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是指隱居不出仕的文儒,以及文儒相對應(yīng)的一種文化。歷代都有無數(shù)隱居的人,皆不可稱為隱士。
巢父,傳說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以放牧了此一生。其墓旁傳為當(dāng)年巢父遺牧處,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遺牧”。
字道開,號武仲,出生于陽城槐里,是上古時代一位高尚清節(jié)之士,許姓始祖。許由不營世利、講道義、守規(guī)矩,史書記載:“堯知其賢德,欲禪讓于許由。位于他,許由堅辭不就,洗耳穎水,隱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巔,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許由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因此,后人稱他為“三代宗師”。
伯夷,商朝末期孤竹國國君,姓墨胎氏,名允,是殷商契的后代。其父把國君之位繼承與其弟叔齊,叔齊又讓位給伯夷,而伯夷以為是忤逆了父親的命令而逃跑了,叔齊而不想繼承,也一起逃跑了。
叔齊,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盧龍西)君少子,名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武王滅紂后,他們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饑餓而死。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zhàn)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圣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圣,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春秋時期,周朝晉國人,生于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忠心耿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后葬于介休綿山。流芳百世,感人至深。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晚號華陽隱居。梁武帝經(jīng)常以書信的形式詢問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稱“山中宰相”。
嚴(yán)子陵,名嚴(yán)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詳,東漢著名高士(隱士),漢族,浙江會稽余姚人。嚴(yán)子陵婉拒之并隱居富春江一帶,終老于山林間;其因此被時人及后世傳頌為不慕權(quán)貴追求自適的榜樣。
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詩人。字君復(fù),后人稱為和靖先生,錢塘人。林逋出生于儒學(xué)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游歷于江淮等地,隱居于西湖孤山,終身不仕,未娶妻,與梅花、仙鶴作伴,稱為“梅妻鶴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