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悅悅(微信公號:jjzsnxn)
2017年,《千里江山圖》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為了一睹這幅被稱為“900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真顏,萬千觀眾排隊3小時,只為觀賞幾分鐘。
水墨丹青,萬里山河繪就;奇景幻境,千年人間不朽??缭骄虐俣嗄甑臅r空,這幅畫的妙筆依然讓人絕倒。更讓人好奇的,是那個僅用此畫便驚艷了人間的天才少年王希孟。
被譽為“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千里江山圖》原本是一幅無名之畫,后來因為乾隆題詩“江山千里望無垠”才被后世稱為《千里江山圖》。這幅畫究竟牛在哪里?
首先是體量大。《千里江山圖》畫卷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比清明上河圖還要寬2倍、長2倍(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其次就是色彩。這幅畫以石青和石綠為主,顏料均來自于孔雀石、綠松石、藍鉬礦等優(yōu)質(zhì)礦石和阿膠等上等藥材,作畫步驟非常繁復。當代專家還原這幅畫作時分五次上色才得以完成,相當于把12米的畫卷畫了五遍!也正是如此精耕細作,才保證了900多年后,它依然璀璨奪目。
部分繪畫顏料
第三,就是畫中的景物了。這是一幅江南山水圖,畫里峰巒疊嶂,煙波浩淼、高崖飛瀑,曲徑通幽;這是一幅人文景觀圖,畫中有舟船、屋宇、橋梁,還有山水之中的漁樵耕讀、文人之間的詩茶對弈,樁樁件件,細致入微。
時人贊其“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梁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據(jù)說若把這幅畫切割成若干個局部,每一個局部都自成一幅完整的畫。
元代高僧溥光曾是《千里江山圖》的收藏者之一,他也對此畫進行過接題:
予自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shè)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溥光說他已經(jīng)瀏覽過近百遍此圖,每看一回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而且覺得都看不完全圖的細節(jié)。該圖顏色鮮明,構(gòu)圖高遠,在從古至今的山水畫中,可謂是獨步千年,眾星之首??梢娫u價之高。
《千里江山圖》流傳了近千年,然而它的作者卻仿佛橫空出世一般,除此作品之外再無蹤跡,就連文字記載對其也顯得極為“吝嗇”。
關(guān)于作者的記載有跡可循的只有兩段:
其一為《千里江山圖》上蔡京所寫的一段題跋:
政和三年(1113)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shù)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從這寥寥數(shù)語中,我們可以大致描畫出作者王希孟的人生軌跡:他曾為“畫學”學徒,后到“文書庫”工作,得到徽宗親授技法后用不到半年的時間獻上巨作。值得注意的是,王希孟十八歲獻畫,但仔細追究起來,刨去裝裱、進獻以及徽宗自己把玩的時間,他完成這幅畫作時的年紀還要更??!
除了這段跋文,從宋到明,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再沒有任何關(guān)于希孟的只言片語,他的名字似乎在歷史中消失了。直到清代,學者、鑒古家宋犖在友人家看到此畫,這位天才畫家才又被重新提及: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
宋犖又自注云:
希孟天資高妙,得徽宗秘傳,經(jīng)年設(shè)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余。
由此,我們又多了一些對畫家的了解:“希孟”姓王;卒于20歲左右。從宋到清,相隔數(shù)百年,宋犖如何得知這些細節(jié)已經(jīng)難以知曉,但也正是因為宋犖的這首詩,《千里江山圖》才得以進入清朝皇家秘藏。
千年間,記錄王希孟的資料不足兩百字,卻似乎已經(jīng)寫盡了這個18歲的少年短暫且輝煌的人生。
盡管史料缺失,但我們可以回到當時的歷史中,窺看到底是什么讓這個險些淹沒在歷史中的天才開了掛。
這大概和兩個人密切相關(guān)。
藝術(shù)家皇帝宋徽宗一手創(chuàng)辦了專門培養(yǎng)繪畫人才的“畫學”。畫院考試也被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列,以攬?zhí)煜庐嫾??;兆诘摹爸醒朊涝骸辈皇钦l想進就能進的,門檻很高,而且定額招生,考試方式也頗為刁鉆,以“詩題取士”,考構(gòu)思、考審美,還要考詩詞功底。因而能進入畫學學習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王希孟入學時不過十二三歲,其天賦可見一斑。進入畫學學習后,想必王希孟也是經(jīng)歷了最嚴格和最高規(guī)格的畫學培養(yǎng)。
然而,為何王希孟在畫學結(jié)業(yè)后,卻舍下一身本領(lǐng)做了文書庫的小吏?他多次獻畫,畫作沒有驚艷到宋徽宗,按常理很難有出頭之日,但為何宋徽宗之后卻又愿意親自教習?
