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向余映潮老師學習

 

 

人不能扯著自己的頭發(fā)飛上天空。

自己要成長,就必須向“他人”學習,特別是研究名師,向名師學習。

1997年,我第一次參加全國賽課的《狼》的教學設計,其實不過就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錢夢龍的《愚公移山》。突然間就醍醐灌頂了。直到今天,這個課案看起來還是別出心裁,一點兒不過時。由此可知,遇到一個好老師,有多么幸運,多么重要。

這些年,我不斷研究和學習的名師很多很多。有年長的,有同齡人,也有年輕老師。

最讓我折服的,還是余映潮老師。

我浮躁的時候,讀余映潮。

我迷茫的時候,讀余映潮。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一定會去找余老師的東西來學習和重新溫讀。

原因就一個字:實!

真實、扎實、踏實、樸實……

無論哪種風格的教學追求,無論哪種個性特質的語文老師,都繞不開這個字:實!

竊以為,余老師是在“實”上功夫下得最足,火候最到位的一位名師。

我知道,如果我的靈動激情中少了這個“實”,我將會越走越窄,越走越險。

課之“實”的背后是做人之“實”。余老師更是堪為榜樣。

 

 

 

這是四川一位教學能手(也是縣教研室的負責人)寫的博客。評的是余老師的課。

可謂用心之人寫的用心之作。

這樣的學習心得非常罕見。

向“大漠刀客”學習!

 

                     

 

聽課?余映潮()

 

                               大漠刀客

 

2012927日。成都,雙流實驗中學。

上一堂好課需要水平和境界,聽課亦然。

    余映潮的課需要慢品細味,那份淡淡卻醇厚的味道才會滲進聽課者的心頭。初聽似乎平淡無奇,再聽始覺味上心頭,課終令人回味無窮。

成都。

927日上午是余映潮的半天專場:《散步》《學寫一種描寫段》及一個關于課堂教學設計的講座。

    《散步》是老師們公開課鐘愛的經典。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樸實,同時直擊現實,語淡情深,關于“親情”“生命”的感受溢于字里行間。每一個人讀,都可以讀出一個自己。

    好文章耐讀不好上,上得用力,破壞整體美感;上得炫技,失掉文章特點;上得平淡,難解其間味道。記得上次參加一個全國活動時,江西南昌市教研員頗為動情地談到這篇文章:我五十多歲了,每次讀這篇文章,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每次都讓我與文章作者深深共鳴,真是好文章啊……

    余映潮老師整個課堂分為三個板塊:品情、賞景、析意。

    “品情”板塊主要引導學生品味字里行間的情感,通過一個能力訓練話題“深情滲透在這一句——”來完成。在這一板塊中,先讓學生自主思考。在學生進行交流之前,余映潮老師表揚了學生們的兩個“聰明”的動作:劃下來,寫旁批。然后學生交流,教師評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讓人嘆服的是簡單形式之下,余老師精湛的點評功底。每一個回答都有不同,在那最短的時間內,他總是能抓住回答中最關鍵的部分,進行思路的點撥和回答的引領。親切的微笑,微笑的傾聽,中肯的點評,積極的引導,讓這個部分暖意融融,平淡之中平添無限的暖意,智慧的對答間掩藏無數的情趣。

    在學生進行了品析之后,老師展示了準備的示例,讓學生品味文章開頭的第一段: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將“我”放到最前面?

    一個女生站起來回答,因為“我”是家里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承前啟后,地位重要,所以放在所有人物的最前面。

    老師頷首許之。

    其實我更想聽到,為什么在母親、妻子、兒子之前要反復地加上“我的”,其間的情味遠甚于將“我”放到最前面。

    緊接著進入“賞景”板塊,教師強調:景色描寫的作用真重要。然后出示文章中的景物描寫段,先讓學生齊讀。零零后孩子的朗讀稚嫩清脆,怎么能讀出其間蘊含的深厚情感?教師點評:讀出一點抒情的味道吧!接著讓學生分組分層次朗讀。

    這環(huán)節(jié)里一個細節(jié)令人玩味。

    在學生分層次朗讀中,兩組學生總是無法達成共識,總是在斷句處出現爭議。一讀再讀之后,終于完成分層朗讀任務。教師在進行點評時,頗有意味地說:剛才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出現爭議,很像《散步》中的一句話“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我們也發(fā)生了“分歧”,到底兩個層次應該怎么斷。

