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45歲的媽媽賈靜雯帶著2個女兒參加了某綜藝節(jié)目。節(jié)目中,她在陪2個女兒一起練習唱歌時,姐姐咘咘突然把妹妹波妞推倒在地。
遇上這樣的情況,大部分媽媽都會發(fā)脾氣,批評教育姐姐,但賈靜雯沒有。
她第一時間把姐姐抱到懷里,語氣平靜而嚴肅地問:“你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玩累了嗎?”
咘咘回答說:“因為我想抱妹妹,所以把她推開了……”
很明顯,孩子在狡辯,但賈靜雯沒有生氣,繼續(xù)耐心溝通:
“你想抱她,就把她推開,這樣做對嗎?如果我想抱你,也這樣把你推開,你覺得這是對的嗎?”
說著,她就做了推的動作,然后把咘咘放在了地上。
看到咘咘流露出了一點悔意,賈靜雯繼續(xù)開導:“你再一次抱妹妹要怎么抱?你抱給媽媽看看!”
可咘咘并沒有去抱妹妹,反而一把摟住了媽媽的脖子。
賈靜雯知道,孩子還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她抱起了兩個女兒,親切地說:“我知道了,你們都想要媽媽抱對不對?好,兩個都抱抱。”
看到這里,你一定以為,賈靜雯就這樣算了,畢竟還是孩子,沒必要為了這么點小事糾結。可是,賈靜雯沒有。
過了一會兒,兩個孩子都玩累了,要上床睡覺了,賈靜雯看她們的情緒都穩(wěn)定了下來。她再一次問姐姐咘咘:
“你剛剛是不是有推妹妹波妞?那要不要跟波妞說個對不起?”
這時,咘咘終于肯道歉了:“sorry!”
她繼續(xù)誘導:“那你親波妞一下好不好?”
姐姐很快親了一下妹妹的臉蛋,賈靜雯也立刻表揚說:“你是最棒的姐姐!”
一直以來,賈靜雯的教育態(tài)度是溫柔、平和的,即使孩子犯了錯,她也是耐心講道理,很少發(fā)火。
但這種教育方式,也受到了不少媽媽的質疑:太過溫柔,孩子會聽話嗎?犯了錯誤不教訓,下次還犯怎么辦?
那到底溫柔的、平和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管用呢?
壹
Professor曾經看到過波蘭的一則公益廣告《The Orphanage》,廣告講述了孤兒院里的一對姐弟選擇養(yǎng)父母的過程。孩子可以透過玻璃房,看到四對夫妻的相處日常。
第一個房間里,夫妻二人看到孩子,心有靈犀地相視一笑,然后寵溺地看著孩子,面對這對夫妻,孩子嘴角上揚,心情很好。
第二個房間里,夫妻倆正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妻子看到孩子熱情地遞過去了一杯橙汁,孩子的臉上有藏不住的笑意。
第三個房間里,夫妻二人都特別和善,丈夫看到孩子,紳士地蹲了下來,和孩子的視線齊平,孩子的眼神里充滿了信任。
而第四個房間,丈夫酗酒,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妻子指著一片狼藉,扯著嗓子和丈夫爭吵,孩子的笑容漸漸凝固,瞪大雙眼,驚恐而無助地看著眼前的場景。
最終,孩子們因為“Children can't choose their parents”,被迫跟著最后一對夫妻走了?;丶业穆飞希蚱薅死^續(xù)爭吵,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情緒,孩子們的眼神里沒有一絲光亮,有的只是無盡的絕望和悲涼。
習慣于大吼大叫的父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會對他們產生類似于體罰的后果,讓孩子愈發(fā)焦慮,變得敏感而脆弱,壓力和抑郁的程度不斷加深,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無論孩子犯錯與否,父母都應好好說話,大吼大叫不僅無法改變孩子的言行,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貳
采用溫柔的、平和的教育方式的不僅只是賈靜雯的專屬,超級奶爸吳尊也會平和而堅定地和孩子溝通。
在某綜藝節(jié)目中,吳尊帶著女兒NeiNei和兒子Max收玉米,Max發(fā)現(xiàn)了一個更大的玉米,就把手里的玉米扔了出去。
碰到這種情況,很多父母可能會把孩子教訓一頓,讓他珍惜糧食,不能隨便亂丟東西等。
但是,“奶爸”吳尊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沒有命令和強制Max去撿,而是自己彎腰撿了起來,邊撿邊明確地告訴孩子們:“這個不能丟。我們可以拿去煮。”
兩個孩子都在看著爸爸,榜樣的力量就是這樣形成的。
然后,他也沒有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問孩子兩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這玉米是我們努力得來的知道嗎?”、“辛不辛苦?”
NeiNei回答說:“辛苦?!?/p>
最后Max說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摘玉米)很好玩吶!”吳尊并沒否認孩子,而是順勢把話題深入了下去,告訴孩子:“所以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有樂趣最好?!?/p>
吳尊不愧是高手爸爸,從問問題入手,平和而堅定地和孩子溝通,既讓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不對,又讓他們懂得了珍惜勞動成果,享受勞作的樂趣。
叁
Professor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暖心故事:
在大巴上,一個小女孩很開心地拿著酸奶,但沒走幾步就摔倒了,酸奶撒了一地,小女孩大哭不止。爸爸馬上沖過來抱起她,輕聲安慰:“沒事的,寶貝?!?/p>
等小女孩平靜后,父女倆一起把地上的奶擦拭干凈,整個過程平靜且自然。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類事情,小孩犯了錯,大人首先是眼神和表情責備;再然后就是責罵孩子的不對。
很多父母認為和孩子溝通是一件很難的事,要么他不聽你的,把你氣個半死;要么你吼破嗓子,甚至動用“武力”,最終憑借與他力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而“取勝”。
但是,孩子并不是個來自外太空的“小怪物”,他們偶爾胡作非為,但大部分時間是可以溝通的,只是父母們要掌握技巧,循循善誘,才不會陷入親子溝通的“泥沼”,被無力感包裹。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該如何好好和孩子說話呢?
(1)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問題
不要總是站在父母的高度,對孩子的問題進行訓斥和打壓,而是看到孩子的需求。只有當我們共情到孩子的感受,解決了孩子的情緒問題,孩子才能平心靜氣的接受我們的建議和指導。
(2)放下自己的期待,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
家長盡量避免以自己心中的某一標準去要求和培養(yǎng)孩子,而應該要看到孩子自己的喜好,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獨一無二。只有當我們放下自己的期待,接納真實的孩子,我們內心才會一片祥和,我們才不會發(fā)出打壓、指責、謾罵的怒吼。
(3)向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表達愛
不管發(fā)生什么,都不要忘了向孩子表達愛,愛是可以化解一切的良藥。
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感受到愛,不要用錯誤的方式傷害了孩子。
Professor點評:
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是善于用“愛的語言”去包容孩子一切的父母,而不是常常惡語相向,禁錮孩子一世的父母。
愿我們每個父母都能“好好說話”,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