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逍遙游7
1北冥鯤水,鵬氣南冥。太極。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處于最高處才能逍遙。
2要厚積才能質(zhì)變,鯤化鵬。
蜩與學(xué)鳩,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3朝菌:晦朔;蟪蛄:春秋;冥靈:五百歲;大椿:八千歲;彭祖。小大之辨。即自以為的逍遙,小的人,無法看到真正逍遙境界。
4何種人能逍遙?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比一君,征一國。
宋榮子: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非之而加沮。因?yàn)樗闹羞€有物我的分別,他的內(nèi)心雖然不受外部世界的影響,但他的逍遙只局限于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
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是有限度的,沒辦法游于無窮。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所謂真正的逍遙,就是心靈世界的無待,也就是心里無所牽絆,無所掛礙,無所依賴,而想要做到無待,就要順應(yīng)天地萬物本來的樣子,把握天地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遨游于無窮的境域之中。
5圣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已。才會逍遙。
6堯:讓天下,日月出而爝火不息,時雨降而猶浸灌;許由:名者實(shí)之賓。鷦鷯巢林,偃鼠飲河。有其實(shí)而忘其名,實(shí)至名歸而不自以為有名,這就是莊子的圣人無名的真諦。
藐姑射(yè)之山有神人,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有功而不居功,正因?yàn)闆]有功名的心,所以她才不受任何傷害。
惠子,大瓠,憂其瓠落無所容?不龜手之藥: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大樗:大本小枝;
貍狌:執(zhí)鼠;
嫠牛:大若垂天之云。
7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
二齊物論7
1南國子綦,顏成子游,吾喪我,人籟地籟天籟。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
樂器本沒有聲音,人帶著某種目的去吹奏,就有了不同的聲音,這是人籟。風(fēng)本無聲音,只因孔竅形狀各異而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這是地籟。若沒有了人的主觀意志,沒有了形狀各異的孔竅,則會陷入自然無聲的狀態(tài)。天籟也就出現(xiàn)了。
引出爭論時,功利性的作秀,正如人籟。有的是非功利性,單純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判斷,正如應(yīng)風(fēng)而起的地籟。
2喜怒哀樂,慮嘆變慹(zhé),姚佚啟態(tài)。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他們的喜怒哀樂,憂慮悔恨,猶豫執(zhí)著,輕浮放縱,張狂和作態(tài)。就像風(fēng)吹孔竅發(fā)地出的聲音,濕氣蒸發(fā)產(chǎn)生的菌類,日夜交替出現(xiàn),卻不知根源在哪。
莊子這些話,正是對吾喪我中那個我的描繪。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dú)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
世人對于世物的爭論,源于我產(chǎn)生的成心,即主觀成見,他說,如果以成心作為衡量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每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都不同,無論是智者還是傻子,都會有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
3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所以就有了儒墨等百家的爭論,彼此否定對方所肯定的,肯定對方否定的。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
然而,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化,同生同死,不可分割的。單從這一方面看,就看不到另一方面,反之亦然。
圣人看待事物超脫了主觀成見,就不會把事物對立起來看,而是還原它本來的樣子,彼此不對立的視角,稱之為大道的中心,站在里面,就如置身環(huán)中,可應(yīng)變無窮。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不管拇指食指都是手指,白馬黑馬都是馬,根本無需爭論,而縱觀天地萬物,皆同出一源,無不是大道的體現(xiàn)。所以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fù)通為一。
毀壞就是形成,形成就是毀壞。萬事萬物并沒有毀壞與形成的分別,砍樹建成房子,房子建成了,樹卻毀了,然而本質(zhì)上都還是物。
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
知道這些道理的人,就會以平常自然的心態(tài)去對待事物。不知道這些道理的人,就會耗盡心智與人爭辯,這就是所謂的朝三暮四,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上古之人,對事物的認(rèn)識有三種境界,最高境界:壓根就沒有物的概念;
其次的境界,雖然有了物的概念,卻還沒有產(chǎn)生物與物之間的界限;
再次一級的境界,有了事物的界限,但還未曾有高低,貴賤,美丑等是非判斷。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
是非判斷出現(xiàn)后,人心中的大道已經(jīng)虧損,之所以虧損,是因?yàn)樗接推珢邸?/span>
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就像昭文彈琴,他根據(jù)心中的情感偏愛,彈出了自己想彈的聲音,其它的聲音卻虧損了;假如昭文不彈琴,所有的聲音都還保留著,這也就是無聲之聲的天籟。
4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時間的概念存在之前,時間就已經(jīng)存在,這個時間開始之前,已有一個沒有開始的時間存在。有和無的概念出現(xiàn)之前,無就已經(jīng)存在,無開始存在之前,還有一個沒有開始的無存在。有無突然間誕生,人認(rèn)為的有和無果真就是有和無嗎?