    老師引導學生明確:第一層寫景,第二層抒情(議論)。

    緊接著要求學生寫欣賞文字:景物描寫作用真美好……

    學生交流之后,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處景物描寫。

    然后教師出示自己歸納,要求學生旁批:

    這里洋溢著春的氣息;

    這是散步的美妙背景;

    新綠,嫩芽,冬水:寫生命的復蘇,增加文章的美感;

    作者借新綠和嫩芽謳歌生命的活力,映襯著散步時一家人歡愉的心情;

    暗扣“散步”。

    最后一個板塊:析意,品味揣摩一個段落的意味。

    提供一個話題:這一段文字意味深長……

    教師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齊讀之后,點評:情味不夠,一是因為語速快,二是因為還有幾個地方處理不好。

教師引導學生品析“蹲”“慢慢的”“很仔細”……

    教師范讀最后一句:她背上的和我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教師引導,這一句要讀得如夢如幻,似重卻輕。然后再次范讀,讓學生體味。

    課堂結束。

    整個課堂板塊非常清晰:品情,賞景,析意。教師的引導也很見功力,許多師生間的生成都是課堂最美麗的細節(jié)。

    但是有幾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這三個板塊是否有交叉?三個板塊之間的邏輯順序是否可以調整?三個板塊的出現是課堂思維自然的流淌,還是教師預設完整的體現?

 

 

聽課·余映潮(二)

    余映潮的第二堂課《學寫一種描寫段》,簡潔而平常。也正因為這種“平常”,而顯出不平常來。

    在余映潮的課堂導入中,你幾乎看不到任何炫技的成分,都是以最樸實的方式最簡潔地開始:“今天我們學寫一種描寫段,下面我們先來看一段精彩的描寫……”

    教師出示了一段關于“鄉(xiāng)下人家”的景物描寫段,范讀之后,要求學生分析選文的層次。一學生站起就回答:總分。余老師親切地走出去,微笑著說:還可以說得更細膩嗎?另一女生站起來具體分析“總分”在選文中是如何呈現的,余老師一直微笑著站在旁邊。

    分析過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景物描寫常用的順序:總分。

    緊接著,出示《盧溝橋的獅子》選文,要求學生觀察它的第二段的層次特點。學生自由研讀,交流分析,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容易地將描寫層次找出來了。在眾多雜碎的回答中,余老師幫助學生分析出:分類描述,方位為序。

    又請學生研讀范文《頤和園》,要求學生分析第四段的描寫是如何展開的。學生回答:由遠及近。余老師微笑著糾正:應該是由近及遠。同時提示學生:你們注意觀察,有沒有高低的變化呀?學生恍然大悟,紛紛發(fā)言。

教師及時總結:視點移動,漸寫漸遠。

    季羨林的美文《夾竹桃》又作為例文被拿來研讀,這次的任務是:請看第三段的描寫是如何展開的?

    這段文字相對簡單,線條也很清晰,學生很容易地發(fā)現,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節(jié)順序來展開的。教師點評歸納:時令為序,層層推進。

    最后一則范文《黃山奇松》,任務也是觀察第三段描寫是如何展開的。

    這段文字稍有難度,對于“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描寫,學生很不容易發(fā)現其描寫特點是:先主后次,詳略有致。在對學生回答進行點評之后,教師引導出了最后的結果。

    然后教師進行小結:概寫一筆,細寫幾筆,注意順序,講究層次。

    有了前面幾次不同任務的賞析,下面八分鐘的微型美文創(chuàng)作就顯得水到渠成了。請學生寫一段景物描寫,要求用到前面所用的辦法。

    八分鐘過后,學生的展示是精彩的,而講出自己的描寫為什么精彩是最精彩的。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的是無窮,很多時候,我們老師應該清醒地知道,他們不是不會表達,而是我們沒有找到一個讓他們盡情表達的途徑和窗口。

    在最后進行總結的時候,余老師言,還可以利用各種穿插手法讓描寫的段落顯得不雷同,更深入。

    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簡潔清爽,師生互動之中完成方法學習,品析鑒賞之間感知美文技巧。

    教師備課的用心和課堂點評的機智讓人深嘆弗如。尤為稱道的是教師的點評,沒有任何的終結性評價,有的更多是有效性的指引,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分析受到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明白自己的回答還需要修繕。

