遷了,只能看到一個大門)、古祠堂、臨邛戲院、老茶館,特別是越過臨街吵鬧的店招,那些暗淡安靜的青瓦黛墻、木欄雕花,證明著臨邛古城的“繁庶”。

我喜歡那些老式川西民居的精致,也喜歡大北街穿街走巷時偶爾的清靜,但更熱衷于周遭此起彼伏的熱鬧,還有什么比在古街道上唱野狼disco更讓人覺得魔幻又迷人的呢?

畢竟,讓歷史繼續(xù)下去的最好方式,是和它生活在一起。

文君井、古翁亭,鳥鳴攘攘,茶座喧囂

翁亭公園以前叫人民公園,是“新公園”,而“老公園”,則是不遠處的“文君井”園林。

文君井因為高墻院落的保護,仍舊是一處靜謐的好去處。

園林內(nèi)亭臺樓閣、曲徑蜿蜒,曾經(jīng)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當壚賣酒的地方,成了游客往來如織之所。

繞過那口已經(jīng)封住井口的“文君井”,寬敞的院落搭起了幾處茶座,四川人對院壩的利用,茶座是第一選擇,圍繞茶座衍生出來的各種生意,更是盤活了不少行當。

而另一邊的翁亭公園,除了“古翁亭”還帶著些歷史的味道,要滿足人們的日常休閑需求,也被各種新起的建筑擠壓得七七八八。

我們午飯后慢悠悠晃到了翁亭公園,一池碧水,幾根魚竿,以及沾滿了道路的茶座和茶客。

果然,喝茶能解決四川人一大半的問題,如果不能,就換個地方喝茶。

原本想去看看古翁亭的我們,也就順手找了個能曬著陽光的椅子坐下,這些茶座還帶著翁亭公園舊時的味道,缺了口的蓋碗茶數(shù)量稀少,老板也不舍得用,茶客們手里,大多是厚實的玻璃杯。

周圍人的談話,在這兒聽得一清二楚,我們甚至知道了隔壁桌的7、8個中年男女,正在進行旅游咨詢交流,一撥人剛從泰國回來,另一撥人則馬上要去泰國,言語間的“是不是喲”和“聽我的沒錯”讓我恨不得把板凳挪過去加入討論。

可能是吵吵嚷嚷的人群攪亂了空氣,原本掛在亭檐下打瞌睡的鳥兒,也扯開了嗓子叫。聽罷隔壁桌的龍門陣,我喊醒睡著了的無尾象,走了。

“不嚴肅”的邛窯遺址

南河南岸,有一大片綠地,是十方堂邛窯遺址公園,如今正在進行著緊密的修復保護及興建。

書上說:

在南北朝到宋末元初長達800年的燒造歷史中,曾經(jīng)憑借色彩鮮艷、釉色明亮而名聲大振,一度直追唐三彩的“邛三彩”,衰落于蒙古大軍的鐵騎之下,自此幾乎被遺忘……

好在,歷史總是在不經(jīng)意之間露出苗頭,讓有心人抓住。

13個窯包逐一被發(fā)掘,被修復,復興邛窯技術的學校也整裝待發(fā),不斷興建、加入的藝術家工作室和咖啡廳、民宿,將這里變成了生活的后花園。

博物館臨展館內(nèi),盛放著精美的出土文物,藝術大師們的工作室內(nèi),各式各樣的成片半成品隔著玻璃,透著好奇,各類書院、茶室、餐廳、市集紛紛落地……如今的十方堂對所有人開放,早已不再僅僅是嚴肅的考古地了。