這聽起來有點(diǎn)繞,簡單來說,就是一切都從無始無終的虛無中誕生,包括人類世界的種種概念。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春秋經(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
所以宇宙外的事,圣人只存于心中而不加陳述。
宇宙內(nèi)的事,圣人只陳述其事實(shí)而不加分析;
歷史上先王的言行,圣人只分析其原因而不評論其是非對錯;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bǎo)光。
一個人若能止于他所不知道的地方,就是最高的境界,一個人若懂得無言之辯,不道之道,那他的胸懷就是天府,無論注入多少都不會滿,無論流出多少也不會枯竭,卻不知其源頭在哪,這就叫葆光。含而不露的光明。
5嚙(niè)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然則物無知邪?”
萬物有共同之處嗎?那你知道你不知道的原因嗎?那我們就無法了解萬物了嗎?
人長時間睡在潮濕的地方,腰就會患病,甚至半身不遂,泥鰍難道也會嗎?人呆在樹上就會恐懼,猿猴難道也會嗎?人泥鰍猿猴,哪個是評判舒適的標(biāo)準(zhǔn)呢?
人吃畜肉,麋鹿吃美草,蜈蚣吃小蛇,貓頭鷹吃老鼠,哪個是評判美味的標(biāo)準(zhǔn)呢?
麋和鹿配對,泥鰍和魚一起生活。毛嬙麗姬是人眼中的美女,但魚見了他們,就趕緊躲進(jìn)深水里,鳥見了他們,趕緊飛走,麋鹿看見她們,就奔跑著逃避,哪個才是評判美色的標(biāo)準(zhǔn)呢?
嚙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你不懂得世間的利害,難道至人也不懂嗎?
在這則對話中,莊子以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為例,說明萬物沒有共同的標(biāo)準(zhǔn),人之間的爭論亦是如此,五倪止于自己所不知的境界,采取論而不議的態(tài)度,正是莊子所提倡的。而嚙缺則相反,非要得出個是非判斷來,正如所有的物論者那般。后面莊子又以無已的至人,引出關(guān)于生死的論述。他認(rèn)為人如果能夠做到無已,連生死都能坦然對待,就更不用說是非利害了。
于是下面,莊子著重闡述了自己對生死的看法。
艾地的麗姬,嫁給晉國的晉獻(xiàn)公。在莊子看來,生與死就象夢與醒無法確定,哪個是夢,哪個是醒。
6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
真正覺悟之人,才明白人生不過大夢一場,而那些愚者,卻自以為清醒,自以為洞察一切。我說這些話,何嘗不是一場夢呢?
