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在語言運用過程中,各種語言技能往往不是單獨使用的,理解性技能與表達性技能可能同時使用。因此,在設計聽、說、讀、看、寫等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關注具體技能的訓練,也要關注技能的綜合運用……”聽、說、讀、看、寫等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筆者認為,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應該有效利用現(xiàn)有教材的閱讀材料,在加強閱讀技能指導的同時進行寫作技能的指導,并輸入相關話題、詞匯、句型、語篇結構等方面的知識,為書面寫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現(xiàn)狀分析—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分離
為了充分了解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對一些英語教師及高中學生做了大量的訪談,并對訪談結果作了整理與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開來。
美國作家德爾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書所編寫的閱讀文章是寫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語言現(xiàn)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guī)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體裁的示范本。但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然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開,把每個單元的Reading和Project板塊分別用來處理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現(xiàn)象。部分教師甚至認為寫作教學應純粹以應對高考書面表達為目的。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容易使學生誤以為Reading和Project板塊的課文就是一個分析和解決語法問題的過程,誤把寫作當成構建語法無誤、通順流暢的文章的過程,從而忽視“讀和寫同為意義構建的過程”這一本質。
事實上,為了鞏固單元所學內容,不少教師都會在課文或單元教學結束后布置與單元話題相關的寫作任務。但是,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寫作任務納入單元整體設計中,而是采用傳統(tǒng)的“重視結果的寫作教學模式”(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大量的語言錯誤會讓學生和教師都感到疲憊,而且大多數學生拿到手后只會關注自己的分數,不會花時間去進行反思性修改。為了改善這一問題,不少教師嘗試采用“重視過程的寫作教學模式”(寫前準備→寫初稿→修改初稿→寫二稿→教師批改、講評),這一模式雖然可以避免前述“重結果的寫作教學模式”的缺陷,但實際上也不是所有班級都能有效開展的,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自我修改和互評能力有限,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如此一來,學生對待寫作,不是將其束之高閣,就是草率應付。因此,如果教師在單元整體設計時把寫作目標融入各個課型的可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學生就可以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較容易地掌握單元寫作所需要的語言知識,面對寫作任務時就能做到得心應手。
二、可行性對策—基于話題文本,開展寫作訓練
Harmer認為,一節(jié)課或幾節(jié)課要成為有明確目標、相互關聯(lián)的有關整體。格式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惠太海默認為,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必須讓整體支配部分,即在關注問題的細節(jié)時也不能忽視問題的整體,必須把細節(jié)放在問題的整體中,把他們與整體結構聯(lián)系起來思考。該理論可以引導教師在單元教學中重視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使兩者相輔相成。因此,教師應在單元整體設計時把寫作目標融入各個課型的可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在單元話題的基礎上挖掘教材各部分之間在寫作信息、內容上的密切聯(lián)系,優(yōu)化教材各部分組合和整合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銜接。
在進行寫作單元整體教學時可先確定寫作內容,再進行單元教學。比如,文化遺址保護一直是熱門話題,教師在進行譯林版《英語》模塊9 Unit 2 Witnessing time的單元設計時,擬在教完Reading板塊的課文后,給學生布置以下任務:
圓明園遺址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有關部門近期計劃對圓明園進行修復工作,大部分的園門和墻壁將修復一新。請根據下表寫一篇150詞左右的作文。
修復的意義
1. 保護中國的古老建筑;
2. 恢復尊嚴,展現(xiàn)繁榮;
3. 給國人提供感受古人文化的機會。
采取的措施
1. 組織專門的委員會;
2. 采取專業(yè)措施;
3. 提高人們保護遺址的意思。
自己的觀點
……(至少寫出兩點)
筆者結合教材,根據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原則開展了單元教學。
1. 解讀班級學生,恰當定位
Nunan總結了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七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任務相依性原則(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即學習任務必須由易到難,前后呼應,形成一個“任務鏈”。根據這一理論,在教學該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時,筆者讓學生暢談他們所熟悉的文化遺址,讓學生熟悉寫作任務的背景知識。這部分作為“任務前活動”,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相關語言知識,并介紹一些新的語言知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后續(xù)任務的完成作好鋪墊。
2. 解讀教材文本,立足基點
從話題角度分析文本,能夠打破以往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相互獨立的學習模式,讓課堂教學統(tǒng)一在話題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讓學生不斷積累同一話題下的知識。Bloom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列出了這樣一個等式:“技能或技巧+知識=能力”。相關研究也表明,能力發(fā)展是建立在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知識與技能的支撐,能力是無法形成和發(fā)展的,因此同一話題下的基礎知識積累對寫作輸出非常重要。因此,筆者在教授該單元Reading部分的文章The Acropolis now時,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待多數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呈現(xiàn)關鍵詞,讓學生圍繞衛(wèi)城所遭受的破壞和所采取的保護措施進行文本復述。文本復述是指學生在認真解讀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所學知識對文本內容進行吸收、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
文本復述之后,筆者對文章進行了改寫,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填空,不過在設計空格時以寫作時可能用到的詞匯或詞塊為主,如protect、repair、cultural relics、restore、former glory、appoint、awareness等。
課堂任務的設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難度有所提升,用目標語的詞塊與句子結構進行相關內容的聽、說和閱讀訓練,顯然,每項訓練都包含為寫作服務的目標,為最后的寫作任務搭建語言的“支架”。語言學習的過程可以認為是理解和應用詞塊的過程。如果學生掌握了與話題相關的核心詞塊,那么寫作時就會顯得更加從容。
3. 解讀寫作話題,建構框架
解讀寫作話題,就是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寫作要求,明確寫作步驟,然后再進行謀篇布局。
(1)認真審題。掌握要領、判斷文體。審題時要仔細理解試題的提示語,弄清試題對內容和形式方面的具體要求,明確是何種體裁、格式。
(2)明確得分點。高考作文批閱的基本原則是按要點給分,因此考生應細心分析,摸清主題和內容要點,然后將其一一寫全。
(3)準確表達,注意使用過渡連貫的技巧。答題時,學生不要急于把所表達的內容先用詞塊固定下來,然后再逐詞逐句地硬譯,而是要在不改變原文主旨的前提下,靈活地運用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詞匯和句型。寫作時,學生要有“短語優(yōu)先”和“使用過渡詞”意識,使其寫出的作文表達符合英語語言習慣。
(4)復查修改。Campbell建議教師在學生完成初稿后,首先和他們一起檢查文章的寫作目的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合適、組織結構是否合理等;等上述問題解決后,再檢查語言錯誤。
教師應在學生不斷使用與寫作話題相關的詞塊進行練習、有了充分的語言輸入之后,再要求他們進行寫作。這樣一來,不少學生都能體驗到語言輸出的成就感。
三、結語
Carson和Leki指出,閱讀能夠使學生了解寫作中需要的各種知識,而閱讀通常也是寫作的基礎。如果教師能夠借助相關話題的閱讀文章,進行深入研究,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前先確定寫作的內容,把具體的寫作目標融入各個課型的可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再將寫作涉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逐個擊破,那么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一定能獲得大幅度的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質量也會有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第二中學)
轉載自2018-2019下學期《英語周報·高中教師版》第25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