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引火歸原”——葉顯純
“引火歸原”,是中醫(yī)的治療法則之一,又稱“引火歸源”或“引火歸元”。它屬于“熱因熱用”的反治法,又為中醫(yī)學上救急療法之一。
“引火歸原”一詞,最早見之于《景岳全書》(1624年),以后《本草匯言》、《本草匯》乃至《本草便讀》等書里均有所載述。
(一)“浮陽上越”與“引火歸原”
“引火歸元”治法,主要適用于“陰寒里盛、浮陽上越”,表現(xiàn)為“真寒假熱”的病證。
所謂“浮陽上越”,又稱“虛陽上浮”,是腎陽外越,上泛頭面所致。一般認為主要有下述兩種類型:
1
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主要有面赤顴紅、咽喉紅痛、手足心熱等陽亢火炎之癥,又具有眼目干澀、口渴、舌光等陰虛不足之候。因為“陰陽互根”,故陰虛不足則陽無以附,虛陽相對亢盛,浮越上炎所致。
2
陰寒里盛,逼陽外越——虛陽被陰寒格拒于外的稱“格陽”,被逼上浮頭面的稱“戴陽”。戴陽的主要癥狀有顴面浮紅、下肢逆冷、脈大而虛或微細欲絕等癥。
陰虛火旺和戴陽之證,雖然都是“浮陽上越”,但兩者病因病機絕不相同,故而在治療法則上也因而截然不同:
前者宜用育陰潛陽、滋陰降火的方藥進行治療;而后者則必須應用溫腎逐寒、引火歸原的治療法則。
至于“陰盛格陽”一證,雖然在治療上也須溫腎回陽、采用“熱因熱治”的療法,但一般不稱為“引火歸原”。
腎陽,又稱“命門之火”,在人體生理、病理上至為重要,歷代醫(yī)家均甚為重視?!秲冉洝氛f:“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張景岳也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庇终f:“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非陽能死物也,陽來則生,陽去則死矣?!保ň婎惤浉揭怼ご髮氄摚?/p>
汪昂也有類似論述:“人無此火,則神機滅息,生氣消亡?!?/p>
因此,當陰寒里盛、虛陽上浮之際,必須亟予溫陽之品、以急救回陽,使一線浮脫之元陽仍能歸之于命門,對于這種治法,趙養(yǎng)葵說得最為明確,他說:“火可以水折,惟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必擇其同氣招引歸宇,則火始不上浮而下降矣?!?/strong>
在治療上,“引火歸原”的主要藥物當推附子、肉桂二藥了,在許多中藥文獻上都有所論述,除《本草綱目》“肉桂下行,導火之源”以外,還有如下的記載:
1
關于附子的“引火歸原”的記載,有:
《本草正》:“大能引火歸源,制伏虛熱。”
《本草匯言》:“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附子乃命門之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游之火自熄矣?!?/p>
2
關于肉桂“引火歸原”的記載,有:
《本草正》:“若下焦虛寒,法當引火歸原者,則此為要藥,不可誤執(zhí)?!?/p>
《本草匯》:“下行而補腎,能導火歸原,以通其氣。
《本草便讀》:“又能引火歸原。”
至于“引火歸原”的方劑,可從有關治療“戴陽證”、“真寒假熱證”、“上熱下寒證”等文獻記述中找到根據:
1
四逆湯
《醫(yī)方集解》:“治三陰傷寒,……惡寒不渴、四肢厥冷、或反不惡寒、面赤煩躁,……脈沉微細欲絕?!?/p>
2
四逆湯加蔥白
《醫(yī)方集解》四逆湯下:“面赤者,格陽于上也,加蔥九莖以通陽?!?/p>
按:“格陽于上”實際就是虛陽浮越的“戴陽”癥。
3
通脈四逆湯
《傷寒論》:“少陰病……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通脈四逆湯主之?!?/p>
4
通脈四逆湯加蔥白
《中國醫(yī)學大辭典》通脈四逆湯條下:“面色赤者,加蔥九莖。”又說:“面赤系虛陽上泛,故加蔥白以引陽氣下行?!?/p>
按:“引陽氣下行”實際就是“引火歸原”。
5
白通加豬膽汁湯
《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戴陽”條下:“下利清谷、脈沉遲、面少赤者,宜白通加豬膽汁湯。”
按:此條雖未言及下肢厥逆,但突出了“下利清谷、脈沉遲”之癥,宋許叔微對于“上熱下寒”證強調脈搏的重要性:“煩躁面赤身微熱,脈至沉微陰作孽,陰證似陽醫(yī)者疑,但以脈憑斯要訣?!保ā秱僮C歌》)
又按:白通加豬膽汁湯為《傷寒論》方,由附子、干姜、蔥白、人尿、豬膽汁等組成。根據《傷寒論教學參考資料》(南京中醫(yī)學院編)說:“由于病者里寒太盛,常被格拒不納,所以必需在熱藥中加入人尿豬膽汁,以苦寒反佐,使同氣相求,引陽藥直入陰中,也就是《內經》至真要大論所述'甚者從之’的反治法?!?/p>
以上各方都是以附子作為主藥的“引火歸原”治法,對于用肉桂為主的方劑則未見專門記述.