罔兩和影子,影子依賴形體,萬物的形體又依賴誰呢?言外之意,萬物只不過是大道的影子罷了,萬物皆為影,便可融為一體。
由此,也就引出了那個流傳千古的蝴蝶夢。
7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xǔ)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他感到這就是他內(nèi)心深處向往的境界。于是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只蝴蝶,完全忘卻自己是莊周。當(dāng)從夢中醒來時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是莊周,這一刻,莊周處于一種迷幻的狀態(tài),不知道是莊周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周呢?他說,莊周和蝴蝶固然有分別,之所以會這樣,是因?yàn)槿f物可化而為一。
莊子為自己構(gòu)筑了一個物我兩忘超脫是非生死的蝴蝶夢,正與開頭南郭子綦吾喪我的境界,形成了完美的呼應(yīng)。
三,養(yǎng)生主5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齊物論》止其所不知,至矣!
2個人修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觀知止,神欲行。
人生修行:A全牛;B依天理;C無厚之刃;D難,視為止,行為遲;E藏之。
3公文軒,右?guī)?,澤雉?/span>
4老聃死,秦佚三號而出。別于人。至人:適來時也,適去順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5指窮于為薪,火傳也。身雖死,思想傳下來。
四,人間世6
1顏回積極入世,衛(wèi)君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
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yī)門多疾。
強(qiáng)以仁義繩墨之言,術(shù)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菑(zāi)人。
且茍為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桀(jié)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yǔ)拊(fǔ)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
堯攻叢、枝、胥(xū)敖,禹攻有扈(hù)。
端而虛,勉而一。內(nèi)直外曲,成而上比。
解決之法:心齋,若一志,不聽之于耳,聽之于心,不聽之于心,聽之于氣。氣也者,虛于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也者,心齋也。
2葉公子高將使于齊。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傳其常言,無傳其溢言。
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
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yǎng)中,至矣。
當(dāng)一件事無可奈何的時候,倒不如讓自己的心自在帶我遨游,一切順其自然。
3顏闔將傅靈公大子,蘧伯玉:隨之而和之。
螳臂擋車;虎之媚與殺;馬之毀首碎胸。
4物之無用之用。匠者與櫟樹: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mán),以為柱則蠹(dù),是不材之木也。
南伯子綦(qí)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仰而視其細(xì)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咶(shì)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chéng)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5人之無用之用。
支離疏,上征武士,上有大役,上與病者粟。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yǎng)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6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五,德充符6
1常季,仲尼,魯有兀者王珆,弟子眾: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shí)而歸。
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
難道真的有不言的教化,無形的開悟嗎?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就算是生死這樣的大事,甚至天崩地裂,他也能云淡風(fēng)輕,因?yàn)樗闹袩o所掛礙,所以能順應(yīng)事物的變化,固守大道的根本。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從事物相異之處看去,肝膽近鄰卻如楚越遠(yuǎn)隔,而從事物相同處看去,萬物皆為一體。
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人只會在靜止的水邊照自己,卻不會去流動的水邊照,只有靜止的水,才能留住眾人的腳步。
2兀者申徒嘉,鄭宰相子產(chǎn),同師于伯昏無人。
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游于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吾與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我游于形骸之內(nèi),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3魯兀者,叔山無趾見仲尼:子不謹(jǐn),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wù)全之也。
無趾出??鬃釉唬?/span>“弟子勉之!夫無趾,兀者也,猶務(wù)學(xué)以復(fù)補(bǔ)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
無趾見老聃: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
4魯哀公問仲尼:衛(wèi)國丑男哀駘它。
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寧為夫子妾。
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而寡人傳國焉。
?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
才全:使日夜無隙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于心者也。無論外在的環(huán)境如何變化,內(nèi)心世界永遠(yuǎn)是明媚的春天,這就叫做才全。
德不形: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nèi)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水面靜止到極致就是平,內(nèi)心平靜如水,就不會因外在的變化而動搖,內(nèi)心平靜如水而不彰顯于外,這就是德不形,這樣的人能夠吸引萬物。