    和聽課老師感嘆,這就是一個語文老師無數年用心的修煉。這樣清凈的課堂遠非那些炫技的教師所能比擬。

    好的課往往會觸發(fā)思考,而不僅僅停留在贊嘆其“好”上。

    仔細思之,這堂課是想講描寫順序的合理選擇,還是介紹如何進行描寫?我們的寫作課是教學生規(guī)范表達,還是強調應該抒發(fā)性靈?脫離原文談描寫,是否有違景色描寫為文為情服務之功效?整個設計是以學生的問題為出發(fā)點,還是先入為主,將教師的預設進行演繹?

    …………

    好課最大的功效不是課堂本身,而是課堂背后的東西讓每一個愿意將教學走向深入的人進行思考。

 

 

聽課·余映潮(三)

    2012928日,四川郫縣,岷陽外國語學校。

《陋室銘》,劉禹錫的經典。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句話同樣適合在文學里。短文不短,意味深長。如何短文深教,如何在講究理解層次的基礎上不強行灌輸自己的想法,是擺在所有上課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上課伊始,余老師就說:今天我們除了品析這篇文章,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積累有用的四字短語。聽者不解,一半疑惑,一半疑惑地認為是積累文中的四字短語。

    出示課題,明確課堂目的:名作細讀課。

    出示作者的背景資料,學生朗讀之后,老師告訴學生:貶官二十多年,還保持那么高的心氣。緊接著,引出其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前說其貶謫之久,后言其心態(tài)之佳。

    進入課堂第一板塊: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齊讀,教師點評:讀得好,建議可以讀得更有韻味,韻味在哪里?——節(jié)奏。

    教師范讀,范讀之后提示:與節(jié)奏相伴的是語速。

    學生再次試讀。

    課堂第二板塊:細讀課文,自讀自講。

    要求每位學生自讀自講三分鐘,教師巡視課堂,點評:觀察每一個同學,都在認真讀書。

    教師講解重點詞語:名、靈、丁、痕、絲竹、牘、“無絲竹之亂耳”中的“之”、“何陋之有”中的“之”。

    其中一個細節(jié)堪稱精美。教師在講解“絲竹”時,告訴同學這些譯成“琴瑟簫笛”較好,下面注釋為“琴瑟簫管”不佳,因為“簫管”所屬關系不同,不能并列,譯作“簫笛”更符邏輯。

    這是一個會令多數執(zhí)教者忽略的地方。我們是那么地迷信教材的永遠正確性,而從來不是帶著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它,難怪我們的學生小時候永遠覺得我們無比正確,而長大后一旦發(fā)現我們在灌輸教參之后卻無比鄙夷,其實都是同一種思想在作祟。

    學生再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注意語句的語法結構,二是關注描寫的內容。

    學生交流,教師點評,一如既往地展示著教師深厚的功底和課堂機智。

    在接下來的“理解難句”環(huán)節(jié),是最能見到余氏“慢磨苦作”之功的。

    教師出示兩個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學生爭先談自己的理解,結果頻頻被教師叫停。學生納悶,聽者疑惑。學生回答的不都是教參上完美展示的么?學生闡述的不是都是我們慣常理解的么?到底教師想達到什么目的?

    余老師不置可否,出示問題:為什么不緊接著前面兩個句子再寫“室不在陋,有德則馨”?

    學生晃然大悟,開始品析其句式變化。雖不能言之到位,但回答中頗有見功力之處。教師引導:由起句開始,后面變換了句式,強調了“德馨”“我”,起句不凡,由虛帶實。

    學生理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呈現的理解,更多是翻譯?;卮鸩槐M相同,只是翻譯效果不同而已。

    再次受到老師的質疑:寫這些怎么樣呢?這只是表面意思啊,還有嗎?為什么要贊美人家呢?提示學生:寫人家的目的是為了寫自己,《陋室銘》里的每一個句子都是寫自己。

    學生理解最后一個句子:何陋之有?

