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最重視“吃”的民族
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
每個地方都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說起臘肉,很多小伙伴都很熟悉
但是你們知道全中國最好吃的臘肉在哪里嗎?
網(wǎng)友的畫風是這樣的:
湖南人說>>>
貴州人說>>>
四川人說>>>
很多人對于臘肉最初的印象,應(yīng)該是來源于那種煙熏的口感,這也是我國最傳統(tǒng)的臘肉。的確,在我國的四川、湖南、貴州等地,臘肉是逢年過節(jié)必備的食物,特別是湘西的土家臘肉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tǒng)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是時候科學地來一場臘肉界的大PK了!熏臘肉
說到最原汁原味的臘肉,湘西臘肉最負盛名。
舊時湘西,臘肉的庫存是一戶人家財力的象征,灶臺上掛著的臘肉越多,也就意味著家境越殷實。湘西人看重臘肉,在女婿給丈母娘拜年、答謝媒人這樣的鄭重場合,臘肉是當仁不讓的心意之禮,而媒人通常是要收下一整只臘豬頭的。
在農(nóng)歷臘月,土家人將養(yǎng)了一年的山豬殺掉,將肉剁成一條一條的,再找來一個大水缸,將積攢一年的橘子皮曬干,加上山胡椒、桂皮、松子磨成粉再放一點鹽,腌上一個星期,當豬肉入香味以后,就把肉條放入家中的火房,用竹條或藤條穿串掛到火坑上,點上湘西特有的松木和甘蔗皮,以煙火慢慢熏干。
更為講究的食客,會選擇用肉桂枝和山胡椒樹熏烘,這樣熏出的臘肉更為出彩。臘肉油中透紅,紅中透亮,不見煙灰,切下薄薄一片,通過陽光,顏色格外好看。
寨子里的土家族家家戶戶都建有火房,里面堆滿了煙熏木,點燃之后,上面鋪一層厚厚的鋸末,讓火慢慢燃燒,房子里彌漫著濃濃的桂皮、花椒、山胡椒、松油的香味,多余的煙就從瓦縫里慢慢地散去,豬肉在這間房子里熏上兩個月以后,再掛到自己廚房的火灶的橫梁上,順著做飯時的灶煙慢慢熏上一個月,這樣臘肉才做成。
吃時將外面一層刮掉,半精半肥,薄薄一片,晶瑩透光。
四川人家里,都有在冬季制作臘肉的習俗,作為盛產(chǎn)花椒的蜀地,四川臘肉與其他地方臘肉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香料的味道更豐富。
之后又在湖南、湘西等地的煙熏法工藝之上,加入了更好的熏烤材料,求做成獨創(chuàng)的臘肉火鍋,使四川臘肉的制作技藝和口感都達到了巔峰。
秋臘肉是貴州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所謂“秋”,其實就是“熏”。
每到年前,人們就用紙箱子、木板子在空地上架起一個棚棚,有條件的,可以用改裝的黑色油鐵桶,然后在棚棚或者鐵桶下頭塞上帶葉子的松柏枝枝。
再把豬肉切成一寸厚、一尺長的長條狀,腌制過后,用索索拴起掛在棚棚或者桶桶上頭,把松柏枝枝點燃,用燒起來的煙子“秋”上頭掛起的肉條,成品的臘肉會有松柏枝特有的煙氣,好吃得無法無邊!
既然已經(jīng)提到臘肉,就不能不提到臘腸。貴州的臘腸與廣味香腸齊名,入冬以后,家家戶戶都會割上30來斤半精半肥的豬肉,用刀剁或用機器將肉絞碎,加適量的食鹽、生姜米、料酒和水,并調(diào)以五香粉、味精等佐料,灌入洗凈的豬小腸里面,用筷子塞緊,最后扎緊兩端,扎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放著風干。
從南到北,每個地方的臘肉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北方,甘肅隴西被稱為“中國臘肉之鄉(xiāng)”,隴西臘肉也是甘肅著名的傳統(tǒng)菜肴。始于清朝乾隆年間,它是將豬肉經(jīng)過多種調(diào)料腌制后,再經(jīng)過太陽暴曬而成,口感獨特。
by 甘肅網(wǎng)友 小汐
臘肉煲仔飯是我的最愛!這里的臘肉來著廣東,稱為廣式臘肉。廣東臘肉一般在秋天制作,俗話說,秋風起,吃臘味,廣東臘肉少了煙熏的環(huán)節(jié),更多了一些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的味道。
by 廣東網(wǎng)友 Cellia
無論你身處何處
看見一排排壯觀的臘肉
就會口舌生津
小時候
臘肉是過年的味道
長大后
臘肉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也來為你家鄉(xiāng)的臘肉打call吧!
來源 | TOP趣旅行
編輯 | 詹娉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