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注】白石:《神仙傳》云:“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贝酥干街械朗科D苦的修煉生活。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譯】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
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
想帶著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葉落滿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析】此詩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興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奔蜀,韋應物立志讀書,進士及第,官至洛陽丞,后被迫辭職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詩創(chuàng)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全詩淡淡寫來,卻于平淡中見深摯,流露出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復。開頭,是由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于又覺得找不著他們而無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無從排解。
這首詩,看來像是一片蕭疏淡遠的景,啟人想象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淡中見出深摯。這樣的用筆,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覺,也就是形象思維的巧妙運用。
【評】
此詩有兩個關鍵字。一個是“寄”,一個是“冷”。
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但憶念只是一層,還有更深的一層,是寄托隱歸之意。
詩的還有個關鍵在于那個“冷”字。首句既是寫出郡齋氣候的冷,更是寫出詩人心頭的冷。想起自己貶官的遭遇,在這秋風秋雨中別是一番滋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