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打油詩寫多了,筆者覺得多少有點兒配不上諾貝爾得主的身份。好在近幾年莫言對古體詩有了興趣,不但專門找大師學,還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曬自己寫的七律。了解律詩的朋友應(yīng)該知道,七律是最能考驗詩作水平的,杜甫能得詩圣之名,和他在律詩上出神入化的筆力分不開。而放眼現(xiàn)當代詩壇,能把律詩、絕句等古代詩歌體裁寫出水準的,個人覺得僅有魯迅和寫下《沁園春.雪》的偉人二人而已。
不過中國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既然莫言對古詩這么有興趣,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他的兩首詩。這兩首詩寫于2008年,當時莫言雖還沒拿諾貝爾獎,但在當代文壇也小有名氣。這一年,浙江雁蕩山舉辦了一場文學論壇會,莫言受邀出席。在景區(qū)里,莫言游覽了山上的風景,也和很多同行一起們觀看了當?shù)夭伤幦说谋硌?,而后他詩興大發(fā)一連寫了兩首詩,讓我們來看看:
(其一)
名勝多欺客,此山親游人。
奇峰幻八景,飛瀑裁九云。
石疊千卷書,溪流萬斛金。
雁蕩如仙境,一見傾我心。
(其二)
雁蕩藥工巧如神,飛檐走壁踏青云。
探得長生不老草,獻給天下多情人。
先看第一首。筆者不知道當時莫言是否是想寫五律的,從詩中幾句來看,他似乎刻意地希望能遵從五律的格律,但事實上又有明顯的出律之處,所以這首詩只能算是一首五言古詩。拋開格律來看,這首詩其實是寫得還算大氣磅礴。
前兩句和最后兩句雖然還沒有脫開打油詩的味道,但中間兩句卻挺有水平。三、四兩句用了兩個數(shù)量詞,由山峰寫到瀑布,寫出了雁蕩山的特色;五、六兩句則用了兩個比喻,再加上萬和千兩個數(shù)量詞,確實頗有些古風古韻。個人覺得單獨把這中間20個字拿出來看,確實是越品越有味道。山石、溪瀑,在他的筆下靈動而自然,這樣的手筆雖然無法和古代名家相比,但在當代詩壇還是少見的。
再看第二首。這顯然就是一首打油詩了,這是獻給山上的采藥表演者的,這些民間藝人在山崖間“飛行”,為大家表演重現(xiàn)古代采藥人的風采。全詩28個字,明白如話,卻令人會心一笑。后兩句應(yīng)該是用了后羿和嫦娥的典故,據(jù)說當年嫦娥就是為了這不老草,才舍了后羿,所以在這這里莫言才會有此一說。
這兩首詩問世后,讓游客們爭論了10多年。游客們在景區(qū)游覽時,經(jīng)常就這兩首詩到底哪一首水平更高,發(fā)生爭論。有人表示:“還是打油詩更適合莫言”,這倒不是說莫言的古詩水平比打油詩差太多,只是大家更愿意看到更純粹的詩。第一首詩雖然論意境更美,但是前兩句和最后兩句仍是順口溜的味,這就讓全詩變得有些不倫不類。也有人表示,就這兩首詩來說,無論是遣詞還是意境,明顯第一首更有力道。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