    教師點評,為什么不把孔子的句子完整地展示出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聯系前面分析,學生豁然,教師因勢歸納:用婉曲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心氣,是一種自期。

    再讀,要求學生,讀出“情致”。

    學生讀后言:陶醉。教師追問:陶醉什么?作者寫了什么——景色、活動、人。

    逐層分析,要求學生再讀:以聲傳情,傳達作品的情感,傳達作者的理解,

    再讀,要求學生,讀出《陋室銘》表達之美。

    又一個細節(jié)令人難忘。在分析“山不在高”時,老師點撥:為什么寫“山”“水”“仙”“龍”而不寫“草不在高”?進而明晰:這是“起筆高遠”。

    看似繁瑣,實則明晰的分析品味之后,教師歸納總結,對每一處進行精心的示范歸納。簡明扼要,用語考究。

    縱觀整個課堂,朗讀貫穿有始有終,且各有任務,不停的朗讀之中,課堂也漸行漸深?,F在的很多朗讀教學,有朗讀之形,而缺朗讀之神,真該好好學學這樣的課堂。

    課終,一老師悄聲提出疑惑:不是開始說這節(jié)課還有一個任務是積累有用的四字短語嗎?怎么沒做這個工作呢?

    我想,這也是很多聽課者的困惑之處。此困惑之處卻正是這堂課這個任務的高妙之處。從開始到最后,無論是品析還是歸納,無論口頭還是筆頭,或明示或暗指,或主動或無意,余老師處處都用四字短語;學生的表達,他不斷糾正,讓其規(guī)范為文雅的四字短語。課堂上,任務似乎沒出現,其實處處在暗合課堂開始提出的積累任務,任務完成而不露痕跡,實乃高妙之極。

 

聽課·余映潮(四)

    《孤獨之旅》,洋洋灑灑幾千字,節(jié)選自曹文軒的《草房子》。文字精美,令人垂愛不已;難以駕馭,讓上課者望之興嘆。

    曾經聽過很多次這篇課文的現場,要不生拉硬扯,課堂缺乏靈動;要不零散賞析,課堂失之膚淺。2003年在全國的一次新課改教研活動中,湖北教研室副主任史紹典先生對一堂《孤獨之旅》犀利點評,直陳其閱讀教學中的諸多弊端,后來更是以發(fā)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的《別讓閱讀“孤獨”》一文掀開了全國語文界對新課改閱讀教學的深刻反思。

    八月,在江西九江,美麗的廬山腳下,余映潮老師在人教社“名作家與名教師”同行活動中執(zhí)教了該文,獲得了臺下曹文軒的高度評價??上R時有事,錯過了這次現場目睹精彩課堂的機會。

    這次算是得償所愿。經過一個多月前的演練,這次的《孤獨之旅》更是讓聽課的我充滿期待。

    簡單的導入之后,介紹作家及其成就,同時概述與本文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

    “杜小康放鴨子的時候只有十一歲,如果杜小康是真實的,那么今天他該多少歲呢?”余老師微笑著把問題提給學生。在學生疑惑猜測之際,他又微笑著說:“看我看我,我就是和杜小康一樣大。大家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是一個講述過去小孩子成長的故事。”引來聽課者一片會意的笑聲。

    出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課文賞析,能力訓練。同時明確訓練的內容:解說,概括,賞析。

    第一個板塊,進入課文,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孤獨之旅”中“旅”的含義。

    一個大膽而實在的環(huán)節(jié),大膽之處在于這樣的整體把握緊扣題目,極大地考查了學生整體閱讀的能力,同時對學生提煉文章中心,抓關鍵詞,組合語言進行解說提出了極高要求。實在之處在于,只有學生充分閱讀了課文,對杜小康的故事以及文章其他內容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才能用一句話來解說“旅”之含義。這與很多教師在執(zhí)教該課時,請學生用一句話概述全文內容有不同之處。而教師的有效點評更是將本環(huán)節(jié)引向深入,如果學生能夠再大膽一些,能夠敢與和老師爭辯一下,這個開頭會異常精彩。

    學生站起來回答:

    心靈成長的過程。教師點評:能夠從最基本的最自然的層面來進行解說嗎?

    離開油麻地到蘆葦蕩放鴨的過程。教師點評:含義不止一處???

    幼稚到成熟,艱困之路,痛苦之路。教師點評:都只看到“痛苦”嗎?

