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茶易師
乍見如此“雷人”標題,不知有否嚇到各位???...,沒錯,你沒看錯,中國五千年茶文化的總源頭,正是《易經》!
首先要向各位報告:此文并非專家學者學究派們的所謂學術報告,亦非考古學家有板有眼的所謂考古研究。因要學它幾分“考古”韻味,所以行文不免顯長,為便于各位省時閱讀,下面就以一簡單直觀的行文大綱為諸君做個梳理簡介,大綱了解過后,相信大家便會明了:我等所言為何?同時也會明了:以上所述乃當真果然。好了,閑話少說言歸正傳,請各位小伙伴們趕快搬好自己的小板凳入席坐定,且聽某細細道來罷!
先來一首打油詩:
《行文大綱》
小小行文大綱,并無條條框框;
浩浩文化千年,果真舉世無雙!
【1】中華文明的最早起源——有說5000、7000年前、有說8000、9000年前,始終未能形成定見——不過起碼可追溯到伏羲之前。
伏羲先天八卦圖
【2】中華民族的人文先祖——伏羲:仰觀俯察、始作八卦,于是成就了《易經》最為原始根本的理論及哲思體系,從而開了中華民族文明之肇始。
【3】中華文化的最早形成——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帝、黃帝:這是全世界所公認的中華民族文化史。
【4】中國五千年茶文化——與五千年中華文化幾乎同步,并貫穿五千年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整個歷程,因此也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5】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炎帝神農《連山易》——黃帝《歸藏易》——周文王《周易》——《易經》的理念及思維方式成為中華民族最根深蒂固及最原始的文化基因。
【6】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連山氏)——嘗百草、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fā)現并利用茶,開五千年茶文化先河——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茶祖——據伏羲先天八卦創(chuàng)作《易經》——《連山易》——用于萬民教化及日常生產生活指導。
【7】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歸藏氏)——創(chuàng)作《易經》——《歸藏易》——用于萬民教化及日常生產生活指導。
【8】周文王——三千多年前,文王被拘羑里,演八卦為六十四卦——創(chuàng)作《周易》。
茶圣陸羽及《茶經》
【9】茶圣陸羽——與《易經》結緣——9歲便會用《易經》占卜,為自己算卦并為自己取名陸羽——根據《易經》文化思想——創(chuàng)作世界第一部茶學及茶文化專著《茶經》,深深影響全世界茶文化的發(fā)展。
【10】古今中外——無論是中國的《茶經》、《茶錄》、《大觀茶論》、《茶典》、《茶史》等茶學茶文化專著、還是國外以日本為代表的《吃茶養(yǎng)生記》,所有跟茶及茶文化相關的思想體系或精神領域,無一不是以中國文化元素為藍本而得以延伸演化,無一不在體現《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對立統(tǒng)一與天人合一思想。
【11】 由一個常識性的簡單邏輯而印證出來的曠世定論!
★ 中國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總源頭是《易經》!
★ 中國五千年茶文化的總源頭是《易經》!
