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羿近照
今辭海、字典、僅有“太上皇”的解注而無“泰上皇”的解注,因《史記》所載是太上皇,用“太”而不是“泰”,所以后世均認為沒有“泰上皇”的稱謂。而所有辭海字典所解釋的“泰”與“太”,也僅是解注為二者由“大”開始,相互為“通假”的關(guān)系。
《秦始皇本紀》文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span>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敝圃唬骸翱?。”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span>是說泰皇“泰”極高最貴,但王(秦始皇)僅要“皇”不要“泰”,并且沒有把最貴的“泰”封自己的父親莊襄王追尊莊襄王,而封為“太”或(大)上皇。
但是,《里耶秦簡》8-641號木牘“更名方”(亦稱《更名詔書》)的背面有涉“泰”的記載:有“大如故,更泰守”、“莊王為泰上皇”、“毋敢曰王父,曰泰父”。即朝廷官員和地名凡涉“大”(太),如表示大則不變,如表示極高極大,或與秦五行、先輩、始祖、則用“泰”。其涉及父母、泰山祭祀、地名、官人。
秦記屬性的《周本紀》也說:周平王死后,平王的太子“洩父”早死,就立了太子洩父的兒子“林”為王,這就是桓王?;竿?,是平王的孫子。(原文: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桓王,平王孫也。)
《周本紀》又說:桓王三年(前717),鄭莊公前來朝見,桓王沒有按禮節(jié)接待他。五年(前715),鄭國因怨恨桓王,和魯國調(diào)換了許地的田地。許地的田地,是天子用來祭祀泰山的專用田。(原文略)
《左傳》對此“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的記載說:因桓王忘記了“晉鄭是依”事件鄭的恩德而怠慢了鄭莊公,即《系年》所載,如果沒有晉文侯和鄭武公攜手策劃殺周攜王,安排周平王東遷雒邑,就沒有平王孫子“林”桓王的什么事了,當然,秦記屬性的《周本紀》及“世家”除有東遷事件所記載的“雒邑”秦記內(nèi)容及“雒”的足印痕跡,并都默契的刪除了晉鄭殺攜王這一段驚世事件的關(guān)鍵點(包括《左傳》),僅記載晉、鄭護送平王東遷,取而代之的記載是秦為首助平王東遷有功,秦被封侯建國的內(nèi)容。顯然這些隱晦和刪除,并以秦貪表功跡的描述,只有秦人所為和《秦記》的內(nèi)容。(參閱《秦漢雒史》第【第三篇】《史記》中的雒與洛考“四、《史記·周本紀》雒邑與洛邑同載”--王羿注)
且不論《左傳》記載的鄭莊公為“伯”而《周本紀》記載的其為“公”的級別,以及鄭莊公和周桓王的恩怨,僅論這段“【傳】(隱公)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所載明最早出現(xiàn)的“泰山”,其“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說明周公的功德與泰山所祭祀的神一樣(是否是泰皇神?待考)的分量,《左傳》此段“泰山”的意義,除“泰山之祊”飛地外,主要是因“釋泰山之祀”,是在說明泰山的祭祀地點是周廷的一個重要場所。
這與陳松長先生《岳麓書院藏秦簡中的郡名考略》:秦始皇統(tǒng)一前后就在泰山設(shè)“泰山郡”;而《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統(tǒng)一后的第三年(二十八年)秦始皇就去泰山封禪;根據(jù)清華簡《系年》秦先人商奄之民在泰山之地的奄國的事實,可見去泰山封禪除履行古人報告天帝之外,亦有報告祖宗認及“衣錦還鄉(xiāng)”的意義,根據(jù)五行:秦為水德,而泰皇泰字下部為水,而秦下部為禾。禾自然離不開水,天“水”助地“禾”,這也與五行理論亦非常的吻合。
而帶有“周東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秦始與周合,合而離,五百歲當復(fù)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span>等秦記屬性標簽內(nèi)容的《封禪書》,其記載舜帝時還沒有泰山名稱,稱岱山,在春秋時才有泰山之名。所以《封禪書》有“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昔無懷氏封泰山…虙羲…神農(nóng)…炎帝…黃帝…顓頊……禹……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边@一段為了泰山封禪而特描寫的封禪史依據(jù),因此段話沒有其他史料佐證,所以管仲的這一段話一直受到學(xué)界質(zhì)疑,但這恰好與今所發(fā)現(xiàn)《封禪書》有“周東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秦始與周合,合而離,五百歲當復(fù)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span>等《秦記》屬性的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聯(lián),說明今簡“泰”的意義并不是今辭海字典所解釋的僅為通假這麼簡單。難怪漢初劉邦封其父亦為“太上皇”,去掉了“泰”而用“太”;官員的原秦制“泰”去掉而恢復(fù)到秦前的“大(太)”。
今出土的《張家山漢簡》是呂后二年的漢簡,其文中除有“泰父母”與“大父母”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竹簡外,其官員再無“泰”之名。均為“大行走士、未(簡460)央走士。大(太)卜,大(太)史,大(太)祝,宦者,中謁者,大(太)官,寺工,右工室,都水,武庫,御府,御府鹽(監(jiān)),詔事,長信掌衣,長安市,云夢,(簡461)”,