    …………

    引導學生歸納:

    遠行,歷程;

    遠離家鄉(xiāng)的放鴨生活;

    痛苦的歷練;

    成長中的苦難經歷;

    孤獨之中的心路歷程;

    一次美好的“長大”。

    老師的歸納從基本含義到文章內容,進而到本質概括,再到辯證分析,幾個層次在概括解說中一一展現,同時也在點撥中提醒學生注意??粗_上的學生刷刷地按照要求抄寫下來,真擔心他們留意其中的奧妙沒有。

    這個板塊結束之際,老師出示了曹文軒的原話作結:面對苦難,我們應抱以感恩之心。

    老師再次提醒,這是寫給從前孩子的故事,但是每一個故事都應該讀出我們自己。為什么我們要對“苦難”抱以感恩之心呢?

    順勢進入了課堂的第二個板塊,文意把握,提供一個話題:說說“孤獨之旅”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結合前面學生的回答,老師有意識地提醒:要用上小說術語。

    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小說講了一個放鴨的故事。

    余老師依然微笑:是不是太平淡了一點?

    第二個孩子說:一個少年在困境中成長的故事。余老師點評:說長點,說細點。

    第三個孩子結合了前面兩個孩子的回答,余老師點評:您的回答有兩個層次,其一是故事本身,其二是故事蘊含的道理。

    第四個孩子站起來,將前面的話糅合在一起,流暢的表達讓余老師贊賞:您很機智地運用了背景材料,修飾語也用得好。

    孩子們回答完后,余老師出示了自己的概括,同時請孩子們動筆記下來,同時思考老師的概括。這個環(huán)節(jié)仿佛很老套,但是卻展示了老師的功力和對孩子無意中的引導。邊和同學一起記下筆記,邊和身邊的老師探討,剛剛在下面搶先說的被余老師緊接著說了出來,心中一陣快意。

    這是一個表現人物命運發(fā)生陡轉的故事。老師暗示了從情節(jié)的角度來歸納故事。

    這是一個以水鄉(xiāng)背景的流浪故事?!八l(xiāng)”暗示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這是一個以蘆葦蕩為場景的父子牧鴨的故事。對“蘆葦蕩”的強調,暗示了故事發(fā)生的具體場景。

    這是一個用生動的景物描寫烘托“孤獨之旅”的故事。無疑,這個概括,暗示了寫作手法。

    這是一個表現兒童成長經受苦難的故事。最后一個概括從“主題”出發(fā)。

    五個概括,五個答案,五個角度,學生要記的不是最后的這五句話,而是要明白老師為什么要從這五個角度出發(fā)來進行概括。

    曹文軒的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結束的時候又作為結語出現: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成為強者。

    老師強調了“風度”不同于“態(tài)度”?!皯B(tài)度”更多地表現為該干什么,而“風度”更是明白了為什么要這樣干而外顯的一切。

    課堂自然地滑向了第三板塊,片段賞析。教師選擇了暴風雨來臨的那一段,要求學生重點欣賞課文這部分的美感與作用。

    學生初讀,朗讀確實不太到位,無法有身臨其境之感。

    老師要求再讀,同時請重點關鍵詞:最惡劣。

    學生狠狠地讀著“最惡劣”,本來以為老師會滿意。結果老師要求,再讀,將時間的短語讀清楚。

    估計臺上的孩子都有點懵了,以前的朗讀只要能夠讀得大聲,讀得流利,仿佛就可以過關,今天這個余老師怎么這么麻煩?最難檢測效果的朗讀在這里變得如此可以量化評價了。

    要求又來了,“請這邊的三排讀第一層,這邊的三排讀第二層,一定要讀得異口同聲,接得天衣無縫?!焙苊黠@,這是對段落結構理解的變形展現,不過這個更具挑戰(zhàn)性一點。果然,第一次沒過關,第二次在老師“注意總分結構”的提醒下過關了。

    老師問:這段話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自主賞析。

    交流開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為后文做鋪墊……“怎么鋪墊的?為什么就是鋪墊呢?”

    后面回答問題的學生幾乎都有點語塞,因為平時都是這樣回答的,結果被這個認真的老頭反復追問,搞得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了。

    坐在下面的我暗自佩服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點評和處理。我們閱讀教學中的鑒賞訓練,更多的是在表面滑行,用空洞的術語來進行空洞的鑒賞,歸根結底,我們教師自身的賞析就不到位,我們的教學思維就有嚴重問題。為什么閱讀無法走向深入?因為我們一直在讓學生和自己進行空洞的對話,在文章的表面僵硬地滑行。

    教師提醒,你們注意到動靜了嗎?你們注意到色彩了嗎?你們注意到描寫順序了嗎?你們考慮過為什么作者要這樣嗎?