我們還遇上了正在忙碌的工地,老舊殘破的院落里,工人們正在比劃圖紙,門外站著一行人,似乎是來祝賀主人的朋友,握手談笑間,互相邀約要做第一批客人。

把遺址盤活,讓所有人按照心里的樣子去建筑一段生活。

邛崍滋味

談完情懷故事,就該填飽肚子,邛崍人在吃上,一改千年古城的書卷氣,一點也不手軟……

說到邛崍,第一印象一定是奶湯面,往后還有三鮮面燉雞面蕎面……地圖上搜“面”,能密密麻麻出來一長串。所以,我們的48小時,從面說起。

邛崍人愛面到了什么地步,愛吃面的人,都不睡懶覺,因為他們知道,面館10點收攤,更甚至于,他們知道,想吃的雞片可能會早早賣光……

艾麻子奶湯面

奶湯面,顧名思義,湯白如奶,味道極鮮,是邛崍幾乎所有面館都有的最in單品,也是每個邛崍人身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艾麻子算得上是奶湯面的鼻祖之一,上個世紀40年代初,邛崍三醫(yī)院附近出現(xiàn)的一家“春庭面館”,做出了奶湯面,從此這一味道彌漫進了街頭巷尾。

艾麻子的奶湯用豬肚和豬骨熬成,為了提鮮,加入少許白胡椒,再將蹄花和巴骨肉剁碎做成臊子,一碗雪白濃稠、毫無雜色的奶湯面就能上桌了。

奶湯面的精華不在面在湯,將肉臊子浸入湯汁拌勻后,端起滿滿一碗湯,大喝一口,起床后一直裹挾著周身的寒氣瞬間化開,白胡椒刺激著味覺,喚醒了胃口。

清淡的奶湯面怎么能滿足胃口大開的食客,于是雞片應運而生。

紅油雞腳、烏雞腳、郡肝、郡把,被整整齊齊碼在櫥窗里,嘴饞的老食客只肖朝柜子里望一望,老板就會心領神會端上一碟。

鮮美的奶湯和麻辣的紅油,兩種本該分道揚鑣的味道在嘴里交匯,吃完可一定記得擦嘴。

君臨面館

盡管招牌上寫著始于1987年,但據(jù)老資格的邛崍人說,這家店恐怕是光緒年間就有苗頭了。君臨面館如今的老板是個年輕熱情的小伙子,已經(jīng)是第五代傳人了。

早晨的霧氣還沒散完,就涌來了第一波食客,最先被坐滿的是門口的幾個座位,因為這里的雞片靠自己挑,離得太遠,往往會趕不上廚房剛切好拌好的第一批雞片。

“8毛一片,吃好多撿好多”,雖然老板這么說,我們還是一臉疑惑,性急的老板干脆幾下?lián)旌?0片送到桌前。

跟別家不一樣,這里的雞片不僅有雞腳內(nèi)臟,還有雞肉,剛煮好的整雞在案板上被快速剔骨切片,倒進秘制的紅油,快速攪拌,帶著點點熱氣,在剛露頭的陽光中,倒進門口的大鐵盤。

一般雞片出爐,就是食客上門的時候。

雞片的絕佳搭配是清湯面,棒子骨和雞骨過水徹底洗凈后砸碎,用大火熬到濃稠乳白,加入炒制過的食鹽,小火持續(xù)熬煮。

食客點單后,只需要下面條,加一勺秘制湯底,再撒上肉碎臊子,幾顆小蔥,即成。

和奶湯面不同,湯體清冽,雞湯香氣撲鼻,鮮美十足~

吃面是最自我的時候,素顏的小姐姐、穿睡衣的阿姨、剛跑步回來還冒著熱氣的壯漢,以及文質彬彬一口普通話的白領,都能在這小小一方面館里,找到打開自己一天的方式。

尹蕎面

1922年創(chuàng)立的尹蕎面,距離百年老店只剩2年了……

我是不愛吃蕎面的,曾經(jīng)吃也只是因為家里老人想吃,跟著隨意扒拉幾口,所以尹蕎面最開始并不在我的list里,但因為天慶街上的好吃的實在太多,前面幾家鋪子打下的良好基礎和某位老板娘的力薦,讓我沒錯過這一口好滋味。

