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就中唐而言,如果單以詩論,這標志性的一個人物、里程碑式的人物,當然應(yīng)該是首推白居易,但是如果以文論,或者再擴大一步以“文以載道”的文學(xué)史、文化史以及思想史而論,最核心的人物、最里程碑式的人物還不是白居易,則應(yīng)該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出自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的韓愈韓退之??!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品讀一首昌黎先生的代表作——《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詩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我們知道,在古文運動上,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位列第一,在詩壇上,他又和孟郊并稱“韓孟詩派”。所以在文學(xué)史上,不論是于文,還是于詩,韓愈的風(fēng)格都是非常鮮明的。但后人評價大多公認韓愈的這一首七律,可以說是直追老杜?。±隙旁婏L(fēng)最大的風(fēng)格就是沉郁頓挫,韓愈此篇也可謂是典型的沉郁頓挫之作。
詩題“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左遷”當然就是貶官了,貶到哪兒去呢?要貶到潮州去,那么藍關(guān)又在哪兒呢?藍關(guān)在長安藍田縣南。因為要貶到潮州去嘛,所以限定時間韓愈要離開長安,那么走到藍田縣南,也就是藍關(guān)這個地方,他的侄孫名字叫韓湘(韓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為韓愈侄孫、韓老成之子,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中進士,官至大理寺丞。),這個名字大家很熟吧?民間傳說,至少有一種說法,說八仙中的韓湘子就是韓愈的侄孫韓湘。
韓湘是韓愈的侄子韓老成的長子,是韓家長房一枝的長孫。韓愈自小三歲就成了孤兒,父母去世,他是由長兄和長嫂撫育成人的。韓愈兄弟三人,但是老大韓會呢,沒有子嗣,那么老二韓介生了兩個孩子,這個老成就過繼給了老大為子嗣。所以在韓家韓老成的位置不得了,那么韓老成在族中的排行是十二,所以韓愈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祭十二郎文》,祭奠的就是韓湘的父親韓老成。所以作為韓會、韓老成這一支的長房長孫,韓湘這時候其實已經(jīng)幫著叔叔韓愈在打理家事、家務(wù),基本上都由他負責(zé)了。所以韓愈被貶官啊,他不是一個人被貶官,他要拖家?guī)Э诎?,帶著韓家一大族人要被貶官了。所以韓湘這時候,既要料理一大家子的事,這時候又要先趕上來為叔叔送行,韓愈貶官限定時間要離開京城。所以這時候的韓愈,在藍關(guān)的大雪之中看到韓湘趕來為自己送行,真可謂是百感交集呀!因為情郁于中而發(fā)乎外,才寫下這樣的千古名作!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边@上來呢,就交代了這次被貶官的重要的事由。是因為什么呢?是因為一封朝奏,一封奏疏(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其方式一般是感恩戴德,憶苦思甜,發(fā)誓賭咒,最后言事。奏疏中可以報告工作、歌功頌德、議禮論學(xué)、陳政要、言兵事、進諫、彈幼等等,其使用范圍相當之廣泛。奏疏同時也是有為之士關(guān)注社會人生、宣揚政治主張、馳騁王佐之才的重要渠道。)啊。這封奏疏的名字叫《諫迎佛骨表》,那么韓愈為什么要寫這篇直送九重天的《諫迎佛骨表》呢?原來啊是因為,唐憲宗元和14年,也就是公元819年的正月了,憲宗讓宦官從鳳翔府的法門寺把釋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我們知道法門寺的鎮(zhèn)寺之寶,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一節(jié)指骨舍利,供奉在法門寺。而前兩年我們南京的大報恩寺(大報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中華門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后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并稱為金陵三大寺,下轄百寺。)的地宮,后來發(fā)現(xiàn)了釋迦牟尼佛的頭頂枕骨舍利,這可以說是他和法門寺的釋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一起,可以說是佛門的兩大頂級重寶啊。
