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年輕人從農(nóng)村走進城市,在沒有站穩(wěn)腳跟之前,他們只能住在老城區(qū)或者城市的邊緣角落里,有一張能夠躺下睡覺的床就可以。
筆者也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時光,深知陋室生活的不易,但如果沉浸在對陋室的不滿,和對自己的憐惜和委屈,這陋室可能就得多住幾年了。
最近在看一本《歲月的平仄》,里面收錄了很多大家的散文作品,其中梁實秋《雅舍的人》一文,寫出了居住陋室的辛酸和難熬,但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的還有另外一種積極的況味。
梁實秋筆下的“雅舍”,是一間名副其實的陋室:有窗而無玻璃,風(fēng)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但就是這么一間湊合居住的地方,梁實秋也能在長時間觀察后,給出另外一種解讀。
正常我們一般入夜關(guān)燈后,就準(zhǔn)備睡覺了,可梁實秋卻一時半會睡不著,因為夜里正是“雅舍”老鼠們自由活動的好時機,窸窸窣窣的聲音根本攪得沒有辦法合眼。
天熱的時候,“雅舍”還要多一位客人,就是一群一窩的蚊子,只要關(guān)燈睡覺,就會感到身上到處都是蚊子,但就算是被咬得大包小包,梁實秋住得還是很安心。
客觀來說,“雅舍”的環(huán)境跟現(xiàn)在很廉價的出租房沒什么差別,甚至還要差一些,在里面居住生活的艱辛,每一個在外漂泊的人都很清楚,可到了梁實秋筆下,一切都變得歡樂起來,這么一間陋室也能夠?qū)⒆髡邇?nèi)心的憂愁煩惱全部化去,作者怡然自安、曠達超脫的樂觀精神,可見一斑。
梁實秋對“雅舍”的特殊情感,讓我想到了一千多年前,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的陋室,劉禹錫的陋室要比“雅舍”好得多,但對于古代士大夫來說,絕對稱得上是陋室。劉禹錫沒有因為被貶后居住陋室而喪氣,而是通過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他的達觀和豁達,自然也就得到了人們的傳誦。
《歲月的平仄》里還收錄了很多大師的作品,他們的情況當(dāng)然不是一樣,但表達出來的人生態(tài)度,卻是讓人淡忘了時間的流逝,仿佛能夠靜靜地等待著芳香。
拿著《歲月的平仄》在手,我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人生智慧,這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對我們的未來都會有很多好處,實在值得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