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計量長短叫度
計量容積叫量
計量輕重叫衡
但你知道嗎
古代中國的數(shù)字、度量衡
竟然都來自于一根竹子
它就是“黃鐘”
遠古時代人們對度量衡的概念很模糊,如度量的標準就是開始于人體的某一部分。由于人體有高矮,所以很不精確,在社會化勞動和商品交換中就不適用,而需要加以標準化。我國是音律標準發(fā)展較早的國家,因此,古人就想到用音律的標準借用為度量衡的標準。
《漢書·律歷志》載:度量衡出于黃鐘之律也。度者,本起于黃鐘之管;量者,本起于黃鐘之龠;權(即衡)者,本起于黃鐘之重。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用竹為引?!?/span>
長度單位,包括分、寸、尺、丈、引,是用來測量長短的,起源于黃鐘的長度。用中等大小的黍來測量,一顆黍的寬度是九十分,剛好是黃鐘的長度。而最長的長度單位“引”,也是用竹子來制作的。
“量者,侖、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黃鐘之侖,用度數(shù)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侖,以井水準其概。合侖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span>
古代的容積單位,包括侖、合、升、斗、斛,起源于黃鐘的竹管,用長度的數(shù)字來確定它能容納多少,用1200顆中號的黍子來裝滿竹管,再注入井水讓它平整。一黃鐘的竹管的容積,就是一合,十合就是一升,十升等于一斗,十斗便相當于一斛。
“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于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span>
銖、兩、斤、鈞、石,就是古代的重量單位,本來起源于黃鐘的重量,一黃鐘的竹管裝滿1200顆中號的黍子,重量就是十二銖,十二銖的兩倍,就是一兩,即二十四銖。一斤就是十六兩,“半斤八兩”的成語就是這么來的?!扒рx一發(fā)”,一根頭發(fā)吊三萬斤的重物,真的是驚險萬分。
古琴第一弦的黃鐘不僅是樂律的起點,而且是古代度量衡的標準。故《史記·樂書》說“六律為萬事根本。”而《后漢書》則直接稱:“黃鐘為萬事根本”。
來自昆侖山的一根竹子,產生了影響中華幾千年的度量衡。
End
編輯|尚巾芝 責編|冉畢玉
責 審|王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