那么當時呢,憲宗要敬佛、要禮佛,并想通過敬佛、禮佛來祈求國泰民安、國運昌盛!所以就想把釋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引入宮廷供奉,供奉一段時間之后再送往各大寺廟。而這個過程中,各級官民都要敬香禮拜。這下由皇帝帶頭,一下子就掀起了一場敬佛、禮佛、拜佛的運動。所以當時社會上上下下,對于迎佛骨舍利一事甚為投入、甚為激動,在這個過程中,有人甚至不惜自殘,或者是傾家蕩產(chǎn)來體現(xiàn)自己的敬佛、禮佛之心。對于這件事兒呢,既然是皇帝喜歡,而且是由領(lǐng)導(dǎo)發(fā)起的,上下又都很熱心,所以當時的朝廷官員啊,幾乎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唱反調(diào),可是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這個時候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挺身而出啊,上了一篇鼎鼎有名的《諫迎佛骨表》。名義上是勸諫,讓憲宗理智一些,不要把佛骨舍利引入宮廷供奉,但是這篇奏疏一上之后,憲宗一看完,立刻勃然大怒啊。為什么呢?是因為韓愈的這篇《諫迎佛骨表》,文氣縱橫,寫得是太狠了。
韓愈說,你看自漢明帝時期,佛教東傳以來,前后對比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極其明顯的事實,對于憲宗皇帝來講也是一個慘痛的事實,就是后來但凡禮佛敬佛的這些帝王啊,大多都不長壽。而反觀之呢,在這個佛教東傳之前,尤其是我們傳統(tǒng)的儒家文明所推崇的上古的這些帝王——炎帝、黃帝、堯、舜、禹,甚至周文王、周武王,乃至周公、召公這些圣人那可都是非常長壽的。韓愈說黃帝在位百年,活到110歲;少昊在位80年,活到一百歲;顓頊在位79年,活到98歲;帝嚳在位70年,活到105歲;帝堯,就是堯舜禹的堯,在位98年,說是活到118歲;舜和禹呢,都活到一百歲;后來的殷湯、武丁都活到百歲。周文王97歲,武王93歲,這時候都沒有佛教吧?可是到了漢明帝的時候,明帝在位多長時間?不過才18年耳,其后就是“亂亡相繼,運祚(猶言國運祚福。)不長”。
最喜歡崇佛拜佛的是什么時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你看宋齊梁陳,包括當時的北朝這些崇佛拜佛的帝王,哪一個有長壽的?就算是梁武帝蕭衍在位48年,前后曾經(jīng)三度舍身施佛,可謂極致了吧?到最后呢,為“侯景之亂”(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1] ,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lǐng)侯景發(fā)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qū)α撼c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于548年以清君側(cè)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quán)。侯景起兵后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簡文帝)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梁湘東王蕭繹在肅清其他宗室勢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辯討伐侯景,戰(zhàn)局逐漸扭轉(zhuǎn);駐守嶺南的陳霸先北上與王僧辯會師,于552年收復(fù)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叛亂終于平息。)所逼,活活餓死臺城??!
所以韓愈的結(jié)論簡單、直接而有效,那就是皇上,你看這些迎佛、拜佛、崇佛的皇帝都活不長,您要是也這樣,那下一個就是你了。這個邏輯太鮮明了,這個潛臺詞的結(jié)論也太恐怖、太直接了。所以把憲宗看得是勃然大怒啊,當時就要殺了韓愈啊,你小子這是要詛咒君父??!(疏奏,憲宗怒甚。間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將加極法。)后來在名相裴度和崔群等人一力維護之下,憲宗才稍稍平了點氣(裴度、崔群奏曰:“韓愈上忤尊聽,誠宜得罪,然而非內(nèi)懷忠懇,不避黜責(zé),豈能至此?伏乞稍賜寬容,以來諫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過,我猶為容之。至謂東漢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為人臣,敢爾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驚惋,乃至國戚諸貴,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貶為潮州刺史。)。甚至在后來韓愈在潮州上表謝恩,憲宗已經(jīng)原諒了韓愈之后,回憶起來還說,說韓愈“大是愛我,我豈不知”,說韓愈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我是知道的?!叭挥鸀槿顺?,不當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span>(憲宗謂宰臣曰:“昨得韓愈到潮州表,因思其所諫佛骨事,大是愛我,我豈不知!然愈為人臣,不當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我以是惡其容易?!鄙嫌麖?fù)用愈,故先語及,觀宰臣之奏對。而皇甫镈惡愈狷直,恐其復(fù)用,率先對曰:“愈終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蹦耸谠荽淌?。)。這就是說啊,可見憲宗心里也是憋屈的。那意思是說,我禮佛拜佛,迎佛骨舍利,本來就是為了能夠活得久一點啊、長生不老一些,結(jié)果你卻咒我死,還說但凡事佛禮佛的皇帝都死得特別早,你說你老小子氣人不氣人?
