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離開秦州到達的下一站是渭州,當時的州治在隴西縣。秦國始設隴西郡,漢初的時候在此設襄武縣,隋朝改名為隴西縣,一直沿用至今。渭州因渭水而得名,發(fā)源于此的渭河水,從渭州流到秦州,再穿過隴山的峽谷,到達關(guān)中平原,最后在關(guān)中平原東端的潼關(guān)匯入黃河。因此渭河可以說是富饒關(guān)中平原的母親河,它孕育出了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岑參走到這里,面對悠悠東去的渭河水,想起了長安的親人和家園,寫下一首《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雍州是上古時代所謂的九州之一,指黃河潼關(guān)以西的廣大地區(qū),詩中這里指的是關(guān)中地區(qū)。岑參約在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二十歲時,從嵩陽(今河南登封)來到長安求取功名,未及第之前在終南山高冠峪建草堂跟弟弟一起苦讀,天寶三載(公元744年)進士及第,又過了三年的守選期,天寶六載(公元747年)岑參僅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這樣的小官,他挺失望的,曾寫下一首《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
自憐無舊業(yè),不敢恥微官。
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
只緣五斗米,辜負一漁竿。
到第一次出使西域時,岑參在長安地區(qū)已經(jīng)度過十幾年了,他在此成家立業(yè),已經(jīng)把這里當成了自己思念中的“故園”。
岑參兩次西域行的路線圖。第一次西行到達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今新疆庫車),第二次西行到達北庭都護府所在地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鄉(xiāng))。
渭水,今稱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fā)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絲綢之路翻過鳥鼠山,就從渭河流域進入了黃河上游另一條支流的洮河流域。岑參曾有詩句:
魚龍川北盤谿雨,鳥鼠山西洮水云。
歷史上唯一一位到過河西走廊的皇帝—隋煬帝楊廣,為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安全,在大業(yè)五年(公元609年)率大軍西征青海地區(qū)攻打土谷渾部落,經(jīng)過隴西渭水源頭,曾寫下一首《臨渭源詩》:
西征乃屆此,山路亦悠悠。地干紀靈異,同穴吐洪流。
濫觴何足擬,浮槎難可儔。驚波鳴澗石,澄岸瀉巖樓。
滔滔下狄縣,淼淼肆神州。長林嘯白獸,云徑想青牛。
風歸花葉散,日舉煙霧收。直為求人隱,非窮轍跡游。
詩中描繪了渭水源頭的景色,其中“濫觴何足擬,浮槎難可儔”是說源頭水流很淺,只能浮起酒杯,蕩舟駕船是不可能的。
隴西本來是指秦國始建的隴西郡,即隴山以西的渭水流域這一代,但在古代詩人的筆下,隴西漸漸成了整個西部邊塞的代名詞,《隴西行》便成為描寫邊塞的樂府曲辭,比較著名的一首是晚唐詩人陳陶創(chuàng)作的一首《隴西行四首》其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寫過《隴西行十首》,其一和其五:
隴西多名家,子弟復豪華。
千金買駿馬,蹀躞長安斜。
充國出上邽,李廣出天水。
門第倚崆峒,家世垂金紫。
隴西地區(qū)出了許多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英雄,比如說為漢武帝攻打匈奴、開拓西域的趙充國是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李廣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
王維曾奉事出塞到武威,他也寫過一首《隴西行》: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guān)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他沒有正面寫自己出塞的艱難旅程,而是借用了漢朝時匈奴入侵、邊防告急的情景,來反映邊塞的戰(zhàn)爭頻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