此中奧秘,《衷中參西錄》曾予以揭示:“附子、肉桂皆氣味辛熱,能補助元陽,然至元陽將絕、或浮越脫陷之時,則宜附子而不宜用肉桂。誠以附子但味厚,肉桂則氣味俱厚,補益之中實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顛之大藥,觀仲景《傷寒論》少陰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現(xiàn)了解附子含有去甲消旋烏藥堿等成分,具有強心作用,可見古代在選用藥物時早已對附子的性能有所認識了。
肉桂
但是,肉桂的“引火歸原”作用井不能因此而抹煞,相反,現(xiàn)在一般多以肉桂為“引火歸原”的要藥。
如《中藥臨床手冊》(上海中醫(yī)學院編)在肉桂一藥的按語中說:“……下行而補腎,又可引火歸原,以治陰寒里盛、腎陽不足而出現(xiàn)的呼吸短促、面色浮紅、溲清便塘、脈浮大無力等癥候?!倍诟阶右凰幏矫鎰t反未提及。
這種看法當然有所不足,但對肉桂的“引火歸原”給予相當的重視,則是非常明確的。
肉桂對于“元陽將絕、或浮越脫陷”固然緩不救急,但對于雜病中的寒甚陽浮的病癥在臨床應用上確也能建樹奇勛,不容忽視。何況附、桂同用治療陽浮欲脫又能起到相須的功效呢?
所以臨床上兩藥又往往配合應用,今舉《余聽鴻醫(yī)案》中一例如下,以資說明。
“常熟東門外葉泳泰布行一童于,名錦蘭,年約十二三,吐瀉止后,即就余診,兩尺皆伏,惟寸關脈浮,汗多氣促。余曰,此癥大有變局,進以和中分清淡滲之品。至明日又邀余去診:汗如珠下,面紅目赤,肢厥脈伏,口中要飲井水雪水,煩躁不休。余曰,此癥陽已外脫,若認為熱癥,一服寒涼即死,若畏其死,即無法矣。病家人曰,聽君所為,死不怨也?!匆愿山诲X、附片一錢、肉桂八分、豬膽汁一錢、童便二兩,三物先煎,將藥濾清,和中入膽汁、童便,沸一二次冷服。此癥本可用白通四逆加人尿豬膽汁為是,因癥已危險,故去參草之緩,恐奪姜附之功,加以肉桂之辛,如猛將加以旗鼓,萬軍之中,以奪敵幟?!鞒抗辗椒粍?,至午余又去診之:汗止,口渴亦止,面目紅色亦退,脈細如絲而已見。余日,脈已微續(xù),可無慮矣。即進四逆加人參、人尿,再一劑而病霍然?!保ā按麝枴崩?/p>
學識有限,所做筆記均為個人理解,所轉文摘只因讀之有感,拋磚引玉,如有錯誤,望老鐵們不吝賜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