所以雖然其實,憲宗對韓愈還是非常不錯的。韓愈也可謂是早年人生仕途偃蹇之至,是憲宗對他有伯樂之恩,一步步把他提拔上來。所以憲宗也確實知道韓愈的才學(xué)與人品,所以才能最終這件事原諒了他,可是心中依然恨恨不平,可見韓愈的這個《諫迎佛骨表》,當時把憲宗氣到了什么地步。最后死罪饒過,活罪難饒,貶官貶到最遠的地方去。當時潮州啊,在大唐的版圖上可謂是邊遠窮荒之地啊,不像現(xiàn)在“華僑之鄉(xiāng)”、富庶之地。所以最后,在裴度這些人的勸說之下,憲宗還是把韓愈貶了個潮州刺史,而且按照大唐的政令啊,貶詔一下,即刻登程。所以倉促之間,韓愈都來不及攜帶家眷,只能自己先獨自啟程。
這時又是正月,韓愈來到藍田縣境內(nèi)的藍關(guān),剛好一場無邊大雪阻擁藍關(guān),萬里陰云籠蓋秦嶺??!這時候韓湘追隨而至,韓愈感慨萬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朝奏是早上送上去的時候奏疏,夕貶就是到了晚上,這個慘痛的結(jié)果就到眼前了。所以夕貶暗合朝奏,而“路八千”呢,對應(yīng)“九重天”。其實嚴格地說起來,從長安到潮州,沒有八千里路,其實是四千多里路,韓愈整整翻了一倍,說路八千當然是虛指,也可見他此時心中感慨萬千哪!
那么我們就要問了,既然剛才說了憲宗其實對韓愈那是有知遇之恩的,可謂是韓愈仕途上的伯樂,為什么他在這件事兒上因為韓愈的一篇奏疏反應(yīng)這么大呢?那反過來我們也要問,韓愈也是的,你為什么在憲宗迎佛骨這件事上這么激動呢?因為歷朝歷代,不要說是前朝了,就算是唐朝,這種迎佛拜佛的事多了去了。從唐太宗到唐高宗、到武則天,那比這聲勢浩大的迎佛拜佛的事情多了去了,相比較而言,憲宗這不過是小兒科啊,你韓愈為什么非要跟和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憲宗皇帝這么較勁兒呢?哎,這個問題呀,我們可以放到最后再談,但是可以看出在這個事件中,韓愈本身非常主動的姿態(tài)。
所以他接下來說:“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這兩句呀是自剖心跡,但卻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欲為圣明除弊事”,這是一個非常主動姿態(tài);而“肯將衰朽惜殘年”表明了一種不自惜的原則與決心。這種主動的姿態(tài)和不自惜的原則和決心,可以說幾乎就是韓愈立身的根本所在。除弊事,可見韓愈很明確地認為這個憲宗拜迎佛老一事,對于憲宗也好,對朝廷也好、對于國家也好,那是非常有害的事。所以“為圣明”不光是為皇上,也為大唐王朝要除去那些有害的事,一個“為”字、一個“欲為”尤可以看出韓愈的這種主動姿態(tài)?!翱蠈⑺バ嘞埬辍?,哪里考慮自己衰朽之身,還顧恤自己的余生呢?我是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的,尤其是說衰朽殘年,這個時候的韓愈已經(jīng)52歲了,他是說我看到這種有害的事絕對不會明哲保身,我是一定要站出來的。
實際上韓愈的性格就是這樣,不光是這一次“諫迎佛骨表”事件,他在中唐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標桿,不光是文學(xué)史上,而且是文化史、思想史上標桿式的人物、里程碑式的人物。就是因為他這種不自惜的決心、勇敢,每一次都會勇敢地站出來。比如說他著名的《詩說》,敢為天下師,看到儒家正統(tǒng)淪喪,所以雖然自己也不得志,但卻敢于站出來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你要知道當時韓愈作《師說》的時候,不過是貞元年間。魏晉以來,包括到了唐代,門第觀念濃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是恥學(xué)于師的風(fēng)氣?。《n愈不過任一個四門博士(貞元十七年(801年),通過銓選。