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國演義》的故事,所以就從演義角度分析。諸葛亮初出茅廬,曹操便派大軍南征,目標直指劉備駐守的新野城。于是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神機妙算的好戲就此上演。
這第一把火為火燒博望坡,諸葛亮用趙云誘敵深入燒掉了夏侯惇帶領(lǐng)的十萬大軍。這第二把火為火燒新野。夏侯惇敗退后,曹操領(lǐng)兵50萬前來,前鋒為大將曹仁,諸葛亮以退為進,用火燒和水淹之計讓曹仁損失慘重。這第三把火就是火燒赤壁。當然,火燒赤壁的主要功勞在周瑜和黃蓋,諸葛亮則是和周瑜在手掌上各寫下一個“火”字,后來在七星壇祭風(fēng),幫著扇風(fēng)打個下手,讓曹操的八十萬大軍談笑間灰飛煙滅。
這時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寸功未建,需要展現(xiàn)才華以服眾人,而曹操南征對于劉備和孫權(quán)來說都是生死攸關(guān)的決戰(zhàn),再加上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的中心思想,所以諸葛亮對抗曹操在政治上是正確的,燒掉數(shù)十萬大軍自然是“面無懼色”。
那諸葛亮為何在火燒藤甲兵后不禁落淚,說自己“必損陽壽”呢?
火燒藤甲兵發(fā)生在“七擒孟獲”的故事中。劉禪剛剛繼位,孟獲在南中掀起叛亂。諸葛亮的軍隊深入南中地區(qū),和孟獲多次交手,孟獲六次被擒,但依然不服。這時孟獲請到了烏戈國國主兀突骨前來相助。
兀突骨有三萬藤甲兵,他們身披用油脂浸泡過的藤甲,不懼刀槍弓箭,遇水可脫下當船,給蜀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諸葛亮在看到“盤蛇谷”的地形后心生一計,在谷底多放炸藥油車,讓魏延詐敗引藤甲兵前來。兀突骨進了山谷,諸葛亮命人封了出口,下令放火。這藤甲遇火即燃,再加上炸藥爆炸,三萬藤甲兵頃刻間傷亡殆盡。
諸葛亮在山上看到下面的慘狀聽到谷內(nèi)的哀嚎,雖然打了勝仗,但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諸葛亮已經(jīng)身為蜀漢丞相,此次南征孟獲是去平叛,重在降服而不是殺傷。再者,這三萬藤甲兵本來就是蜀漢子民,諸葛亮看到他們死狀如此凄慘,自然于心不忍。第三,這烏戈國其實和一個部落差不多,一下?lián)p失三萬精壯青年,是毀滅性的打擊。最后,這時諸葛亮44歲,在當時已經(jīng)步入晚年,肯定開始為自己剩余的壽命做打算。而這一仗勝的如此殘忍,讓諸葛亮內(nèi)心糾結(jié)不已,所以才會不禁落淚,說“必損陽壽”。
火燒藤甲后,孟獲歸降。諸葛亮班師回朝,在瀘水用饅頭祭祀南征死去的將士和子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