有專家認為,這和蔡京的力薦相關(guān)。蔡京本身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極高,也深諳徽宗所好,或許正是他尋得王希孟這樣的天才來取悅君心。在徽宗朝,蔡京的權(quán)力之路如同過山車一般,急起遽落。1107年,被貶黜的蔡京重獲徽宗信任,回京復相。幾乎同一時間,王希孟進入畫學學習。兩年后,蔡京被貶杭州,或許受其牽連,王希孟一個專業(yè)畫家畢業(yè)后卻被分配到了文書庫。王希孟只能多次獻畫以表心中不甘。1112年,蔡京復任宰相。也正是在這一年,王希孟受徽宗親授畫技、完成了《千里江山圖》的創(chuàng)作!
圖片來自《國家寶藏》
之后,徽宗把《千里江山圖》賞賜給蔡京,蔡京又為王希孟這個“無名小卒”做了跋文。細細想來,這難道都是歷史的巧合嗎?
18歲畫出曠世之作,但上天似乎不愿垂憐王希孟這個不世出的天才。
王希孟出現(xiàn)的神奇,離去得也十分神秘。對于王希孟在歷史上的銷聲匿跡,有兩種說法:一說半年作出這樣的鴻篇巨制,極大地消耗了少年的心神和健康,所以勞累而死。
另一種說法來源于野史:獻上《千里江山圖》的兩年后,王希孟“惡時風,多諫言,無果。奮而成畫,曰《千里餓殍圖》”。徽宗看慣了水光瀲滟的江山,哪里能見得滿地餓殍和狼藉,盛怒之下將王希孟賜死。
王希孟的結(jié)局或讓人唏噓,或讓人暢想,但是《千里江山圖》成為王希孟存在過的不朽印記。北宋滅亡后,《千里江山圖》流散民間,之后在南宋內(nèi)府、金人之間輾轉(zhuǎn),直到元代時被溥光和尚收藏。
再之后,此畫又輾轉(zhuǎn)流進了清內(nèi)府。乾隆皇帝見畫手癢,題詩“江山千里望無垠”,《千里江山圖》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寫入《石渠寶笈》(記錄皇宮收藏珍品)。
何等幸運!這樣一幅神作歷經(jīng)百轉(zhuǎn)千回得以保存下來,讓后人能夠一窺真顏。
《千里江山圖》AR還原
王希孟在咫尺畫布上展現(xiàn)了千里之趣,于玲瓏之處盡顯詩意萬千,帶我們看遍了山水風光。一個18歲的少年,為何胸中竟能有如此波瀾壯闊的河山?由于記載缺失,我們并不知道王希孟是否真的走過看過這些山水。不管怎樣,一個少年,能夠如此成竹在胸地揮筆布局、啟承軸轉(zhuǎn),又在青山綠水中注入別樣的青春活力,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畫家陳丹青這樣說到:王希孟在最好的年紀出生在了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其提筆畫《千里江山圖》的時候,正好18歲。大幾歲或小幾歲都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圖》,只能說是上天讓他干了這件事情!
少年一世唯此畫,此畫傳世永少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