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國肥胖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尤其是青少年肥胖人數(shù)明顯增加,造成國民的身體素質(zhì)下降。
今天我們重點介紹一下肥胖的中醫(yī)治療:
辨證論治:
1. 胃熱滯脾
癥狀:多食,消谷善饑,形標肥胖,胱腹脹滿,面色紅潤,心煩頭昏,口干口苦,胃胱灼痛,嘈雜,得食則緩。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病機析要:胃熱滯脾,精微不化,膏脂瘀積則肥胖;胃熱消谷則多食而善饑,水谷聚為膏脂;熱傷津液,則便干,尿黃,喜飲。
治法:清胃瀉火,佐以消導。
方藥:小承氣湯合保和丸。
常用大黃瀉熱通便;連翹、黃連清胃瀉火;枳實、厚樸行氣散結;山楂、神曲、消食導滯;陳皮、半夏理氣化痰和胃;茯苓健脾利濕。肝胃郁熱加柴胡、黃苓、梔子肝火致便秘者,加更衣丸;食積化熱,內(nèi)阻腸胃,臆腹脹滿,大便秘結,苔黃膩,可用枳實導滯丸或木香檳榔丸;風火積滯壅積腸胃,表里俱實者,可用防風通圣散。
2. 痰濕內(nèi)盛
癥狀:形體肥胖,身體沉重,肢體困倦,或伴胱痞胸滿,或伴頭暈,口干而不欲飲,大便稀少,或多日不排。舌質(zhì)淡胖或大,苔白膩或白滑,脈滑。
病機析要:痰濕內(nèi)盛,留于體內(nèi),阻滯氣機測肥胖而體重;濕性重著,則肢困懶動;痰濕阻于三焦,則頭暈,胸滿脫痞,大便異常;津液受阻,不能養(yǎng)竅,則口干而不喜飲。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消痞。
方藥:導痰湯。常用茯苓、白術、澤瀉、豬苓健脾利濕;半夏、陳皮、膽南星、枳實理氣消痰;蒼術,佩蘭燥濕。心煩少寐,納少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加竹茹、浙貝母、黃苓、黃連、瓜萎仁;痰濕郁久,壅阻氣機,痰瘀交阻,舌黯或有瘀斑,加當歸、赤芍、川芎、桃仁。
3. 脾虛濕勝
癥狀:肥胖臃腫,神疲乏力,身體困重,胸悶脫脹,四肢輕度浮腫,晨輕暮重,勞累打明顯,飲食如常或偏少,有暴飲暴食史,小便不利,便?;虮忝?舌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膩,脈濡細。
病機析要:脾虛氣弱,運化無力,水濕內(nèi)停,則肥胖臃腫,神疲乏力,四肢浮腫,便秘;濕濁中阻,則胱腹痞悶;勞則耗氣,故癥狀常晨輕暮重:,勞累后加重。
治法:健脾益氣滲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
常用黨參、白術、黃黃、山藥健脾益氣;茯苓、蓮子、扁豆、淡滲利濕,陳皮、砂仁燥濕醒脾;桔梗宣發(fā)肺氣。脾虛水停,肢體腫脹明顯,加大腹皮、桑白皮、木瓜,或合五皮飲;腹脹便澹加厚樸、陳皮、木香理氣消脹;腹中畏寒加肉桂、干姜溫中散寒。
4. 脾腎陽虛
癥狀:形體肥胖,顏面虛浮,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腹脹便澹,自汗,動則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腫,尿晝少夜頻。舌淡胖,苔薄白,脈細。
病機析要:脾腎陽虛,氣化不行,水飲內(nèi)停,則顏面虛浮,面色蒼白,下肢浮腫;脾虛失運,則神疲乏力,腹脹便澹;腎陽虧虛,陽失固攝,則自汗,動則更甚;陽失溫煦測畏寒肢冷。
治法:溫補脾腎,利水化飲。
方藥: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
常用附子、桂枝溫陽化氣;茯苓、白術、惹茵仁健脾利水;白芍斂陰;甘草和中;生妻溫陽散寒。氣虛明顯,氣短,自汗,加人參、黃芪;水濕內(nèi)停,尿少浮腫,加五苓散或澤瀉、豬苓、大腹皮;畏塞肢冷,加補骨脂.仙茅.淫羊霍,益智仁溫腎祛寒;瘀血阻滯加當歸、赤芍、川芎、澤蘭。
預防及調(diào)護:
本病重在預防,飲食宜清淡,忌肥甘醇酒厚味,多食蔬菜、水果,適當補充蛋白質(zhì),宜低糖、低脂、低鹽;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忌多食、暴飲暴食。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或體力勞動,運動不可太過,以防難以耐受,貴在持之以恒。減肥須循序漸進,使體重逐漸減輕,接近正常體重,不宜驟減,以免損傷正氣,降低體力。
肥胖是以體重異常增加,身肥體胖,并多伴有頭暈乏力,神疲懶言,少動氣短等癥狀的一類病證。其病機總屬陽氣虛衰,痰濕偏盛。病位主要在脾與肌肉,與腎氣虛關系密切,亦與心肺的功能失調(diào)有關。肥胖多為本虛標實之候,虛實之間、各種病理產(chǎn)物之間常發(fā)生相互轉(zhuǎn)化,病久還可變生消渴、頭痛、眩暈、胸痹、中風、膽脹、痹證等疾病,因此必須積極治療。臨證時要辨明標本虛實、臟腑病位,以補虛泄實為原則,治本用補益脾腎,治標常用祛濕化痰,結合行氣、利水、消導、通腑、化瘀等法。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進行飲食調(diào)攝及體育鍛煉,以提高療效。
聯(lián)系客服