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貶謫官員的詩詞歌賦主調(diào)大都是憂愁怨憤,戰(zhàn)國屈原是中國貶謫文化的鼻祖,屈原遭讒被逐,而始終抱窮守志,伏節(jié)死直,忠君愛國,盡心竭智,為后來的貶謫官員樹立了理想的人格范式。
唐朝是中國貶謫文化的鼎盛時期,著名詩人李白、李嶠、李紳、宋之問、張九齡、張說、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李德裕、杜甫等卻恰因各種原因被流放或貶謫,除劉禹錫以外所有的貶謫詩人在貶謫期間所表現(xiàn)的依然是沉重的悲傷意緒,貶謫文學(xué)里突出更多是逐臣孤憤情懷和激越悲壯格調(diào)。在劉禹錫之前,中國貶謫文學(xué)作品仍然是以“怨憤”為基調(diào),脫離不了凄怨的傾訴或激憤的抗?fàn)?依然沒有突破屈原騷怨范圍,“晴空一鶴排云上”,直至劉禹錫出,始以另外一種風(fēng)貌面世,“惟吾德馨”就足夠了,完美地詮釋了后來宋朝范仲淹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樂觀處世哲學(xué),樂觀通達(dá),沒有憂郁,這也許是他能夠在唐代詩人中能夠長壽的原因之一吧。
劉禹錫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tuán)的一員,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有“詩豪”之稱,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錫剛遭貶謫,就在《桃源行》中借漁人的形象揭示了“桃花溪滿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的污濁現(xiàn)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尖銳矛盾,否定了桃花源避世、遁世的文化傳統(tǒng),劉禹錫亢奮而不狂躁,悲憤而不沉淪,灑脫而不放浪,執(zhí)著而不拘泥,是離現(xiàn)實人生最近的詩人,劉禹錫人生態(tài)度最少偏執(zhí),既不高蹈出塵,又不哀傷消沉;既保持積極進(jìn)取的銳氣,又保持著相對開朗豁達(dá)的心態(tài)。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dāng)一名小小的通判時,按規(guī)定,通判應(yīng)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沒關(guān)系呀,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huán)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diào)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堵毅憽妨鱾髑Ч?,陋室亦因之而名聞天下。陋室占地不廣,踱步其間,似覺人與自然在此得到凈化。對知縣的一再刁難,劉禹錫不急不躁,告訴知縣老爺,我住的雖然是陋室,又何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我這陋室雖然簡陋,比不上你住的高樓廣廈,但我不跟你比,我的陋室好呀,有青苔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來訪的都是鴻學(xué)大儒,可以彈古琴,讀佛經(jīng),跟諸葛亮的茅廬,楊雄的子云亭一樣,一點都不簡陋呀,胸襟何等寬廣,窮則獨善其身,如今,劉禹錫當(dāng)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縣城中,3幢9間呈品字狀的房屋,斗拱飛檐,白墻黑瓦,典雅古樸,靜謐靈秀。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蘊秀,令人似乎嗅到濃郁的翰墨馨香。陋室占地不廣,踱步其間,似覺人與自然在此得到凈化。陋室猶存,斯人作古,精神尚在,如出水的蓮花,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jié)操、榮辱從容,那個刁難劉禹錫的知縣呢,“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枝頭萬木春”,早已成了過往云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