5闉(yīn)跂(qí)支離無脤大癭(曲腳,駝背,無唇,瘤)衛(wèi)靈公,齊桓公。
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真正內(nèi)德充沛的人會忘記形體外貌,該忘的形體不忘,不該忘的德卻忘掉,這才是真正的忘。所以圣人逍遙而游,無所掛礙,他們沒額外的情感欲望,也就沒有是非好惡的困擾。
6惠子,莊子: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nèi)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六,大宗師8
1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yǎng)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不逆寡,不雄成,不謨(mó)士。
不在乎自己缺少什么,不彰顯成就,不謀求私利
過而弗悔,當(dāng)而不自得也。他們從不后悔,也從不得意。
登高不慄(lì),入水不濡(rú),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他們爬到高處不會恐懼,進(jìn)入水里,不會沾濕,身在大火中不感到熱,這是因?yàn)樗麄儗ι恼J(rèn)知,已處于大道的高度。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其心志,其容寂,其顙(sǎng)頯(kuí)。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他們心中沒有雜念,外表安寧,神氣純樸,他們的情緒變化,如同四季變遷那般自然,嚴(yán)肅如秋,溫和如春,與萬物相處,恰到好處。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生與死,如同日夜交替,是自然的規(guī)律,人無法改變自然,這是萬物的本性。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xǔ)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yù)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涸之后,魚兒們補(bǔ)困在陸地上,用濕氣供彼此呼吸,用唾沫讓彼此濕潤,與其這樣被生死所困,不如在廣闊無垠的江湖里忘卻生死,與其贊美堯舜譴責(zé)桀紂,不如忘卻是非,融化于大道之中。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
大道本身呢,大道是真實(shí)存在的,是可以驗(yàn)證的,它沒有主觀作為,也沒有固定形態(tài),它可以心傳而不能口授,可以領(lǐng)悟卻無法看見,它以自己為根本。
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tè);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勘壞得之,以襲昆侖;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云天;顓(zhuān)頊(xū)得之,以處玄宮;禺強(qiáng)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yǎn)有天下,乘東維、騎箕(jī)尾,而比于列星。
2南伯子葵問乎女偊:年長而色若孺子?
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我有圣人之道。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后能外天下;七日而后能外物;九日而后能外生;而后能朝徹;而后能見獨(dú);而后能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我得道的方法是守持神,我守持三日,已忘卻世俗,七日,已心中無外物,九日,已忘卻了生命,然后心境已清清洞徹。然后便能顯現(xiàn)大道,然后便不受時間限制,達(dá)到無死無生的境界了。
攖(yīng)寧: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空明虛靜之心不死,物欲成見之心不生。對于外物,任其來去,任其成毀,心總是虛靜,這就叫做攖寧。即亂而后定,動而后靜。
3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
縣解: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jié)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子來病,子梨問之:避!無怛(dá)化!走開,不要擔(dān)憂正在變化的人。
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天地為熔爐,造化為鐵匠,我到哪去不行呢。
4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孰能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誰能無心地相交,自然地相助,誰能夠超然于物外,遨游于無極,誰能忘卻生命,沒有窮盡。
子桑戶死,未葬??鬃邮棺迂曂淌卵?/span>。孟子反、子琴張。敢問臨尸而歌,禮乎?
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yǎng)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shù)。”
孔子說,魚適合在水中,人應(yīng)該與大道同在,對于魚來說,挖個水池就能生存,對于人來說,內(nèi)心無事自然能夠安定,所以說,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大道。
畸人者,畸于人而侔(móu)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span>
奇人異于世俗,卻合于自然。所以說,自然中的小人,是世俗的君子,自然中的君子,是世俗的小人。
5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以善處喪蓋魯國.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
造適不及笑,獻(xiàn)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心里真正快樂是來不及笑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是來不及事先安排的。順應(yīng)自然的變化,就與大道合一了。
6意而子見許由:“堯何以資汝?”,'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堯既已黥(qíng)汝以仁義,而劓(yì)汝以是非矣。用仁義刺花了你的臉,用是非割掉了你的鼻子。
世俗的仁義道德觀念,深深浸染著世人,成為人心的桎梏,必須經(jīng)過千錘百煉,把世俗世界的雜質(zhì)去除方能領(lǐng)悟大道,游于逍遙。
7顏回益矣。忘仁義,忘禮樂,坐忘:墮肢體,黜(chù)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丟掉肢體,消融耳目,擺脫形體和心智的束縛,與大道相通,這就叫坐忘。
8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
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zé)o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我在想,是誰讓我落得這般田地,但我始終想不通,父母難道愿意看到時我貧困嗎?天地?zé)o私,難道會偏偏針對我嗎?我想不通啊,難道這一切都是命嗎?
