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一生寫了9000多首詩,可謂文壇勞模了,最后也不得不在《文章》一詞中承認(rèn)“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放翁說得其實沒錯,在寫詩為文這件事上,確實是講究靈感和天賦的。
駱賓王7歲寫《詠鵝》,黃庭堅7歲寫《牧童詩》,寇準(zhǔn)7歲寫《詠華山》,魚玄機13歲寫《賦得江邊柳》,王維17歲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白居易17歲寫“離離原上草”。寫出這些經(jīng)典時,詩人們的筆力都算不得成熟,但卻都成了千古絕唱,靠的或許就是靈感和天賦。
本期再給大家介紹一首妙手偶得的詩作,詩名《五歲詠花》,來自唐代高僧釋知玄。知玄5歲時就能識字讀詩,祖父指著一樹花讓他寫首詩,于是他隨口念出了這首詠花詩。全詩短短20字無一生僻,但卻充滿著禪機,長大后終成一代高僧。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五歲詠花》
唐.知玄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隨風(fēng)。
關(guān)于作者知玄,后世有不少傳奇,但大多都是民間傳說并不足為信。但據(jù)《宋高僧傳》記載,唐僖宗曾到四川,并賜知玄““悟達(dá)國師””的稱號。而這首詠花詩當(dāng)時并沒有題目,詩題是后人加上去的。
全詩共20個字,圍繞著風(fēng)中的花來寫,一、二句寫花開和花落時的不同情形,花開時是滿樹紅,花落時樹頭空空如也。從對仗來看,這兩句基本是工整的,雖然用字算不得高級,但卻極準(zhǔn)確,用寥寥10字道出了花開的繁華和花落的蕭條,給人以巨大落差。
第三句筆鋒一轉(zhuǎn),小詩人在百花凋零中發(fā)現(xiàn)了枝頭尚存的一朵花,這是令人欣喜的?!拔ā焙汀耙弧钡莱隽诉@朵花的與眾不同,它在風(fēng)中傲然獨立,似乎不愿意離開樹枝落入塵土,這朵花頗有種王安石《梅花》中“凌寒獨自開”的傲骨。
但若只是這樣全詩便落了俗套,所幸有了第四句的再一次轉(zhuǎn)折,“明日定隨風(fēng)”,花最終還是要隨風(fēng)凋落。詩人不按套路出牌,本以為是首贊花詩,最后卻來了這樣一個讓人頗為無奈的落筆,讓全詩成了一首落花之作。有人覺得這樣的落筆過于悲涼,但5歲的詩人只是道出了一個世人不太愿接受,卻又無比真實的事實。
縱觀全詩,其實是極具禪意的?;ㄩ_花落本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花開令人欣喜,花落令人憂傷,但都逃不過自然的準(zhǔn)則。而風(fēng)的存在,并不是為了摧花,一個“隨”字是花與風(fēng)相隨,隨風(fēng)而去是花的歸宿。這并不是消極,而是另一種懂得順應(yīng)自然的灑脫。
或許5歲的知玄在寫這首詩時,并沒有想這么多,它只是輕描淡寫地寫一個事實而已,正如《皇帝的新裝》是被孩子說出了真相一樣,這首詩也正是如此?;ㄩ_花落,自然之理,像惜花一樣珍惜時光,才是我們真正能做的。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一、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