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師人手一杯的茶,一直喝到末伏,御外寒、瀉內毒,把體內寒濕掃光
今天伏前灸第一天!提醒大家,伏前到末伏,是喝姜棗茶最好的時候,不僅健胃、排濕,還養(yǎng)血、補氣…從現(xiàn)在一直喝到末伏,把上半年積累的余毒、陳積的寒濕都掃光光。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為什么在這么熱的夏天要吃姜呢?雖然夏天外界氣溫很高,但我們的身體內部卻相應的缺暖,氣血都集中在體表,內里反而會比較虛寒,所以這時候我們吃姜,就可以暖暖內里。從伏前灸到末伏的這階段,是喝姜棗茶最好的時候!為什么呢?因為人經過上半年二陽、流感的侵犯,體內積聚的病氣會比較多。夏天炎熱,人體腠理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這時我們就需要把很多余毒、陳寒清除掉,把春天的濁氣排掉,而姜就是用來補陽祛濕,排毒的。而我們要把姜吃出最好的效果,就得在每年的伏前開始,到末伏結束。二、生姜+紅棗泡茶=完美搭檔,御外寒、瀉內毒,把體內寒濕掃光!但姜是發(fā)散的,總是單獨喝也不行,所以要再搭配棗。棗主要是補氣的,其次就是補血,用它跟姜組合在一起,就可以牽制姜的發(fā)散。而且棗還是養(yǎng)脾胃的,這樣姜就不會傷到脾胃,反而能夠暖脾胃。張仲景的《傷寒論》里面,有好幾十個方子都是把姜棗配對,因為姜是打開的,而棗是收的,所以姜和棗配在一起,可以很溫和地補氣。但我們喝到三伏的前一天,就不要再喝了,因為到了三伏之后,人體會出很多汗,這時候如果再喝姜棗茶,就會一直出汗,反而讓身體更虛。在喝姜棗茶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小秘訣。因為姜的皮和肉,性質其實是相反的,姜肉是發(fā)散的是熱性的,而姜皮是收斂的偏涼性的,所以姜肉可以發(fā)汗,而姜皮可以止汗。我們在做姜棗茶的時候,如果連著姜皮一起,人就不會發(fā)汗,不會讓毛孔因為打開而受冷。這道茶從一直喝到末伏,基本上就能把體內的寒濕驅光了,這樣整年就會好過很多,而且,天熱以后脾胃比較虛寒,提前用姜棗補補脾胃,夏天會過得舒服一些。姜棗茶具有溫中止嘔,回陽通脈,補血益氣,燥濕消炎的功效,對于由于體內陽氣虛弱引起的怕冷的情況,用生姜紅棗茶可以有效的去除寒氣。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濕氣、寒氣一同帶出。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臟躁等證的調治。不過,因大棗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應少吃。姜棗茶也可加入些許枸杞,《本草綱目》中說“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總結:姜棗茶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回陽通脈、補血正氣、燥濕消炎的功效。飲用后能促使血管擴張,全身有溫熱感。促進消化,增加腸蠕動,保護胃粘膜,對胃潰瘍有明顯抑制作用。很適合下焦寒濕重的人喝,女性宮寒(白帶多而清稀、痛經)、男性腎寒,還有腸胃虛寒、慢性腹瀉的人,可以常喝。
由于姜棗茶能夠祛除寒濕、調和營衛(wèi),特別適合在空調房間辦公的人。姜棗茶的做法很簡單:把生姜、紅棗、枸杞一起煮成茶喝即可。原料:紅棗6顆、枸杞一把、花椒十幾顆、生姜4片(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來的水喝起來要有點辣辣的),另外紅棗要去核。做法:加適量水,煮成淡紅色即可。體寒怕冷,所以多加了幾?;ń?,煮成花椒姜棗茶,祛寒濕的效果更強。以上是2杯的量,也可以分量提高,多泡一些,煮完后的姜棗茶,冷卻后,裝入干凈的瓶子內,放冰箱冷藏。什么時候喝水的時候舀上兩勺,用開水一沖泡就可以喝了。想要寒濕外排,夏季少不了這一杯姜棗茶!伏前預備灸階段,灸友們可以在艾灸大椎、命門、神闕、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的同時,可以輔助姜棗茶,祛寒濕的效果更強!
從現(xiàn)在就開始喝吧,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fā)散以排寒。恰好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yǎng)陽”的宗旨,能把體內病氣掃光光,這真是個便宜又好用的養(yǎng)生金方!快分享給親朋好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