蕎面必須現(xiàn)做現(xiàn)吃,蕎麥面粉加小麥面粉和勻制成的熟面,通過工具擠壓成面條,直接落入沸水滾滾的鍋中,這樣新鮮做成的蕎面,清爽有勁兒,帶著蕎麥香~

尹蕎面的臊子更是讓人垂涎,酥脆的筍干和肉粒,用祖?zhèn)鞯姆椒ǔ词?,炒制過程中的油剛好能讓蕎面多一分油脂而不單單只是一碗面食。放上時令蔬菜豌豆尖和芹菜碎,在澆上一點紅紅的辣椒油,上桌后立馬拌勻,沒有多余湯汁的蕎面混著脆爽、清甜、嫩氣的各種食材,一口下肚。

是別致啊……

章記 and 孫記

章記和孫記共享了同一個小區(qū)的門口,白天是章記的時間,晚上是孫記的天下。兩家人是如何達成這樣的默契的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這個檔口隨時來,都能遇上好吃的。

章記的專門售賣零嘴,雞爪、雞尖、豆干等等,全是香菇麻辣味~

這奇特的名字有理有據(jù):在煮食材的時候就會提前放入香菇,把香菇的滋味熬煮進食材里,再進行后續(xù)的調(diào)味步驟。

經(jīng)營章記的老兩口手腳麻利,所有東西一個價格,隨便撿自己愛吃的就行,豆干賣得奇快,稍微去晚點就只能等明天。

我們把各種零嘴都買了一些,一入口就知道了“香菇”的妙處,原本濃郁的紅油和重口味的佐料味兒,因為最開始的香菇變得沒那么搶戲,特別是豆干,一口咬開,能明顯感受到內(nèi)里散發(fā)的菇類特殊的香氣。

吃一根兩根很想,三根四根很爽,等到第五根的時候開始辣到合不攏嘴,再吃上幾根,只能開車車窗吹舌頭……這是我一個不怎么能吃辣的人的真實感受,一旦這股辣味稍稍減退,手又忍不住伸向它們。

白天章記營業(yè)結束,10分鐘內(nèi),會換成孫記的攤子,這個過程到底是怎么高速完成的,我們也很迷惑,只是轉身去買了個水,出來就換了攤兒了……

章記賣零嘴,孫記賣面食,甜水面、素面、醪糟是必點。

素面一定是干拌的好吃(不接受反駁),面條掛上紅油和濃稠的醬汁,混上口感皆是爽脆的芽菜、大頭菜、芹菜,一口口吃下去,哪怕只是一兩的分量,都足夠過癮。

另外一兩面的位置,留給甜水面。

獨特的甜辣味道讓甜水面本身味道就夠刺激,紅油辣椒蒜泥這類重口味的調(diào)料,加上芝麻醬,中和了過于刺激的味覺,讓口感增加了一絲回甜。

達成這個神奇口味的是他家的“復合醬油”,如果你愛吃甜水面,會發(fā)現(xiàn)每家店的“復合醬油”配方都有不同,全靠這盆醬油,才能讓甜辣咸三種味道微妙而和諧地組合在一起。

孫記是整個小區(qū)以及附近片區(qū)居民的晚餐和夜宵,從5點開始,一直到深夜,都不斷有人前來,戶外的寒風從大門鉆進來,吹得大人小孩都瑟瑟縮縮,可茲要那碗面上桌,撈起袖子就開吃。

有剛下班的年輕人,也有出門上夜班的中年大叔,有帶著小朋友來吃面的媽媽,也有兒子領著過來付完錢就匆忙走掉的大爺……

我想起在君臨面館跟我們閑聊的小哥說的那句話:有些面館,是專門開深夜的……

如果不是他們,邛崍人對面的愛意,恐怕很難表達吧……

黃記缽缽雞

缽缽雞和冷串串到底咋個區(qū)別,我也說不上來,不過反正都是吃到肚子里頭,何必分你我呢~

在大北街入口對面的步行街口,有一整排小吃,從中午一直售賣到深夜,其中的這家黃記樂山缽缽雞,賣了20多年……

無論什么時候去,攤位上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幾大盆竹簽,紅油味縈繞著附近幾個攤位,稍不注意就被帶走了,油面上漂浮著白芝麻,拿菜的時候掛著掛著就進了盤子,再跟著就進了肚子。

