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前人創(chuàng)業(yè)非容易,后代無賢總是空:詳解大明王朝公爵家族史

一、大明爵位

大明立國以后,異姓臣子爵分三等,即公、侯、伯,用以封賞功臣。每等爵位,均分為“世爵”和“流爵”,“世爵”即世襲罔替,可以傳給子孫后代?!傲骶簟?,即只有本人一代有爵位,無法傳給子孫后代。明代是崇尚軍功的時代,無論“世爵”還是“流爵”,“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因此有明一代,爵位十分有含金量,獲得不易。強如萬歷年間的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生前已是三公之首的太師,也沒能獲得任何爵位。受封爵位者,均頒予誥券。券,亦稱鐵券,封號又分為四等,其中又以輔佐太祖朱元璋開國以及成祖朱棣靖難為最高:

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余曰奉天翊運推誠,曰奉天翊衛(wèi)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如無軍功,只有兩種情況可以獲封爵位,一種是曲阜孔圣人后裔,世襲衍圣公。另外一種是駙馬都尉和外戚,二者雖受封,但是只有誥,而無券,并且多為“流爵”,無法世襲。明朝除了南明時期,迫于抗清需要,封擁兵自重的異姓臣子為王爵外,其余時代,異姓臣子生前能夠獲封的最高爵位就是公爵,個別功勞甚大者死后可追封為郡王。公爵,是超品,位列文武大臣諸班之首,即天子首臣。這些公爵家族,本應(yīng)世代榮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家族卻并沒有把爵位傳下去。今天,杜少就來講一講,大明王朝近三百年間的公爵家族史(死后追封的公爵不計入內(nèi))。

明代鐵券

二、洪武年間的公爵們:首代即除爵的,就有五家

洪武一朝,立國初期封了六位公爵,即開國六公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wèi)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之后,朱元璋又封湯和為信國公、傅友德為潁國公、藍玉為涼國公。這九位國公,可以說是大明開國的最大功臣集團,均世襲罔替,但由于各種原因,除了魏國公一家外,其他八家都逐漸沒落。

首代即除爵的,有五家:

韓國公李善長,原封宣國公,是朱元璋的元從之臣,李善長之于朱元璋,如蕭何之于劉邦。他是大明第一任相國,但太子朱標(biāo)死后,朱元璋愈發(fā)猜忌功臣宿將。李善長受“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牽連,舉家盡誅,爵除。

宋國公馮勝,隨太祖南征北戰(zhàn),屢立功勛,本與朱元璋親如兄弟?;侍珜O朱允炆冊立后,還被封為太子太師,與潁國公傅友德一起在山西、河南練兵。但是,馮勝的女婿是皇五子周王朱橚,二人經(jīng)常密會,因此引起朱元璋的懷疑。由于太子朱標(biāo)已逝,太孫年幼,太祖怕馮勝幫助自己女婿奪位,因此賜死,爵除。

鄭國公常茂,是開平王常遇春長子,也是宋國公馮勝的女婿。不知道馮勝是不是天生跟女婿犯沖,常茂為人忠勇,但也魯莽。洪武十二年,馮勝為主帥,潁國公傅友德以及當(dāng)時還是永昌侯的藍玉為左右副將,率大軍步騎二十萬,征討盤踞遼東的元太尉納哈出。此次出戰(zhàn),大明精銳盡出,太祖朱元璋有培養(yǎng)勛臣二代之意,令年輕的鄭國公常茂(常遇春子)、曹國公李景?。ɡ钗闹易樱?、申國公鄧鎮(zhèn)(鄧愈子)隨征,實地鍛煉軍事能力。在大軍面前,納哈出投降,藍玉攜鄭國公常茂去受降。沒想到,在受降晚宴上,藍玉一時興起,將衣服脫下披在納哈出身上,這本是示好的舉動。但是納哈出卻認(rèn)為是在侮辱自己,甚是不快,與左右低頭默語。鄭國公常茂以為納哈出要反悔,拔刀將納哈出砍傷。納哈出的部眾聽說納哈出受傷,四處潰散,本來的投降,變成了明軍乘勢進攻,大敗元軍,俘獲二十萬眾。但是明軍在撤軍之時,殿后的都督濮英等三千精騎卻被納哈出的軍隊反殺。大勝之后的馮勝將女婿鄭國公常茂押解回朝,但是常茂卻反誣馮勝私藏良馬、強娶納哈出女兒、損失濮英等三千精騎??粗嘶ハ喔姘l(fā),太祖大怒,解除馮勝兵權(quán),并將常茂流放,常茂死后,鄭國公爵位被除。朱元璋另封常茂的弟弟常升為開國公,結(jié)果在靖難之役中,開國公常升忠于建文帝,戰(zhàn)死浦口,爵除,全家流放云南。