[7] 次年春,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四門博士,學(xué)官名。 北魏 太和 二十年因 劉芳 表請立四門博士。 隋 代隸于國子監(jiān), 唐 始合于太學(xué)。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 元 以后不設(shè)。)而已,卻能以非凡的勇氣和見識站出來抨擊時弊,弘揚師道!所以后來蘇東坡特別佩服韓愈,為韓愈寫《潮州韓文公廟碑》。上來開篇,起筆兩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簡直就是橫空出世?。〉_實抓住了韓愈形象在歷史上的形象和功績的關(guān)鍵之處啊。
“匹夫而為百世師”,敢為天下先、敢為天下師,這在當時需要冒風(fēng)險的。后來韓愈任監(jiān)察御史,官運稍有轉(zhuǎn)機,還是得益于李實對他的提拔,但是李實呢,不是一個什么好官,手握重權(quán),卻對百姓極為苛刻。韓愈又不自惜,又站出來抨擊李實(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晉升為監(jiān)察御史。當時關(guān)中地區(qū)大旱,韓愈在查訪后發(fā)現(xiàn),災(zāi)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guān)中餓殍遍地。目睹嚴重的災(zāi)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時負責(zé)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稱關(guān)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韓愈在憤怒之下上《論天旱人饑狀》疏,反遭李實等讒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所以早在這一次諫迎佛骨之前,他就曾經(jīng)被遠貶到廣東,不過那一次是貶到了廣東陽山,這一回更遠,貶到廣州的潮州去了,但上一次被貶只是得罪李實啊,這一次被貶是得罪憲宗皇帝,這就是后來蘇軾說的韓愈的“忠犯人主之怒”??!
還有一次呢,叫“勇奪三軍之帥”。到了穆宗年間,韓愈那是做過穆宗老師的,穆宗做太子的時候。所以穆宗還是非常敬重韓愈,韓愈又重新得到重用。當時成德軍節(jié)度使(成德節(jié)度使,又稱恒冀節(jié)度使、鎮(zhèn)冀節(jié)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區(qū)設(shè)置的一個節(jié)度使,唐末到五代時割據(jù)河北,為河北三鎮(zhèn)之一。是河北的藩鎮(zhèn)最穩(wěn)定的一個,160年只有三姓更迭。)手下的大將王庭湊(王廷湊本是回鶻的阿布思族人,世代隸屬安東都護府。他的曾祖父名叫五哥之,事奉李寶臣父子。王武俊將他收為養(yǎng)子,因其勇猛善戰(zhàn),王武俊很看重他。由于積累軍功授任左武衛(wèi)將軍同正,死后追贈越州都督。祖父末怛活,追贈左散騎常侍。父親王升朝,追贈禮部尚書。皆因王廷湊顯貴而獲得追贈典禮。祖父和父親兩代為王氏騎將,屢屢升遷。王廷湊沉穩(wěn)勇毅少言語,果敢而有決斷,最初擔(dān)任王承元的衙內(nèi)兵馬使。當初,王承元上稟朝旨,田弘正統(tǒng)率成德軍,國家賞錢一百萬貫,度支署的運輸車不按時抵達,軍隊情緒不滿,王廷湊屢次挑出細小事故,激怒軍心。恰逢田弘正以魏州兵二千人為衙門親軍,左右皆有防備無機可乘。長慶元年(821年)六月,魏州軍返歸本鎮(zhèn)。同年七月二十八日夜間,王廷湊便集結(jié)衙兵在府署外吶喊鼓噪,天快亮?xí)r,將田弘正和他的將吏、家屬三百余人全都殺死。)