    幾個提問之后,學生的回答差強人意,沒有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是無法點中穴位的。教師出示自己的概括,依然是精美的四字短語:概寫一筆,細寫幾筆;時間為序,由靜到動;有色有聲,有實有虛;著力渲染,手法生動。

    三十二個漢字歸納了寫景段落的基本思路,學生理解否?教師聽懂否?

    緊接著,老師出示景物描寫的作用的解說,每一個“作用”都引用了一處課堂的經典例子:增加美感,設置環(huán)境,渲染氛圍,推動情節(jié),舒緩節(jié)奏,表現心情,體現象征,襯托人物……

    在這環(huán)節(jié)的結束之際,我推測曹文軒的原話又會成為結語,果不其然。

    “風景在參與小說的精神構建的過程中,始終舉足輕重。”很漂亮的結尾。

    教師宣布下課。

    回味這一堂課,聽課的我始終是緊張的。很多次,看到學生不到位的回答,自己都躍躍欲試,想闡述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時候,是面對學生的回答,緊張地想,假如我是執(zhí)教者,我該如何點撥?當心中想到的點撥之語被課堂上更佳的點撥掩蓋時,心中涌起的不是失落,而是欣喜。

 

聽課·余映潮(五)

    在中學語文界,余映潮顯得比較特別:第一,他是從中學語文教研員角度切入課堂教學實踐的;第二,他是50歲以后才走向展示課堂教學藝術講臺的。前者決定了他的高度,后者成就了他的深度。

    看過他很多的課堂實錄,也讀了他很多的研究文章,更是對他的很多講課視頻熟悉不過,深深仰慕他在教學中始終貫徹的理念:求知、求智、求趣、求美。知識的隨文學習,不回避,不生硬;智慧的課堂應答,很真實,很精彩;趣味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不花哨,不表面;美麗的教學細節(jié),很精巧,很唯美。少了很多名師這般那般的授課技巧,沒有很多名師開口閉口的高深理念,他用最實在最簡單最純粹的方式呈現著對語文課堂的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最“尋?!钡乃麉s是中國語文界的一個“另類”。他的課,很多人初聽之后,覺得稀松平常;慢品之下,卻又發(fā)現高妙難言。一切的一切,都讓人感到名師之“名”,非在其形,“名”在其內。一句話,名師不是一天煉就的。

    機緣巧合,這次能夠近距離地和余老師接觸幾天,讓人感受至深的不是其看似尋常實則高深的教學藝術,而是盛名之下他依然保持的那顆樸實的心。

    一直想請他來給小城的語文老師上次課,讓老師們直觀地接觸到他的課堂教學,感受其對語文教學本真的理解和思考。因為和余老師以前除了在雜志上讀到,在視頻里看到,就沒有任何的接觸了。于是只好麻煩名校一位和余老師比較熟悉的朋友。

    原本以為頗費周折,結果第二天朋友就回了電話:余老師答應了,問你們具體定在什么時間?有什么要求?上什么課?內容怎么安排?

    見慣了太多“大師”的做派,這過于隨和、過于給主辦方主動的專家還是第一次遇到。

    “那就隨便余老師吧?不要太為難他專門準備?!?/span>

    “也不是專門準備,余老師的意思就是問你們需要他來講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根據你們的需求,好達到最好效果?!迸笥褞椭忉尅?/span>

    溝通之后,初步定為上八年級的《陋室銘》,九年級的《孤獨之旅》,然后做一個講座《教學設計的八字訣》??吹脚笥讯绦呸D來的余老師的上課內容,我暗自高興。

    文言文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經典的文言文如何上出新意?如何在文言文教學中上出“文言味”?如何讓朗讀教學不流于形式,而有實際的效果?最關鍵的是這篇短小的文言文如何“深教”,讓學生體會蘊含其間的深刻內涵?選擇《陋室銘》,那是再恰當不過了。

    現代文閱讀如何不形式化?如何切實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鑒賞技巧?如何讓學生真實地進行閱讀?長文如何“短教”“巧教”?《孤獨之旅》無疑是最好的范本。