電視劇《朱元璋》中李善長形象

潁國公傅友德,是不世出的名將,本非朱元璋嫡系,曾先后為明玉珍、陳友諒部屬。投奔朱元璋后,一生無敗績。曾經(jīng)七戰(zhàn)七勝平定甘肅,又協(xié)助徐達、馮勝北征大漠。后與湯和一起攻取四川,又以主帥身份平定貴州、云南。雖未列開國六公,卻一步步憑軍功晉封潁國公,太子太師,被朱元璋稱為:“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但是,傅友德與皇三子晉王朱棡是親家,太子朱標(biāo)死后,受到太祖朱元璋的猜忌,被賜死,爵除。

涼國公藍玉,原為永昌侯,本是大明開國中生代將領(lǐng)中的佼佼者,深受倚重,曾隨宋國公馮勝北征遼東、潁國公傅友德南平云貴。后為主帥北征遼東,捕魚兒海一役,徹底殲滅北元在遼東的勢力,太祖本欲封其為“梁國公”,但藍玉生性傲慢,南返之時毀關(guān)而入,因此被朱元璋改封為“涼國公”。后藍玉西征甘肅,晉為“太子太傅”,但藍玉并不滿足,自語“當(dāng)封太師”。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標(biāo)岳父,所以藍玉一直與太子朱標(biāo)極為親密。但太孫朱允炆冊立后,朱元璋對藍玉很不放心,終于爆發(fā)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藍玉身死爵除。

可以看到,晚年還活著的具有超強軍事能力的勛貴,他們的死或多或少都與太子朱標(biāo)早逝、太孫年幼有關(guān)。

三、洪武年間的公爵們:魏國公一系一枝獨秀

其余四家洪武年間的公爵們,以魏國公徐達一系最為發(fā)達,可謂一枝獨秀。而信國公湯和一系最為悲慘,也最為離奇。

信國公湯和,是朱元璋的發(fā)小,早于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朱元璋崛起后,甘為貳副,與徐達、常遇春一起,成為朱元璋手下支柱戰(zhàn)將。但實際上,湯和軍事能力一般,主要領(lǐng)兵均在朱元璋稱帝之前。大明開國后,主要的開疆拓土之役,湯和表現(xiàn)不佳。洪武元年,朱元璋命湯和在明州(今寧波)造船,為徐達、常遇春的北伐軍運糧,但湯和卻僅把糧食運到了鎮(zhèn)江,未能送抵前線。洪武四年攻略陜西之戰(zhàn),湯和戰(zhàn)功不及傅友德、廖永忠,后隨徐達北征也戰(zhàn)敗。之后多以副將身份為明朝平定中原,不曾單獨領(lǐng)軍,這也是為什么以湯和的資歷,卻未能躋身六公,只封中山侯的原因。直到洪武十一年,才被晉升為“信國公”,死后追封為東甌王。湯和長子湯鼎在征云南時候去世,少子湯醴也在出征時候死于軍中。湯鼎之子湯晟,湯晟之子湯文瑜,都早逝,沒能繼承爵位。但是奇怪的就在此處,雖然湯家多人早逝,但是子嗣并未斷絕。大明的皇帝們卻仿佛忘了這家人一般,直到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位之時,湯家都沒能襲封爵位。英宗年間,湯文瑜之子湯杰請求繼承爵位,英宗朱祁鎮(zhèn)竟以信國公已四十年無人繼承為由,將湯家除爵。

信國公湯和像

衛(wèi)國公鄧愈,在開國六公爵之中年齡較小,比朱元璋要小九歲。十六歲就領(lǐng)兵反抗元朝,早在朱元璋練兵滁州、尚未發(fā)跡之時,就率部來投,是元從之臣。在攻下金陵、抵抗陳友諒死守洪都等重大戰(zhàn)役中立下大功。開國后,隨大將軍徐達、常遇春征討四方,率部平定江淮、甘肅、吐蕃,戰(zhàn)功卓著。洪武十年就因病去世,追封寧河王。鄧愈長子鄧鎮(zhèn)襲爵,改封申國公。不幸的是,鄧愈的夫人是李善長的女兒。李善長被誅后,鄧鎮(zhèn)因為是李善長的外孫,被連帶誅殺,爵除。