殺了成德軍節(jié)度使田弘正(田弘正(764年-821年),本名興,字安道,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唐朝中期藩鎮(zhèn),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田弘正原為魏博軍衙內(nèi)兵馬使,后被士卒擁立為主,率六州之地歸順朝廷,被任命為魏博節(jié)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沂國公。此后,田弘正效忠于朝廷,先后征討成德節(jié)度使王承宗、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累功進封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十五年(820年),田弘正進封中書令,改任成德節(jié)度使。但由于御下不嚴,家族生活奢侈,引起將士不滿。長慶元年(821年)七月,成德都知兵馬使王庭湊集結(jié)牙兵作亂,田弘正全家及其部屬、將吏等三百人一同被殺。田弘正死時終年五十八歲,穆宗下詔追贈其為太尉,賜謚忠愍。),自稱成德軍節(jié)度留后,也就是代理節(jié)度使,那就是叛亂了。
后來朝廷發(fā)兵,裴度帶兵,裴度當年曾經(jīng)平淮西節(jié)度吳元濟之亂,可是這一次面對王庭湊這種又彪悍又狡詐之輩,裴度難奏軍功,最后朝廷只得認可王庭湊為成德軍節(jié)度使。但這時候呢,王庭湊還不老實,繼續(xù)興兵作亂、吞并他州,所以朝廷這時候就想派一個人去安撫王庭湊。穆宗的意思呢,說論口才、論一身正氣,只有韓老師您啊,韓愈也當仁不讓,只身前往叛軍。韓愈離開朝廷之后,當時元稹說了一句話,穆宗一聽就后悔了。元稹說:“韓愈可惜呀!”那意思就是說韓愈此去兇多吉少,一入叛軍之中,恐難全身而還。穆宗一聽也著急了,趕快派使者追上這個韓愈,勸他到了鎮(zhèn)州(唐元和十五年(公元 820年)改恒州置。治所在真定(今正定)。轄境相當今河北石家莊市及井陘、行唐、正定、阜平、欒城、平山、靈壽、藁城等地。五代唐升為真定府,晉改恒州,漢復(fù)改鎮(zhèn)州,又升真定府,周又改鎮(zhèn)州。宋轄境略有變動,慶歷八年(1048年)又升為真定府。五代唐曾建為北都。),就在叛軍之外看看形式就行了,看事不可為就算了。結(jié)果韓愈一聽啊,真是“肯將衰朽惜殘年”啊,不自惜啊(“止,君之仁;死,臣之義。豈有受君命,而可以逗留自顧的道理!”),不僅沒有絲毫地猶豫,更加疾馳而入,孤身入虎穴,只身入叛軍之中。
王庭湊的手下這時候弓上弩、刀出鞘,擺下鴻門宴,看韓愈這老頭這時候來能說些啥。結(jié)果,韓愈確實像東坡居士所云啊,“勇奪三軍之帥”,立身叛軍之中,條分縷析(形容分析得細密而有條理。② 指進行細密而有條理的分析。示 例:《明史·五行志一》:而傳說則條分縷析,以某異為某事之應(yīng),更旁引曲證,以伸其說。),一番言辭,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說得王庭湊都擔(dān)心手下軍心被韓愈說動。所以最后畢恭畢敬地把韓愈送回來,還交還了朝廷所侵奪的一州。所以韓愈身上的那種不自惜的決心、那種氣勢、那種勁頭,以至于讓東坡居士——蘇軾這樣的大宗師后來都成為他的鐵桿粉絲。但是每一次的不自惜,每一次的挺身而出,看上去很風(fēng)光、很傳奇,但不是沒有代價的,就像這一次的《諫迎佛骨表》,被貶潮州。
韓愈才出長安,才到藍田藍關(guān),就發(fā)出這樣悲痛地感慨,所謂“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這一聯(lián)非常精彩,云橫雪擁,既是實景,又不無象征之意,這種沉郁厚重的風(fēng)格確實非常像老杜,前有老杜,后有陸游,都是這種厚重大氣的風(fēng)格。而“家何在”的感慨呢,還真不是虛言,就是因為韓愈這一次的貶謫,家人隨他一起遠貶,就是在貶謫途中,他12歲的女兒生生病死途中,這也讓韓愈沉痛不已。所以“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其實就是行路難哪。