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中國獨有的高級藝術形式,歷史可謂久矣。它濫觴于甲骨文的鐫刻,是文字與雕刻一同發(fā)源的活化石。在先秦時代就是,就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了,到了漢代,'雕蟲篆刻,壯夫不為'(好漢子都去戰(zhàn)場建功立業(yè),篆刻那玩意雖然挺好,還是留給普通人去干吧),也就是說,它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
秦漢古印,祖先的精神就包涵在這里面
篆刻,篆刻,把篆書給刻出來。是和書法須臾不可分割的,它們是一體雙生之物。沒有篆書書法,就沒有篆刻,(漢字加印章,不是藝術)現代的篆刻藝術外延已經非常廣闊,除了篆隸入印以外,行草碑楷皆能用之。但是篆刻的本源和基礎,則非篆書不逮也。
一個篆刻愛好者,如果沒有把篆書練好吃透,只是憑著單一的理解而去從事篆刻的創(chuàng)作,他是永遠也不能登堂入室,進入篆刻的大雅之堂的,實際上,不會書法,尤其是篆書,基本上連門也入不了。
漢代篆書,風雷貫耳
小瓠也在篆刻的寶山里逡巡游歷有年,在書法的大海里沉浮了多年。有時候和我的師父與一眾書法篆刻圈人聊天,我就問他,為什么有些人玩命的刻印,也很用功,也舍得投入,印石的粉末都能看到常年沾在身上,但是他們的印為什么還是不好?
我的老師說,原因無他,唯不懂篆書耳。因為不懂不練篆書,所以對這種最初的規(guī)范漢字,以及漢字的六書歷史不理解,對漢字的組成,結構不甚了了,尤其是對篆書的書寫和內核不明白——基礎的基礎懶得去打牢,而把所有氣力都用在用刀刻石頭上,這完全是舍本逐末的偷懶行為。根本就是以門外漢之手,來干石匠的活。哪里能得以窺見藝術的門徑?所以很多人'練'篆刻二十年,沒有入門(當然,這種人很多都以為自己不但入門了,而且還很牛)哀哉!從事實上來看,不管刻了多少,其實都是一身匠氣,只知有刻,無論書法,是一輩子都無法入門的。篆刻本質上就不是一門技術,是一門藝術。
不懂篆書的結果
偷懶的后果不是能有點小成,而是永不會入門
篆刻藝術是一種非常抽象的藝術思維產物。它就像'什么是書法?','什么是愛情?'一樣,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的。它的內涵具有非了悟不能透通靈犀,悟得以后很難清晰言傳其妙處的特質。
所以不明白'什么是篆刻',就無法在正確的藝術之路上跋涉下去獲得成就。而不學習篆書(這是最基本的)則無法明白什么是篆書進而'什么是篆刻'。
吳讓之篆書是醬紫的
吳讓之篆刻,看和他的篆書之間的聯系有多大
篆書是現代漢字,甚至書法之濫觴。不明白她,其他的書體實際上也不會理解的多深刻。篆書是實際上的中國書法的母題。不會篆書你到底刻的是什么呢?反過來說,如果一位好的書法家,篆書功力深厚,則他隨時都可以操刀刊石,分朱布白的刻出印章來,甚至連練都不用練。有的好的書畫家刻印都是半路出家,書法藝術功力到了,捉刀就刻,宛然大家。藝術巨擘吳昌碩說,我沒有刀法,不管什么沖刀切刀,就是把篆書刻出來而已。為什么他的篆刻層構厥高?就是因為他的書法水平高啊。
大康篆書作品
我們看康殷篆刻和他的書法之間的聯系
篆刻之難,在于不同層次的沖破。篆刻就是線條的藝術,她講究的不僅僅是篆書刻的好不好,美不美。這只是基本。再進一層要求所刻的篆書的線條有力量,有生命力——通過這方寸之地,細微的筆畫變化和線條,把精神內容表現出來,是極難的事。我們看好的篆刻,最直觀的就是看線條的質量。好與稍差一點的作品,懂與不懂的作品,一眼分明,摻不得假。
有的初學者,把篆刻理解為我就是在刻一個圖案或者圖形,像了就可以,這是典型的和篆刻沒緣。
吳昌碩篆書
吳昌碩篆刻
接著呢要求所刻的線條,來自于我們民族精神最雄壯的先秦和漢代。秦漢是篆書成型的時代,也是印章藝術成型的時代,我們學習了那個時代的印,最努力要做的就是把祖先最雄厚博大的精神氣質給拷貝并繼承下來,轉化到我們的印作品中去。這種精神力量,始于描摹,成功于轉化。這種精神氣質,是民族的根帶來的,是民族古雅性格的直接寫照。篆刻作品具有了這種精神和古樸面貌,才叫篆刻。
篆書之美+自己的生命力+古人古樸的精神內涵才等于篆刻。
鳥蟲篆作品《強其骨》這才叫線條
不會書法,不但篆刻印文刻不好,邊款中所用的楷書,甚至隸書行草也拿不起來,沒有邊款的篆刻,也不能叫篆刻了。
在古代,到明清,到現代,篆刻都是小眾玩意。她不僅僅要作者具有一定的書法水平,更要求作者有不低的古文字,古文學,古典哲學修養(yǎng)。這樣所刻出來的印,自然就具有古圣先賢的精神特質。篆刻作品也會流露出古意盎然,生命力律動的,無上魅力。
我是《愛瓠說》書法篆刻,葫蘆文化,工藝美術的小筑。所刊印石皆是速朽玩意,怎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