曹國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曾經(jīng)與常遇春遠出塞外,一舉將北元趕出上都。常遇春病故于軍中,李文忠接替帥位,回師幫助大將軍徐達拿下山西全境。后率軍十萬,突襲北元皇帝愛猷識理達臘駐地,幾乎將其活捉。李文忠一生作戰(zhàn)驍勇,善于野戰(zhàn),進攻號諸將之首,備受信任。死后追封為岐陽王,位列開國功臣廟第三位。長子李景隆襲爵。對于李景隆,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正是他在靖難之役中,率領(lǐng)五十余萬明軍主力,卻兩次被燕王朱棣打敗。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會選擇李景隆為大將軍呢?其實李景隆一直是太祖著力培養(yǎng)的勛貴二代。李景隆襲爵不久,就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官太子太傅。建文帝登基后,勛貴二代中,資歷、官職能與李景隆媲美的,只有魏國公徐輝祖(徐達之子)。但是徐輝祖的姐姐是朱棣正妃,所以建文帝不敢用徐輝祖。而李景隆善于鉆營,曾經(jīng)帶兵包圍周王府,幫助建文帝撤藩,因此深受信任。明初以勛貴為帥是常情,當(dāng)時耿炳文新敗,建文帝啟用李景隆也在情理之中。只不過,李景隆沒有繼承一點其父的軍事才能罷了。后來燕王軍兵圍南京,李景隆開城投降,被朱棣加封為太子太師,位于班列之首。但永樂二年,被削爵禁錮。

到了明朝中期,孝宗朱佑樘登基。孝宗皇帝母親出身卑微,為收攏人心,重新啟用已經(jīng)除爵的開國功臣之后。常遇春的后人常復(fù)被從云南召回,與李文忠的后人李璿、湯和后人湯紹宗、鄧愈后人鄧炳,四人一起被任命為南京錦衣衛(wèi)世襲指揮使。

到了明世宗嘉靖時期,世宗皇帝朱厚熜以小宗入嗣大統(tǒng),因此再次加封功臣之后,常復(fù)的孫子常元振被封為懷遠侯,李璿的孫子李性為臨淮侯,湯紹宗為靈璧侯,鄧炳的兒子鄧鎮(zhèn)坤為定遠侯,四侯一直傳至明末。

而洪武九公之后,唯一一直世襲罔替的,就是魏國公徐達一支。

魏國公徐達,是明軍元帥,武臣之首,大明江山,大半是徐達打下的。死后追封中山王,位列功臣廟第一位。長女是燕王朱棣正妃,也就是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徐達去世后,長子徐輝祖襲爵。徐輝祖與李景隆不同,有其父徐達之風(fēng),是個帥才,常年掌管中軍都督府。但是在燕王靖難過程中,因為身份特殊不被信任,沒有委以元帥之任。直到李景隆慘敗后,才被委以重任,帶兵與燕軍戰(zhàn)于齊眉山,大勝,讓燕軍陷入困境。但是此時建文帝仍對其不信任,再次召回京師,遂至南軍失控,燕軍一路南下攻破南京。等到朱棣登基后,徐輝祖對自己的姐夫朱棣并不尊敬,認(rèn)為其非正統(tǒng)。成祖想要殺他,但是考慮到徐達的影響力,作罷。徐輝祖死后,朱棣認(rèn)為中山王不可無后,于是讓徐輝祖長子徐欽襲爵。徐欽后惹怒成祖,被奪爵。仁宗朱高熾繼位后,再次復(fù)爵。從此,這一支一直安安穩(wěn)穩(wěn)的襲承公爵爵位,直至明亡。可以說,徐輝祖后人能世襲罔替魏國公,完全是因為首任魏國公徐達的巨大個人威望,否則早被革爵了。

中山王徐達

四、永樂年間的公爵們:傳承率最高的一批公爵

以大明的軍功制度,如果沒有靖難之役,可能不會再有臣子集中受封公爵。但是隨著朱棣由燕王變成了成祖,這些跟著他血戰(zhàn)的原中下級軍官,在靖難之役中迅速成長為一方統(tǒng)帥。成祖永樂年間的公爵共有六家,其中靖難功臣有三家,他們是:

淇國公丘福,原僅為燕山中護衛(wèi)千戶,靖難后官至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師。在歷史文學(xué)著作《明朝那些事》中,作者說張玉是靖難第一功臣,其實這是不對的。靖難武臣中,排名第一的是丘福。丘福作戰(zhàn)勇猛,為人謙遜,但不似帥才,永樂七年,丘福以主帥身份,率十萬精騎北伐韃靼,結(jié)果不聽副將勸阻,輕敵冒進,導(dǎo)致全軍覆沒,丘福和四位副帥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皆戰(zhàn)死。成祖大怒,將其除爵,一家發(fā)配云南。丘福曾為漢王朱高煦一黨,并多次建議立漢王為儲君。永樂七年,太子已立,丘福戰(zhàn)敗被處罰的如此之狠,恐怕也有其素與漢王親近有關(guān)。

成國公朱能,原為燕山中護衛(wèi)副千戶。在靖難之役中,隨朱棣奪取北平九門,擊敗耿炳文和李景隆。建文四年,燕軍采取斬首行動,一直向南京方向挺進,結(jié)果在淝河一役戰(zhàn)敗,朱棣麾下大將王真戰(zhàn)死。當(dāng)時諸將均心生畏懼,勸朱棣北返。朱能怒斥道:“漢高祖十戰(zhàn)九敗,卻終有天下。我們連連獲勝,豈能因小敗而退兵!”朱能一番話,穩(wěn)定了軍心。之后,他率軍擊敗南君主將平安、盛庸。受封成國公,位列靖難功臣第二。后來,朱能死于南征安南的路上,其子朱勇襲爵,這一家一直世襲罔替,直至明朝滅亡。

英國公張輔,是朱棣麾下大將張玉之子。張玉,曾為元朝樞密知院,元亡后還曾追隨元順帝逃亡漠北,洪武十八年才歸附明朝。投降明朝后曾隨藍玉參加過捕魚兒海戰(zhàn)役,后在朱棣麾下任燕山左護衛(wèi)指揮僉事,與朱能并為朱棣麾下大將,時人稱為“張玉善謀,朱能善戰(zhàn)”。靖難東昌之役中,因救朱棣被南軍包圍,力竭而死。張玉成為了靖難之役中,燕軍戰(zhàn)死的第一位大將。朱棣登基后,追封張玉為榮國公。仁宗朱高熾即位后,追封張玉為河間王。

奇怪的是,朱棣并未讓榮國公的爵位世襲罔替,而是只將同樣在靖難之役中表現(xiàn)出色的張輔封為信安伯。究其原因,張輔的妹妹是朱棣的妃子,張輔是外戚。外戚有軍功,是極為敏感的一件事,朱棣怕厚賞張輔引起軍心不滿。后來,丘福和朱能為張輔鳴不平,朱棣才將張輔晉為新城侯。

永樂初年,安南陳朝發(fā)生內(nèi)亂,外戚黎季犛篡位,建立胡朝。黎季犛謊稱陳朝絕嗣,懇請成祖冊封其為安南國王。誰知陳朝后裔陳天平跑到南京告狀,于是朱棣派遣都督黃中率軍五千護送其回國。黎季犛假意答應(yīng),卻半路襲擊明軍,將陳天平殺死。朱棣大怒,以朱能為主將、新城侯張輔和西平侯沐晟討伐安南。朱能軍中病逝后,張輔接替帥位,一戰(zhàn)定安南,消滅胡朝。由于陳朝絕嗣,故將安南并入明朝,設(shè)立交趾布政司,自唐末脫離中原四百余年的交州故土,再次并入中華。戰(zhàn)后,張輔進封為英國公,世襲罔替。張輔的這個英國公,是貨真價實自己打出來的,并非是受到其父蒙蔭。

英國公張輔像

后來交趾復(fù)叛,張輔一生四至交趾,平定叛亂。但是朱棣沒有仿效太祖年間以沐氏鎮(zhèn)云南的做法,導(dǎo)致張輔一離開,交趾就反叛,動蕩不已。至于為何不派張輔世鎮(zhèn)交趾,眾說紛紜。但是當(dāng)年大明開國,將星璀璨,而成祖永樂十四年后,將星凋零,張輔作為當(dāng)時軍隊實際上的第一名將,是不可能被留下鎮(zhèn)守邊陲的。最終在宣宗朱瞻基時期,明軍撤退,交趾再次脫離中華而獨立。

