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完貝加老師的自卑主題的心理課,里面談到大量關于自卑的認知以及自卑的案例,聽完頗有感觸,很想分享一下課中的一些核心觀點以及自己的感悟。整個課程的主線圍繞什么是自卑——為什么產生自卑——如何克服自卑來展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W1H原則的脈絡(what——why——how)。
關于什么是自卑,其實沒必要做太多的解釋,我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自卑的感受,只要把自己再拉回到產生這種體驗的場景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卑是什么,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對自我的一種否定,這種否定過度蔓延進而影響到了自己的情緒使之呈現出負面消極的狀態(tài)。而與之相對應的另一種極端就是自負這種狀態(tài),自負本質就是對失敗的恐懼和否定,而采取的過度拔高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從本源上來講,它們是一體兩面,是應對自我否定的兩種極端反應,一個是對自我否定的全盤肯定,另一種是對自我否定的全盤否定。
而人為什么會自卑,其實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因為人與人相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場景,在不同的場景中我們會不自覺地去與他人對比,通過這些場景中與他人的對比,放大自己的不足,比如金錢,能力,兩性交往。因為對自我認知的不足和對缺點或優(yōu)點的放大,我們很容易就陷入了自卑或自負當中。從認知角度來講,很多人并未意識到適度的自卑或是自負其實是有益的,它們分別作為過度樂觀或妄自菲薄的一種平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種情緒都是有力量的,我們說自卑或是自負是某幾種相似情緒在認知不平衡下的集結狀態(tài)。很多人可能在感受到負面的情緒時,如恐懼,悲傷,失落,時,都沒有意識到它們所帶來的能量,即它們是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只有當意識到它們是自身情緒的一部分并接納去體驗它們時,你才能感受到它們的力量,進而能慢慢地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那么如何去克服自卑或自負呢,或者更準確地說如何將它們調節(jié)在合理的空間范圍內呢?首先還是從認知上去完善自己,意識到自己的自卑和自負情緒,分析其背后的需求和癥結,然后不斷地通過認知的提升進行行為糾偏。既然要從認知上完善自己,那么我們要搞清楚自卑和自負的認知缺陷在哪里,然后針對這些癥結去逐步完善。
1.自我為中心
自卑和自負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看到無論是自卑還是自負的人,它一直在關注自己所關注的內容,他們將自己看到的不足或者優(yōu)點刻意放大,通過放大缺點來否定自己或是放大優(yōu)點來否定他人,可是對于他人來說,你的缺點和優(yōu)點真的有這么重要嗎?你的放大意味著你認為自己所關注的很重要,何不放下自我的執(zhí)念,卻真切地感受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或許沒有那么好,但也絕不會那么差,就好像你看待別人時,一定也不會是充滿惡意,這樣的狀態(tài)一定是相互的。
2.認清事實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投射”,這個投射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你自己所想的其實是你自己心中的投射,簡單來說就是你認為別人如何看待你其實是你自己內心所想象出來的,它是基于內心的一種投射,如果缺乏對事實的關注,這種投射很可能就會偏離事實,進而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誤解。比如你請同事幫忙,同事因為忙而回應平淡,你可能會認為同事對你有意見,看不起你。其實,如果仔細觀察事實,同事如果真的在忙,那這種想法就完全在歪曲事實,我們只應該根據現有事實去做出推測,而不能憑借現實之外的想象來加工我們對事物的看法,畢竟你現在并不是在寫一本科幻小說,你是在與他人相處,相處的過程就應當基于現實狀況來判斷和決策。
3.分析自己背后的需求
任何情緒的背后一定有它的需求,這種情緒是在提醒你自己有這樣的需求需要得到滿足,自卑和自負中包含著的各種各樣的情緒都是每個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體現。比如,你覺得自己不行,會害怕自己表現不好,害怕被別人笑話,其實這背后的需求是自己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肯定,只是因為以往的失敗情形自己對自己的表現不足產生了恐懼,而將這種需求進一步壓抑,當你坦然接受了自己可以失敗這樣的結果,你就是自然真實地表現自我,這樣的狀態(tài)即使表現不完美別人也能看到你的努力和真誠,這些都會是別人肯定你的方向。
4.行為糾偏
從認知提升到完成行為糾偏是一個反反復復且充滿阻抗的過程,應對不同生活場景中的自卑和自負情緒,都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拋開自我為中心,認清事實,并分析自己情緒背后的需求,經過長期的實踐和反思,心態(tài)和行為才能慢慢地完善。這注定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你在不斷地跟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習慣與行為習慣抗爭,但我相信自我完善是一個值得終生為之付出努力的追求。
堅持寫作100天 43/100記錄自己每天的思考,認認真真地生活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