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蔡邕 熹平石經(jīng)
■王世國(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
西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書籍《詩經(jīng)》《尚書》《儀禮》《樂經(jīng)》《周易》《春秋》,定為“六經(jīng)”,作為太學生們的法定教材?;始也貢鴺抢锊赜械摹傲?jīng)”標準本,就成為當時太學考試的標準答案。而有的太學生為了使自己考試過關,往往買通官員,暗中篡改藏書樓里“六經(jīng)”文字。長此以往,導致收藏的“六經(jīng)”標準本也錯誤很多。
到了東漢靈帝時,中郎蔡邕便向漢靈帝上奏:校正經(jīng)書、刊刻于石,作為儒學被定為官學后評定正誤的一部標準本。蔡邕的奏請獲得了靈帝的批準。這可是一個浩大工程:熹平四年,蔡邕與一些學者參校諸體文字的經(jīng)書,并領銜丹書“六經(jīng)”,總共寫了200911個字,鐫刻了46塊石碑,每塊碑一丈多高,四尺寬。完成這一工程,總共耗時9年。
當這些石碑在洛陽城南開陽門外的太學講堂(遺址在今河南偃師朱家圪垱村)前豎立起來以后,立刻轟動全城,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或摹寫,每天大街小巷和鄉(xiāng)間道路都被千余輛馬車堵塞了。
八公山人語
蔡邕是東漢時期的文學家,精通經(jīng)史,家有藏書萬余卷,晚年仍存有四千卷。所以,他才敢于向靈帝申請擔當校刊“六經(jīng)”的重任。 蔡邕還是一位有書跡傳世的大書家。他學習李斯和曹喜的書法,善寫篆、隸。梁武帝評價他說:“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彼麑懙碾`書史稱“八分書”,是一種簡化了的隸書字,波磔特征十分明顯,故又稱“今隸”。蔡邕的隸書體法百變,奇姿譎誕,窮靈盡妙,獨步古今。據(jù)傳,《夏承碑》也是他的書跡。
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jīng)》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碑刻書法的鴻篇巨制。它不僅字數(shù)多,共有20多萬個隸書小字,而且若把這些一丈多高的石碑排列起來,總共可達60多米長!它還開啟了我國以刻石的方法向社會公布“經(jīng)文”范本的先河,以后從魏晉至明清,有許多朝代都曾重新刊刻過這些“經(jīng)文”,以便供人學習。另外,由于當時參觀者捶拓刻石,也啟迪了后世雕版印刷技術的發(fā)明。
蔡邕寫的石經(jīng)筆畫嚴謹、結體規(guī)范,成為當時官方的隸書標準字體,以及后儒晚學的臨摹的范本。他的書法在那時出世獨立,無人比肩??上?這些石碑因種種原因大都損壞殆盡。1933年民國元老、書法家于右任以4000大洋購得一塊殘碑,今存西安碑林。
(整理:陳福香 文章來源:陳履生美術館微信公號、楊福音藝術館微信公號,因版面所限,本版文字有刪減,部分標題為編輯后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