張輔離開安南后,又曾三次隨成祖北伐漠北。仁宗朱高熾登基后,張輔官居太師,掌管中軍都督府。宣宗朱瞻基時期,果斷與好友漢王朱高煦斷絕來往,并幫助宣宗平定漢王叛亂。英宗即位后,與“三楊”俱為輔政大臣。但是隨著“三楊”病逝,英宗朱祁鎮(zhèn)愈發(fā)寵幸宦官王振,而不聽張輔之言。在土木之變中,張輔從征卻無指揮權(quán),年已七十五歲,一代名將最后死于亂軍之中。但是其子孫一直承襲英國公爵位,直到明朝滅亡。

除了這三家外,另有兩家被封為世襲罔替的公爵:

黔國公沐晟,是沐英次子。沐英是太祖義子,因隨鄧愈平吐蕃有功,封西平侯。后隨傅友德、藍玉征云南后,因為云南環(huán)境復(fù)雜、民族眾多,于是沐英被留下鎮(zhèn)守,從此沐氏子孫,世守云南。沐英死后,被追封為黔寧王,沐晟襲爵西平侯。在與張輔征討安南后,沐晟晉升為黔國公,世襲罔替,為大明在云南的最高代表,既統(tǒng)軍又官民,權(quán)勢極大。沐氏子孫也一直襲爵,直至明亡。

定國公徐景昌,可謂是永樂年間最出乎意料的一位公爵,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有這么一位公爵。徐景昌的父親,是中山王徐達的四子,徐增壽。徐增壽與朱棣交好,在靖難之役中充任燕軍在朝廷的間諜。后來被建文帝察覺后,親手將其斬殺。朱棣感念他的功勞,將其追封為定國公,命其子徐景昌襲爵,于是中山王徐達的后人,就有兩支成為公爵。一支是徐輝祖后裔,一支是徐增壽后裔。實際上的初任定國公徐景昌驕縱不法,多此被彈劾,但都被成祖朱棣寬恕。其子孫也世襲爵位,直至明亡。

五、終明之世,僅存的五家世襲公爵

成祖朝后,很難再有臣子能夠立下媲美“開國”、“靖難”的軍功,因此生前受封公爵者只有三人。

忠國公石亨,代宗朱祁鈺時期,石亨因抵御瓦剌也先,在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立下戰(zhàn)功,獲封武清侯。但是本為代宗心腹的他,卻在景泰八年代宗病重之時,毅然轉(zhuǎn)投英宗朱祁鎮(zhèn),發(fā)起奪門之變,助英宗復(fù)辟。因為奪門大功,石亨被進封為忠國公。但是,其人粗鄙,狂放自大,最終被英宗除去,除爵。

保國公朱永,是撫寧伯朱謙之子。朱謙與成國公一家并無血緣,在代宗時期抵御瓦剌也先有功,被封為撫寧伯。朱永襲爵后,在憲宗時討伐流民,因功升任撫寧侯。之后征討女真部落有功,進封保國公,此公爵為流爵。之后,他在大同抵御蒙古有功,特賜世襲兩代。因此,保國公在傳給其子朱暉后,其子孫后代仍襲爵撫寧侯。直到南明弘光帝時期,第八代撫寧侯朱國弼才因擁立之功,再次被晉升為保國公,在魏國公徐弘基死后,短暫成為南明首臣。但是這位保國公毫無先祖之風(fēng),昏庸無能,沉迷酒色,最后投降滿清。

寧國公魏良卿,這可能是大明三百年間,最搞笑的一位國公爺了。魏良卿,是大太監(jiān)魏忠賢的侄子。天啟六年,袁崇煥寧遠大捷,無恥的魏忠賢硬將功勞攤到自己一直務(wù)農(nóng)的侄子 身上,將魏良卿封為肅寧侯。后來,朝廷興修三殿,魏忠賢稱此為大功,將魏良卿進封為寧國公,加太師,爵同魏國公。當(dāng)然,魏忠賢倒臺后,這位無尺寸之功的寧國公也被斬首示眾。

因此,終大明之世,一直世襲罔替直至明末的公爵家族,只有魏國公、定國公、黔國公、英國公、成國公五家而已。而這五大家族,也在明亡之時展現(xiàn)了不同的家風(fēng)。