★{一部偉大的《易經》囊括了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更囊括了中國五千年茶文化、乃至于世界所有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詳細報道:
都知道中華文化、或者說中國文化,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而在這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且繁榮璀璨浩瀚龐雜的大文化體系中,有一個可愛的小伙伴,幾乎是伴隨并貫穿著整個中國文化的生發(fā)起源與發(fā)展壯大、直至如今在全世界范圍都顯得無比耀眼光輝的整個歷程。這個小伙伴,就是我們的茶文化。
千百年來,別看她雖只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小支流,她卻能憑著自己無限的融合承載力、以及無限的演化衍生力,與東南西北不同時空領域的各種不同文化形態(tài)非常友好和諧地交融和合在一起,而且已經在不同層面深深影響著全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甚至還形成了一種大氣磅礴且蔚為壯觀的茶文化景象,令舉世為之矚目、為之感到贊嘆。
一.首先跟大家聊聊: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
中國歷史上,《易經》曾先后出現過三次,依次為《連山易》、《歸藏易》以及《周易》。無論是已經失傳的神農《連山易》與黃帝《歸藏易》,還是現僅存于世已經有著近三千多年歷史的《周易》,千百年來其名稱不管怎么個叫法,我們都約定俗成地以《易經》統(tǒng)稱之。
大家常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中華兒女都是炎黃子孫,如果我們硬要將中華文化的起源往回倒,除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伏羲,如果我們不作過多提及的話,倒到最后尚有史可載為憑的,大概到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差不多就該打止了。向來所謂中國五千年文化的這個說法,也正是自此而來。
眾所周知,《易經》向來就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簡單概括來說,自中華文化從伏羲與炎黃二帝開始往下,無論是正統(tǒng)還是民間,無論是傳統(tǒng)所謂的伏黃老孔以及所謂三教中的儒家、道家和自印度傳入中國的釋家,還是所謂九流中的縱橫家、雜家、法家、農家、陰陽家......,乃至于中國歷史上曾百花齊放各爭其鳴、形形色色各派林立的諸子百家,只要大家能看到的能想到的,其學術學說思想體系都是以《易經》為根本依歸、都是或直接或間接從《易經》中吸取論據養(yǎng)分、并最終由此而得以形成與建立的,所有的中華文化都脫離不了《易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所不包的象數理占之體系范疇,因此才說《易經》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總源頭。這種觀點無論是在正統(tǒng)專業(yè)學術領域,還是非正統(tǒng)民間野史,都已經成為一個舉世之公論與定論。
盡管如此,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朋友會心有所疑,在他們看來,《易經》只是用來搞封建迷信算卦占卜的,甚至帶有相當神秘與迷信的色彩,對此我想說的是,那恰恰只是因為他們對《易經》給予了片面且神秘迷信色彩的粗淺認知與定位罷了,卻忽略了其大道至簡、習常平易、樸實本真、百姓日用而不知等真正大有價值的這些面。當然,因限于篇幅,這個話題我們不便展開細談,以后若有機會再與大家詳作延伸探討。
二.中國的茶文化真有五千年嗎?
眾所周知,茶與茶文化的發(fā)源地都是中國。據科學家們考證,早在近七八千萬年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茶樹品種,但直到幾千萬年之后,茶才被人類發(fā)現。按各種史料記載及傳說,茶最早被人類發(fā)現并認知應用的,乃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農氏。
其實在中唐以前被廣泛用到的是“荼”字,而不太能看到“茶”這個字眼。無論是《詩經》中多達七個場次提到的“荼”、還是《爾雅.釋木》中提及的“苦荼”、還是《神農本草經》中“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論述,雖然很多人普遍認為以上各處所言之“荼”,就是大家所說的的“茶”,荼茶兩字實為一體,但還是有人對此提出不同觀點,對此,我們也沒有必要去作過多考據。不管它們之間到底有如何淵源,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特定的情境里,“荼”是完全可以表示“茶”的確切含義的,這就夠了。