但是在465號簡有出現(xiàn)了“太醫(yī)”,而不是“大醫(yī)”。此太醫(yī)之“太”是最早出現(xiàn)的以“太”換“泰”;以“太”換“大”的“太”字,與今《秦始皇本紀》《高帝本紀》中的太上皇“太”字相同。因“大醫(yī)”多是御醫(yī),疑此太是太后、太上皇之太關(guān)聯(lián)的“太”。
今所發(fā)現(xiàn)《左傳》涉秦屬性的原因,且《竹書紀年》所載黃帝取河圖洛書的“禪”地是在洛水上游玄扈山下,即所發(fā)現(xiàn)的今祝塬“洛南秦宮”地址,所謂“秦宮”實為秦昭王取九鼎初統(tǒng)天下所為,而玄扈山因晉魏史《竹書紀年》專載玄扈山之地是河洛源頭之地,其祭祀取河圖洛書與秦“封禪”的意義相同,疑是周祭祀且“封”的固定地方,周朝廷在洛邑沿續(xù)因此在河洛之地沿續(xù)國都,因此在此地域祭祀必效仿。
秦在公元前351年建“城商塞”,占領(lǐng)了上雒,又公元前340年衛(wèi)鞅封商占領(lǐng)了商縣,從此將上雒與商地域相連,而秦上雒與魏上洛亦相連,但直至公元前338年商鞅死于“黽池”,此時秦都沒有動魏“上洛”,是因它是周脈龍頭玄扈山“齋宮”“祝塬”,即之后的“秦宮”之地,【參閱《秦漢雒史》第三十四篇洛南祝塬秦宮,周籍典所傳黃帝齋宮址而擴建;第三十六篇 洛南秦宮與草鏈嶺,揭開了秦改周龍頭龍脈的面紗 】所以,不排除秦屬性的《左傳》為秦“泰”而設(shè)計,(僅為推測,代考。因為封禪之名的使用應(yīng)源于秦始皇,但不影響秦與孔儒《左傳》的民本思想:民為神之主,民為邦之本的思想的體現(xiàn))
“泰”有秦、秦官人及父母官之意。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泰)守、(泰)尉、(泰)監(jiān)。更名民曰'黔首’”。黔首,即國家五行法則下的水德,其崇尚黑色,群臣黑衣黑褲,那么種地的農(nóng)民百姓就是頭上所戴的官帽子,即黑色的“冠”。( 孔穎達 疏:“黔首,謂萬民也。黔,謂黑也。凡人以黑巾覆頭,故謂之黔首?!保?/span>
秦“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其官人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官,國家和官人頭上頂?shù)氖前傩??;蠲撁摴虐灞镜摹皣┟癜病保瑯藴实摹蹲笫洗呵铩房鬃有⒌?,孝悌是“為仁之本?/span>和孔儒的民本思想:民為神之主,民為邦之本的思想。
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法律簡文中,有不少對于“不孝”行為的定罪;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賊律》所遺留對秦簡“泰父母”不孝的治罪條例,都說明秦始皇以法當先,又有儒性治國的事實。
秦在統(tǒng)一前后專為《左傳》所載祭祀性質(zhì)的泰山而設(shè)了“泰山郡”緊接著封禪,而劉邦僅沿用秦制有封“泰山郡”(漢書),但至漢武帝前并沒有“封禪”,漢武帝封禪,因距離秦已久遠,且《左傳》有泰山祭祀,以及崇尚儒學(xué)的《封禪書》所載:登基改歷修史必封禪,(已不知是秦所為)以及孔儒之祖就在泰山之地,所以泰山封禪在武帝時又開始又得到了恢復(fù)。這也沖淡了泰山之“泰”與秦的特殊意義。
由此漢后將原秦記的《秦始皇本紀》“泰上皇”之“泰”、官員“泰”改回大(太)”是漢人政治目的體現(xiàn)。
秦漢時少習(xí)山下的縣都是幾千人 (王幗聲配圖)
敦煌博物館王國偉爨書展品(武關(guān)道發(fā)現(xiàn)記局部)
再次聲明:商業(yè)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quán),非商業(y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以免侵權(quán)難堪。
溫馨提示:如文中觀點表述有混淆,請以《秦漢雒史》原著為準。歡迎轉(zhuǎn)載、引用我院院士作品學(xué)術(shù)觀點。但,請注明出處。以免侵權(quán)。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
68、秦四關(guān)(秦簡圖秦前為什么沒有“秦嶺”的名字)
71、少習(xí)山
73、秦僑下尋秦
75、藍田商洛人都高興的文旅發(fā)現(xiàn)(峣關(guān))圖
76、《岳麓秦簡(肆)》上雒關(guān)外的“雒漢”路經(jīng)
77。古秦嶺
80、洛陽與雒陽之名
82、秦史記載的更改黃河之名
86、康熙字典“雒”誤注
87、《浙大楚簡》左傳與《清華簡》相關(guān)的幾個問題(之一)
89. 今本左傳不是秦禁書的依據(jù)(《浙大楚簡》左傳與《清華簡》相關(guān)的 幾個問題)(之二)
90. 王國偉著《秦漢雒史》概述
91.《系年》秦“守墳?zāi)埂?與秦獲九鼎周守“冢嶺”的報復(fù)
92. 商洛秘史的古石碑
97、《左傳》《史記》紀傳體秦新朝屬性的發(fā)現(xiàn),顛覆了秦史政治的核心性質(zhì)
100、顛覆歷史的言論--紀傳體中的《周本紀》是秦記的主要承接點
101、《史記》沿用漢初史記的秘密
104、史記“紀傳體”是秦集體智慧結(jié)晶的關(guān)鍵例證
104、”史記“紀傳體”是秦集體智慧結(jié)晶的關(guān)鍵例證
106、線裝書局 《秦漢雒史》概述
107、線裝書局《秦漢雒史》”它露出秦史斷代失傳的一個天大秘密“
108、線裝書局《秦漢雒史》秦史斷代謎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