首先來說說徐達系的兩家公爵。

魏國公,前文已述,第三代魏國公徐欽在仁宗朱高熾時期復(fù)爵后,這一家就一直安安穩(wěn)穩(wěn)的承襲著爵位。到了第四代魏國公徐承宗開始,歷代魏國公均擔(dān)任“南京守備勛臣,兼領(lǐng)中軍府”。明朝自遷都北京后,南京雖仍舊保留一套完整的官僚系統(tǒng),但是多為閑職。當(dāng)時在南京系統(tǒng)中,有三個位置最為關(guān)鍵,即南京兵部尚書(掛參贊機務(wù)銜)、南京鎮(zhèn)守太監(jiān)(不常設(shè))、南京守備勛臣。這三個職位,分別代表文官、太監(jiān)、武勛三大勢力,俱掌南直隸兵馬。但也是從第四代魏國公開始,魏國公家族遠離了政治中心北京。

第五代魏國公徐俌,是魏國公家族史上的又一巔峰。南京守備勛臣,其實不止一人,一般以魏國公、成國公兩大家族為守備,而以其他侯、伯家族擔(dān)任協(xié)同守備。在徐俌之前,守備兼領(lǐng)中軍都督府,而協(xié)同守備兼領(lǐng)前、后、中、左、右五軍都督府事,二者職務(wù)上并沒有明顯的地位高低之分。結(jié)果在徐俌接任南京守備之后,懷柔伯施鑒卻由于在他之前就擔(dān)任了協(xié)同守備,所以地位在他之上。徐俌不滿,上書朝廷,明孝宗從此規(guī)定,南京守備勛臣以爵位論高低。這是魏國公家族史上的重要節(jié)點,保證了魏國公一族在南京超然的政治地位。徐俌一生兩次擔(dān)任南京守備勛臣,縱橫南京五十余年,深受士民愛戴。

到了明末,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后,第十代魏國公、南京守備勛臣徐弘基,率百官迎福王朱常洵來到南京。公爵在明代是超品(太師才是一品),一旦位列朝堂就是班列第一,徐弘基此時是名義上的南明首臣,但他與南明掌握實權(quán)的馬士英、阮大鋮不和。其死后,末代魏國公徐文爵,跟隨著弘光朝廷在南京,投降滿清。魏國公爵位至此斷絕。

定國公,史稱“魏國后人多賢,而累朝恩數(shù),定國常倍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先祖徐增壽在靖難中立下大功,蒙蔭子孫。魏國公一系由于不是成祖系的嫡系人馬,只能世居南京,而定國公一系則世居北京這個政治中心,帶著鮮明的皇帝親隨的特征。這一支在朝堂上經(jīng)常被文官彈劾,但是都被歷代皇帝駁回,恩寵日隆。第五代定國公徐光祚迎接世宗嘉靖帝登基,再次站隊成功,被加封為太師。這個家族的巔峰在第七代定國公徐文璧,其人小心謹(jǐn)慎,深受神宗萬歷皇帝喜愛,任太師,久為“班首重臣”,多次代替皇帝祭天,可謂榮寵至極。家族傳至第九代定國公徐允禎,在大順軍攻破北京時被義軍殺死。相比末代魏國公投降之舉,定國公一系也算是為國盡忠,死得其所,更符合徐達之后的身份。

再來看看靖難功臣成國公與英國公兩家。這兩家在大明,遠比徐達系兩公重要,可謂是最強勛臣。但是成國公的發(fā)展卻遠不如英國公一系,主要是從第二代開始,成國公家族就有了掉隊的趨勢。

二代成國公是朱勇,成國公、英國公兩家,在最初設(shè)計中,是輪流執(zhí)掌大明兵權(quán)的武勛。宣宗時期首任英國公張輔被解除兵權(quán)后,成國公朱勇就接掌兵權(quán)。結(jié)果在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中,成國公朱勇率軍想去營救被困于土木堡的英宗朱祁鎮(zhèn),卻在鷂兒嶺中伏戰(zhàn)死,五萬精銳騎兵皆沒。戰(zhàn)后,于謙追究朱勇戰(zhàn)敗之責(zé),代宗朱祁鈺將成國公一家除爵。后來,吏部尚書胡濙求情,又恰逢代宗想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急需支持,于是允許朱勇之子朱儀襲爵,但是歲祿從三千五百石降至一千石。直到英宗第二次登基后,才將朱勇追封為平陰王,而讓朱儀出任南京守備勛臣。成國公家族經(jīng)此折騰,實力大減,此后經(jīng)常與魏國公一族輪流擔(dān)任南京守備勛臣,但成國公一族并不是世代擔(dān)任,更像是在魏國公年幼時期補缺所用。