另外,還有一個我們始終無法否認也無法忽略的事實是,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具有劃時代里程碑的意義,而以它的作者茶圣陸羽為代表,其在《茶經》中更是直接講到“茶者,南方之嘉木...,其名有曰荼、槚、蔎、茗、荈...,以及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等論述,就足見陸羽所持的堅定立場,不僅直接開宗明義將“荼”字去掉一筆,自此開“茶”字為用的風潮,更是鐵口直斷言辭鑿鑿地將神農氏尊為“茶祖”。
從狹義的角度而言,所謂茶文化的歷史著實難以考據并形成共識,但如果從廣義上來講的話,我們所講的茶文化可以說自神農嘗百草發(fā)現并應用茶以來,茶文化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且自然而然地形成并豐富起來了。
由此可見,茶及茶文化的整個發(fā)展歷時已經足足五千余載,因此我們自然敢理直氣壯并自豪地說:中國的茶文化已經有五千年悠久深厚的歷史了...。
三.《易經》與茶及茶文化的緊密關聯
(一)茶祖神農氏與《易經》的不解之緣
據傳炎帝共傳承了九代,合530年,第一代炎帝稱神農氏,往后依次是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氂(mao)、帝哀、帝克、榆罔。炎帝神農氏曾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形成過一部易經,因神農氏又稱連山氏,因此這部易經被名為《連山易》。
巧的是,神農氏同時也是嘗百草、發(fā)現并對茶加以應用的第一人。神農氏因《連山易》的知識與易經的卦象原理,在農業(yè)領域多有應用,比如根據益卦卦象發(fā)明制作原始的農業(yè)工具耒耜;根據離卦卦象編草制作成打獵捕魚的羅網;根據噬嗑卦象聚集大家形成集市、彼此互通有無交易而退各取所需......,因此對于善于發(fā)現并利用茶的藥用價值以及創(chuàng)作應用《連山易》的神農氏,《易經》與茶竟然在神農氏身上同時得以體現,其聯系之緊密緣分之深厚,不言而喻,我們也大可以腦洞大開去加以想象......。
(二).茶圣陸羽與《易經》的不解之緣
《易經.漸卦》
首先要說的是,陸羽的名字、以及他的人生經歷與《易經》就有著莫大的淵源。據《天門縣志》、《上饒縣志》、《新唐書.陸羽傳》、《唐才子傳.陸羽》以及后來陸羽29歲時的自傳《陸文學自傳》等各種文獻典籍記載與民間傳說,陸羽3歲左右時因長相丑陋且口吃結巴,被親生父母拋棄成為棄兒,所幸的是被路過的今湖北天門龍蓋寺高僧住持智積禪師收養(yǎng),因其天資聰穎,甚得禪師喜歡,并有意培養(yǎng)為自己的衣缽傳人,而陸羽自小不愿學佛也不愿意皈依佛門,卻對儒家文化很感興趣,為此后面與師父甚至還起了很大沖突,于是十二歲時不得不離開寺廟進了戲班子演丑角戲等等,這是后話。
《唐國史補》卷中《陸羽得姓氏》、《新唐書》及《唐才子傳》等史料均記載說等到陸羽長大(有說9歲,從他小就開始喜歡并學習儒家文化,加之也有可能高僧師父智積禪師對他在諸如《易經》玄學方面有所點撥,尤其是他后面在《茶經》中熟練用到《易經》文化、以及根據其自傳記載陸羽還寫過與《易經》有莫大關聯的《占夢》一書,可知他一直比較喜歡學習研究 《易經》,因此我們推測和想象他9歲便懂得用《易經》占個卜并不是什么難事,是完全有可能的)后,他自己給自己占了一卦,得水山蹇卦之風山漸卦,上六爻為動爻,因此他根據《易經》漸卦上六爻的爻辭: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給自己取名陸羽,字鴻漸。當然了從陸羽自己給自己的占卦斷卦情況來看,蹇卦和漸卦的含義確實也跟他自己一生的經歷比較符合,頗具傳奇色彩。
(三).《茶經》與《易經》的不解之緣
其次要說的是《茶經》與《易經》也有著非常好玩的密切聯系,舉個例子好了,如果大家仔細看過《茶經》,一定不會對《茶經.四之器》這個部分的內容感到陌生:“風爐,以銅鐵鑄之...凡三足,古文書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離乎中”;一足云:“體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滅胡明年鑄”...后面還有:“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等等內容,這些可都是《易經》里面原原本本的八卦及五行知識啊,而作為茶圣的陸羽,竟能將《易經》在他的《茶經》中運用的如此貼切,讓人不得不為他的茶學及《易經》文化造詣感到佩服。
以上只是略舉幾個例子稍加說明而已,整部《茶經》,從茶的種植、到采摘加工制造、到茶具茶器的制作選用、到煮茶之法及品飲之道...,其所講的方方面面,其實都在《易經》的含括之內,其它茶學或茶文化方面的延伸應用,就更不用提了。從更嚴格的意義上來說,不止是《茶經》,整個與茶相關的茶學茶文化,無一不是《易經》陰陽與五行平衡、簡易返璞、素然歸真等哲理思想的體現,我想這就是《易經》與中國茶文化形影相隨并深刻影響茶文化最直接最活生生的鐵證吧。
四.結論:
《易經》不僅是五千年中國文化的總源頭,更是五千年中國茶文化的總源頭!至于它們之間密不可分的種種關聯與景象,一時半會難講不完,惟愿往后能隨時向眾先進請益、并不斷挖掘不時與大家分享,以期與諸君共奮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