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滄州鄭氏述略
居住在滄州境內的鄭姓族人,有文字記載的可追述到隋唐時期,至明朝永樂移民間,居住于境內的鄭氏家族可分為四個時期遷徙到滄州區(qū)域內。根據1990年前后出版的各縣市志統(tǒng)計,有鄭氏居住的村莊達50多個。
任丘鄭氏有兩部分。一是據明萬歷《任丘縣志》記載,鄚州司馬鄭亮一支。唐代中期,鄭亮,其先世滎陽人也,官鄚州司馬,因家焉,遂為鄚人。以后鄭亮子孫日益顯達,到晚唐時期,鄭亮后裔成為鄚州望族,其主要人物有鄭備,亮子。曾任涇州四門府折沖,統(tǒng)帥府兵。鄭泰,備子。唐肅宗至代宗間(公元756--788)出仕為武官。歷任游擊將軍兼理左武衛(wèi)大將軍,試用太常卿。鄭玉(734--802),泰子。夫人,河間邢氏。少有才能,舉為孝廉。授宣議郎試恒王府司馬代理本州(鄚州)孔目、判官,掌管文書推判獄案,深得民眾敬仰。曾著《六縣紀綱》一書,成為全州的鏡鑒。貞元十年,任唐興軍(今安新縣安州)都虞侯兼押衙,試鴻臚卿事。任上業(yè)績昭著,閭里懷其仁,鄉(xiāng)黨服其義。逝后葬鄚州顧義鄉(xiāng)三方之原。子官軍坊史。后裔散居任丘、河間等地。
二是掘起于明朝成化以后至嘉靖一支鄭氏。代表人物為嘉靖戶部尚書鄭宗仁。據嘉靖《河間府志》《二十四史補編》載:鄭宗仁,字體元,號介菴。其先祖為河南祥符(今開封縣)人。明永樂初遷居任丘,落藉香城屯(舊志記,土著編為社,遷民編為屯)。成化二十三年(1487)鄭宗仁舉進士,初授戶科給事中,弘治朝任尚寶司丞,正德初年轉任光祿寺卿。后升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在任期間政績卓著,升戶部侍郎。又命總督宣大兵餉,因功蔭封一子襲錦衣百戶職。正德帝死,迎新皇帝有功,晉升戶部尚書。鄭宗仁逝世后,賜厚葬諭祭文,有“資性謹厚、才識老成、督理京庾,勞心國計”之語。祖鄭鐸,父鄭綱均以其貴贈戶部尚書封號。子、侄、孫中有2人任知州,3人任知縣,榮耀多代。并有詩文傳世。明代以后,任丘鄭氏逐漸失去往昔聲望。后裔散居李各莊、謝劉場、西涼、東涼、三方、于村等各地。
南皮鄭氏家族。據《新唐書》七十五卷(宰相世系表)載,有唐一代有九位鄭姓宰相,其一為南皮縣鄭愔,他的詳細資料,唐書沒有記載,從其他歷史資料中得知,鄭愔,字文靖,南皮人。年十七,進士擢第。任許州司功參軍、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太常少卿。天后時,張易之兄弟薦為殿中侍御史,易之敗,貶為宣州司戶。即而附武三思,景龍三年遷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后與譙王李重福謀反,景云元年被珠。《全唐詩》存一卷。該世系表又載,鄭愔曾祖蔣,蔣生祖則,則生父昇,昇任衛(wèi)州刺史。昇生二子,兄侚為唐中宗時右拾遺。
景云元年為公元711年,由此推斷,鄭愔先世當為隋唐之際遷入南皮縣境的,或更早。從獲取官職及十七歲中進士,鄭愔家族應是南皮縣的望族之一。后裔無載于史書,但鄭愔的詩傳了下來,《全唐詩》錄29首。其中(塞外)一首尤為稱道?!昂0翟茻o葉,山春雪作花。丈夫期報主,萬里獨辭家。陽鳥南飛夜,陰山北地寒”。句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明朝永樂移民后,南皮縣鄭氏族人中有鄭之梗,著《醫(yī)案》100卷,鄭金,著《易醒》6卷,《四書螽測》8卷,《醒心箴》《助康約》各l卷。因資料缺乏,余無考。
東光縣鄭氏家族。根據《東光縣志》1999年版記載,東光縣境鄭姓于永樂二年由山東即墨縣遷來定居,散居于千佛堂、鄭集、鄭莊、鄭家園、大鄭莊、堿場鄭等處。自明萬歷年后,有鄭得,官廣西凌云知縣,鄭良恭,官兵馬司指揮。鄭施德,官錦衣衛(wèi)將軍。鄭民念,官東安教諭。鄭施仁,官山東武城縣教諭,鄭博,官山東萊州府通判。據統(tǒng)計明清之際,東光鄭氏家族科第者有進士1人,文舉5人,武舉7人,秀才近百名。