可是雖然行路難,韓愈卻沒有“拔劍四顧心茫然”,他甚至抱了必死之心,所以他才對韓湘說:“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边@是扣題了,“示侄孫湘”嘛,所以最后的語氣是對韓湘所云,又用了《左傳》“蹇叔哭師”的典故(《蹇(jiǎn)叔哭師》出自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文章記敘了秦國老臣蹇叔在大軍出征鄭國之前勸阻的一篇哭諫。秦穆公不聽蹇叔的一再勸阻,被晉軍在崤山打敗。出征前,蹇叔哭送秦軍,并闡述了他對當時戰(zhàn)爭形勢的徹底分析,也表現(xiàn)了他對秦軍命運的關(guān)切和憂慮之心?!板渴逯优c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所以這樣的結(jié)語尤其沉痛而厚重,但其中又有不盡的凄楚難言的激憤之情。“好收吾骨瘴江邊”,有條江叫瘴江嗎?不是。這是指嶺南當時瘴癘橫行,中原人當時都以為因為瘴癘橫行,所以嶺南非宜居之地,所以連那里的江河因為瘴癘橫行,所以都被稱之為瘴江。可是韓愈沒有料到的是,他隨便稱嶺南的江叫瘴江,他去了之后,確實也因為他,潮州的江河,甚至山川都改了名字。
后來韓愈拖家?guī)Э诼飞蠈嵲谑切量?,所以他的家人呢后來就停在了韶州,而韓愈只身去了潮州。他到潮州,那還是有官職在身的,他是潮州刺史啊。所以韓愈到了潮州之后,既來之,則安之,為當?shù)嘏d利除弊,辦教育、辦學(xué)校,還寫了篇著名的《祭鱷魚文》,除掉了潮州的鱷魚之害,在歷史上也被正史頗為鄭重地記錄下來,頗有幾分神奇與傳奇色彩。所以潮州當?shù)兀曧n愈為潮州文化的奠基呀!所以當?shù)氐墓P架山都后來被改名叫韓山,而當?shù)氐慕右脖桓拿许n江。甚至在韓愈離開之后,老百姓為了紀念他,生個孩子,有時候都起名叫韓,比如姓張,就叫張韓,姓李就叫李韓,可見韓愈在潮州百姓心中的地位,那就是一座文化與歷史的豐碑??!
所以人生福禍相依,韓愈以為此貶潮州必死無疑,但卻為潮州文化作出了最豐厚的奠基。當然韓愈在潮州短短八個月,干了很多好事,做出了很多政績。還有一件事經(jīng)常被人津津樂道,就是他在潮州交了一個好朋友,六祖慧能的四傳弟子啊——大顛禪師(唐代著名高僧,俗名陳寶通(一說姓楊)。唐開元二十年(732)出生于今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祖籍河南省潁川。唐長慶十四年(公元824年)圓寂,終年93歲。大歷(766—779)中拜海潮古剎(潮陽市西巖)惠照和尚為師。不久與藥山、惟儼同游南岳衡山,參拜石頭和尚,悟禪機。貞元初前往龍川羅浮瀑布嚴禪居。五年(789年)回潮陽,次年創(chuàng)建白牛嚴寺,七年于塔口山麓幽嶺下創(chuàng)建靈山禪院,弘揚曹溪六世禪風(fēng),弟子千余人,自號大顛和尚。大顛幼年好學(xué)聰慧,潛心鉆研佛學(xué),成為唐代佛教曹溪派系的一代高僧。大顛的影響是頗為深遠的,歷代對其評議者眾。王安石《送潮州呂使君》詩中就十分推崇地說:“有若大顛者,高材能動人?!睘樗珎鞯囊膊环ζ淙?。民間還流傳了不少有關(guān)他的法力神功的故事。歷代朝廷也對他很為器重。早在長慶二年(882年),唐穆宗就賜額靈山寺為“護國禪寺”。),兩個人結(jié)成了莫逆之交。
這就有意思了,韓愈是因為《諫迎佛骨表》、是反對憲宗迎佛拜佛才被貶到潮州的,結(jié)果他到了潮州,居然和大顛禪師成為莫逆之交。當時就有人非議這個韓愈,韓愈也有解釋,說在當?shù)匮剑芎臀医涣鞯挠羞@個認識、實踐、水平、格局視野的,也只有大顛禪師了!而且我反對迎佛拜佛,那不是為反對而反對,我是建立在深入了解之上的反對。所以和大顛論交,本身也是一種理性的學(xué)習(xí)與認識?。∷阅憧错n愈一輩子都在非議之中,可他心中自有定見,行事自有風(fēng)格,從來不自惜、不在乎這些非議。