得道對于一般人來說,太難了,上古時期,人人都是真人,人人都以大道為宗師,多么讓人向往,但莊子所在的都是一個損不足而補(bǔ)有余的亂世,更多的是子桑這類人,子桑不是那個得道的子桑戶,他無法超脫生死,只能在窮困潦倒中掙扎嘆息。而世俗世界,之所以如此殘酷無奈,歸根結(jié)底還是統(tǒng)治者的問題。
七,應(yīng)帝王7
1嚙缺問于王倪,四問而四不知。嚙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子知:物之所同;子之所不知;然則物無知;子不知利害,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2肩吾:日中始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jīng)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
狂接輿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fù)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
3天根游于殷陽,至蓼(liǎo)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無名人曰: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miǎo)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游無何有之鄉(xiāng),以處壙(kuàng)埌(làng)之野。汝又何帠(yì)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
4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強(qiáng)梁,物徹疏明,學(xué)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思維敏捷,剛強(qiáng)勇武,通曉天下事物,勤奮不倦的學(xué)道,這樣的人,能稱之為明王嗎?
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chù)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猨(yuán)狙(jū)之便、執(zhí)斄(lí)之狗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這算什么明王,只不過是追逐外在的知識技巧,勞形傷神之人罷了,照你這么說,虎豹因?yàn)閾碛衅粱y而被捕獵,猿猴因?yàn)樾袆用艚荻凰┳?,這也能算明王嗎?
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
老子說,明王以無為之治,造福天下,功蓋天下卻好象與自己無關(guān),化育百姓,百姓卻感覺不到依賴任何人。明王從不彰顯自己,使萬物自得其所,明王與大道同游,沒有任何掛礙。
5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一日:弗活矣!不以旬?dāng)?shù)矣!見濕灰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止。是殆見吾杜德機(jī)也。
展示的是地文之象,此象表現(xiàn)為不動不靜,他大概看見我閉塞了生機(jī)。
二日:吾見其杜權(quán)矣!吾示之以天壤,名實(shí)不入,而機(jī)發(fā)于踵。是殆見吾善者機(jī)也。”
剛剛我向他展示的是天壤之象,此象表現(xiàn)為外物不入上于心,生機(jī)從腳后跟發(fā)出,他大概看見了我那一絲生機(jī)。
三日: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fù)相之。示之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jī)也。鯢(ní)桓(huán)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
展示的是太沖莫勝之象,是沒有任何征兆的大虛之境。他大概看見我陰陽之氣平衡和諧。大魚盤桓之處為深淵,止水之處為深淵,流水之處為深淵。
四日:立未定,自失而走。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wēi)蛇(yí),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剛才我向他展示的東西,萬變不離其宗,卻是大道的體現(xiàn),我和他應(yīng)變無窮,他捉摸不定,就像看隨風(fēng)擺動的草,隨波逐流的水,所以他逃走了。
列子三年不出,為其妻爨(cuàn),食(sì)豕如食人,于事無與親。
6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游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yīng)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放棄虛名,放棄謀略,不被世俗事物所困,不被智巧所主宰。體會無窮無盡的大道,游心于無掛無礙的境域。接受自然的賦予,不見私人的得失,這也就是空明的心。至人用心如明鏡,對于萬物不送不迎,不成不毀,所以能超然于物外而不被外物傷。
7南海之帝為儵(shū),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