直到第七代成國公朱希忠時期,因為曾在行宮夜火時救了嘉靖帝,因此被寵信,掌后、右軍都督府,并且總掌神機營、十二團營,在嘉靖至萬歷初年間,顯赫一時,歷仕三朝,代表皇帝祭天六十余次。萬歷元年時還被追封為定襄王,張居正親自為其做碑文。從朱希忠以后,成國公一家復(fù)興,不再任南京守備勛臣,而是留在了政治中心北京。傳至第十三代成國公朱元臣,這位末代國公卻成為了有明一代最可恥的勛臣。李自成的大順軍攻打北京之時,崇禎命其總督中外軍事,輔佐太子。結(jié)果城陷后,朱純臣作為當(dāng)時北京城中的首臣,向李自成投降并勸進。沒想到,李自成進入紫禁城后看到了崇禎讓朱純臣總督軍務(wù)的詔書,痛恨其首鼠兩端的卑劣行徑,將其斬殺。

英國公一系,自張輔死于土木堡后,九歲的張懋襲爵。這位年幼的英國公自幼習(xí)武,在憲宗時期掌京營、五軍都督府。正德年間去世,追封寧陽王,握兵柄四十年,史書對其評價極高??梢哉f,前兩代英國公加上先祖張玉三代被追封為王,一舉奠定了英國公家族的地位,也拉開了同成國公一族的差距。因此有明一代,除了黔國公一族外,通常認(rèn)為英國公一族是地位最高的勛爵家族??赡軓堄襁@個元朝舊臣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家族會如此顯赫。歷代英國公一般都執(zhí)掌北京的中軍都督府和京營,實權(quán)和地位都高于執(zhí)掌南京中軍都督府的魏國公一族。

到了第七代英國公張維賢時期,這個家族再次到達巔峰。張維賢襲爵已是萬歷末期,朝廷黨爭嚴(yán)重,他素來親近東林黨。在明末三大案之一的移宮案中,張維賢以英國公之尊,親自和東林黨人將年幼的天啟帝從乾清宮中抬出,挫敗了魏忠賢和李選侍企圖控制天啟帝的陰謀。天啟帝時期,魏忠賢全面掌權(quán),東林黨幾乎被屠戮殆盡,但是也不敢拿執(zhí)掌京營的張維賢怎么樣。天啟帝駕崩后,魏忠賢想改立他人之子謊稱天啟帝之子繼承大統(tǒng),結(jié)果英國公張維賢火速進宮,迎立信王朱由檢繼位。可以說,張維賢是英宗之后,唯一一位功在社稷、影響朝局的勛臣。傳至第九代英國公張世澤,在大順軍破北京之時,被義軍殺死。

云南沐王府

最后就是孤懸西陲的黔國公一系,黔國公地位尊崇,有權(quán)代表大明天子教化四周蠻夷,處理番邦事宜,在明朝猶如實權(quán)藩鎮(zhèn)。但沐氏一直對大明十分忠誠,自沐晟后,傳至第十三代黔國公沐天波,也就是末代黔國公。崇禎皇帝自縊后,云南各土司趁機作亂,于是沐天波聯(lián)合大西軍將領(lǐng)李定國,鎮(zhèn)壓叛亂后,在云南擁立永歷帝,黔國公沐天波成為永歷朝廷首臣。后不敵清軍進攻,沐天波護著永歷帝逃入緬甸。沐氏鎮(zhèn)西南270余年,緬甸王看在沐天波的面子上,勉強接納了南明諸臣。但不久,緬王之弟發(fā)動政變自立,之后發(fā)動“咒水之難”,盡殺南明諸臣。本來,新緬王命令不得傷害黔國公,但是沐天波為保護諸臣,奪刀奮起反抗,在亂軍之中被殺。沐天波,不負(fù)沐氏子孫忠義之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朝第一貴族門閥:一門兩個國公,一個皇后,兩個王妃!
中國古代一等國公與二等國公有什么區(qū)別
世襲罔替、與國咸休——大明歷代國公的起源和結(jié)局
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 為何只有徐達的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滅亡?
紅樓夢里各家族爵位大PK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