    而教學設計更是余老師多年的心血,也是其享譽中國語文界的過硬之處。能夠親耳現場聆聽其《教學設計的八字訣》。看來余老師不是在敷衍,而是用心選擇的。

    因為負責這次活動的組織,一方面很想讓活動的效益最大化,讓小城的語文老師能夠有切實的收獲,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活動引起老師們對自己語文教學和教學人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想能夠在接待上做得更細致一些,讓余老師能夠感受到小城語文人對他的熱情和感謝。

    找到協辦的學校,找到承辦的部門,和相關人員,召開了兩次籌備會。力爭每一個點滴都用心,力求每一個細節(jié)都完美。通過朋友將安排的具體內容告知了余老師,本來應該是習慣成自然的安排,結果朋友轉達余老師的話:太費心了,太麻煩了,不要住那么好的賓館,不要考慮吃什么,隨便就好,我就是愿意和大家交流……

    實實在在的感動,不是因為他是名師,而是一位六十六歲的老人的慈祥和理解。

    上課的頭一天,他在這個城市的另一個地方參加一個全國的課堂展示活動。上兩節(jié)課,然后一個講座,滿滿當當的半天。本來擔心馬不停蹄,舟車勞頓,他身體扛不住,需要午飯后休息一會。于是接他的老師告訴他,他可以休息一會兒,然后他們再來接他。結果正匆忙吃飯的他趕緊說,馬上就收拾東西走,免得大家無謂地在那里等。當接他的老師向我轉述這個細節(jié)的時候,留給我的依舊是感動。

    到了小城之后,邀請了幾位熱愛語文教學的老師一起陪同。領導們有事處理,一個領導都不能出場,他們要我轉述對余老師的抱歉。本來以為余老師會有一絲不快,結果他笑著說,這樣就挺好啊,領導們干他們的事情,你們陪著我聊聊語文是最愉快的了。

    安排余老師到小城最富有人文氣息的幾個地方去逛了一逛,同時專門到他第二天要上的課文《陋室銘》中提到的“西蜀子云亭”去看了看。斯人已去,其墓破落,蒼柏農舍,在夕陽的映照之下,頗有幾分蒼涼之感。

    晚上的接待,簡單而熱情。飯桌之上,聚集的都是這個小城熱愛語文熱愛教學之人,大家觥籌交錯之間談論的全是語文,全是關于課堂教學的理解。吃飯成了其次,教學變成主題。余老師興致頗高,言談間妙語迭出,讓人受用。同行的領導詢問余老師在工作之余有什么愛好時,他顯然沒明白領導的意思,很專注地回答:看書,寫字,我退休后比退休前時間安排得還緊,經常是一坐就是十來個小時不起身,那些發(fā)表的文章都是一個個敲出來的,除了這兩件事情,沒有其他的愛好……

    語文下酒,其情也酣,所有人都如此單純地圍繞著一個話題談得如此盡興。晚餐結束時,窗外已月色朦朧。

下樓的時候,他小聲地說:太熱情了,不必要這么麻煩。

    征詢他是否愿意一起去喝下茶時,他堅決地說:回賓館,我要修改一下課件,你們明天聽到的《陋室銘》,將是我的第九稿。

    回來的路上,我們幾個不禁感嘆:真正的大師都是謙遜的長者,真正的高手都是從最簡單的做起。

    第二天上課的時間定的是早上八點半,本來都覺得愧疚,因為內容實在太滿,為了最大限度地“壓榨”余老師,只好這么早開始。結果不到八點十分,聽課的教師都還沒有來齊,余老師都已經讓接他的老師接來了。進入會場之后,老師們輪番過來寒暄,他始終微笑著和每一個人打著招呼,沒有半點的敷衍。試試多媒體,調調麥克風,翻翻語文書,和上第一節(jié)課的學生小聲交談……一切都顯得那么嚴謹,而沒有半點的隨意。

    孩子們略有些緊張,一是因為下面坐著幾百人,二是第一次和這樣的老師上課。頭幾天,校門口的大幅海報,校園內LED的滾動播放,班主任的再三強調,都給孩子們無形中增加了壓力。課堂開始不久,在余老師親和的話語,親切的微笑之下,孩子們逐漸放松,接二連三地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明顯融入了課堂之中。再次想起了那句關于課堂的經典之語:名師的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讓所有的孩子都進入場景,而不是用自己的權威將他們驅除在外。