因為人氣旺,走量很快,食材緊趕慢趕上桌,都很新鮮。比起成都很多小家子氣的缽缽雞和冷串串,這家的食材寫滿了“劃算”,最貴的也才2塊5,能吃到一整個長長的雞腳。

從大北街走完出來,莫不都是腳軟手軟,這個時候坐下來吃一盤刺激味覺的缽缽雞,我還能再逛一圈!

聾啞小吃蛋烘糕

在黃記缽缽雞旁邊,不受影響的店鋪,這家20年的蛋烘糕要算一個。

老板娘是個聾啞人,食客們也習慣簡單的幾個手勢跟老板娘交流,雖然只是一個小攤位,但人流絡繹不絕,往往是在隔壁吃缽缽雞前,干掉一個蛋烘糕,或者在缽缽雞后,再補充一個蛋烘糕。

表皮金黃、內(nèi)里松軟,最重要的是外面一圈邊又薄又脆,夾上麻辣蘿卜干的餡料,甜辣過癮,一個不夠~

楊記老字號蛋烘糕

跟聾啞小吃不同,楊記蛋烘糕的老板夫婦倆,對食客的要求很嚴格。

下午2點之后開門,等位半小時以上,嚴格按照先來后到排隊,哪怕先付款也要排隊,老板娘阿姨眼神極好,記性超群,對亂插隊的人脾氣可不好了。

但這半個小時的等待是值得的,三個爐子三個鍋子輪流翻飛,一個碩大的蛋烘糕餅底,加上滿滿的餡料,符合我對一個優(yōu)秀蛋烘糕的一切標準。

招牌麻辣深受歡迎,自家做的辣椒面因為夾在蛋烘糕里太好吃,現(xiàn)在甚至單獨拿出來售賣……

我一邊心急火燎地吃著一不小心就沾一手油的蛋烘糕,一邊跟老板娘阿姨聊天,說起自家蛋烘糕的年歲,她想都沒想,點了點旁邊等位的帶著孫子的婆婆:當年吃我蛋烘糕的小娃娃都有外孫了……

金記春卷

本地朋友讀書時最愛的一家小吃店,只售賣春卷,只有一個味道,卻賣了35年,大家也從1毛1個,吃到1塊1個。

春卷皮和烤鴨皮神似,自家做的,帶著大米的清香,入口糯嘰嘰。春卷餡料比較簡單,大頭菜、油酥花生、蘿卜絲,特色在于那一盤春卷上淋的醬汁,說它甜呢,又帶著點辣,加上老板點的芥末,一口一根,留下了刺激的眼淚……

老板見我們淚流滿面,趕緊讓倒上兩杯醋,沒錯,是醋,當飲料喝的醋,專門用來緩解被芥末支配的恐懼。

很難說這家店是特別好吃還是一般好吃,但至少,它既不是傳統(tǒng)小吃也不是新派甜點,堅持了20年的味道,仍然值得一試。

廖豆花

“一輪磨上流瓊液,擺沸湯中滾雪花”,蘇平的這句詩,是石磨豆花最文藝的表達了。

因為價格低廉,生產(chǎn)容易,豆花在大江南北都有身影,甚至還曾出現(xiàn)過咸甜之爭。在五彩廣場,每天下午5點左右,一輛電瓶車托著兩個木箱子準時出現(xiàn),賣了20年的“廖豆花”,是很多邛崍人貫穿成長的記憶。

