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多年前,一段友情,被寫入一首詩。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沒錯,是唐代,友情當(dāng)事人之一為大詩人李白。正是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讓他與汪倫的友情和桃花潭連在一起,傳為佳話,流芳百世。
這首詩,我認(rèn)為是李白因為感動而詩興大發(fā),即時即景一揮而就。全詩近乎白話,但才思奔放真情澎湃,妙比奇喻而朗朗上口,歷千年語言變化竟毫無隔膜之感,易讀易記令人感動之余難以忘懷。
感動李白與汪倫的友情,自然也傾慕詩文寫到的桃花潭。
所以,當(dāng)?shù)弥?,距離安慶兩個半小時車程的宣城市涇縣地界里,有個“桃花潭鎮(zhèn)”,正是李白筆下的桃花潭故地,豈有不去一游的道理?
桃花潭到底在哪里?是在河渡附近?還是在李白與汪倫聚樂的村舍附近?這樣的“附近”,不會有深潭吧?那么,桃花潭又在哪里?為什么即情即景中,這一潭深水會被李白信手拈來?
帶著這樣的疑問,也帶著要獲知答案的急切,我來到了桃花潭景區(qū)。
在遠處藍天白云下郁綠山形前,穿過林木田疇青翠里的農(nóng)家村落,又行經(jīng)一個“南陽古鎮(zhèn)”(現(xiàn)在河南那個還叫南陽的地方看到這個同名古鎮(zhèn)不知作何感想),終于看到一個有些古意的小門樓,門臉墻面標(biāo)示“踏歌岸閣”。
穿過門樓,頓時天水舒闊一片敞豁。只見一帶碧水由左往右汨汨而流,河水果然青翠,猶如碧綠通透的翡翠一般明麗。清風(fēng)之中,空氣中散逸著河水沁人肺脾的清鮮甘冽?!扒噙印闭媸敲惶撚?。
李白當(dāng)年登渡時,視覺和味覺之間,就是這樣的一種河水的色味美好吧?而就在彼時,美妙感人的聽覺又出現(xiàn),“忽聞岸上踏歌聲”,好朋友汪倫來了。于是,色味聲一應(yīng)俱全,天時地利人和而為一時綺妙情境。如此這般,詩人錦繡胸臆間,美妙的詩句不就波涌浪奔而出了嗎?
可知李白汪倫先前的相聚一定是非常投緣快意的,否則,不會在已經(jīng)正式作別后,汪倫也包括李白還會意猶未盡若此。汪倫出乎友情不能自己踏歌而來,李白感動詩文不能自己傾情響應(yīng),其中情味真?zhèn)€人間難得彌足珍貴。
即景而意象出,浮現(xiàn)這樣一番情景:
聽聞踏歌聲,李白驚喜,急步上岸,與汪倫兩只手緊緊相握,再緊緊擁抱,淚光在兩人的眼眶中閃動。李白連聲道謝,繼而高聲笑道,“吾有詩也”。紙筆案幾旋即齊備,李白口吟筆走,鳳鳴鏘鏘,龍蛇飛舞,頃刻筆落詩成。汪倫及一干人眾不禁喝彩。李白將詩紙鄭重奉送汪倫,汪倫稱謝小心接過展開,再次高聲吟誦一遍,再次引發(fā)人眾陣陣喝彩……終于到了分手的時刻,李白登船舟動,汪倫踏歌不止。船漸漸遠去,踏歌聲止。李白“回眸依依”,汪倫“揮手勞勞”。最終李白身影消失在水天之際,而汪倫猶自渡口佇立遠眺?!肮轮圻h影碧空盡,唯見青弋天際流”……
好一段友情,好一個送別,直叫佳話千年不寂寞。
可是,桃花潭呢?
不得所以,只有繼續(xù)游程。
渡口正對的河對岸,有一座紗帽形隆起的小丘山,上有“待仙樓”。顧名思義,“待仙”就是后人為留待謫仙李白再來而建?!按蓸恰泵娉煽?,建造形成有方形景觀框。隨意因框取景,青弋河水岸風(fēng)光無不旖旎悅目。
這樣的設(shè)計建造,應(yīng)有后人要給再來的李白一片好視野的美意在里邊。
為李白而建的“青蓮祠”與“待仙樓”間有臺階相接,祠門仍朝向河對岸的渡口。這又是李白再來得有與美景相伴的恬靜處所的后人美意吧?
妙的是,在“青蓮祠”內(nèi)走,不出建筑轉(zhuǎn)過廊道,卻又到了汪倫祠。讓“青蓮祠”與汪倫祠一體相連,當(dāng)然又是后人對李汪二人友情永續(xù)千秋不離的祝福贊頌了。
有些不明白,為什么二人的祠不是同向渡口比肩并立,而是相反朝向?
等再看到汪倫祠正下方有汪倫墓,汪倫墓正下方幽林中又有一水流,水中似有深潭。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汪倫守在這里!他這是為了李白的友情,要永生永世不離不棄地廝守在此。
那么,桃花潭就在這里了?
然而,卻沒有找到可以確認(rèn)“桃花潭”的任何標(biāo)示。
回到渡口,問擺渡人,對岸汪倫墓下面的那個水面,就是“桃花潭”吧?
擺渡人指著渡口一帶的河面說,這才是桃花潭。
桃花潭居然在青弋河中?
回答說,是的。
這下,專程尋桃花潭而來的我,越發(fā)糊涂了。
一帶平緩的河面可以稱潭?
應(yīng)該不會。
那么,桃花潭到底在哪?
會不會本來就沒有桃花潭,而是當(dāng)年李白乘舟將欲行的那個渡口叫“桃花渡”?李白賦詩時,意欲極言友情之至深,就近取青弋河此渡口之水深為喻,為筆順貼切起見,乃信手將“桃花渡”寫為“桃花潭”。以“潭”代“渡”,確是神來之筆,讓情之”至深”有了“潭”的天然妙成比況。否則,無論是寫“青弋河水深千尺”,還是寫“桃花渡水深千尺”,都將遜色不止百里千里,這首詩及其謳歌的友情很可能就因此不得千古傳頌了。也因為李白如此寫了詩,人們索性將錯就錯順?biāo)浦圩尅岸伞焙汀疤丁鼻旰聛?,以至于現(xiàn)如今雖地名“桃花潭”,“桃花潭”卻查無實在。
有一點可以肯定,現(xiàn)如今流傳于世的關(guān)于桃花潭的種種說法,無一例外都看得出來是后人胡編的。連汪倫這個人的身份身世也是近年才弄清楚。而這個所謂的弄清楚,也不是發(fā)現(xiàn)了真正唐代留存下來的第一手資料,而是查找了不知過了多少年過了多少道手的后世“府志”類書。
既如此,是李白把“桃花渡”寫作“桃花潭”,這樣的可能性,就不可以一口否定。
行文至此,心動于“忽聞岸上踏歌聲”而有悟:所謂桃花潭有沒有在不在,真的是什么很了不得的問題嗎?只要有李白的詩可以充分見證他與汪倫的一段友情,不就足夠了嗎?
于是,釋然而欣欣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