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那些年
我們一同背詩的時光
柳
唐·羅隱
灞岸晴來送別頻,
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
爭解垂絲絆路人。
背景
羅隱以諷刺詩聞名于世,用現(xiàn)在的話說,他是一個愛懟的詩人,元代詩論家方回在評論羅隱的諷刺散文《讒書》時稱,這些諷刺小品都是“憤懣不平之言,不遇于當世而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心中積聚很多不平之氣,出語就很難溫柔敦厚,這同樣可以用來解釋,羅隱為何寫了那么多的諷刺詩。
這首《柳》詩,明面上諷刺的是柳樹。
· 簡析
柳樹與離別總脫不開關(guān)系,所以詩先從“送別”寫起。送別還須確定地點,長亭、南浦、隋堤、灞陵(也作霸陵),沒有比這四個更典型的了,若非得選一個,那就灞陵吧。
長安東南三十里處,原有一條灞水,漢文帝葬在此處,所以稱之為灞陵。唐代,人們出長安東門送別親友,常常在此地分手。因此,與灞陵相關(guān)的如灞上、灞水、灞橋、灞岸、灞陵亭等,也都成了離別的意象。李白《憶秦娥》有“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灞陵行送別》有“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之句。
所以,羅隱首句寫道:“灞岸晴來送別頻?!币粋€“頻”字,說明他關(guān)注的不是某一對,而是一撥又一撥的離人。
次句“相偎相倚不勝春”,從“柳”本身來看,刻畫的應(yīng)是柳絲在春風(fēng)中婀娜的姿態(tài)。引申開來,讓人想見男女臨別時“相偎相倚”的親昵之態(tài)。
后二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開始以送別之事來諷刺柳樹:你自己家的柳絮都管不住,任它紛飛漂泊,沾泥成塵,落水化萍,怎么還想著用垂絲去挽留路人呢?到這里,詩的寓意突然明朗起來:那些臨別的男女,不是一般的朋友、夫妻、戀人,而是倡伎與狎客。
伎女與柳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唐代韓翃有一首著名的《章臺柳·寄柳氏》“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睋?jù)傳,韓翃曾與名伎柳氏相戀,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柳氏為蕃將所劫,寵之專房。待京師收復(fù),韓翃派人去長安尋柳氏,并題贈此詩。章臺,一般代指妓院,“章臺柳”,則暗喻長安柳氏。那么用柳來喻指伎女也就十分貼切了。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的言外之意是說,你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控不了,哪里還指望用姿色來留住過往的客人。由此來看,“相偎相倚不勝春”,不過是空付了深情。雖是諷刺嘲笑,但也有幾分的同情。畢竟羅隱當時的處境,比伎女也好不到哪去,甚至可以說他們是同病相憐。羅隱留有名作《贈妓云英》,最后二句寫道:“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直接將自己與伎女云英歸到一類,因為他們有相似的命運——“不遇”,云英未脫樂籍,未遇良人;羅隱未脫布衣,未遇賢主。
那么,羅隱從倡伎送客的情形中,當然也會看到了自身的影子,從而發(fā)出這一意味深長的嘲諷:你自己的命運同樣由不得自己做主,為求功名使出渾身解數(shù),到最后又有何用呢?扎心了!天底下所有的失意之人,不一樣嗎?人生漂泊無定,努力徒勞無功,掙扎著,不甘地度過一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