每天重復的“磨豆?jié){、煮豆?jié){、點豆花”,已經(jīng)成了廖師傅的肌肉記憶,所以每天來吃他的豆花,味道都在一條水平線上。

廖豆花的攤子很簡陋,一個鐵盒里裝著咸甜兩種味道:辣椒油、酥黃豆、榨菜、香蔥等咸調(diào)味品,和簡單的紅糖。

豆花被妥善存放在電瓶車旁掛著的鐵桶里,掀開蓋子,色澤如玉的豆花沉在桶底,騰起的熱氣里帶著豆子的香甜氣息。

我們來找了廖師傅兩天,終于在第二天他剛剛停穩(wěn)電瓶車的時候沖了上去,急吼吼地要了一甜一咸兩種味道,蹲在花壇邊開開心心吃完。

咸豆花因為最后點的幾滴香油而香味襲人,半勺豆花半勺配料,一口氣吃完一整碗不帶停歇,甜豆花因為用的紅糖,配合上豆花本身的香氣,甜味又加重了幾分,嗜甜的人一定愛不釋手。

吃完豆花去找廖師傅擺龍門陣,他又強烈推薦了酸辣豆腐腦,于是,沒忍住的我,又跟著一群小朋友一起,眼巴巴地等著廖師傅再盛一碗……

軍屯鍋魁

這家鋪子也開在天慶街,窄小的門面,經(jīng)營了20年,被不少邛崍人成為最好吃的鍋魁。

鍋魁生產(chǎn)一條線,揉面,裹肉,做餅,然后放到鐵盤上煎至金黃,再小心夾起,放入透著火光的爐灶之中,將多余的油分趕走,也將鍋魁的水分徹底去除。

鍋魁只有兩個味道,豬肉和牛肉,從爐子里拿出一個牛肉,無比燙手,猛吹幾口,趁鍋魁不注意趕緊咬一口,香氣撲鼻,酥脆化渣、一點點辣味刺激,內(nèi)里卻又些許細嫩……

我一個原本就愛吃鍋魁的人,原地瘋狂了。

孝子鍋魁

另一家能跟軍屯鍋魁一較高下的,就是這家孝子鍋魁了吧。老店在大北街上,夫妻倆又在花園巷張羅開了另一個小鋪子,賣同樣的東西。

鍋魁仍舊是酥脆可口,牛肉餡賽高!

但我特別想說的是他家的油糕和糍粑?。。?/p>

距離我上一次吃糍粑可能已經(jīng)快10年了,小時候我家住在老城區(qū)里一個繁華的片區(qū),樓下是附近最大的菜市場,菜市場周圍有2家賣炸油糕、糍粑的店鋪,因為我媽是醫(yī)生的緣故,從小我要想走近這兩家店,都得帶著些偷摸的意味,以至于在后來漫長的成長中,糍粑和油糕成了我最饞的玩意兒,別的小朋友生日要蛋糕,我只想把大家送來的蛋糕都換成糍粑和油糕。

后來,我媽管不住我了,我家也搬家了,菜市場也改建了,那兩家店也不見蹤跡了……

于是,童年的遺憾在我成年后被長久地揣在心里,哪怕在家吃過早餐,路上偶遇油炸食品也忍不住會偶爾買上一點。

但一直沒有遇到好吃的糍粑和油糕……

糍粑最精妙的地方在于他四周棱邊硬,兩面外皮脆,中間軟,偶爾嚼到一顆花椒,麻到瞇眼睛。比起很多扔進油鍋就不管太多,炸熟即可的糍粑,這個味道真的是標準了~

紅糖油糕,高糖高油高熱量,囊括了生活快落的三大源泉,外皮炸得酥脆,咬開里面卻非常松軟,燙嘴的紅糖順著嘴角就流了下來,擦也不是,舔也不是~

我在攤子前戀戀不舍地吃完了我的童年遺憾,下次再想吃,還不知道去哪里找咯~

楊牛肉

一個把錦旗和獎狀掛滿里屋的鋪子,30年長盛不衰的秘密,都在牛肉里。

楊牛肉做的牛肉生意是邛崍人離不開的味道之一,煙熏牛肉、鹵牛肉、麻辣牛肉、牛肉水餃,都是招牌。用放養(yǎng)的土黃牛肉作為原料,用自家?guī)资陚鞒械拿胤秸{(diào)味制成,牛肉呈深紅色,初嘗有點硬,多嚼幾口,牛肉漸漸變軟,化成渣渣,才咽下去……悠長回味,就這樣拴住了一代代人的胃。

