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jīng)》“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于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后世稱為病機十九條中的兩條。按排列順序,前者是十七條,后者是十八條。
病機十九條是《內經(jīng)》廣泛討論了外感六淫致病的特點以及五運六氣與致病的關系以后感到仍不能總括臨床上所見到的一系列問題,為使臨證時做到桴鼓相應、拔刺雪污、工巧神圣的目的,從而提出這十九句話作為審證求因、辨證分類、證因鑒別的要點的。病機十九條在臨床上至今仍有極其廣泛的指導意義,為歷代醫(yī)家所重視。由于《內經(jīng)》文字簡潔,病機十九條各家注釋不同之處較多,本文就筆者膚淺的認識討論這二條的臨床意義,并對“諸轉反戾”這一條的解釋提出不成熟的看法。
關于水液辨寒熱十七條、十八條均有水液兩字,在原文中相連續(xù)敘述。一為水液混濁,屬熱,一為水液澄徹清冷,屬寒。故將兩條并提,作為水液辨寒熱的根據(jù)是合理的。水液兩字,王冰注《內經(jīng)》時指出:“水液小便也”、“水液上下所出即吐出溺出也”。后張景岳在《類經(jīng)》中將十;七條的水液混濁指為小便混濁,而將十八條的諸病水液注為“上下所出皆是也,或吐或利、水谷不化而澄徹清冷者皆得寒水之化。”這樣使十七、十八條的水液兩字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這種解釋沿用較久。但不同意張景岳說法者也不乏其人。如時逸人氏認為水液混濁與水液澄徹清冷是指“如其所排泄之物,澄徹清冷為寒,薰黃、厚膩、腐穢惡臭則為熱”。并指出:“病機篇立意,在推究病源,辨別六氣中何氣所傷,探討病證,分析五臟中何臟受病,于病原之屬,求其真假之有無,于病證之中,求其邪正之虛實。”這就明確告訴我們,讀病機十九條應理解其辨證之要而不必拘泥。根據(jù)以上分析,’這兩條可以作為臨床上一切水液辨寒熱的理論依據(jù)。水液者,狹義是指小便。小便混、濁、黃、赤、熱、量較少、腥臭重屬于熱;小便清、長、冷、夜尿多屬寒。廣義的水液是指身體—切液體的排出物。如痰、涕、淚、汗、帶下、精液、白濁、嘔吐物、利下物、膿性分泌物等。這些排泄物在臨床上各有辨證的要素,但辨寒熱的要點,同樣是混濁與澄徹清冷。至于混濁何以屬熱?澄徹清冷何以屬寒?這系古人比象類推而來。劉河間概言之:“水體清而火體濁”;張景岳更具體地說:“天氣熱則水混濁,寒則清潔”。“水液混濁”、“水液澄徹清冷”是簡練的、總括性的語言,在臨床上應如何分辨呢?現(xiàn)將水液辨寒熱的臨床特點列表如下: (見附表)
| 熱(混 濁) | 寒(澄徹清冷) | |
小便 | 混、濁、黃、赤、熱、量較少、腥臭重 | 清亮、量較多、小便冷、夜尿多 | |
痰 | 粘、稠、濁、膿、黃臭 | 清,稀,泡沫、白色 | |
涕 | 粘,稠,濁、膿,黃臭 | 稀、清、白色 | |
淚 | 混、濁、熱 | 清、冷 | |
汗 | 粘濕、黃汗、蒸蒸汗出、出汗時熱氣重、汗臭重 | 冷汗、陽虛、氣虛、出汗量較多 | |
精液 | 混、稠,熱 | 清、稀、冷、滑精量多 | |
大便 | 紅色膿凍、臭穢、量少,熱 | 冷,稀水、臭氣,不重,完谷不化 | |
帶下 | 黃,稠,混、粘、臭 | 白,清、稀 | |
從表中可以看出,這兩條討論水液之寒熱,以混濁為熱,澄徹清冷為寒,簡要地概括了臨床辨證的要點,為我們辨證水液的寒熱提供了理論根據(jù)。關于“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于熱”本條“諸轉反戾”,王冰注解為“筋轉”,景岳注解為“轉筋拘攣也”,嗣后注本大體均將諸轉反戾解釋為抽搐、瘼痕,角弓反張、筋轉攣蜷等等,并指出本條與“諸痙項強,皆屬于濕”;“諸暴強直,皆屬于風”, “諸熱瞀瘛,皆屬于火”的異同點。近人在此基礎上引伸,舉出腦膜炎、舞蹈病等,如見小便混濁者應責之于熱。
筆者細推“轉反戾”三字。轉者左右扭轉之意。反者一般均指為角弓反張。戾字有二個意義,一是指屈身伏體之狀,《說文解字》解析戾字最為形象,曰:“曲也,從犬出戶下,其身曲戾”;還有一個意思,是指時行疫氣,顯然,此意與本條無關。既然“轉反戾”的含義是左右扭轉、角弓反張、屈身伏體,挺胸頂腹等癥狀,這幾個癥狀在臨床上很難在一個病種上同時出現(xiàn),更難于理解的是:這幾個癥狀是以小便混濁作為辨證的要點。目前臨床上出現(xiàn)角弓反張的癥狀較為一致公認的是按“諸暴強直,皆屬于風”來解釋。若說是因熱而生風,也應是“熱生火,火生風”。“熱生火、火生風”這個類型在病機十九條中已有“諸熱瞀瘦,皆屬于火”
(第五條)的明文。所以說將抽搐、瘼疭既責之于火生風,又責之于熱化火,火生風,似有重復之疑。何況,角弓反張等癥狀一經(jīng)出現(xiàn),臨證時治風、冶火是為正法,單用清熱之法往往力不從心,鑒于以上情況,筆者提出:轉、反、戾解釋為抽搐、瘛疚、轉筋、角弓反張在臨床上不太確切。
那么, “諸轉反戾”是指的什么征象呢?筆者揣測“轉反戾”是臨床上所見到的一種疼痛的狀態(tài)。由于疼痛,迫使患者轉輾不安。左右扭轉或挺身或屈腹等癥狀不停地轉換。在臨床上可引起“轉反戾”狀態(tài)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1.肝膽實火或肝膽郁滯所致的脅痛、腹痛;
2.下焦?jié)駸崴碌牧芡矗?/span>
3.脘腹疼痛由于積熱所致。
結合“諸轉反戾,小便混濁,皆屬于熱”全句分析,以上三種類型均見水液混濁,如小便黃赤、量少,黃汗薰蒸,吐黃水、苦水,嘔臭穢腐敗物等等,這皆屬于熱。當然,這里還存在一個鑒別診斷問題。如下焦虛寒,尤其是肝經(jīng)寒凝,寒邪直中脾胃(中焦)或胸腹部的氣滯血凝等情況也可引起扭轉不安、屈曲伏地、甚至挺胸頂腹等狀態(tài),這時的水液決不應是混濁的,應是澄徹清冷的,或是無明顯變化的。所以,水液的特點作為以上類型的辨證要點在臨床上是切合實際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