    課堂上的余老師宛如鄰居家最慈祥的那位老爺爺,等待孩子回答的時候,他始終微笑著;點評學生回答時,他總是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出孩子的回答,然后將其指引到更新更深的地方。孩子們在他的課堂上完全放松,從手中緊握的筆頭,從眼中投入的神色,都知道,這些孩子已經融入其中了。

    兩節(jié)課結束了,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本地的、外地的、甚至還有從大學趕來的聽課老師如潮水般涌了過來。簽名、合影、請教……簽名的書一本又一本,很多老師都帶著《聽余映潮講課》《余映潮講語文》等書,他在每一本書上都工整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寫上鼓勵的話語;合影的人一撥又一撥,單人的,集體的,余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帶著他標志性的慈祥微笑;還有很多老師見縫插針,擠上去,詢問著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題……

    整整二十分鐘都沒有絲毫的休息,馬上就要講座了,請余老師稍微休息一下。他擺擺手:不耽誤時間,接著來。

    然后就是一個半小時的講座《教學設計的八字訣》。實、精、簡、情、活、趣、美、豐,八個設計觀點在他口中娓娓道來,親切平和的話語,精巧用心的例子,讓老師們聽得頷首、微笑。講到激情處,余老師針砭時弊,痛陳當前語文教學之弊端,其言切切,其神肅然;談到得意處,六十六歲的他輕言自己當初如何準備,終于得來這神來一筆,臉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讓人無比佩服的是,所有的案例如數家珍,脫口而出,沒有絲毫的照本宣科,每一個觀點,每一處案例都直擊聽者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

    講座結束已經是十二點半了,看著余老師不停地擦著額上滲出的汗珠,站在旁邊的我實在覺得不好意思。老師們又一撥撥地涌了上來合影、簽名。只好違心地不停地勸阻,我也深深理解老師這份對課堂對教學對名師的熱情,但是從早上八點半到現在整整四個小時口不停地講下來,年輕力壯者尚且抗不住,何況是六十六歲的一位老人!

    終于上了車,前往吃飯的地點。車上,余老師邊擦汗,邊如孩子一般地說道:如果有時間,我還講,我還想和老師們交流……沒有對教學如此的熱愛,不可能有如此純真的情懷。

    午飯安排在小城頗有特色的水鄉(xiāng),餐廳外就是水鄉(xiāng)頗有名氣的一條大河,兩岸綠樹如蓋,河水清且漣漪。顧不得自己的饑腸轆轆,余老師又和大家一起談起課堂教學。他談到他的海量閱讀,“痛苦”備課;談到他字斟句酌,不放過文本任何一個字眼;談到他的板塊設計,一次次的推倒超越;談到他的不停修改,絕不重復……一桌人靜靜聆聽,吃飯成了其次,窗外的水聲成了最美的和聲。

    另一個城市的教育局下午過來接他,席間不停地收到催促的電話。聚會在催促中不得不結束了。

    將余老師送上車,再次向他表示感謝時,他用力地擺擺手,大聲說到:“不用,不用,這些都是我喜歡做的事情!還要感謝你們熱情周到的接待,你們的語文教研氛圍太好了,太好了!”

    送走余老師,和接待的老師一起走回學校。到了學校門口,大幅介紹余老師的海報映入眼簾,海報上特意選擇了一張他在課堂上微笑著聽學生回答的照片作為背景。他的微笑,真切而無絲毫的做作,那份背后的力量直擊人心?;叵脒@段時間的接觸,卻完完全全地沒有感受到他一點“名師”的派頭,就是一位鄰家的長者,慈祥而溫厚。

    不去“做”名師,才能真正成為名師。

    “我們更應該去思考,‘余映潮’是如何煉出來的!”領導在余老師講座結束時的話,突然蹦在了我的耳邊。

    ……

    “小L好,我已平安到漢。祝全家中秋、國慶幸??鞓?!余老師?!?/span>

    中秋節(jié)的下午將近七點,收到余老師從武漢發(fā)來的短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課程下語文教師的新觀念
語文教師應有的“四問”
永無止境的修煉
讓研讀教材成為一種習慣
“怎么教”“教什么”……名師余映潮談統編教材運用策略
余映潮老師談對2022版語文新課標的初步理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