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同樣是溫里劑的桂枝人參湯和干姜附子湯。
現(xiàn)代劑量參考《方劑學》(第十版)及《胡希恕醫(yī)學全集》。
桂枝人參湯
桂枝四兩,去皮(12g)
甘草四兩,炙(12g)
白術三兩(9g)
人參三兩(9g)
干姜三兩(9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nèi)桂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傷寒論》第163條: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本方是理中湯加桂枝。
治療脾胃虛寒的拉肚子,同時外有表證感冒的病癥。
按照條文的描述是,在感冒是表證的時候,一直用下法,導致消化道虛寒,但是表證還在,用溫里和除表同時進行的方法。
如果是本來就有消化道虛寒的患者感冒,也是用這種療法。
熱痞VS寒痞:
像大黃黃連瀉心湯這種熱痞同時合并表證,是要先解表后清里的;本方證的寒痞就可以溫里、解表同時進行。
葛根黃芩黃連湯VS桂枝人參湯:
兩者都是協(xié)熱利,但是葛根黃連黃芩湯是表里都熱,桂枝人參湯是表里都寒。
煎煮法:
本方桂枝后下,有點特殊,用意是桂枝的宣發(fā)作用不必受理中湯滋補的影響。
拓展:
本方有理中湯和桂枝甘草湯合用的意思,所以可以治療虛寒心悸,或者習慣性頭痛等。
干姜附子湯
干姜一兩(3g)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15g)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傷寒論》第61條:下之后,復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
傷寒用了下法,又用發(fā)汗,導致陽虛了。
白天煩躁,晚上安靜。是因為白天有自然界的陽氣幫忙和邪氣抗爭,到晚上就沒有這些陽氣了,不能和病邪抗爭反而安靜了。
和有熱邪的煩躁鑒別:有熱邪的煩躁不會在晚上好轉(zhuǎn),排除了梔子豉湯證的煩。
不嘔,說明不是少陽病,排除了柴胡湯證心煩喜嘔的煩;
不渴,說明不是陽明病,排除了承氣湯證的有實熱的煩;
無表證,說明不是太陽病,排除了大青龍湯證的表不解的煩;
脈沉微、無大熱,種種跡象表明是少陰病,而且沒有陰盛格陽。
以下內(nèi)容,請于知識星球閱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