作為一家賣牛肉的店,楊牛肉居然營業(yè)到凌晨3點,問及原因,老板娘笑瞇瞇地說,因為有一次一個剛下飛機回邛崍的男孩子來敲門,說饞得不行,一定要吃了再回家……

從那時起,就習慣在深夜多留一盞燈,讓那些嗷嗷待哺的饞鬼能有個去處。

周鴨子

青椒油麻雞絕對是一絕!現(xiàn)在想起來我都還直咽口水……

說起油燙鴨,樂山確實是一把好手,但周鴨子勝在滋味絕妙的青椒蘸料上,這么說,四川人對一樣菜品的最高贊賞就是“留到第二頓下面吃”,而青椒油麻雞,在我們還沒吃完雞的情況下,就已經(jīng)提前把青椒蘸料用來下面了……

用料新鮮、選擇高品質的花椒是做好這口蘸料的最重要保證,剛出爐的油燙鴨肉嫩皮脆,空口吃即可,放到微涼之后,就一定要試試老板的秘制蘸料!

青椒油麻鴨,重在一個麻字,上好的花椒用油炒出濃烈的麻味,再放進小段青椒,炸出辣椒香,放冷之后即可~這樣的蘸料,辣椒香氣刺激嗅覺,舌頭又被快速麻醉,是一種難以言狀的奇妙感受~

每天售賣的鴨子數(shù)量有限,賣完就收攤,所以我們幾乎是緊趕慢趕去,讓老板現(xiàn)場燙了一只鴨子,拿到手才放了心。

然而萬萬沒想到,當我們回到家,拆開那一盒青椒蘸料,10萬分后悔襲來,為什么不找老板再打包一盆?。?!

當然,如果吃完這么多,你還不滿足,邛崍有一道名為“碗碗香”的菜品,一定能讓你飽腹……

以前忙著區(qū)分火鍋串串冒菜,現(xiàn)在加上碗碗香,外地朋友的美食考試題難度又高了……

碗碗香的制作過程和冒菜幾無差別,但從口感來說,在我們吃的兩家碗碗香里,南街口的那家似乎比網(wǎng)傳的李成碗碗香更勝一籌(任大爺我們也去看了,空無一人的店鋪,實力勸退)……

如果不愛吃太多素,周蹄花了解一下。

周蹄花的創(chuàng)始人的爺爺,曾經(jīng)是大地主劉文彩的廚師,做得一手好菜,那個時候才14歲的創(chuàng)始人就跟著爺爺學做菜,再通過傳說故事里通常都有的情節(jié)“勤學苦練”和“機緣巧合”,終于燉出了一鍋雪白軟糯的蹄花。

蹄花確實味道一流,口感細嫩,入口即化,絲毫不顯肥膩之感,另一樣好吃到喵喵叫的,是他家的玉米粑粑,4塊錢5個,我一個人能全部吃完,外加打包一口袋回家……

——————

從此以后,我腦海里的邛崍,再也不會只匹配著“奶湯面”出現(xiàn)了,沒有了好吃好喝,人生一定只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外地人探尋邛崍美食,巴適的板兒!
邛崍奶湯面
正宗成都人就一定要吃過這100樣東西!??!
跟著當?shù)嘏笥言谫F陽逛吃三天,完全被這座城市圈粉了
邛崍人為何愛吃面:據(jù)說每一家都開了幾十年,而且各有特色
四川面條全攻略,最貴一碗面要70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