那么韓愈為什么能做到這樣?是什么給了他不自惜的決心、給了他強大的行動力、給了他主動昂揚的人生姿態(tài)?是什么給了這個出身貧寒、自幼孤兒,早年又經(jīng)種種坎坷,科舉屢試不第,好不容易考上,又多次止步于吏部的權(quán)勢反復(fù)沉于下僚,偶有轉(zhuǎn)機又很快面臨坎坷的韓愈。你看他字退之,后來卻人生處處奮進,是什么給了他這種昂揚奮進的智慧?答案就是儒家正統(tǒng)。韓愈之所以提倡“文以載道”、提倡“不平則鳴”,敢于為天下師、敢于“忠犯人主之怒”,敢于“勇奪三軍之帥”,甚至對賞識自己的憲宗迎佛也敢于大唱反調(diào),那就是因為從文化史、思想史的角度上來看,他韓愈、韓退之、韓昌黎、韓文公就是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xué)復(fù)興的一面旗幟、一種標桿。
我們回望華夏文明的歷史,尤其是對于士大夫階層而言,不論說“外儒內(nèi)道”也好,還是說“儒釋道”三教合一也好,其實真正能提供現(xiàn)實智慧與行動智慧的,對于士大夫階層、對于知識分子而言,最最基本與核心的動力就來自于儒家。而儒家道統(tǒng)之學(xué)在隋唐復(fù)興,其實直接開辟了宋明理學(xué)。而豎起儒道大旗、標舉儒家正統(tǒng),成為儒學(xué)復(fù)興標志與里程碑的正是“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的韓文公,這就是蘇軾蘇東坡特別佩服韓愈的地方。
蘇軾是文化上的大宗師啊,于儒釋道無所不精、無所不通??!但是晚年臨終之時,維琳禪師勸他靈魂可歸西方樂土,但蘇大學(xué)士在彌留之際卻說“西方不無,著力即差”。當然對于這番話,后人眾說紛紜。我個人理解,蘇東坡雖然一生貫通“儒釋道”,但他畢竟是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精神的象征,他的根本其實還在儒家,這從他對韓愈的崇拜也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反過來說,韓愈有蘇東坡這樣的粉絲也是一生之大幸啊。你看蘇東坡后來和韓愈一樣,也曾經(jīng)遠貶嶺南,他在惠州與當?shù)匕傩沾虺梢黄?,貢獻智慧,其實對惠州當?shù)氐奈幕?,以及民生貢獻甚大。要一件一件比的話,他其實對惠州的影響比韓愈對潮州的影響還要大,但為什么韓愈對潮州文化的奠基意義更為人所標舉呢?除了各種各樣的原因之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以為就是韓愈有蘇東坡這樣的粉絲,蘇東坡卻沒有那么一個夠分量的粉絲把他在惠州的政績進行彰顯。后來潮州要建韓文公廟,這個廟碑就請到蘇東坡去寫。蘇東坡作為韓愈的鐵桿粉絲,欣然命筆寫下千古傳誦的《潮州韓文公廟碑》。上來就是“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的定論,接下來一段可謂精妙之至啊!東坡居士說:“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fù)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guān)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所謂“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語一出,便被后世認為是蓋棺定論了。
所以從韓愈到蘇軾,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有什么樣的偶像固然很重要,但有什么樣的粉絲也實在是非常的重要??!
所以,雖然有“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的悲嘆,但韓愈從來不曾放下“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心志,正是這種浩然之氣、兼濟之心,才造就了雖屢經(jīng)坎坷,卻一生精進的韓退之。所以韓公不朽,浩然獨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