黃驊鄭氏家族。據《梁口村鄭氏族譜》(明萬歷四十一年修)記載:“余先世原藉山西洪洞縣鄭家枝科人氏,自明永樂二年隨駕遷來叔伯兄弟七人在渤海一帶分別各占一方居落矣”。
因年代久遠,生活顛離,文化饋乏等原因,對于叔伯兄弟七人的確切居住地至今也沒有考證清楚。目前只有榮儼公、學祿公兩位始遷祖的記述較完備。譜記:“榮儼公帶領二世祖兄弟四人居住滄州東北李村西南鄭家莊(今齊家務鄉(xiāng)高莊子)。長履亨公居住鄭家莊,次履咸公于永樂二十年遷居梁口村,三子履貞,四子履成失考”。居滄州東北鄭家莊,隸屬贊二里五甲民藉(今齊家務高莊子)?!皩W祿公居落滄州東浮河南岸立莊名鄭家口村”。榮儼公、學祿公的以前世系名諱失考。
譜載,至清朝末年中科的有進士5名,正五品以上武官6名,舉人15名,貢生、歲貢、秀才等80余名。明朝萬歷《滄州志》載:成化年間貢生鄭捷、鄭振、鄭思文、鄭思孔、鄭邦佐。明朝天啟年舉人鄭一俊,任興化縣丞。又載《滄州志》(孝行)。
康熙十三年(1674)《滄州新志》(人物志)載,鄭肅,丁未(1667)進士??娡?/span>,丙午科,甲榜,此文武雙進士。鄭镕成,康熙乙卯(1675)武進士,參修州志后于家辦學。鄭秉直,康熙己未(1679)武進士。鄭一偉,順治武舉人。鄭一律,乾隆乙卯(1795)武舉,任天津道旗鼓廳武庠人(武職六品)。鄭敏,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武進士,官漕標中軍副將(武職二品)。鄭芳曙,武舉。鄭大有,嘉慶九年甲子科(1804)武舉。鄭杰,千總(武職五品)。鄭寶志,廣西武備學堂教官(武職五品)。鄭寶彬,山西武備學堂校長(武職四品)。鄭景峰,曹錕總統(tǒng)府教習(武德騎尉)等。
榮儼公、學祿公后裔居高莊子、梁口村、卸甲莊、前韓村、鄭家口、北尚莊、鄭仁村、霍馬閘口、青縣張二莊、天津小站、蘆北口、塘沽、東北等多地。
從不完全的歷史資料和家譜統(tǒng)計資料來看,秉承祖德、詩書禮贊、忠厚傳家一直被鄭氏族人奉為至典。居住在滄州境內的鄭氏族人沒有忘記鄭氏族訓。不論是永樂間移民還是此前早已遷徙到此的鄭氏族人,都以科舉為突破口,登入政治殿堂。注重教育,立言立功立德,是以詩書才藝立姓的典范之一。同時,鄭姓與其他姓一樣有續(xù)修家譜的傳統(tǒng),從明朝永樂年間移民到現在,境內各縣市鄭姓續(xù)修族譜多則六次,少則三次。這些家譜讓我們得知鄭姓的源流、遷徙、文化、分布等等諸多信息。所惜者是沒有一部《滄州鄭氏統(tǒng)譜》。
先世不朽的業(yè)績,艱苦的奮斗史,仍是今天鄭氏后裔學習的楷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境內鄭氏族人更是人才輩出,家家有學子,村村出學人。他(她)們工作在各個崗位上奉獻聰明的才智,也在弘揚家族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
(鄭樹彬)
編者簡介
穆國聯,河北南皮人,1965年生,1986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中文系,現供職于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出版著作有《滄州古今書征》(1996年內部出版)、《滄州名門望族與文化世家》(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策劃主編《滄海書系》(團結出版社)、《大運河書系》(團結出版社)、《華夏園丁文叢》(團結出版社)、《文苑書香文叢》( 中國電影出版社)、《滄州驕子》等40余部。
待出版著作:《滄州古今圖書集成/滄州著作家傳略》、《滄州譜牒序跋集》(尋出版合作商)。
敬請各界朋友提供滄州轄區(qū)各類家譜信息,為滄州地域文化研究提供(國史、方志以外的)家譜線索。
滄州名門望族,姓氏文化研究,傳統(tǒng)民俗禮儀文化講座、尋根問祖,家譜核查對接,家史傳記代寫,家族尋根文化興趣班,尋根游學,家族宣傳片制作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